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1-07 17:4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七上 第五章 第三节 聚落——人类的居住地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渗透生存教育,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步 骤
教 师 教 学 过 程
备注说明
新课导入
播放音乐《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选自《铁道游击队》),幻灯片播放枣庄市景观图片。


由家乡开始本课学习增强学生的兴趣
引出聚落概念
引出课题
过渡
可以看到,枣庄不仅仅是我们居住的地方,而且还是我们学习、工作、娱乐……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
像枣庄市这样,人们集中居住与生活的地方,我们把他称为聚落。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聚落的知识。
展示课题: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新课讲授
聚落作为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产物,它的形成与发展无不体现出人类文明的结晶。就像我们的家乡枣庄,是一个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现代化城市,拥有7300年的始祖文化、4300年的城邦文化、2700年的运河文化、130年的工业文化,这一过程其实也是枣庄人不断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
枣庄地图
过渡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感受做一次聚落建设的开拓者。
情景设置
角色扮演
在青山环抱,绿水环绕的地方有一块世外桃源——开拓谷。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有一天这里开了一群聪明的开拓者,他们在这里建设自己的聚落,通过辛勤的劳动收获丰硕的果实……
如果今天你们是这些聪明的开拓者的话,你们也能够世世代代安居乐业的生活在开拓谷中呢?!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体验这个过程。
展示世界地形图。
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利用学习的“地图”的相关知识,在地形图上为自己小组的聚落选址并在图上表明,同时总结出选址的原因。
讨论结束后,我们请小组代表上前来进行成果展示:小组代表发言,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出小组讨论的聚落选址位置并阐述原因。
在建设自己的聚落要考虑到地形、土壤、水源、交通、自然资源等因素。这些也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师明确学习任务,便于学生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合作展示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合作探究
刚刚我们对自己的聚落的选址进行了探讨,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关于聚落建筑的外貌的问题。
如果我们的“开拓谷”分别位于这两个位置(热带沙漠气候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下列的两种建筑,你会选择那种?
(学生根据“世界时候类型图”来回答并解释原因)
黄土高原窑洞。
热带雨林气候区,常见双层的木楼或者竹楼。
北极地区,雪屋。
比较农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在景观上的差异

教师在学生探究基础之上归纳总结出知识重点
反馈练习,强化学生的理解过程。
教师过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聚落建筑的外貌、材料等也都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聚落的建筑外貌也同样可以反映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总结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水源、自然资源等条件优越的地点。
当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聚落中传统民居的开发和保护相碰撞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同学就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传统民居的发展与保护发表自己的见解。
畅想枣庄的未来。
结合家乡,引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
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点拨归纳

总结概括本课学习内容
教师结语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曾说过:如果历史的记忆和传承都没有了,也许中国很现代化,却不中国化了。传统民居作为历史记忆与传承的一种体现更需要我们用心去保护,希望同学们能在其中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堂达标】
1、聚落是人们集中居住地,分为( )聚落和( )聚落。
2、聚落的发展一般先有( )聚落,后有( )聚落。
二、单项选择题
1、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只是人们的居所 B.只有几十人的小村庄不能称为聚落
C.聚落就是指原始部落 D.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地方,一般位于( )
A.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B.河流上游地区
C.高山地区 D.荒漠地区
3、西亚村庄中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是因为当地( )
A.热带雨林地区 B.终年严寒地区
C.热带沙漠地区 D.热带草原地区
三、把下列地区与相应的建筑用线连接起来
东南亚 冰屋
西亚 高架屋
北极 厚墙小窗
我国的黄土高原 竹楼
云南的西双版纳 窑洞
北京 四合院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顺利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气氛活跃,创设了良好的地理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创造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