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18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18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2 19:5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①视频中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是什么?
培育高产品种,提高水稻产量
②禾下乘凉梦实现了么?
【大公报讯】综合新华社、央视网报道:2021年10月17日,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继去年突破1500公斤大关后,再次刷新纪录。
当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衡南县开展2021年南方稻区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测产验收,测产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在现场宣读结果。测产结果显示,晚稻平均亩产为936.1公斤,加上今年早稻测产平均亩产667.8公斤,杂交水稻双季亩产为1603.9公斤。
③禾下乘凉梦实现的原因?
农业科技发展——机械化
农业规模适宜——集约化
农业经营方式——产业化
一、粮食生产的现代化
粮食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发展:机械化
铧式犁
播种机
联合收割机
一、粮食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发展:机械化
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
法国农业机械以中型为主
日本农业机械以小型为主
人少地多
人多地少
折中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教材13页
一、粮食生产的现代化——农业规模适宜:集约化
农业集约化是在一定的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产品的总量。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第101页
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 ——《选择性必修2.解透教材》第19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农业与中国传统农业的异同点?
异:集中化生产——家庭为单位;机械化生产——手工劳动;提高单位产量——增加劳作时间 市场导向——自给自足
同:精耕细作
一、粮食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经营方式:产业化
由集体或集体企业统一经营
国家出台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文件,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关系, 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以“公司 (企业) +合作社+农户”为主要特征的农业产业化组织体系和组织模式。
中国农业经营方式变革特点:
国家采组织模式多样用经济、法律手段扶植、与市场结合越紧密、
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实现种养加供产销、农工商一体化经济运营
学习研究美国农业产业化最深刻的体会就是高度成熟的市场化和强大的农场主组织。在美国当下农业产业化体系中,大多数农户就是企业,农户的主人就是农场主或叫农业企业家。农户作为独立运作的农业企业,与其他行业的企业一样,都是根据市场信息来经营。他们与加工、销售企业之间的关系,尽管外部形式不同,如有的是较紧密的股份制关系,有的是契约关系,有的是合作关系,有的是市场买断关系,但本质却是市场等价交换关系。——<专家观点>
一、粮食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经营方式:产业化
一、粮食生产的现代化
1.产生原因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推动
2.发展过程
工业革命后开始转变——20世纪中叶建立——20世纪下半叶突破性进展——21世纪初向自动化转变
3.主要特点
机械化、集约户、产业化
二、粮食储备的进步性
古代粮仓
现代粮仓
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后来这项技术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由百吨发展到千吨、万吨。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教材第14~15页
——容量大、时间长、自能化、智能化
二、粮食储备的进步性
——容量大、时间长、自动化、智能化
、产业化
人们一年四季都能买到各类生鲜食品,且能将其在家中保存较长时间,方便使食用。——教材15页
三、粮食安全的威胁性
20世纪80年代的非洲大饥荒
世界银行统计资料显示,1982—1984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发生严重旱灾,波及36个国家1.87亿人口,整个地区至少缺粮1840万吨。因旱灾死于饥饿的人口逾百万,直接受到饥饿威胁的人口有3000多万。——教材16页历史纵横
——饥饿威胁
2.遭受饥饿和贫困折磨的人数现已逾10亿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
4.从现在起到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增长70%。…...粮食不应当用作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我们重申国际合作和团结的重要性并要避免采取与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不一致并可能危及粮食安全的单方面措施。我们呼吁开放市场,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
5.气候变化给粮食安全和农业部门增加了严重风险。其预期影响特别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小农,以及已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带来危险。…——《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2009年11月16日)
三、粮食安全的威胁性
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应对:加强国际合作,开放市场;利用科技成果,提高生产;增强粮食安全意识,开源节流。
——饥饿威胁
三、粮食安全的威胁性
中国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还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2006年9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表的《2005年度国际粮食援助监测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
为什么中国会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
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②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的重大变革,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不断发展。在农作物育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提下,粮食迅速增长。
③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为确保世界粮食安全及消除饥饿作出了巨大贡献。
——饥饿威胁
粮食安全的威胁性
——食品安全
三、粮食安全的威胁性
——食品安全
三、粮食安全的威胁性
注水肉是人为加了水以夸大重量增加牟利的生肉,是近年来常见的一种劣质产品。也用来泛指有夸大成分的事物。主要见于猪肉和牛肉。可以通过屠宰前一定时间给动物灌水,或者屠宰后向肉内注水制成。注水可达净重量的15-20%。造成的问题包括:违反食品安全法规、损害消费者权益、降低肉类的口感质量、所注水的卫生问题等。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①化肥、农药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②畜禽过度使用抗生素危害人体③食品加工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
粮食生产的现代化
1.产生原因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推动
2.发展过程
工业革命后开始转变——20世纪中叶建立——20世纪下半叶突破性进展——21世纪初向自动化转变
3.主要特点
机械化、集约户、产业化
4.评价
积极:提高生产效率,增加食品供给,推动经济发展
消极:生态问题、环境污染、食品安全
小结1
知识小结
一、粮食生产的现代化
时间:20世纪中叶
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大生产推动
特点: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
表现:容量大、时间长、自动化、智能化、产业化
意义:改变生活、方便生活、推动经济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物安全
评价:积极、消极
二、粮食储备的进步性
三、粮食安全的威胁性
表现:饥饿威胁、食品安全
原因:投资少、经济危机、国际环境、气候变化
措施:国际合作、开放市场、提高科技、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