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件(17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件(17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2 20:0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选择性必修2》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哥伦布大交换:是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在人类史上,这是关于生态学、农业、文化许多项目的一件重要历史事件。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这种生态学上的变革,便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
释义:“夫物之不齐 ,物之情也”,体现了自然界中物品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哲学道理。
延伸解读:各国各地均有自己的文明形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也是历史必然。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
一、 美洲物种的外传(联系《纲要》下P34—40)
【学习聚焦】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物种陆续传播到欧洲、亚洲、非洲等地。
学习任务:阅读课本,按照“传入地区、途径、推广和地位”梳理基础知识
背景
概况
外传
新航路的开辟,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时间: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
类别:粮食类;蔬菜类
区域:先欧洲再亚洲、非洲等
传播者: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
学习任务:阅读课本,按照“传入地区、途径、推广和地位”梳理基础知识
物种 地区 路 径 推广和地位
玉米
欧洲
中国
马铃薯
甘薯 欧洲
中国
推广:庭院种植→推广南欧→传遍欧洲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入
地位:观赏→主粮和饲料→仅次于小麦
⑴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
⑵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
⑶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
⑴丘陵山地→平原地区
⑵明朝传入→乾隆、嘉庆年间大规模推广→1840前遍布全国
16世纪末开始推广;甘传播比较缓慢
明朝传入,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甘薯从吕宋(菲律宾)、安南(越南)传入
粮食类:
“甘薯之父”和一根漂洋过海的“藤苗”
番薯(甘薯)种出海外吕宋(今菲律宾)。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坚硬不肥沃)之地遍行栽播。
—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陈振龙: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秀才,乡试不第,遂弃儒从商他把甘薯引入我国,成为我国旧时代度荒解饥的重要食物之一。据记载荒年时,“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目前全国甘薯种植面积达一亿多亩,占世界总产量的80%。
学习任务:据史料指出有那些因素促进番薯“遍行栽播
因素:陈振龙引进藤苗,介绍栽种方法,福建大旱,陈振龙父子推荐,金学曾试种推广
先薯亭:福建省福州市乌石山清冷台
学习任务:阅读课本,按照“传入地区、途径、推广和地位”梳理基础知识
物种 地区 路 径 推广和地位
番茄
欧洲
中国
辣椒 欧洲
中国
西班牙人带回欧洲→18世纪末新品种传回美洲
观赏→食用栽培→农艺家改良品质
明朝万历年引入;由观赏药用到食用蔬菜(光绪)
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
16世纪传到英国等
明朝传入,称“番椒”
蔬菜类: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学习聚焦】新航路开辟后,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和鸡、牛、羊等禽畜传入美洲。
学习任务:阅读课本,按照物种类别落实基础知识
类别 物种 对美洲的影响
粮食类
水果类
蔬菜类
经济类
畜禽
小麦、大麦、水稻
苹果、葡萄、甜橙、柠檬
黄瓜、豌豆
甘蔗
鸡、 牛 、驴、马、猪、羊等
小麦和水稻影响最大:
①富人享用到迅速推广为主要粮食;食品种类繁多,小麦产业兴盛
②水稻由 西班牙 人带到;18世纪中期,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
改变了 动物群落 ,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
   ——习近平(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学习聚焦】食物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对经贸和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学习任务:麦克尼尔认为土豆的历史作用是什么?阅读课本,指出食物是以那些“剧烈的方式”改变世界历史的?
“马铃薯(土豆)改变了世界历史,这并非是荒唐事……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是如何以剧烈的方式改变了世界历史。” ——美国环境史学家W.H.麦克尼尔
方式之一、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⒈ 非洲:玉米提供了可靠的食物来源。
⒉中国:玉米 、甘薯丰富了粮食种类。
⒊欧洲:马铃薯提高了抗饥荒能力。
乾隆六年人口1.4亿,道光三十年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顶峰4.3亿。短短的100年时间里,人口增加了数倍。土豆、甘薯、玉米助推了古代中国的最后一个人口“盛世”。
历史作用:改变了世界历史
没有一个国家与土豆的关系比爱尔兰更密切的了。在这个贫瘠的岛上,谷类植物极难生长,幸而到了17世纪,土豆来了。19世纪初,土豆几乎成了爱尔兰人的唯一食物。受其影响,爱尔兰人口从1700年的200万,猛增到1841年的820万。
 1845年夏,仿佛一夜之间,灾害悄然而至,郁郁葱葱的土豆田,突然变成了“草木皆烂,荒芜一片”。第二年,土豆几尽绝收,史称“马铃薯瘟疫”。导致土豆枯萎腐烂的瘟疫来源于一种真菌。
 “马铃薯瘟疫”差不多饿死了100万爱尔兰人,并迫使约200万人被迫逃离连家乡,成为十九世纪最重要的人口流动之一。
——摘编自彼得·格雷《爱尔兰大饥荒》
学习任务:阅读《爱尔兰大饥荒》史料和欣赏名画《吃马铃薯的人》,体验食物物种交流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梵高:《吃马铃薯的人》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学习聚焦】食物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对经贸和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方式之二、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⒈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 小麦 在北美推广,改变了当地 食物结构 ,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
⒉玉米 、马铃薯、甘薯用作 饲料 ,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
学习任务:阅读材料,联系实际谈谈我国为什么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
昨天(2015年1月6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马铃薯主粮战略研讨会”上表示,今后要通过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力争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总产量和主粮化产品在马铃薯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均有显著提升,让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
——京华时报
提示:产量高,可种植面积广;营养丰富;可储存时间长;促进产业化……
昭通在被世界马铃薯大会授予"世界马铃薯高原种薯之都"的荣誉称号。
马铃薯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学习聚焦】食物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对经贸和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方式之三、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⒈在北美地区,水稻大量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⒉在中国,玉米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投入市场,促进了 商品经济 的发展。
学习任务:据材料指出土豆在哪些方向改变了美国?
20世纪20年代,美国发明马铃自动销皮机,薯片变成销售量最大的零食。……从1960年代开始,通过遍布世界的麦丹劳连锁店,“薯片”已经与硅谷的“蕊片”、好莱坞的“大片”一起,成为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标志, “薯片”俨然成了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标签。
——摘自《丝路小史》
改变: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改变食品结构、丰富食品文化、扩大文化软实力
无 薯 不 成 餐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学习聚焦】食物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对经贸和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方式之四、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⒈美洲:动物繁殖数量超出了 土地承载能力;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地表植被遭破坏
⒉中国:玉米、甘薯在中国推广,过度 垦荒造田 导致了水土流失。
学习任务:据材料指出袁景晖喜悦中的“隐忧”?
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
——袁景晖《建始县志》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
——恩格斯
课时建构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美洲物种的外传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影响
提高全球产量,世界人口激增
改变食物结构,丰富食物种类
推动经济和贸易发展
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