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1 22:2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检测题
选择题
1.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下列对唐朝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A. 创立了科举制度 B. 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景象
C. 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D. 玄奘西行密切了民族间的交往与发展
2.“载初元年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殿前试人自此始。”“殿前试人”这一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  )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4.唐朝,一个值得我们骄傲并深入探究的时代。它在隋末的废墟上昂扬勃兴,为中国人绘制了一幅恢宏壮丽的历史画卷。下列与唐朝建立无关的事件是( )
A. 618年建立 B. 都城是长安
C. 李世民建立 D. 建立后逐步统一全国
5.改国号为“周”,成为皇帝后的武则天采取了很多措施,为后来 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6.国家公务员考试被称为“国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我国古代主要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创立殿试制度的皇帝是(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隋炀帝
7.七年级3班小红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她搜集了“科举制”“《贞观氏族志》”“武则天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等资料,由此推断她研究的课题是( )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 B. 民族政权并立,相互学习借鉴
C. 豪门大族垄断,高官局面被打破 D. 社会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繁荣
8.“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喻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
A.房玄龄 B.魏征 C.姚崇 D.杜如晦
9.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主要是(  )
①房玄龄 ②杜如晦 ③姚崇 ④宋璟
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0.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11.“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这反映了唐太宗(  )
A.勤于政事 B.善于纳谏
C.节俭治国 D.唯才是用
12.某同学利用下图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C.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D.宋朝加强专制统治
13.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 “人欲自照, 必须明镜; 主欲知过, 必藉忠臣。”为此,太宗( )
A. 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B. 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 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D. 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14.在陕西乾县矗立着一块无字碑(下图),这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陵墓。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千秋功过由后人评说。下面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符合史实的是( )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建立了隋王朝
B.重用人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开创了“贞观之治”局面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15.如果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乐章,那么“开元盛世”就是乐章里的最强音,它的出现是几代人努力达到的结果。“几代人”指(  )
A.唐高祖 唐太宗 唐玄宗
B.唐太宗 唐高宗 唐中宗
C.唐高宗 武则天 唐玄宗
D.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务员考试是中国国家行政机关选拔录用公务员的一种特定的人才甄别方式。我国自隋唐时期就有类似的“公务员考试”制度。
材料二 (隋唐时期)考试是选官的基本途径,考试的内容是儒家经籍与诗赋文章,普通人只有通过寒窗苦读,才能实现跻身于社会上层的愿望,因此与考试相衔接的学校教育,在古代看作是选拔人才的预备场所。
材料三 “考试的巨大活力大大推动了唐代文学的发展,诗、赋的繁荣无不与进士科重视文章辞采有关,书法的繁荣也与以书取士相关。”
(1) 请根据提示完成隋唐“公务员考试”形成的过程。
人物 作为
① ______ 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 设置② ______ ,科举制正式确立
③ ______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武则天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④ ______ 制度
(2) 材料一说明隋唐“公务员考试”在政治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3) 材料二说明隋唐“公务员考试”在教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4) 依据材料三说明隋唐“公务员考试”在文化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5)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时期,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根本目的。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材料二 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材料三 《贞观政要》记载了唐太宗执政23年的“语录”。在23年执政中,前18年44次公开承认错误。这44次是有文字记录的承认错误,其中有4次是发布“罪己诏”。唐太宗自己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国家搞好。
——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
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
答案
1-5BCACD 6-10BCBBC 11-15DCABD
16、(1)隋文帝;进士科;唐太宗;殿试。
(2)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3)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4)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大大有利于诗歌的繁荣。
(5)维护封建统治。
17、(1)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吸取历代王朝特别是隋亡的教训。
(2)任用贤才,任用房玄龄为相(或任用杜如晦为相)。善于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3)勇于自我反省;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