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云南 历史 中考复习
第十六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2021·云南学业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发展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2021·昆明学业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 ( C )
A.四项基本原则 B.科学发展观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新发展理念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3.(2020·云南学业考)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D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2020·云南学业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会于1921年7月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还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部编版)
材料二 广阔的农村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的薄弱环节。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革命力量只有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不断地发展壮大,才能在长期的战争中逐渐削弱敌人,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摘自《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中国历史
(试用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三 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性,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1978年底,全国还有上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部编版)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会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
(2)材料二反映出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向何处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农村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为改变这种状况,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进行了什么探索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中国探索特色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
【解析】第(1)题,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革命力量只有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才能……全部胜利”可知,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第(3)题,由材料可知,当时农村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人民公社统一经营,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性。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号角,改革首先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4)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农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农村人民公社统一经营,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性。包干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经济体制改革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改革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要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5.(2020·昆明学业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近代中国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与危害如下:
(一)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二)赔款2 100万元,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恶例;(三)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从此,中国东南沿海四省的门户大开;(四)协定关税,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大大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据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与签订《南京条约》相关的战争。这场战争导致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成就(部分)
项目 变化
国内生产总值 从1978年的3 678.7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990 865.1亿元
进出口贸易总额 从1978年的355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27.8万亿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 从1978年的171 元,提高到2018年的28 228元
贫困人口 197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7.7亿,到2019年底减少到551万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2)根据上图,指出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历史性决策的会议名称。根据上表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哪些方面的重要成就
材料三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的建设重点是什么 材料中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指的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认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与签订《南京条约》相关的战争是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2)题,根据材料二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历史性决策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题干图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成就”分析可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民生显著改善。第(3)题,根据材料三“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可知,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的建设重点是“一带一路”。材料中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指的是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第(4)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战争:鸦片战争;变化: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会议名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要成就:经济迅速发展;民生显著改善。
(3)建设重点:“一带一路”;全面开放新格局: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
(4)认识:封闭必然落后,开放促进发展,中国继续坚持扩大开放,有助于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繁荣。(任答一点)
6.(2019·云南学业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材料二 1949年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座的四周,嵌有10幅巨型浮雕,高2米,总长度为40余米,概括了从1840年到1949年人民革命胜利的历史,“八一南昌起义”和“胜利渡长江”是其中两幅。
材料三
材料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依据材料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八一南昌起义”和“胜利渡长江”两个历史事件被列入浮雕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GDP总量世界排名呈现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4)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实现“中国梦”的认识。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所述是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第(2)题,“八一南昌起义”被列入浮雕的理由是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胜利渡长江”被列入浮雕的理由是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第(3)题,由材料三可以看出,中国GDP总量世界排名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由“1978年到201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认识可以从“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汇聚中国力量;紧紧依靠人民等角度作答。
答案:(1)事件:五四运动;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八一南昌起义”: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胜利渡长江”: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
(3)总体趋势:不断上升;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4)“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汇聚中国力量;紧紧依靠人民。
1.(2021·齐齐哈尔学业考)“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开启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征程的是 ( B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八大召开是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四大是在改革开放后召开的。
2.(2021·宁波学业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因为这两次会议都 ( D )
①找到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②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核心
③是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④在党面临严重困难局面时召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都在党面临严重困难局面时召开,都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核心,都是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①找到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不符。
3.(2021·南京学业考)1987年,“国营工业企业中,已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企业占68%;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中,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占82%”。材料体现的是 ( D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到来
B.“大跃进”高潮的掀起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87年”“厂长负责制”“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占82%”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4.(2021·扬州学业考)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邓小平表示赞成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并说:“这样大会也就有了一个主题了。”这里的“大会”是指 ( B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八大
【解析】据所学可知,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2021·安徽学业考)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B )
A.乡镇企业产值迅速提高
B.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解析】材料反映了1984年造纸厂实行承包制后,企业的利润大幅度增长,这说明企业经营体制的改革,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提高了经济效益;材料反映的是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而不是乡镇企业;材料反映的是国有企业改革,没涉及多种所有制经济;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
6.(2021·鄂州学业考)读表,提炼反映的主题 ( B )
时间 1980年 1984年 1990年 2001年
事件 成立四个经济特区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上海浦东开发区成立 加入世贸组织
A.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B.实行对外开放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规划中国梦宏伟蓝图
【解析】1980年中央确定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第一批经济特区,拉开了对外开放的序幕;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带动了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些都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的体现。
7.(2021·连云港学业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 A )
A.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B.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D.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解析】据题意可知,邓小平认为计划和市场不是区别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标准,由此可知他意在强调不要过度强调计划或市场,是为了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8.(2021·南京学业考)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会议是 ( D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
【解析】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习近平在会上作了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9.(2021·苏州学业考)下表是某同学的历史复习提纲。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专题较为合理的是 ( D )
提纲
1.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2.中共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中共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
4.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改革后中国的社会变化
B.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
C.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党的重要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都和社会主义建设有关;材料反映的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而非社会变化、民主法制的完善;邓小平理论只是材料中的部分内容。
10.(2021·自贡学业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C )
A.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坚持阶级斗争为纲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都适应了新的时代需要和中国国情的变化,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特点;A、B、D反映的是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11.(2021·东营学业考)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日”确定的奋斗目标。
材料二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 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步”和“第二步”实现的时间和标志。
材料四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人“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形成了哪些理论成果
材料五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 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摘编自同心《思想之光照亮脱贫征途》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感悟。
【解析】第(1)题,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第(2)题,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它是被革命实践证明正确的革命道路,又叫井冈山道路。第(3)题,根据材料三“第一步……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步”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知“第二步”胜利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第(4)题,马克思主义作为“不断发展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有机结合后,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5)题是开放性问题,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从党的自身建设、发展,对人民、国家作出的贡献,拥护党的领导等角度答题均可,言之有理即可。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不能发展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百折不挠、勇于创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走在时代前列的政党。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等。
答案:(1)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
(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百折不挠、勇于创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走在时代前列的政党。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从党的自身建设、发展,对人民、国家作出的贡献,拥护党的领导等角度答题均可)
PAGE2022 云南 历史 中考复习
第十六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2021·云南学业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发展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2.(2021·昆明学业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 ( )
A.四项基本原则 B.科学发展观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新发展理念
3.(2020·云南学业考)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2020·云南学业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会于1921年7月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还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部编版)
材料二 广阔的农村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的薄弱环节。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革命力量只有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不断地发展壮大,才能在长期的战争中逐渐削弱敌人,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摘自《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中国历史
(试用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三 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性,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1978年底,全国还有上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部编版)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会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
(2)材料二反映出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向何处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农村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为改变这种状况,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进行了什么探索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中国探索特色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
5.(2020·昆明学业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近代中国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与危害如下:
(一)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二)赔款2 100万元,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恶例;(三)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从此,中国东南沿海四省的门户大开;(四)协定关税,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大大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据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与签订《南京条约》相关的战争。这场战争导致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成就(部分)
项目 变化
国内生产总值 从1978年的3 678.7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990 865.1亿元
进出口贸易总额 从1978年的355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27.8万亿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 从1978年的171 元,提高到2018年的28 228元
贫困人口 197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7.7亿,到2019年底减少到551万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2)根据上图,指出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历史性决策的会议名称。根据上表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哪些方面的重要成就
材料三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的建设重点是什么 材料中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指的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认识。
6.(2019·云南学业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材料二 1949年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座的四周,嵌有10幅巨型浮雕,高2米,总长度为40余米,概括了从1840年到1949年人民革命胜利的历史,“八一南昌起义”和“胜利渡长江”是其中两幅。
材料三
材料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依据材料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八一南昌起义”和“胜利渡长江”两个历史事件被列入浮雕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GDP总量世界排名呈现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4)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实现“中国梦”的认识。
1.(2021·齐齐哈尔学业考)“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开启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征程的是 (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2.(2021·宁波学业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因为这两次会议都 ( )
①找到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②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核心
③是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④在党面临严重困难局面时召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1·南京学业考)1987年,“国营工业企业中,已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企业占68%;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中,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占82%”。材料体现的是 (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到来
B.“大跃进”高潮的掀起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4.(2021·扬州学业考)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邓小平表示赞成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并说:“这样大会也就有了一个主题了。”这里的“大会”是指 (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八大
5.(2021·安徽学业考)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
A.乡镇企业产值迅速提高
B.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6.(2021·鄂州学业考)读表,提炼反映的主题 ( )
时间 1980年 1984年 1990年 2001年
事件 成立四个经济特区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上海浦东开发区成立 加入世贸组织
A.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B.实行对外开放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规划中国梦宏伟蓝图
7.(2021·连云港学业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 )
A.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B.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D.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8.(2021·南京学业考)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会议是 (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
9.(2021·苏州学业考)下表是某同学的历史复习提纲。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专题较为合理的是 ( )
提纲
1.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2.中共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中共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
4.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改革后中国的社会变化
B.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
C.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0.(2021·自贡学业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
A.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坚持阶级斗争为纲
11.(2021·东营学业考)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日”确定的奋斗目标。
材料二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 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步”和“第二步”实现的时间和标志。
材料四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人“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形成了哪些理论成果
材料五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 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摘编自同心《思想之光照亮脱贫征途》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感悟。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