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云南 历史 中考复习 第十三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和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中考真题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 云南 历史 中考复习 第十三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和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中考真题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1 22:31:02

文档简介

2022 云南 历史 中考复习
第十三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和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2021·昆明学业考)经过一年作战,解放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这标志着人民解放军 (   )
A.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B.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
C.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D.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2.(2021·云南学业考)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发起了战略决战。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3.(2021·昆明学业考)它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发展。它是1897年创办于上海的 (   )
A.中华书局 B.商务印书馆
C.生活书店 D.新华书店
4.(2020·云南学业考)1945年8月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与社评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西安事变 B.中共七大召开
C.重庆谈判 D.北平和平解放
5.(2020·昆明学业考)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表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的伟大作品是 (   )
A.《毕业歌》 B.《黄河大合唱》
C.《渔光曲》 D.《义勇军进行曲》
6.(2019·昆明学业考)为适应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从1946年到194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 (   )
A.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推行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7.(2021·云南学业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外国报刊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象征,惊呼:“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从1895年到1911年,汉阳铁厂是中国唯一的钢铁生产基地,生铁年产量最高的1910年达到119万吨,钢产量6万吨,超过了同期日本最大钢铁企业的年产量。中国早期兴建的京汉、粤汉、津浦等八条铁路干线所用钢轨和钢件均由其提供,产品一度远销美国、澳大利亚。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
(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近代报刊的出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培育了一批拥有新知的人才群体,改变了人们的旧观念,推动了国人对近代民主制度的探索,从而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步伐。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
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三 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站在时代前列,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武昌起义的枪声,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中华民国的成立,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川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汉阳铁厂创办于中国近代的哪一运动中 根据材料一,说说汉阳铁厂受到外国报刊高度评价的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的名称。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报刊的进步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三,说出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历史功绩。
8.(2019·昆明学业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治理滇池地区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二 1915年12月22日晚10时,省府重要文武官员39人集中于五华山光复楼都督府,举行秘密会议,由唐继尧主持歃血为盟,誓言拥护共和,兴师起义,誓灭国贼,万苦千难,舍命不渝。随后,原云南都督蔡锷与李烈钧、唐继尧等发表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并组织护国军讨袁。
——据云南省档案馆资料、谢本书
《护国运动史》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护国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1912年2月14日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甬道街73号,聂耳自幼爱好音乐,小小年纪就学会演奏多种民族乐器。从1933年开始,聂耳先后创作了《码头工人歌》《毕业歌》《大路歌》《新女性》《义勇军进行曲》等30余首歌曲。聂耳短暂一生创作的辉煌顶点是《义勇军进行曲》,它表达了处在民族危机中的中华民族不屈的心声。《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据《昆明历史》(云南教育出版社)等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历史文化名城——昆明的认识。
1.(2021·镇江学业考)1945年,文学家郑振铎写道:“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 (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要和平,争民主”
2.(2021·凉山学业考)1947年3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是因为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   )
A.陕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东北解放区 D.华东解放区
3.(2021·桂林学业考)刘伯承回忆他指挥的一次军事行动时说道:“以十几万大军远离根据地,一举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作战,这种独特的进攻方式,是史无前例的。”这一军事行动指 (   )
A.百团大战 B.千里挺进大别山
C.攻占锦州 D.百万雄师过长江
4.(2021·潍坊学业考)1947 年的华北解放区,农民纷纷购买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主要是因为 (   )
A.抗日战争胜利 B.土地改革的开展
C.华北全境解放 D.国民党政权覆亡
5.(2021·株洲学业考)“毛泽东在河北西柏坡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并且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完全胜利。”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6.(2021·烟台学业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万雄师过大江能够气吞万里如虎,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同人民一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其强调了哪一战役胜利的原因 (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7.(2021·黄石学业考)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垦牧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金厂等产业,还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如今南通很多地方都还有他的影子。他的主张是 (   )
A.实业救国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社会主义
8.(2021·宿迁学业考)如表反映了大生纱厂发展最迅速的“黄金时段”的情况。大生纱厂在这一时期得到如此空前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 (   )
1912年以后大生两厂经营概况表
年份 大生一厂 大生二厂
生产纱锭数 利润(两) 生产纱锭数 利润(两)
1912年 40 800 326 985.232 26 000 257 410.967
1914年 40 800 347 573.760 26 000 302 974.451
1917年 60 000 796 768.530 26 000 406 866.676
1919年 60 000 2 644 451.615 26 000 1 349 623.549
1920年 60 000 2 077 007.445 26 000 1 087 284.009
A.社会上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
B.张謇践行“实业救国”的理想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9.(2021·湘潭学业考)以下对民国初年社会生活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
A.辛亥革命后,仍然有人蓄辫
B.新式婚礼取代传统婚礼成为主流
C.公众场所已无传统长袍马褂的身影
D.即使在偏远乡村,过年也不再向长辈磕头行礼
10.(2021·安徽学业考)清末,127所高等专门学校中有理、工、农、医类学校23所,学生2 195人,占全部专科学生总数的9.2%。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有工、农、医类学校29所,学生4 763人,占全部学生总数的19.8%。这反映出 (   )
A.专科学校分布科学合理
B.新文化运动成果丰硕
C.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D.全国学制得到了统一
11.(2021·无锡学业考)歌曲是时代的反映。《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毕业歌》等歌曲谱写了下列哪一时期的最强音 (   )
A.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2.(2021·临沂学业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出席代表12人,代表党员50多人。会议在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摘自共产党员网
(1)写出这次“大会”举行的地点。该“大会”通过的“纲领”确定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此后,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使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摘自《人民日报》
(2)哪场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南京政权,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中的“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什么
材料三 美好生活是每个人能够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生活状态。个体的人要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创造更丰富的物质生活。离开了辛勤劳动,个人的美好生活只能成为空想。美好生活的实现是一个离不开道德水准提升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因此要建构美好生活,也必须加强人的素质锤炼,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3)结合材料三,我们应该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实现材料二中“我们的奋斗目标”
PAGE2022 云南 历史 中考复习
第十三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和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2021·昆明学业考)经过一年作战,解放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这标志着人民解放军 ( C )
A.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B.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
C.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D.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2.(2021·云南学业考)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发起了战略决战。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 A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3.(2021·昆明学业考)它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发展。它是1897年创办于上海的 ( B )
A.中华书局 B.商务印书馆
C.生活书店 D.新华书店
【解析】1897年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特色是以编印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介绍西方的学术著作为主,出版范围上注重科教类。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
4.(2020·云南学业考)1945年8月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与社评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C )
A.西安事变 B.中共七大召开
C.重庆谈判 D.北平和平解放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1945年8月”“重庆”“毛泽东”等,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这为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
5.(2020·昆明学业考)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表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的伟大作品是 ( B )
A.《毕业歌》 B.《黄河大合唱》
C.《渔光曲》 D.《义勇军进行曲》
【解析】在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冼星海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B符合题意。
6.(2019·昆明学业考)为适应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从1946年到194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 ( B )
A.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推行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随后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7.(2021·云南学业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外国报刊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象征,惊呼:“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从1895年到1911年,汉阳铁厂是中国唯一的钢铁生产基地,生铁年产量最高的1910年达到119万吨,钢产量6万吨,超过了同期日本最大钢铁企业的年产量。中国早期兴建的京汉、粤汉、津浦等八条铁路干线所用钢轨和钢件均由其提供,产品一度远销美国、澳大利亚。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
(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近代报刊的出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培育了一批拥有新知的人才群体,改变了人们的旧观念,推动了国人对近代民主制度的探索,从而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步伐。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
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三 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站在时代前列,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武昌起义的枪声,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中华民国的成立,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川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汉阳铁厂创办于中国近代的哪一运动中 根据材料一,说说汉阳铁厂受到外国报刊高度评价的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的名称。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报刊的进步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三,说出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历史功绩。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汉阳铁厂是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汉阳铁厂受到外国报刊高度评价的理由主要是其成为中国唯一的钢铁生产基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第(2)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申报》;进步作用根据材料二直接回答即可。第(3)题根据“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中华民国的成立,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答案:(1)洋务运动;中国唯一的钢铁生产基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2)《申报》;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培育了拥有新思想的人才群体,促进了人们观念的变化和国人对近代民主制度的探索,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步伐。
(3)三民主义;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8.(2019·昆明学业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治理滇池地区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二 1915年12月22日晚10时,省府重要文武官员39人集中于五华山光复楼都督府,举行秘密会议,由唐继尧主持歃血为盟,誓言拥护共和,兴师起义,誓灭国贼,万苦千难,舍命不渝。随后,原云南都督蔡锷与李烈钧、唐继尧等发表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并组织护国军讨袁。
——据云南省档案馆资料、谢本书
《护国运动史》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护国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1912年2月14日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甬道街73号,聂耳自幼爱好音乐,小小年纪就学会演奏多种民族乐器。从1933年开始,聂耳先后创作了《码头工人歌》《毕业歌》《大路歌》《新女性》《义勇军进行曲》等30余首歌曲。聂耳短暂一生创作的辉煌顶点是《义勇军进行曲》,它表达了处在民族危机中的中华民族不屈的心声。《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据《昆明历史》(云南教育出版社)等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历史文化名城——昆明的认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是图片及文字介绍,可知汉武帝治理滇池地区的主要措施是封王,设置郡县。其作用体现在中原先进技术、文化的传播,促进滇池地区社会进步,使滇池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第(2)题,根据材料二“由唐继尧主持歃血为盟,誓言拥护共和,兴师起义,誓灭国贼”可知,护国运动的目的是拥护共和,讨伐袁世凯。第(3)题,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知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影响:表达了处在民族危机中的中华民族不屈的心声,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斗争。第(4)题,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昆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一座有着3万多年人类生活史、2400多年滇中文化史、124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昆明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以其悠久的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文物古迹赢得这一殊荣的。同时由于昆明是我国古代西南边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现代多民族边疆省份的省会城市。因此。昆明的历史文化特征具有中原文化与边疆区域文化、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中西文化交融发展的个性。这种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的结合,构成了昆明文史工作有别于其他城市而独具特色的内涵。
答案:(1)措施:封王,设置郡县。作用:中原先进技术、文化的传播,促进滇池地区社会进步,使滇池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2)拥护共和,讨伐袁世凯。
(3)背景: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影响:表达了处在民族危机中的中华民族不屈的心声,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斗争。
(4)昆明的历史文化特征具有中原文化与边疆区域文化、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中西文化交融发展的个性。这种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的结合,构成了昆明文史工作有别于其他城市而独具特色的内涵。
1.(2021·镇江学业考)1945年,文学家郑振铎写道:“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 ( D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要和平,争民主”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题干材料体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的迫切愿望。
2.(2021·凉山学业考)1947年3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是因为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 A )
A.陕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东北解放区 D.华东解放区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进攻陕北解放区,解放军西北野战军部队只有2万人,处于劣势。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
3.(2021·桂林学业考)刘伯承回忆他指挥的一次军事行动时说道:“以十几万大军远离根据地,一举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作战,这种独特的进攻方式,是史无前例的。”这一军事行动指 ( B )
A.百团大战 B.千里挺进大别山
C.攻占锦州 D.百万雄师过长江
【解析】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4.(2021·潍坊学业考)1947 年的华北解放区,农民纷纷购买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主要是因为 ( B )
A.抗日战争胜利 B.土地改革的开展
C.华北全境解放 D.国民党政权覆亡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配合解放战争的进行,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5.(2021·株洲学业考)“毛泽东在河北西柏坡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并且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完全胜利。”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 C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解析】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起了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2021·烟台学业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万雄师过大江能够气吞万里如虎,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同人民一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其强调了哪一战役胜利的原因 ( D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开始了渡江战役。
7.(2021·黄石学业考)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垦牧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金厂等产业,还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如今南通很多地方都还有他的影子。他的主张是 ( A )
A.实业救国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社会主义
【解析】《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故张謇的主张是实业救国。
8.(2021·宿迁学业考)如表反映了大生纱厂发展最迅速的“黄金时段”的情况。大生纱厂在这一时期得到如此空前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 ( C )
1912年以后大生两厂经营概况表
年份 大生一厂 大生二厂
生产纱锭数 利润(两) 生产纱锭数 利润(两)
1912年 40 800 326 985.232 26 000 257 410.967
1914年 40 800 347 573.760 26 000 302 974.451
1917年 60 000 796 768.530 26 000 406 866.676
1919年 60 000 2 644 451.615 26 000 1 349 623.549
1920年 60 000 2 077 007.445 26 000 1 087 284.009
A.社会上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
B.张謇践行“实业救国”的理想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解析】材料反映了1912-1920年大生纱厂利润大幅增长,经营良好,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值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9.(2021·湘潭学业考)以下对民国初年社会生活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A )
A.辛亥革命后,仍然有人蓄辫
B.新式婚礼取代传统婚礼成为主流
C.公众场所已无传统长袍马褂的身影
D.即使在偏远乡村,过年也不再向长辈磕头行礼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即使是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有人蓄辫,反映出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
10.(2021·安徽学业考)清末,127所高等专门学校中有理、工、农、医类学校23所,学生2 195人,占全部专科学生总数的9.2%。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有工、农、医类学校29所,学生4 763人,占全部学生总数的19.8%。这反映出 ( C )
A.专科学校分布科学合理
B.新文化运动成果丰硕
C.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D.全国学制得到了统一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到1915年,近代新式教育的学科分类覆盖已经越来越全面,科学技术专业的人才明显增多。因此,题干反映出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11.(2021·无锡学业考)歌曲是时代的反映。《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毕业歌》等歌曲谱写了下列哪一时期的最强音 ( C )
A.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不断侵华,中国人民正在抗日,在中国大地上传唱着《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歌曲,这些歌曲共同的主题是抗日救亡。
12.(2021·临沂学业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出席代表12人,代表党员50多人。会议在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摘自共产党员网
(1)写出这次“大会”举行的地点。该“大会”通过的“纲领”确定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此后,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使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摘自《人民日报》
(2)哪场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南京政权,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中的“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什么
材料三 美好生活是每个人能够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生活状态。个体的人要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创造更丰富的物质生活。离开了辛勤劳动,个人的美好生活只能成为空想。美好生活的实现是一个离不开道德水准提升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因此要建构美好生活,也必须加强人的素质锤炼,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3)结合材料三,我们应该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实现材料二中“我们的奋斗目标”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分析可知,该“会议”指的是中共一大,在此基础上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来作答前两问。结合1935年遵义会议意义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解放战争中,1949年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第(3)题,根据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可知,材料二中“我们的奋斗目标”指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根据材料三“要建构美好生活,也必须加强人的素质锤炼,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知,实现材料二中“我们的奋斗目标”需要加强人的素质锤炼,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答案:(1)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遵义会议的召开。
(2)渡江战役;经济建设。
(3)加强人的素质锤炼,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