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云南 历史 中考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考真题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 云南 历史 中考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考真题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1 22:37:10

文档简介

2022 云南 历史 中考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2020·云南学业考)下列发生在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完全独立的是 ( C )
A.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C.开国大典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2020·昆明学业考)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率部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是 ( D )
A.朱德 B.刘伯承
C.邓小平 D.彭德怀
【解析】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总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军。
3.(2020·云南学业考)新中国成立后,彻底摧毁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了人民政权的是 ( A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抗美援朝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2021·云南学业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朝着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在中国第一次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相关团体,较有影响力的包括李大钊在北京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周恩来在天津成立的觉悟社等。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
教学用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的某次会议的相关信息
时间 1935年1月
内容 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材料三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按动电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欢呼声,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众多领域跑出了中国速度,交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答卷: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改革开放之初是第11位,到2010年就跃居第2位;“天眼”望天,“蛟龙”探海,大飞机首飞、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2020年11月23日,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摘编自欧阳淞主编《写给中学生的
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方式。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什么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会议的名称,指出这次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历史盛况 这一盛况标志着什么
(4)从材料四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中国速度”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方式是发表文章。根据材料一“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相关团体”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方式是建立团体。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遵义会议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第(3)题根据材料三“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可知,这一盛况是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第(4)题根据材料四“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改革开放之初是第11位,到2010年就跃居第2位”可知,中国速度是经济快速发展。根据材料四“‘天眼’望天,‘蛟龙’探海,大飞机首飞、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可知,中国速度是高科技成就竞相涌现。根据材料四“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可知,中国速度是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答案:(1)主要方式:发表文章、建立团体等。(答出一点即可)基础:思想基础。
(2)会议名称:遵义会议。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盛况: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亦可酌情评分)
(4)中国速度:经济快速发展;高科技成就竞相涌现;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等。(答出两点即可)
5.(2021·昆明学业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约前371-前289),名轲,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县)人。他的政治思想主要继承孔子的“仁”,发展成为“仁政”学说。“仁政”的核心内容就是明君必须“制民之产”,使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宅边种着桑树,家中养着家畜,吃得饱,穿得暖。他的“仁政”学说以重民思想为基础,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民、社稷(国家)、君三者相比,民最重要。
——据詹子庆《中国古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孟子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其“仁政”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场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农民阶级怎样的愿望
材料三 
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从1950年夏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据统编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实施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这次土地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四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 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
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5日)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战能够取得全面胜利的认识。
【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中“他的政治思想主要继承孔子的‘仁’,发展成为‘仁政’学说”可明确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第二问,据材料一中“他的‘仁政’学说以重民思想为基础,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民、社稷(国家)、君三者相比,民最重要”可明确其“仁政”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关心人民疾苦,解决民生问题。第(2)题第一问,据材料二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体现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分土地的愿望。第(3)题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实施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其历史意义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题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战能够取得全面胜利是因为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答案:(1)儒家学派;关心人民疾苦,解决民生问题。
(2)太平天国运动;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分土地的愿望。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1.(2021·梧州学业考)知名人士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感到了民主的滋味。”与此相关的会议是 ( C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解析】根据“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共商建国大计”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民主党派代表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筹备成立新中国。
2.(2021·贺州学业考)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如图的五星红旗。红色旗面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关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 A )
A.革命人民大团结
B.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C.全国统一的实现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解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红色象征革命,五颗五角星及其相关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3.(2021·乐山学业考)某班同学创作了以“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的主题板报,分为以下板块:开天辟地、星星之火、生死攸关、中流砥柱、钟山风雨、当家作主,下列事件能入选“当家作主”板块的是 ( B )
A.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4.(2021·新疆学业考)从1842年的割地赔款到2021年中美战略对话中的唇枪舌剑,历史告诉人们“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已不是那个中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是 ( A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解析】据题干“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并结合所学可知是对新中国成立的描述。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5.(2021·玉林学业考)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事件标志着 ( A )
A.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B、C、D都与西藏和平解放这一事件的意义不符。
6.(2021·烟台学业考)新中国诞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打着“联合国军”旗号,前来干预东亚事务,前锋直抵鸭绿江畔,企图扼杀中国革命。为粉碎美国的阴谋,中国 ( B )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D.组建了第二炮兵部队
【解析】由题干可知,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对中国造成威胁;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家卫国,开赴朝鲜战场。
7.(2021·苏州学业考)下图是1950年创作的漫画《纸老虎》(漫画中的文字为“杜鲁门声明”和“三十八度线暴风雨”),作者创作此漫画意在 ( B )
A.阐释解放战争的必要性
B.鼓舞军民的必胜斗志
C.呼吁世界人民团结反帝
D.抨击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据题干信息“1950年创作的漫画《纸老虎》(漫画中的文字为‘杜鲁门声明’和‘三十八度线暴风雨’)”并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发动侵朝战争,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入朝作战。
8.(2021·潍坊学业考)如图为红色文物“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红旗”,曾高高飘扬在上甘岭阵地,上写: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它生动诠释了 ( A )
A.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敢为人先首创精神
C.伟大国际主义精神
D.执政为民奉献精神
【解析】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中的一场战役。“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红旗”生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题干材料未体现国际主义精神;B、D不属于抗美援朝精神。
9.(2021·福建学业考)如图所示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 ( B )
A.热情好客,彰显礼仪风范
B.爱好和平,打击侵略者
C.士气旺盛,武器装备精良
D.努力生产,踊跃支援前线
【解析】电影《上甘岭》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时期著名战役上甘岭战役。“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反映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打击侵略者的思想情感。
10.(2021·连云港学业考)出现如图历史现象的原因是 ( A )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图片属于土地改革运动的表现。
11.(2021·南充学业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B )
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对材料理解有误的是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1950年6月,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土地改革是把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变成农民的私有制,没有建立土地公有制。
PAGE2022 云南 历史 中考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2020·云南学业考)下列发生在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完全独立的是 (   )
A.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C.开国大典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2020·昆明学业考)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率部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是 (   )
A.朱德 B.刘伯承
C.邓小平 D.彭德怀
3.(2020·云南学业考)新中国成立后,彻底摧毁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了人民政权的是 (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抗美援朝
4.(2021·云南学业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朝着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在中国第一次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相关团体,较有影响力的包括李大钊在北京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周恩来在天津成立的觉悟社等。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
教学用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的某次会议的相关信息
时间 1935年1月
内容 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材料三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按动电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欢呼声,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众多领域跑出了中国速度,交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答卷: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改革开放之初是第11位,到2010年就跃居第2位;“天眼”望天,“蛟龙”探海,大飞机首飞、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2020年11月23日,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摘编自欧阳淞主编《写给中学生的
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方式。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什么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会议的名称,指出这次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历史盛况 这一盛况标志着什么
(4)从材料四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中国速度”
5.(2021·昆明学业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约前371-前289),名轲,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县)人。他的政治思想主要继承孔子的“仁”,发展成为“仁政”学说。“仁政”的核心内容就是明君必须“制民之产”,使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宅边种着桑树,家中养着家畜,吃得饱,穿得暖。他的“仁政”学说以重民思想为基础,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民、社稷(国家)、君三者相比,民最重要。
——据詹子庆《中国古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孟子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其“仁政”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场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农民阶级怎样的愿望
材料三 
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从1950年夏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据统编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实施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这次土地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四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 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
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5日)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战能够取得全面胜利的认识。
1.(2021·梧州学业考)知名人士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感到了民主的滋味。”与此相关的会议是 (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2021·贺州学业考)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如图的五星红旗。红色旗面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关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   )
A.革命人民大团结
B.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C.全国统一的实现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3.(2021·乐山学业考)某班同学创作了以“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的主题板报,分为以下板块:开天辟地、星星之火、生死攸关、中流砥柱、钟山风雨、当家作主,下列事件能入选“当家作主”板块的是 (   )
A.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2021·新疆学业考)从1842年的割地赔款到2021年中美战略对话中的唇枪舌剑,历史告诉人们“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已不是那个中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5.(2021·玉林学业考)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事件标志着 (   )
A.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6.(2021·烟台学业考)新中国诞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打着“联合国军”旗号,前来干预东亚事务,前锋直抵鸭绿江畔,企图扼杀中国革命。为粉碎美国的阴谋,中国 (   )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D.组建了第二炮兵部队
7.(2021·苏州学业考)下图是1950年创作的漫画《纸老虎》(漫画中的文字为“杜鲁门声明”和“三十八度线暴风雨”),作者创作此漫画意在 (   )
A.阐释解放战争的必要性
B.鼓舞军民的必胜斗志
C.呼吁世界人民团结反帝
D.抨击美国的冷战政策
8.(2021·潍坊学业考)如图为红色文物“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红旗”,曾高高飘扬在上甘岭阵地,上写: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它生动诠释了 (   )
A.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敢为人先首创精神
C.伟大国际主义精神
D.执政为民奉献精神
9.(2021·福建学业考)如图所示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 (   )
A.热情好客,彰显礼仪风范
B.爱好和平,打击侵略者
C.士气旺盛,武器装备精良
D.努力生产,踊跃支援前线
10.(2021·连云港学业考)出现如图历史现象的原因是 (   )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1.(2021·南充学业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
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