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云南 历史 中考复习
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2021·昆明学业考)他是唐朝高僧,受邀东渡日本,历时12年。虽双目失明,但矢志不渝,到达时已是66岁高龄。他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华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 ( C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解析】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华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2.(2020·昆明学业考)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其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 C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解析】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强盛,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文景之治”是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时期;“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
3.(2019·云南学业考)吐蕃是我国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唐蕃关系友好,历经了1 200多年的唐蕃会盟碑至今依然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以下人物中,为唐蕃和睦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 C )
A.鉴真 B.玄奘
C.文成公主 D.元昊
【解析】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以及大量的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为唐蕃和睦作出了重要贡献。
1.(2021·临沂学业考)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这句话表明 ( D )
A.杨忠经历了北周和隋朝
B.杨忠是隋朝的开国皇帝
C.杨坚没有做过“随国公”
D.隋朝最初的国号是“随”
【解析】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爵,且杨坚建立了隋朝,故A、B、C有误;杨坚建立隋朝后,因避“随”不祥之意,改国号为“隋”。
2.(2021·北京学业考) 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后唐朝能够延续,这项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功用不仅是南粮北调,更是把南北融为一体。材料中的“这项工程”是 ( C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
【解析】隋朝开凿的大运河,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也便利了南粮北调。
3.(2021·益阳学业考)秦、隋两代均“二世而亡”,存在的时间很短,但是都进行了重大的制度创新。以下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
A.皇帝制度 科举制 B.郡县制 行省制
C.独尊儒术 科举制 D.都江堰 大运河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皇帝制度,隋朝实行科举制,这两种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行省制是元朝实行的,独尊儒术是在西汉,都江堰、大运河均是重大工程。
4.(2021·镇江学业考)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晚年拒绝纳谏,武则天耗费巨大财力建造佛教器物,唐玄宗在位后期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我们从中获得的历史认识,正确的是 ( C )
A.三位帝王成就了“贞观之治”
B.他们“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封建帝王有明显的历史局限
D.武则天时朝政迅速走向腐败
【解析】由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都是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但他们晚年都犯了一些错误,这说明封建帝王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成就了“贞观之治”的是唐太宗,“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说的是武则天,武则天时朝政迅速走向腐败过于片面,排除A、B、D。
5.(2021·雅安学业考)如图为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出土于陕西西安。图中四个人俑分坐两侧,其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该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 A )
①手工业水平高 ②音乐舞蹈多姿多彩
③民族交融发展 ④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题目给出的关于唐三彩骑驼乐舞俑的介绍中涉及胡人,说明当时民族交融发展,乐舞俑说明唐朝手工业水平高,音乐舞蹈多姿多彩,题干无法体现尚武风气盛行一时,①②③符合题意。
6.(2021·临沂学业考)下列关于图一与图二中历史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
A.图中两人和亲是迫于吐蕃势力强大
B.图二人物为图一人物带去玉米种子
C.图中两人和亲与中原文化先进相关
D.这两位人物和亲发生在唐玄宗时期
【解析】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唐太宗时,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7.(2021·成都学业考)唐朝时,一些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弈棋等活动,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C )
A.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重武轻文已成潮流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8.(2021·陕西学业考)他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如图是他的作品《步辇图》。这位画家是 ( C )
A.张择端 B.王羲之
C.阎立本 D.辛弃疾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阎立本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代表作是《步辇图》。
9.(2021·南京学业考)在都城长安“不仅生活着来自日本的使者,还活跃着来自中亚、印度等地的使者、僧侣与客商”。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 B )
A.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
B.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C.唐代民族关系的和睦
D.明朝对外交流的盛况
【解析】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都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日本多次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唐都长安还有很多来自中亚、印度等地的使者、僧侣与客商,因此材料反映的主题是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10.(2021·宜昌学业考)谢同学正在收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专题学习资料,并整理出“奈良唐招提寺”“佛教”“六次东渡”等关键词。据此可知,她研究的内容是 ( A )
A.唐与日本的交流
B.唐与天竺的交往
C.唐与新罗的关系
D.唐与大食的往来
【解析】鉴真为了弘扬佛法,六次东渡日本,终于第六次东渡成功。鉴真到达日本后,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11.(2021·江西学业考)“及范阳节度使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导致了 ( C )
A.东汉末年社会动荡
B.隋朝灭亡
C.唐朝由盛转衰
D.金与南宋对峙
【解析】题干材料描述的是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12.(2021·玉林学业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高祖时期,下令军队官兵复员为民。把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负担。文帝、景帝时期,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把田赋降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这些措施促进了西汉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出现了历史上称为“① ”的统治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
材料二 在唐前期130多年中,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了连筒、筒车和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贞观末年,全国户数约300万,到开元末年,全国户数已超过841万。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② ”。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
(1)请将材料一、二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农业政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农业发展与国家强盛之间的关系。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文帝、景帝时期,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把田赋降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这些措施促进了西汉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得出是“文景之治”;根据“到开元末年,全国户数已超过841万。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得出是“开元盛世”。所以①是文景之治;②是开元盛世。第(2)题,根据“把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负担。文帝、景帝时期,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把田赋降至三十税一”得出是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第(3)题,根据“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了连筒、筒车和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是政府的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发明推广了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垦田面积逐渐扩大。第(4)题,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农业是国家兴盛的基础,农业繁荣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等。
答案:(1)①文景之治;②开元盛世。
(2)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3)政府的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发明推广了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4)农业是国家兴盛的基础,农业繁荣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等。
PAGE2022 云南 历史 中考复习
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2021·昆明学业考)他是唐朝高僧,受邀东渡日本,历时12年。虽双目失明,但矢志不渝,到达时已是66岁高龄。他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华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 (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2.(2020·昆明学业考)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其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2019·云南学业考)吐蕃是我国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唐蕃关系友好,历经了1 200多年的唐蕃会盟碑至今依然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以下人物中,为唐蕃和睦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 )
A.鉴真 B.玄奘
C.文成公主 D.元昊
1.(2021·临沂学业考)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这句话表明 ( )
A.杨忠经历了北周和隋朝
B.杨忠是隋朝的开国皇帝
C.杨坚没有做过“随国公”
D.隋朝最初的国号是“随”
2.(2021·北京学业考) 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后唐朝能够延续,这项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功用不仅是南粮北调,更是把南北融为一体。材料中的“这项工程”是 (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
3.(2021·益阳学业考)秦、隋两代均“二世而亡”,存在的时间很短,但是都进行了重大的制度创新。以下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
A.皇帝制度 科举制 B.郡县制 行省制
C.独尊儒术 科举制 D.都江堰 大运河
4.(2021·镇江学业考)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晚年拒绝纳谏,武则天耗费巨大财力建造佛教器物,唐玄宗在位后期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我们从中获得的历史认识,正确的是 ( )
A.三位帝王成就了“贞观之治”
B.他们“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封建帝王有明显的历史局限
D.武则天时朝政迅速走向腐败
5.(2021·雅安学业考)如图为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出土于陕西西安。图中四个人俑分坐两侧,其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该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 )
①手工业水平高 ②音乐舞蹈多姿多彩
③民族交融发展 ④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1·临沂学业考)下列关于图一与图二中历史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两人和亲是迫于吐蕃势力强大
B.图二人物为图一人物带去玉米种子
C.图中两人和亲与中原文化先进相关
D.这两位人物和亲发生在唐玄宗时期
7.(2021·成都学业考)唐朝时,一些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弈棋等活动,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
A.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重武轻文已成潮流
8.(2021·陕西学业考)他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如图是他的作品《步辇图》。这位画家是 ( )
A.张择端 B.王羲之
C.阎立本 D.辛弃疾
9.(2021·南京学业考)在都城长安“不仅生活着来自日本的使者,还活跃着来自中亚、印度等地的使者、僧侣与客商”。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 )
A.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
B.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C.唐代民族关系的和睦
D.明朝对外交流的盛况
10.(2021·宜昌学业考)谢同学正在收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专题学习资料,并整理出“奈良唐招提寺”“佛教”“六次东渡”等关键词。据此可知,她研究的内容是 ( )
A.唐与日本的交流
B.唐与天竺的交往
C.唐与新罗的关系
D.唐与大食的往来
11.(2021·江西学业考)“及范阳节度使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导致了 ( )
A.东汉末年社会动荡
B.隋朝灭亡
C.唐朝由盛转衰
D.金与南宋对峙
12.(2021·玉林学业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高祖时期,下令军队官兵复员为民。把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负担。文帝、景帝时期,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把田赋降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这些措施促进了西汉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出现了历史上称为“① ”的统治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
材料二 在唐前期130多年中,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了连筒、筒车和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贞观末年,全国户数约300万,到开元末年,全国户数已超过841万。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② ”。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
(1)请将材料一、二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农业政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农业发展与国家强盛之间的关系。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