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云南 历史 中考复习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2021·云南学业考)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B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2.(2021·昆明学业考)我国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夏朝时开始出现最早的青铜礼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下列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B )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3.(2021·昆明学业考)《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鞅变法)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 ( D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影响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4.(2020·昆明学业考)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主要得益于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 ( A )
A.都江堰 B.驰道
C.灵渠 D.大运河
【解析】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主持在岷江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5.(2019·昆明学业考)“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记录孔子这段话的儒家典籍是 ( B )
A.《道德经》 B.《论语》 C.《墨子》 D.《韩非子》
【解析】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1.(2021·十堰学业考)我国古代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始于哪个朝代 ( B )
A.秦朝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解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2021·邵阳学业考)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 C )
A.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B.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
C.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D.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解析】夏朝最后一位国王桀施行暴政,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导致其成了亡国之君。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施用炮烙等酷刑,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战中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商纣自焚而死,商朝灭亡。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取悦于王妃褒姒,竟烽火戏诸侯。后来,犬戎族进攻西周,西周灭亡。
3.(2021·河南学业考)甲骨文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现了当时的 ( A )
甲骨文
对应汉字 王 臣 劓 刖
注:劓、刖,均为古代残酷的刑罚
A.政治状况 B.经济发展
C.科技进步 D.军队建设
【解析】由材料中信息“王、臣、劓、刖”可知,这反映了商周时期有统治阶级,还有维护统治秩序的刑罚,呈现了当时的政治状况。
4.(2021·玉林学业考)如图所示是春秋时期的铁制器物。据此可以判断,春秋时期 ( A )
A.铁制器物开始出现
B.铁制器物种类丰富
C.铁制农具已经使用
D.铁器已经取代铜器
【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可知,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铁制器物;图示仅展示了铁制器物,但无法说明种类丰富和铁制农具已经使用;铁器取代铜器的信息更是无从体现。
5.(2021·益阳学业考)荀子曾这样评价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军队的战斗力:“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商鞅变法中哪项措施有关 ( C )
A.鼓励耕织 B.严明法度
C.奖励军功 D.确立县制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军的战斗力在诸侯国中较强,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在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这一措施的实行大大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
6.(2021·陕西学业考)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该工程是( A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解析】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主持修建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工程,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至今仍发挥巨大作用。灵渠是秦朝开凿的水利工程;大运河和赵州桥是隋朝的工程。
7.(2021·苏州学业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 ( C )
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
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解析】据材料“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PAGE2022 云南 历史 中考复习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2021·云南学业考)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2.(2021·昆明学业考)我国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夏朝时开始出现最早的青铜礼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下列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
3.(2021·昆明学业考)《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鞅变法)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 (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影响
4.(2020·昆明学业考)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主要得益于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 ( )
A.都江堰 B.驰道
C.灵渠 D.大运河
5.(2019·昆明学业考)“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记录孔子这段话的儒家典籍是 ( )
A.《道德经》 B.《论语》 C.《墨子》 D.《韩非子》
1.(2021·十堰学业考)我国古代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始于哪个朝代 ( )
A.秦朝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2021·邵阳学业考)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 )
A.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B.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
C.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D.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3.(2021·河南学业考)甲骨文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现了当时的 ( )
甲骨文
对应汉字 王 臣 劓 刖
注:劓、刖,均为古代残酷的刑罚
A.政治状况 B.经济发展
C.科技进步 D.军队建设
4.(2021·玉林学业考)如图所示是春秋时期的铁制器物。据此可以判断,春秋时期 ( )
A.铁制器物开始出现
B.铁制器物种类丰富
C.铁制农具已经使用
D.铁器已经取代铜器
5.(2021·益阳学业考)荀子曾这样评价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军队的战斗力:“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商鞅变法中哪项措施有关 ( )
A.鼓励耕织 B.严明法度
C.奖励军功 D.确立县制
6.(2021·陕西学业考)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该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7.(2021·苏州学业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 ( )
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
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