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云南 历史 中考复习
第九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2021·昆明学业考)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面对外来入侵,清政府任命钦差大臣,率领装备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这一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是 ( B )
A.张之洞 B.左宗棠 C.曾国藩 D.李鸿章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这一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是左宗棠。
2.(2021·云南学业考)1895年5月,台湾人民群情激愤,“一律准备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台湾人民群情激愤”是因为 ( C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解析】根据材料“1895年”“ 台湾人民群情激愤”“一律准备与倭人决一死战”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因此出现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愿与日本决一死战,因此“台湾人民群情激愤”是因为《马关条约》的签订。
3.(2021·云南学业考)下图是小张同学所做的读书卡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D )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口号:“扶清灭洋”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A.虎门销烟 B.戊戌变法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扶清灭洋”“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大对中国的经济和精神侵略,为了反抗列强的侵略,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山东、直隶一带掀起了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但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4.(2020·云南学业考)《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材料叙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 ( B )
A.虎门销烟 B.公车上书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解析】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1 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5.(2020·昆明学业考)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其中在文教方面“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清政府在百日维新期间决定创办的新式学堂是 ( D )
A.福州船政学堂 B.北洋西学堂
C.南洋公学 D.京师大学堂
【解析】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
6.(2019·云南学业考)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多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其中,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 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的《辛丑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额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2021·北京学业考)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却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因此他们介绍西方的法律和制度,呼吁从制度上进行变革。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C )
A.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D.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
【解析】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维新派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开展维新变法运动;1839年发生虎门销烟,1840年发生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间不符;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不符合“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不符合“从19世纪60年代起”。
2.(2021·成都学业考)如图是小曾同学在学习了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某次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后,绘制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 B )
A.反映了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B.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C.肯定了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
D.讽刺了晚清官员的盲目排外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改变封建专制制度,治标不治本,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史实。
3.(2021·张家界学业考)黄海海战结束后,光绪帝为海战中壮烈殉国的海军将领垂泪撰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位海军将领是 ( C )
A.左宝贵 B.关天培 C.邓世昌 D.丁汝昌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炮弹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4.(2021·遂宁学业考)“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与《马关条约》哪项内容直接相关 ( B )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解析】“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是列强资本输出的表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与《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直接相关。
5.(2021·包头学业考)如表可以用来说明,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的活动 ( C )
活动 内容
建立学堂 万木草堂、时务学堂
创办报刊 《国闻报》《知新报》《时务报》
组织学会 强学会、南学会、农学会
A.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
C.促进了思想启蒙
D.抨击了封建道德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学堂、报刊与学会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促进了思想启蒙;维新运动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洋务运动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新文化运动抨击了封建道德。
6.(2021·恩施学业考)2021年3月19日,在中美阿拉斯加会谈上,面对美国代表的无端指责,我国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掷地有声地回答:“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中国人是不吃这一套的”。然而,120年前,中国却饱受屈辱,陷入了黑暗的深渊。这里的“深渊”是指 ( D )
A.《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120年前即为1901年,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于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7.(2021·德阳学业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康有为大事记
1858年 出生于广东南海官僚地主家庭,自幼熟读经史,饱受封建儒学教育
1879年 游历香港,始读西学之书
1882年 到北京参加乡试,南归途经上海,大购西书,精心研读,大讲西学
1884-1885年 中法战争期间,酝酿变法思想
1888年 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法改良主张,因受阻未上达
1891年 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新学伪经考》,宣传变法思想
1895年 甲午战争失败,发动公车上书;8月组织强学会、创办《万国公报》
1896年 续成《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思想
1897年 德国强占胶州湾,第五次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1898年 第六次上书光绪帝,成立保国会,参与百日维新
变法失败后 速往海外,组织保皇会,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后 担任孔教会会长。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1917年 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推动康有为变法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归纳康有为为推动变法而进行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中的分隔线提示,概括康有为的三段人生经历。并据此谈谈你对个人发展与时代变化关系的认识。
【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出生于广东南海官僚地主家庭,自幼熟读经史,饱受封建儒学教育”可得出康有为思想受到家庭出身和儒家思想影响;依据材料“游历香港,始读西学之书”“大购西书,精心研读,大讲西学”可得出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依据材料“中法战争期间,酝酿变法思想”可得出受到列强入侵的影响。第(2)题,依据材料“大购西书,精心研读,大讲西学”可得出精心研读西学;依据材料“著《新学伪经考》,宣传变法思想”可得出著书立说,宣传维新变法;依据材料“成立保国会,参与百日维新”可得出成立保国会等组织;依据材料“创办《万国公报》”可得出创办报刊等。第(3)题,第一问人生经历:依据第一部分材料信息从早年熟读经书、研究西学角度进行归纳;第二部分依据材料信息从宣传组织变法角度进行回答;第三部分依据材料“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可得出复辟帝制。第二问认识:依据材料的信息结合所学从人生的发展与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以及人的思想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等角度分析回答。
答案:(1)家庭出身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影响;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外国列强入侵的影响。
(2)精心研读西学;编著变法的书籍;成立保国会等组织;创办报刊等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3)人生经历:第一段:熟读经书、研究西学;第二段:宣传组织变法;第三段:复辟帝制。认识:人生的发展与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人的思想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
PAGE2022 云南 历史 中考复习
第九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2021·昆明学业考)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面对外来入侵,清政府任命钦差大臣,率领装备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这一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是 ( )
A.张之洞 B.左宗棠 C.曾国藩 D.李鸿章
2.(2021·云南学业考)1895年5月,台湾人民群情激愤,“一律准备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台湾人民群情激愤”是因为 (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3.(2021·云南学业考)下图是小张同学所做的读书卡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口号:“扶清灭洋”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A.虎门销烟 B.戊戌变法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4.(2020·云南学业考)《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材料叙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 ( )
A.虎门销烟 B.公车上书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5.(2020·昆明学业考)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其中在文教方面“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清政府在百日维新期间决定创办的新式学堂是 ( )
A.福州船政学堂 B.北洋西学堂
C.南洋公学 D.京师大学堂
6.(2019·云南学业考)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多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其中,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021·北京学业考)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却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因此他们介绍西方的法律和制度,呼吁从制度上进行变革。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D.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
2.(2021·成都学业考)如图是小曾同学在学习了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某次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后,绘制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 )
A.反映了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B.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C.肯定了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
D.讽刺了晚清官员的盲目排外
3.(2021·张家界学业考)黄海海战结束后,光绪帝为海战中壮烈殉国的海军将领垂泪撰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位海军将领是 ( )
A.左宝贵 B.关天培 C.邓世昌 D.丁汝昌
4.(2021·遂宁学业考)“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与《马关条约》哪项内容直接相关 ( )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5.(2021·包头学业考)如表可以用来说明,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的活动 ( )
活动 内容
建立学堂 万木草堂、时务学堂
创办报刊 《国闻报》《知新报》《时务报》
组织学会 强学会、南学会、农学会
A.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
C.促进了思想启蒙
D.抨击了封建道德
6.(2021·恩施学业考)2021年3月19日,在中美阿拉斯加会谈上,面对美国代表的无端指责,我国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掷地有声地回答:“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中国人是不吃这一套的”。然而,120年前,中国却饱受屈辱,陷入了黑暗的深渊。这里的“深渊”是指 ( )
A.《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2021·德阳学业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康有为大事记
1858年 出生于广东南海官僚地主家庭,自幼熟读经史,饱受封建儒学教育
1879年 游历香港,始读西学之书
1882年 到北京参加乡试,南归途经上海,大购西书,精心研读,大讲西学
1884-1885年 中法战争期间,酝酿变法思想
1888年 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法改良主张,因受阻未上达
1891年 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新学伪经考》,宣传变法思想
1895年 甲午战争失败,发动公车上书;8月组织强学会、创办《万国公报》
1896年 续成《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思想
1897年 德国强占胶州湾,第五次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1898年 第六次上书光绪帝,成立保国会,参与百日维新
变法失败后 速往海外,组织保皇会,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后 担任孔教会会长。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1917年 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推动康有为变法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归纳康有为为推动变法而进行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中的分隔线提示,概括康有为的三段人生经历。并据此谈谈你对个人发展与时代变化关系的认识。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