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云南 历史 中考复习 第十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考真题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 云南 历史 中考复习 第十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考真题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1 22:56:32

文档简介

2022 云南 历史 中考复习
第十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2021·昆明学业考)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这次起义是 ( D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成为武昌起义的主力,起义军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经过一夜激战,到第二天清晨,新军完全占领武昌城。随后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胜利。
2.(2020·云南学业考)辛亥革命被称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 D )
A.青年学生起了重要作用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D.宣告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解析】辛亥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D符合题意。A、B与五四运动有关,C与洋务运动有关。
1.(2021·苏州学业考)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我)辈为乱臣贼子……凡认识者,视(吾人)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形势的变化反映出 ( C )
A.革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B.革命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C.清王朝的统治已不得人心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解析】题干关键词为“190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 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体现出国人对于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失望透顶。
2.(2021·陕西学业考)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 C )
A.变法救国 B.民主科学
C.三民主义 D.扶清灭洋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宣传的主要思想是三民主义。
3.(2021·玉林学业考)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这些起义 ( D )
A.宣告清朝专制统治结束
B.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C.推翻了袁世凯独裁统治
D.推动了革命形势日益成熟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推动了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这些起义并没有结束清朝的专制统治;此时尚未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和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局面。
4.(2021·北京学业考)下面是作家叶圣陶1911年日记的部分内容,这反映出 ( B )
10月12日,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26日,课毕后阅报纸,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广东亦有独立之说
A.辛亥革命的原因
B.辛亥革命的发展
C.辛亥革命的胜利
D.北伐战争的进程
【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0月12日”等可知:日记内容反映的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后,各地纷纷响应,是辛亥革命的发展。
5.(2021·张家界学业考)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下列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B )
A.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终结了中国封建制度
C.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D.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但没有终结中国的封建制度,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6.(2021·泰安学业考)如图栏目是某班同学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 D )
A.师夷长技 B.国家统一
C.军阀割据 D.走向共和
【解析】武昌首义、清朝告终、民国建立、约法颁布,它们都属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向共和过程中的重要史实,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走向共和。
7.(2021·岳阳学业考)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如果要你为这本杂志添加出版年代,按照当时中国的纪年法,正确的是 ( B )
A.民国三年 B.民国四年
C.民国1915年 D.公元1915年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建立后,采用民国纪年法,1912年是民国元年。计算公式为:公元纪年-1911=民国纪年,因此,1915-1911=民国四年。
8.(2021·江西学业考)某同学在整理档案时,摘抄如下案件资料。这一案件 ( B )
时间:1913年3月20日被害人:宋教仁经过:被害人于上海火车站遭暴徒枪击,之后不治身亡涉案人:袁世凯亲信及本人
A.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B.反映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
C.说明袁世凯复辟了帝制
D.导致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出现
【解析】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同盟会会员宋教仁等联合其他几个政党,在中国同盟会的基础上改组国民党,并在随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优势,使袁世凯大为惊恐。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
9.(2021·临沂学业考)以下两则材料摘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1月11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同志把三民主义纲领、 统一战线政策、艰苦奋斗精神并称为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是“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
(1)材料一中的“三民主义”是指哪三大主义 孙中山的“统一战线政策”在 20世纪20年代有哪些主要表现
材料二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孙中山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热爱祖国,一生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说:“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 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他总是以“爱国若命”“一息尚存,不忘救国”等鞭策自己。
(2)材料二认为孙中山一生追求实现的理想是什么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通过哪一斗争推翻了清朝统治 他们发起的护国战争取得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3)上述材料所提及的孙中山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我们应该如何践行这些精神
【解析】第(1)题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统一战线政策”是新三民主义,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也就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在此基础上结合20世纪20年代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主要活动来归纳总结。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热爱祖国,一生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来概括。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第三问结合护国运动的结果来作答。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艰苦奋斗精神”“孙中山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热爱祖国,一生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爱国若命”“一息尚存,不忘救国”来归纳总结,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民族、民权、民生;国民党一大召开,创办黄埔军校,北伐。
(2)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辛亥革命;粉碎了封建帝制延续的阴谋,恢复了共和制。
(3)精神:热爱祖国、矢志不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天下为公、心系民众、艰苦奋斗。践行:我们要把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结合起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处理好就业与升学的关系,将个人梦想的实现融入“中国梦”中去;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PAGE2022 云南 历史 中考复习
第十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2021·昆明学业考)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这次起义是 (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2.(2020·云南学业考)辛亥革命被称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青年学生起了重要作用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D.宣告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2021·苏州学业考)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我)辈为乱臣贼子……凡认识者,视(吾人)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形势的变化反映出 (   )
A.革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B.革命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C.清王朝的统治已不得人心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2.(2021·陕西学业考)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   )
A.变法救国 B.民主科学
C.三民主义 D.扶清灭洋
3.(2021·玉林学业考)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这些起义 (   )
A.宣告清朝专制统治结束
B.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C.推翻了袁世凯独裁统治
D.推动了革命形势日益成熟
4.(2021·北京学业考)下面是作家叶圣陶1911年日记的部分内容,这反映出 (   )
10月12日,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26日,课毕后阅报纸,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广东亦有独立之说
A.辛亥革命的原因
B.辛亥革命的发展
C.辛亥革命的胜利
D.北伐战争的进程
5.(2021·张家界学业考)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下列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终结了中国封建制度
C.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D.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6.(2021·泰安学业考)如图栏目是某班同学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   )
A.师夷长技 B.国家统一
C.军阀割据 D.走向共和
7.(2021·岳阳学业考)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如果要你为这本杂志添加出版年代,按照当时中国的纪年法,正确的是 (   )
A.民国三年 B.民国四年
C.民国1915年 D.公元1915年
8.(2021·江西学业考)某同学在整理档案时,摘抄如下案件资料。这一案件 (   )
时间:1913年3月20日被害人:宋教仁经过:被害人于上海火车站遭暴徒枪击,之后不治身亡涉案人:袁世凯亲信及本人
A.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B.反映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
C.说明袁世凯复辟了帝制
D.导致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出现
9.(2021·临沂学业考)以下两则材料摘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1月11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同志把三民主义纲领、 统一战线政策、艰苦奋斗精神并称为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是“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
(1)材料一中的“三民主义”是指哪三大主义 孙中山的“统一战线政策”在 20世纪20年代有哪些主要表现
材料二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孙中山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热爱祖国,一生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说:“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 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他总是以“爱国若命”“一息尚存,不忘救国”等鞭策自己。
(2)材料二认为孙中山一生追求实现的理想是什么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通过哪一斗争推翻了清朝统治 他们发起的护国战争取得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3)上述材料所提及的孙中山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我们应该如何践行这些精神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