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云南 历史 中考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考真题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 云南 历史 中考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考真题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1 22:59:01

文档简介

2022 云南 历史 中考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2021·云南学业考)美国总统罗斯福指出:“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这表明中国抗战 (   )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
B.促使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C.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2.(2020·云南学业考)如图是某同学的读书摘要,其中有错的是 (   )
A.时间 B.地点
C.制造者 D.影响
3.(2020·云南学业考)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是 (   )
A.淞沪会战 B.枣宜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平型关大捷
4.(2019·云南学业考)如图信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1.(2021·黄石学业考)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奋起反抗。下列历史事件中,最早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是 (   )
A.九一八事变 B.德军突袭波兰
C.德国入侵苏联 D.珍珠港事件
2.(2021·临沂学业考)右图中的历史人物发动了一次震惊中外的“事变”,他们发动这次“事变”的目的是 (   )
A.逼迫蒋介石扩充军队、抗日救亡
B.促成国民党军队与中国共产党红军停战
C.扣押蒋介石,提升自身国内威望
D.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3.(2021·通辽学业考)这面旗帜召唤着全中国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 (   )
A.民主与科学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4.(2021·泸州学业考)朱汉国在《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有重要意义》一文中指出:从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前六年是局部抗战,后八年是全国性抗战。其中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转折性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中共七大
5.(2021·怀化学业考)电影《八佰》的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役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这场战役 (   )
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6.(2021·无锡学业考)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我们要了解“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这段历史,我们最应该去的纪念馆是 (   )
A.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B.新四军纪念馆
C.九一八纪念馆 D.渡江战役纪念馆
7.(2021·河北学业考)一封封写于战火纷飞年代的书信,承载着系国系家的深厚情怀。下面两封书信(节选)一起能印证的史实是 (   )
致战友: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绝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小兄张自忠手启民国二十九年五月一日 亲爱的双亲大人膝下:  儿这次为了民族,为了阶级,为了可爱的家乡,为了骨肉相连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儿不得不来信辞别双亲大人……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程雄(新四军战士)
A.正面战场的抗战
B.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8.(2021·苏州学业考)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对某次会战发表社论指出,“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西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这场会战是 (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9.(2021·铜仁学业考)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有一战役使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此战役是 (   )
A.万家岭战役 B.淞沪会战
C.豫湘桂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0.(2021·安徽学业考)1937年3月,陕甘宁边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后又明确宣布:“(地主)出租土地给农民,只要地租不苛刻,政府不加以任何干涉。”这一做法有助于 (   )
A.团结各阶级共同抗战
B.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C.打击国民党投降势力
D.结束国共十年内战
11.(2021·陕西学业考) 下图所示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对这次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   )
A.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
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C.确定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D.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2.(2021·常德学业考)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幅漫画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辛亥百年: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 以下材料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部分目录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19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1)材料一中的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三次列强侵华事件 请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分别指出它们发生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指的是什么 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分别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
(3)材料三的目录出现了错误,请改正,并说明理由。(提示:理由从时间和影响两个角度思考)
PAGE2022 云南 历史 中考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2021·云南学业考)美国总统罗斯福指出:“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这表明中国抗战 ( D )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
B.促使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C.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析】根据材料“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可知罗斯福对中国抗战的重视,他高度赞扬了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大作用,表明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2020·云南学业考)如图是某同学的读书摘要,其中有错的是 ( B )
A.时间 B.地点
C.制造者 D.影响
【解析】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制造了柳条湖事件,“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3.(2020·云南学业考)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是 ( D )
A.淞沪会战 B.枣宜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平型关大捷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林彪的指挥下,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4.(2019·云南学业考)如图信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D )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解析】在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2021·黄石学业考)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奋起反抗。下列历史事件中,最早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是 ( A )
A.九一八事变 B.德军突袭波兰
C.德国入侵苏联 D.珍珠港事件
【解析】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2021·临沂学业考)右图中的历史人物发动了一次震惊中外的“事变”,他们发动这次“事变”的目的是 ( D )
A.逼迫蒋介石扩充军队、抗日救亡
B.促成国民党军队与中国共产党红军停战
C.扣押蒋介石,提升自身国内威望
D.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解析】通过图片可知,该“事变”为西安事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逼蒋抗日。
3.(2021·通辽学业考)这面旗帜召唤着全中国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 ( C )
A.民主与科学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的主要矛盾逐渐转变为中日矛盾,七七事变后国共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2021·泸州学业考)朱汉国在《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有重要意义》一文中指出:从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前六年是局部抗战,后八年是全国性抗战。其中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转折性事件是( C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中共七大
【解析】七七事变后,国共停止内战,开始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是全面抗战。
5.(2021·怀化学业考)电影《八佰》的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役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这场战役 ( A )
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解析】1937 年8月,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13日,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1 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此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6.(2021·无锡学业考)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我们要了解“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这段历史,我们最应该去的纪念馆是 ( A )
A.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B.新四军纪念馆
C.九一八纪念馆 D.渡江战役纪念馆
【解析】结合所学,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7.(2021·河北学业考)一封封写于战火纷飞年代的书信,承载着系国系家的深厚情怀。下面两封书信(节选)一起能印证的史实是 ( B )
致战友: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绝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小兄张自忠手启民国二十九年五月一日 亲爱的双亲大人膝下:  儿这次为了民族,为了阶级,为了可爱的家乡,为了骨肉相连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儿不得不来信辞别双亲大人……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程雄(新四军战士)
A.正面战场的抗战
B.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是抗战时期正面战场牺牲的最高将领。七七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不久新四军开赴敌后战场,抵抗日军侵略。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故两封书信(节选)一起能印证的史实是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8.(2021·苏州学业考)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对某次会战发表社论指出,“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西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这场会战是 ( D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解析】1941 年12月,国民政府组织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获得会战胜利。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9.(2021·铜仁学业考)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有一战役使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此战役是 ( C )
A.万家岭战役 B.淞沪会战
C.豫湘桂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豫湘桂会战是日本陆军于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使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10.(2021·安徽学业考)1937年3月,陕甘宁边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后又明确宣布:“(地主)出租土地给农民,只要地租不苛刻,政府不加以任何干涉。”这一做法有助于 ( A )
A.团结各阶级共同抗战
B.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C.打击国民党投降势力
D.结束国共十年内战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7年是全面抗日战争前,此时停止没收地主土地,有利于团结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11.(2021·陕西学业考) 下图所示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对这次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 B )
A.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
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C.确定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D.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解析】根据材料“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可知,该会议为中共七大。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陕西延安召开。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会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2.(2021·常德学业考)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幅漫画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辛亥百年: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 以下材料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部分目录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19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1)材料一中的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三次列强侵华事件 请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分别指出它们发生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指的是什么 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分别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
(3)材料三的目录出现了错误,请改正,并说明理由。(提示:理由从时间和影响两个角度思考)
【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南京条约》”“道光朝之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幅图是指鸦片战争。根据材料一“吉野号”“致远号”“甲午大海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幅图是指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材料一“洋人的朝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幅图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问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二“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从一直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到需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因此,“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指的是文化自信缺失。第二问,结合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来分析作答。第(3)题,根据题干提示(理由从时间和影响两个角度思考)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答案:(1)鸦片战争,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甲午中日战争,原因: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始崛起,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文化自信缺失。物质层面:洋务运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精神层面:新文化运动。
(3)改正:将第18课改成“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改成“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理由: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担当起反对民族敌人的历史重任,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同各方面一起努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1937年9月,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