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鲁 迅
《阿长与<山海经>》
精彩开篇
她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她对 鲁迅的童年生活有深刻的影响,鲁迅的作品几次提到她——她就是长妈妈,即阿长。
题目解说
“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山海经》是一部记载神话传说的古书,文题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交代了写作对象,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
学习本文详略得当,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难点:
1. 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2.注意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
学习重难点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育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二心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文学常识
《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无常》《琐记》《范爱农》《阿长与<山海经>》《狗·猫·鼠》《父亲的病》《二十四孝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
知识链接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正音正字
骇(hài) 孤孀(shuāng) 掳(lǔ) 悚(sǒng)
惶急(huáng) 疮疤(chuāng bā) 诘问(jié)
渴慕(mù)疏懒(shū) 霹雳(pī lì)
孀(shuāng) 惧惮(dàn)
玑(jī) 懿(yì) 矩(jǔ) 颈(jǐng) 灸(jiǔ)
词语释义
(1)谋死:谋杀。
⑵隐鼠: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不是很畏惧人的小老鼠。
⑶切切察察:现在多写作“嘁嘁喳喳”,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⑷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⑸顺顺流流:即“顺顺溜溜”,顺当。
⑹元旦:这里指农历正月初一。
⑺辟头:开头。
⑻长毛:太平天国的军队恢复留发的传统,用以对抗清朝剃发留辫的律令,所以当时被称为“长毛”。
《花镜》:即《秘传花镜》,清代杭州人陈淏子著,是一部讲述园圃花木的书。
全体:全身。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这里是震惊的意思。
帝江:《山海经》中能歌善舞的神鸟。
执干戚:拿着盾、斧。干,盾牌。戚,一种像斧的古代兵器。
刑天:《山海经》中的神话人物。
疏懒:懒散而不惯受拘束。
聚族而居:同一家族聚在同一处居住。
深不可测:形容极其深奥。
词语释义
问题引导
文中的阿长是谁?本文围绕阿长和《山海经》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
结构层次
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展开的,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阿长的身份及称呼的由来.
第二部分:写“我”对长妈妈由“不大佩服”到“空前的敬意”到“这种敬意消失”的过程.第三部分:写因长妈妈为“我”买来了的《山海经》而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
第四部分:哀悼长妈妈,抒发了我对长妈妈深沉的怀念之情 。
整体感知
请你为阿长设计一分“个人简历”来认识阿长:
姓名:
性别:
身形:
职业:
文化程度:
年龄:
请你为阿长设计一分“个人简历”来认识阿长:
姓名:阿长(什么姑娘)
性别:女
身形:黄胖而矮
职业:保姆
文化程度:低
年龄:中年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各表现了阿长怎样的性格特点?
对阿长称呼的由来
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
摆成大字的睡相
元旦的古怪仪式
一肚子繁琐的道理
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谋害了“我”的隐鼠。
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对阿长称呼的由来
返回
上页
下页
社会地位低下
!@#$%^&*
喜欢切切察察
饶舌多事
摆成“大”字的睡相
粗俗,不拘小节
吃福橘的古怪仪式
笑
看
按
摇
伸
塞
迷信,热望一生平安,善良
一肚子的繁琐的道理
迷信,善良,真诚
给我讲述“长毛”的故事
“长毛”称谓的来历:
太平军对抗清政府,因此,不留满族的人的发型,即剃去前额的一部分,故而被封建贵族、和满族人称为“长毛”
淳朴
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
经过:隐鼠是鲁迅养的一个小动物,隐鼠也叫“鼹鼠”,是一种体型较小类似于老鼠的动物吃菜渣、喜欢舔碗沿;喜欢沿着人的腿爬到人的膝盖,跟人玩。
鲁迅十分喜欢,有一次,鼹鼠爬到了长妈妈的膝盖,长妈妈吃了一惊,慌张中踩死了鼹鼠。
买《山海经》
返回
上页
下页
“我”对《山海经》的“渴慕”是怎样引起的?
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
返回
上页
下页
作者用相当多的篇幅写了买《山海经》之前的事:“我”念念不忘,渴望得到绘图的《山海经》:
远房的叔祖找不到,
别人又“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自己去买又没有机会……。
这是不是过于啰嗦了?把它删去可以吗?
不可。这些内容烘托“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也突出了长妈妈“伟大的神力”。
返回
上页
下页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起什么作用?
“我”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有抱任何希望。
烘托后文长妈妈买来《山海经》的“神力”。
返回
上页
下页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哥儿”指谁?“三哼经” 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不写正确书名?
“哥儿”指少年鲁迅。
“三哼经”就是《山海经》,长妈妈不识字,所以说错。
作者这样写,不但富有情趣,更强调了阿长不识字,却做到了识字的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强调她的“伟大的神力”。
当阿长说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很震惊、很感动。
返回
上页
下页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比喻。
强调这事对“我”震动之大。
返回
上页
下页
阿长买来了有画儿的‘三哼经’, “我” 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
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返回
上页
下页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为什么会这么“心爱”?
因为:
这是渴慕已久的,得来不易;
是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买来的,曾使“我” “全体都震悚” 。
返回
上页
下页
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
真诚关心我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返回
上页
下页
情感探究
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内疚、祝愿之情。
写法探究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词语解释为要发扬、要放开,先控制、压抑。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相类的两种布局写作方法。比较著名的此类文章如《荔枝蜜》《范爱农》等。
作者写这些“抑”的内容,是要表现对长妈妈的不满吗?
这“抑”的一面,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长妈妈善良的品格。
例如吃福橘,虽然作者说是“元旦辟头的磨难”,但正是在这“磨难”中,寄托着长妈妈善良真诚的愿望。
长妈妈的一些缺点,如无知、迷信,是那个时代的人都有的,鲁迅写这些也没有贬义,还让人觉得真实而有时代特色。
返回
上页
下页
“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憎
恶
新
的
敬
意
完全消失
敬意淡薄
敬意
空前
讨
厌
不大佩服
不
耐
烦
怀念
人物性格
阿长虽然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却乐天安命;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却天性淳朴善良、仁厚慈爱。
作者怎样刻画阿长?
1、欲扬先抑的手法
2、详略得当的选材特点
3、人物描写的多样性
写法研讨
写人记事的文章采用恰当的写法可以做到生动传神、事半功倍的效果
国学拓展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返回
上页
下页
《山海经》其他插图
骄虫 泰山 计蒙
返回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