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单元(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试卷(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河南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单元(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试卷(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2 06:29:14

文档简介

单元质量达标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2021·信阳质检)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大讨论否定了 ( C )
A.毛泽东思想
B.改革开放的政策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 ( A )
A.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B.批判“大跃进”运动
C.学术交流活动
D.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的运动
3.思维导图有助于帮助学生厘清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式。下列结构图中空白处应填写 ( B )
A.“两个凡是”方针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D.刘少奇得到平反
4.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我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这两次会议形成的决议相似之处是 ( C )
A.正确分析国内矛盾
B.实行改革开放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2021·郑州质检)下图中的会议 ( B )
A.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6.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党内根本不存在所谓以刘少奇、邓小平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确凿的事实证明,硬加给刘少奇同志的所谓“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完全是林彪、江青等人的诬陷。八届十二中全会对刘少奇同志所作的政治结论和组织处理,是完全错误的。该决议 ( B )
A.标志着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开始
B.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C.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D.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7.(2021·南阳质检)邓小平说: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下放给农民。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D )
A.公私合营 B.政企分开
C.农业生产合作社 D.包干到户
8.(2021·驻马店模拟)观察如图,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 C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农村改革的成功
D.经济特区的建立
9.(2021·南阳质检)1978年秋天,小岗村将生产队的田地分给各家各户,实行包产到户,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排头兵。2006年1月25日,一些村干部召开村民大会,宣布要将土地合并,集中办农场、搞养殖和旅游开发等。两次土地政策的调整表明 ( C )
A.分田到户不利于农业发展
B.土地合并违背了国家政策
C.农村经济体制要适时调整
D.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
10.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和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材料中两项改革的直接目的是 ( D )
A.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B.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C.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
D.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11.1984年春天,福建55位厂长、经理联名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信,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松绑”指的是 ( A )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发展乡镇企业
D.放弃对国有企业的管理
1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种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 A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3.(2021·许昌模拟)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1992年创业高潮点的动因是 ( B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C.形成全面立体开放格局
D.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14.(2021·郑州质检)国家主席习近平 2018 年曾说:“1978 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国家主席习近平论述了改革开放的 ( C )
A.背景 B.时间 C.进程 D.作用
15.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开始于 ( A )
A.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B.十四个沿海城市的开放
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6.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港口建设成效显著,航空事业快速发展,通信体系构建完整,全省电子政务专网和党政网投入运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材料意在说明海南 ( A )
A.经济发展后劲大大增强
B.生产总值稳步增长
C.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迅速
D.人均收入显著提高
17.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出现了一个新局面,其主要标志是 ( D )
A.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B.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
C.海南经济特区的建立
D.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开放
18.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某同学按照我国对外开放的次序依次各举一例,正确的是 ( A )
A.深圳-大连-长江三角洲-重庆
B.厦门-武汉-珠江三角洲-昆明
C.珠海-天津-满洲里-闽南三角地区
D.汕头-上海-辽东半岛-青岛
19.(2021·安阳质检)如图是2000—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图。2001年以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D )
A.设置了4个经济特区
B.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C.开放了5个沿江城市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20.(2021·郑州质检)“开拓创新,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领导风范。”下列邓小平的言论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D )
A.“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B.“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D.“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1.1992年,一篇真实记录邓小平在深圳视察时所作出的重要谈话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发表后引起了全国的巨大反响。在通讯稿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内容是 ( D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中国离不开世界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发展才是硬道理
22.如果在下面目录中插入单元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该在 ( B )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 18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 23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5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 26第五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8
A.第一节之前 B.第二节之前
C.第三节之前 D.第四节之前
2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因此,我国制定的战略是 ( B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2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用新发展理念为“十三五”谋篇布局。新发展理念具体指的是 ( D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创新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绿色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开放
D.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5.从亚欧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由以上可见,共建“一带一路” ( A )
A.为沿线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B.开启了我国对外开放之路
C.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D.彻底解决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弊病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是哪次重要会议 此后中国开创了什么新的建设道路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请将材料二示意图空缺处补充完整。
答:①邓小平理论;②科学发展观;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7.(2021·郑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破旧立新、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历史。中国改革的关键性突破政策或举措,几乎都是现实中严重问题倒逼的结果,人们在生存的危机下寻求逆向突破。
材料二 
材料三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5%,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我们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进行改革的原因。并举出“人们在生存的危机下寻求逆向突破”的史实两例。
答:原因:现实中严重问题的逼迫。举例:人民公社严重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国家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企业缺乏活力,我国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从所有制、管理体制、分配方式上进行改革。
(2)请在材料二中的①②处填入相应的历史事件。
答:①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的影响。
答:改革开放促进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改革开放成果显著,对世界和平发展贡献很大。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不是的那个东西,甚至出现“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的流行语。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入了一个自我反思的新阶段,出现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等观点。
——摘编自《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认知历程》
材料二 
备注:“三步走”战略部署:第一步,到1990年底,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 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由“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根据材料二中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党和国家在①②③阶段采取的推动“三步走”战略目标实现的重大举措。
答: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设立了经济特区等;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每一步回答一点即可)
(3)综合上述材料和探究,你能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哪些智慧
答:立足国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担当;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讲究斗争策略等。(言之有理即可)
29.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
答:示例: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展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PAGE单元质量达标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2021·信阳质检)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大讨论否定了 ( )
A.毛泽东思想
B.改革开放的政策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 ( )
A.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B.批判“大跃进”运动
C.学术交流活动
D.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的运动
3.思维导图有助于帮助学生厘清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式。下列结构图中空白处应填写 ( )
A.“两个凡是”方针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D.刘少奇得到平反
4.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我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这两次会议形成的决议相似之处是 ( )
A.正确分析国内矛盾
B.实行改革开放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2021·郑州质检)下图中的会议 ( )
A.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6.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党内根本不存在所谓以刘少奇、邓小平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确凿的事实证明,硬加给刘少奇同志的所谓“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完全是林彪、江青等人的诬陷。八届十二中全会对刘少奇同志所作的政治结论和组织处理,是完全错误的。该决议 ( )
A.标志着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开始
B.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C.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D.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7.(2021·南阳质检)邓小平说: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下放给农民。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
A.公私合营 B.政企分开
C.农业生产合作社 D.包干到户
8.(2021·驻马店模拟)观察如图,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农村改革的成功
D.经济特区的建立
9.(2021·南阳质检)1978年秋天,小岗村将生产队的田地分给各家各户,实行包产到户,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排头兵。2006年1月25日,一些村干部召开村民大会,宣布要将土地合并,集中办农场、搞养殖和旅游开发等。两次土地政策的调整表明 ( )
A.分田到户不利于农业发展
B.土地合并违背了国家政策
C.农村经济体制要适时调整
D.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
10.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和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材料中两项改革的直接目的是 ( )
A.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B.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C.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
D.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11.1984年春天,福建55位厂长、经理联名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信,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松绑”指的是 ( )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发展乡镇企业
D.放弃对国有企业的管理
1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种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3.(2021·许昌模拟)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1992年创业高潮点的动因是 (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C.形成全面立体开放格局
D.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14.(2021·郑州质检)国家主席习近平 2018 年曾说:“1978 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国家主席习近平论述了改革开放的 ( )
A.背景 B.时间 C.进程 D.作用
15.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开始于 ( )
A.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B.十四个沿海城市的开放
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6.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港口建设成效显著,航空事业快速发展,通信体系构建完整,全省电子政务专网和党政网投入运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材料意在说明海南 ( )
A.经济发展后劲大大增强
B.生产总值稳步增长
C.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迅速
D.人均收入显著提高
17.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出现了一个新局面,其主要标志是 ( )
A.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B.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
C.海南经济特区的建立
D.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开放
18.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某同学按照我国对外开放的次序依次各举一例,正确的是 ( )
A.深圳-大连-长江三角洲-重庆
B.厦门-武汉-珠江三角洲-昆明
C.珠海-天津-满洲里-闽南三角地区
D.汕头-上海-辽东半岛-青岛
19.(2021·安阳质检)如图是2000—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图。2001年以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设置了4个经济特区
B.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C.开放了5个沿江城市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20.(2021·郑州质检)“开拓创新,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领导风范。”下列邓小平的言论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B.“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D.“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1.1992年,一篇真实记录邓小平在深圳视察时所作出的重要谈话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发表后引起了全国的巨大反响。在通讯稿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内容是 (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中国离不开世界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发展才是硬道理
22.如果在下面目录中插入单元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该在 ( )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 18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 23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5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 26第五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8
A.第一节之前 B.第二节之前
C.第三节之前 D.第四节之前
2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因此,我国制定的战略是 (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2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用新发展理念为“十三五”谋篇布局。新发展理念具体指的是 (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创新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绿色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开放
D.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5.从亚欧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由以上可见,共建“一带一路” ( )
A.为沿线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B.开启了我国对外开放之路
C.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D.彻底解决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弊病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是哪次重要会议 此后中国开创了什么新的建设道路
(2)请将材料二示意图空缺处补充完整。
27.(2021·郑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破旧立新、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历史。中国改革的关键性突破政策或举措,几乎都是现实中严重问题倒逼的结果,人们在生存的危机下寻求逆向突破。
材料二 
材料三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5%,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我们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进行改革的原因。并举出“人们在生存的危机下寻求逆向突破”的史实两例。
(2)请在材料二中的①②处填入相应的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的影响。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不是的那个东西,甚至出现“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的流行语。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入了一个自我反思的新阶段,出现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等观点。
——摘编自《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认知历程》
材料二 
备注:“三步走”战略部署:第一步,到1990年底,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 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中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党和国家在①②③阶段采取的推动“三步走”战略目标实现的重大举措。
(3)综合上述材料和探究,你能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哪些智慧
29.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