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与老舍有关的文学常识。
2.结合老舍的我怎样写《骆驼祥子》,还原故事背景,激发阅读《骆驼祥子》的兴趣。
3.画人物关系图,体会对祥子影响较深的周围人物的形象。
4.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阅读《骆驼祥子》。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阅读《骆驼祥子》。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阅读《骆驼祥子》。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教师提问:你知道所给图片是哪本书的哪个情节,作者是谁吗?
过渡:《骆驼祥子》的第二章:祥子买上新车才半年,北平街上就流传爆发战争的消息,一天祥子怀着侥幸心理贪图高车费往清华拉客人,结果被军阀队伍抓去当差,车也被抢走。(祥子连夜带了逃兵丢下的三匹骆驼逃命。)骆驼祥子出身贫寒,他的性格可以用“老实”“隐忍”“骄傲”这三个关键词来概括,而这本书的作者——老舍也有这种特质。 “老实”“隐忍”“骄傲”这三个关键词,正是老舍在他的自传中对自己的评价。南非小说家库切说:“所有的自传,都是在讲故事:而所有创作都是一种自传。”祥子的性格,明显有老舍自己的彰子。
设计意图:由图片导入,调动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回忆和思考。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教师提问:“老实”“隐忍”“骄傲”这三个词都是性格特点,为什么老舍会有这样的性格?你们能说说对老舍其人的了解吗?
提示:可从作者姓名、身份、生平、代表作等方面来介绍。
学生可以回顾七年级上学期学过的《济南的冬天》,回忆与老舍相关的文学常识。
明确: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这一天,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等,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早丧,由母亲抚养成人,由远房亲戚资助完成学业。他从小生活在大杂院里,接触到大量小商贩,小手工业者,人力车夫,巡警,旧艺人等下层平民,熟悉他们的生活和心理。为他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还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提问:听了同学们对老舍的介绍,老师感觉这是一个非常严肃、“正经”的作家,似乎他写的东西都很枯燥沉闷,是这样吗?
明确:其实老舍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幽默。比如我们学过的《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的一组散文《一些印象》。《一些印象》讲述了老舍对济南的印象,一共由七个部分组成,《济南的冬天》节选自第五部分。老舍描述完自己对济南的各种印象之后,在第七部分他风趣地感慨道:“印象是要有诗为证的:不然,那印象必是多少带点土气的。”于是他说自己强行凑了三首七言律诗,其中有两句写道:“何时买得田千顷,遍种梧桐与海裳!”这两句诗很好理解,但是有个问题,老舍买得起一千顷田地吗?老舍的儿子舒乙曾这样概括老舍,说“他是北京人”“他是满族人”“他是穷人”。注意最后一个词“穷人”。这是实在话,老舍应该是中国近现代知名作家中为数不多的出身贫寒的一位。作为一个穷人,老舍在写完这些诗后马上声明自己的立场:
“五十年之后,准保有许多人给作注解……我的评注者,一定说我是资本家,或是穷而倾向资本主义者,因为在第二首里,有‘何时买得田千顷’之语。好,我先自己作点注吧:我的意思是买山地呀,不是买一千顷良田,全种上花木,而叫农民饿死,不是。比如千佛山两旁的秃山:要全种上海棠,那要多么美,这才是我的梦想。这不怨我说话不清,是律诗自身的别扭;一句非七个字不可,我怎能忽然来句八个九个字的呢?”
小结:老舍的幽默,一是因北京的市民文化本就幽默风趣,二是因为他曾在英国留学5年,深受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家幽默风格的影响。以后我们读到老舍的作品越多,就越能感悟到老舍的幽默。
设计意图:唤醒旧知,检测预习成果,帮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拓展视野。
过渡:老舍是个处处都能幽默的人,那是不是《骆驼祥子》也是个幽默的故事呢?我们阅读本书的“后记”后可以发现,老舍说了这么一句话:“在这故事刚一开头的时候,我就快定抛开幽默而正正经经地去写。”我们都知道,当一个向来幽默的人,突然正襟危坐要给你讲一些严肃的事情,那这事情必然很重要。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骆驼祥子》,感受这一重要事件吧。
三、阅读探究
(一)合作探究一
1.探究任务:
请同学们分小组,结合《骆驼祥子》及老舍的我怎样写《骆驼祥子》,说说:
(1)作者为本书命名为“骆驼祥子”,有什么含义?
(2)“骆驼祥子”是个怎样的人?
(3)你能围绕“骆驼祥子”画出人物的关系图吗?
2.探究方法:
(1)一位同学向大家介绍《骆驼祥子》的故事背景,其他同学作补充。
(2)阅读老舍的我怎样写《骆驼祥子》,还原成书背景。
(3)节选故事内容,学生概括出书名“骆驼祥子”的含义。
(4)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说说祥子的人物形象,并画人物关系图。
提示:可从老舍的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中勾画关键词,如“一九三六”“三起三落”“车夫被抓”“车夫与骆驼”中,明确成书背景。
3.成果展示:
展示学生自主探究成果,教师相机指导。
4.活动小结:
(1)以“骆驼祥子”来命名有三层含义:
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2)祥子本是农村人,后来到城市谋生。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常见的职业——拉洋车,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他老实,健壮,坚忍,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自己能养活自己,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灭了,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3)
5.随堂演练:
请简单介绍小说围绕祥子主要讲述了哪些故事?用四个字概括。
6.解答分析:
答案:三起三落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情节的梳理。
祥子的一生“三起三落”
(1)奋斗三年买了车→被十几个大兵抢了车。
(2)从军营逃出来卖骆驼又攒钱买车→被孙侦探敲诈一空。
(3)结婚后靠虎妞买了车→最后下葬虎妞卖了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故事主要的内容,和成书背景联系,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通过检测确保学生掌握感知内容。
过渡:同学们,圈点批注法是古人读书时常用的传统方法,这种读书方法的好处是:一可以让我们阅读时更专注,二便于再次阅读此书的时候复习巩固,并获得新的感悟。那么什么是圈点批注呢?
(二)合作探究二
1.探究任务:
结合教材及老师提供的《骆驼祥子》的片段,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阅读名著。
2.探究方法:
(1)学生读教材,明确运用圈点批注法的注意点。
(2)小组交流讨论,选取片段运用圈点批注法阅读。
(3)选派一位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所作的圈点批注。
3.成果展示:
展示学生探究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关注到多找片段中的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并引导学生结合社会背景理解作者的深意。
预设:
(1)地名他很熟习,即使有时候绕点远也没有多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拉车的方法,以他干过的那些推、拉、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况且他有他的主意:多留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儿”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在这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的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像只好信任他,不敢想这个傻大个子是会敲人的。即使人们疑心,也只能怀疑他是新到城里来的乡下老儿,大概不认识路,所以讲不出价钱来。以至人们问到:“认识呀?”他就又像装傻,又像耍俏的那么一笑,使人们不知怎样才好。
(2)到了六月,大杂院里在白天简直没什么人声。孩子们抓早儿提着破筐去拾所能拾到的东西;到了九点,毒花花的太阳已要将他们的瘦脊背晒裂,只好拿回来所拾得的东西,吃些大人所能给他们的食物。然后,大一点的要是能找到世界上最小的资本,便去连买带拾,凑些冰核去卖。若找不到这点资本,便结伴出城到护城河里去洗澡,顺手儿在车站上偷几块煤,或捉些蜻蜓与知了儿卖与那富贵人家的小儿。那小些的,不敢往远处跑,都到门外有树的地方,拾槐虫,挖“金钢”什么的去玩。孩子都出去,男人也都出去,妇女们都赤了背在屋中,谁也不肯出来;不是怕难看,而是因为院中的地已经晒得烫脚。
这两个片段通过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展现20世界30年代底层老百姓的生活,以及祥子从乡下来到京城后拉车,努力挣钱谋生的形象。
4.活动小结:
圈点批注因人而异,勾画的内容可以是词句也可以是语言运用、理解分析等;勾画的方式,除了用圆点、圆圈、画线等外,也可以自由选取其他的角度和形式。相信通过对老舍和祥子的介绍,以及分享了圈点批注的方法后,同学们对于再读《骆驼祥子》这本书已经跃跃欲试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阅读本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分析文本、理解文本等的综合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关于老舍的文学常识,初步了解了《骆驼祥子》的成书背景及故事背景,分析了祥子的人物形象特点,也认识了与祥子有关的几个人物。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圈点批注的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内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运用圈点批注法读名著。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为下面这段话做批注。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答案示例:
“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除了写出祥子当时的状态外,又暗示了祥子的命运像风雨中的树叶一样,无法自控。
2.课后作业:
(1)《骆驼祥子》的正文部分大约16万字,按照我们对七年级学生“每分钟不少于400字”的阅读要求,即使每天只读半个小时,两周足以读完。因此需要大家先用两周时间,“连滚带爬地”自主阅读一遍《骆驼样子》。
在这个阅读过程中,需要同学们边阅读边做好圈点批注。
(2)好的封面,或传递书的整体内容,或呈现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题情感……和兼而有之,请从下列三幅画中选择一幅合适的画作为小说《骆驼祥子》的封面,并结合小说内容阐述理由。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深度阅读能力并借助作业让学生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骆驼祥子
老舍
祥子:三起三落
圈点批注:角度和方式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按照“目标、阻力、努力、结果、意外、转折和结局” 的故事七要素框架,梳理故事情节。
2.分析祥子悲剧的原因。
3. 品味老舍作品中的京味语言。
【教学重点】
1.分析祥子悲剧的原因。
2.品味老舍作品中的京味语言。
【教学难点】
1.分析祥子悲剧的原因。
2.品味老舍作品中的京味语言。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有人说,如果你想欣赏一幅旧社会风情画,你可以去看《骆驼祥子》;如果你想品一杯人生百味,你也可以去看《骆驼祥子》;如果你想听一折老北京方言戏,你还是可以去看《骆驼祥子》。上节课,我们怀着对老舍的敬意,运用圈点批注法阅读了《骆驼祥子》,现在请各组组长检查同学们书本中圈点批注情况。
教师展示学生圈点批注的优秀作业。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第二项作业。
明确:
我选第一幅图,因为第一幅图画面上有古城楼,暗示了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画面还有车夫和人力车,表明故事的人物和人物的身份。
我选第三幅图,因为画面上有一批高大的骆驼。和一个低垂着头的人物,骆驼跟小说的相关情节有关,祥子因它而得名。人物低着头,暗示了祥子不堪生活重压。
设计意图:勾连旧知,进入新课学习。通过展示优秀作业,激发学生读书热情。
二、阅读探究
过渡:你能按照故事的七要素:目标、阻力、努力、结果、意外、转折和结局,来梳理《路驼祥子》的情节吗?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你能按照“目标、阻力、努力、结果、意外、转折、结局”故事七要素的框架,梳理故事情节吗?
提示:请结合老师给出的任务目标,选择章节相关的情节,完成探究活动。
阅读章节 思考任务 我的解答
第一章、第二章 1.祥子的目标是什么?
2.祥子实现目标面临什么阻力?
3.祥子为了实现目标做了怎样的努力?
4.祥子努力的结果是什么?
5.祥子的“目标”达成之后,经历了一次怎样的意外?
第三章至第六章 6.遭遇意外后,祥子的目标有没有改变?
7.经历了这次转折后,祥子的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七章至第十一章 8.在祥子再次追求目标并快要成功时,又出现了什么意外?
第十二章至第十九章 9.又一次遭遇意外后,祥子的目标有没有改变?
10.经历了这次转折后,祥子的心态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11.这次祥子的目标是如何实现的?但接下来又出现了什么意外?
第二十章至第二十四章 12.第三次转折之后,祥子的心态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13.最终的结局如何?
2.探究方法:
(1)依据任务提示,回答问题。
(2)回顾《骆驼祥子》相关章节的内容。
(3)不能确定的,快速翻开原著的相关情节。
3.成果展示:
展示学生探究成果,教师相机指导。
阅读章节 思考任务 我的解答
第一章 第二章 1.祥子的目标是什么? 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2.祥子实现目标面临什么阻力? 他刚到城里不会拉车;拉车挣钱少,辛苦;长期的体力劳动和精神压力,导致祥子的身体状态偶尔会出问题……
3.祥子为了实现目标做了怎样的努力? 他学得很快,技术越来越好;祥子趁着年轻,肯卖力气;祥子咬紧牙关,死命坚持……
4.祥子努力的结果是什么? 用九十六块钱买了一辆车。
5.祥子的“目标”达成之后,经历了一次怎样的意外? 祥子“连车带人都被十来个兵捉了去”,第一次希望破灭。
第三章 至 第六章 6.遭遇意外后,祥子的目标有没有改变? 没有,他还是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7.经历了这次转折后,祥子的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他拉车更拼命了,甚至开始去抢老弱车夫的生意。
第七章 至 第十一章 8.在祥子再次追求目标并快要成功时,又出现了什么意外? 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第十二章 至 第十九章 9.又一次遭遇意外后,祥子的目标有没有改变? 没有,他仍然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10.经历了这次转折后,祥的心态又发生了那些变化? 高傲的祥子不得不向虎妞低头,他的尊严在慢慢被剥除。
11.这次祥子的目标是如何实现的?但接下来又出现了什么意外? 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但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只好把车卖了给虎妞办丧事。
第二十章 至 第二十四章 12.第三次转折之后,祥子的心态又发生了哪要变化? 祥子开始变得庸俗,但这使他在车夫中的人缘变好了,因为他开始和大家一样堕落了。
13.最终的结局如何? 小福子死后,祥子彻底放弃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完全堕落,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4.活动小结:
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我们梳理了《骆驼祥子》故事情节,深刻体会到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祥子性格变化的过程,认识到祥子的悲剧是必然的结果。作者在《骆驼祥子》的最后这样写道:“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整体情节的印象,为接下来分析祥子的悲剧作铺垫。
过渡:祥子的一生三起三落,最终彻底堕落,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悲剧。通常我们把悲剧产生的原因分为三类:命运悲剧、社会悲剧和性格悲剧。那么,祥子的悲剧是什么造成的呢?
(二)合作探究一
1.探究任务:
你认为祥子悲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探究方法:
(1)结合本课《骆驼祥子》的情节梳理思考。
(2)结合故事所涉及的社会大背景理解祥子的悲剧。
(3)结合结尾处作者眼中骆驼祥子的总结来理解。
(4)结合悲剧产生原因的分类解答。
3.成果展示:
展示学生探究成果,教师相机指导。
明确:
(1)祥子的悲剧是命运悲剧。把祥子的悲剧归结到“不可抗拒的命运”显然是合理的。纵观祥子的“三落”,确实是“倒霉”,第一次是正好遇到宪兵捉人,第二次是被孙侦探捉住后勒索,第三次是虎妞难产,这些都不是他的主观努力所能改变的。
(2)祥子的悲剧是社会悲剧。老舍通过对祥子这个小人物一生的描绘,表达了对其悲剧命运的总结——“这个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原因如下:
一是祥子年轻,又是男性,他比老人、小孩、女性更有生存能力,在一个健康的社会,这种人几乎不可能成为弱势群体。
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可是,不久他就看出来,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做别的苦工,收入是有限的;拉车多着一些变化与机会,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与地点就会遇到一些多于所希望的报酬。
二是祥子健壮,他比那些瘦小或多病的人有更多的生存资本。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
三是祥子有“机遇”,他受到了“富婆”虎妞的垂青,这又是许多同样年轻健壮的男性没有的机遇,虽然说不上光彩。
大家对刘四不敢发作,只好多吃他一口吧;菜是不能添,酒可是不能有限制,喜酒!他们不约而同的想拿酒杀气。有的闷喝,有的猜开了拳;刘老头子不能拦着他们猜拳。祥子看大家喝,他不便太不随群,也就跟着喝了两盅。喝着喝着,大家的眼睛红起来,嘴不再受管辖。有的就说:“祥子,骆驼,你这差事美呀!足吃一天,伺候着老爷小姐!赶明儿你不必拉车了,顶好跟包去!”祥子听出点意思来,也还没往心中去;从他一进人和车厂,他就决定不再充什么英雄好汉,一切都听天由命。谁爱说什么,就说什么。
简而言之,在底层社会,几乎没人能比祥子更好了。祥子的境遇尚且如此悲惨,一般底层人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老马说:“铁打的人也逃不出咱们这个天罗地网。”“干苦活儿的打算独立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杜会悲剧。
(3)祥子的悲剧是性格悲剧。祥子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但也有很多会最终导致悲剧的性格特点。
一是目光短浅,没有追求。祥子出身于农村,他对洋车的渴望,像是农民对土地占有欲的一种转移。但追求土地或洋车到底是为了什么,祥子不会去思考。
二是视财如命,贪婪自私。祥子所追求的无非就是金钱,视财如命的短视,导致了他的贪婪。第一次被抢车,自己贪便宜的因素很大。他一再回到人和车厂,包括与虎妞的婚烟,都有占便宜的念头在作祟。他最终到处借钱,骗钱、去告密赚赏钱,都和他对金钱病态的追求有关。
三是偏执僵化,难以沟通。如果一心想追求金钱,其实也有别的方式,但祥子不善沟通且自我封闭,比如婚后虎妞要他换种赚钱方式,比方做生意,他也不愿意去尝试。整本书中,需要动脑思考或与人沟通的地方,祥子都抗拒,他其实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四是个人主义,没有朋友。祥子的“独善其身”,使得没有人能帮他出谋划策,在遇到难关时,也没人能拉他一把。人在社会中生存,想只靠自己一个人就成事,几乎是不可能的。
过渡:是的,如果我们分析祥子的“三落”,其实会发现每次都和祥子的性格分不开:被抢车是因为贪图便宜,被敲诈是因为头脑简单,虎妞之死是因为祥子不愿去了解基本的医学常识。
教师点拨:祥子的悲剧给我们什么启迪呢?
明确: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谓的“命运”是我们不能左右的,“性格”的形成虽然受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家庭、社会、学校等的影响……但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掌控自己的命运,并争取能改变一些社会现状。
设计意图:分析悲剧的类型,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解读文本,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并考查学生对文本细节的把握。同时,由祥子的际遇,引申到每个学生自己,拉近小说人物与学生的距离,引发深度思考。
(三)合作探究二
1.探究任务:
你能选取《骆驼祥子》中的片段,京味儿语言的特色吗?
2.探究方法:
(1)摘抄一些典型的片段,体会作者如何体现京味儿的语言的。
(2)各组选派一个学生展示自己组的探究成果,其他组同学作补充。
3.成果展示:
展示学生探究成果,教师相机引导。
(1)用北京话写北京人。
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成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
这里的“杀好了腰”“鸡肠子带儿”“‘出号’的大脚”都是典型的北京通俗语言的运用。在北京话里的儿化韵带有一种特殊的风味,令一听就会感觉出它是北京的土特产。老舍用这些大白话来写一个车夫实在是恰到好处。
(2)写出浓郁、多彩的北京风土习俗、人情世态。
“你这是怎么了,老妹子!到了我这儿啦,还没个车钱吗!老妹子!坐上啦!”她到这时候,才摸出来一毛钱。祥子看得清清楚楚,递过那一毛线的时候,太太的手有点哆嗦。送完了客,帮着张妈把牌桌什么的收拾好,祥子看了太太一眼。太太叫张妈去拿点开水,等张妈出了屋门,她拿出一毛钱来:“拿去,别拿眼紧扫搭着我!”
这就是当时北京市民的生活习惯,老舍几句话就把太太的爱面子和吝啬、祥子希望按惯例得到赏钱和对只有一毛钱的不满都写了出来。这就是雇主和雇员的矛盾,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人情世态。
(3)写出时代、民族、历史等文化传统的积淀在北京人精神、气质、性格上形成的内在特征。
看着那裹着灰沙的风从他面前扫过去,他点点头。风吹弯了路旁的树木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净了墙上的报单,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吼着,回荡着;忽然直驰……忽然横扫……可是,祥子在那里看着;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胜利是祥子的!
在这段描写中,有老北京特有的大风沙,在老北京住久了的祥子自然很懂得如何去应付。同时也暗示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但祥子很勇敢顽强地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
4.活动小结:
祥子是一个既有地方性格特征又具有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形象,这不仅引起了人们对祥子一生不幸遭遇的同情,而且引起了人们更深刻的思考:为了不再重复祥子的悲剧,必须否定那个不合理的旧社会制度。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老舍的京味语言,感受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之独特。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深入阅读了《骆驼祥子》的情节,分析了祥子悲剧的原因,也品味了京味儿语言的艺术特点。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这本书的内涵和主旨,希望同学们接下来能分小组完成一些专题探究,并形成研究报告,两周后以课件的形式在班上进行成果展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更进一步得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整合与思辨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
过渡:《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个人奋斗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那么,当所有劳动者团结互助,共同奋斗会产生怎样的力量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两本书吧!
1.《红岩》——罗广斌、杨益言,是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着重表现以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2.《创业史》——柳青,是中国作家柳青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其他名家作品,感受个人斗争与团结起来共同与社会抗争的不同结果。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阅读下面片段,联系整本书,想一想画线句如何理解。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在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解答分析
答案示例:
这句话说明祥子的最终堕落是黑暗的社会现实造成的,祥子的悲剧很好地印证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黑暗现实。
解析:
结合祥子三起三落的经历及其悲剧原因,从“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一句中可知。
2.课后作业:
(1)给祥子写小传。
(2)话说洋车夫。
提示:
(1)依据作品情节内容,勾勒祥子的经历,总结其性格。
(2)从职业特点、人员构成、生活状况等方面介绍洋车夫。
预设:
(1)祥子本是农村人,后来到城市谋生。来到北平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常见的职业——拉洋车,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但经历了三起三落后,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从一个老实坚忍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2)在中国现代文学为数不多的描写城市底层人民生活的作品中,洋车夫的形象是很引人注目的。洋车夫在当时社会的“三教九流”中,只是一个普通的行当。《骆驼祥子》中讲述的旧中国北平城里的洋车夫们大都来自乡间,日益凋敝衰败的农村使他们无法生存下去,他们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来创造新的生活。他们选择拉洋车这一职业,表明他们尽管离开了土地,但仍然保有自食其力的思维方式。他们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他们一开始往往以坚忍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搏斗,当搏斗以失败而告终时,他们往往走向精种的堕落,直至变成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写人物传记和话说洋车夫,让学生整合作品中人物的相关内容,以及文本外的资源,进行深度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板书设计】
骆驼祥子
老舍
情节梳理
悲剧原因
京味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