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文从字顺
四川省会东县参鱼中学 袁东
韩复榘到某学校去演讲,校长把全体学生召集到礼堂,请韩主席训话。掌声雷动……
诸位,各位,在齐位,(不懂是什么)今天是什么天气呀 今天是讲演的天气,该来的都来了吗 没来的请举手吧!(校长说都来齐了 )今天大家到得很茂盛,鄙人是实在的感冒。
你们都是读大书的人,都是喝墨水长大的,每个人都懂他妈的七八个国家的英文。兄弟俺是炮筒子里爬出来的人,是吃枪子儿长大的,俺在你中间哪,简直就是鹤立鸡群.……
这个这个蒋委员长啊……提倡这个这个新生活,新生活当然好,要提倡。就是这个这个行人靠右行,人家住在左边的,哪不就回不了家啦……
整个礼堂一遍哗然……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意思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
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文从字顺——从:服从,顺从;
顺:通顺。
指文章通顺。
文从字顺是指语言表达符合写作内容的需要,表意准确,阅读起来通顺流畅。
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故事链接一
故事链接二
电影《风雨下钟山》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代表团在北平举行谈判。谈判破裂以后,传来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消息。张治中低头叹道:“这是天意如此!”周恩来立即予以严肃的更正:“不,是民意如此!”----周恩来对张治中的话,仅更换一个字,就把国民党败亡的原因科学、准确地揭示了出来。
一、用词准确、恰当
法国作家福楼拜有一段经常被人引用的名言:“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与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相类似的词语是不行的,不能因为思索困难而去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1889年,埃塞俄比亚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迫切需要外援。意大利想控制埃塞俄比亚,就乘机和埃签订了“乌查里条约”,并在条约的用词上玩了个花招。条约的第十七条写道:“埃塞俄比亚在与其他列强或政府所发生的一切交涉中,可以借助于意大利国王陛下的政府。”这个“可以”表明,埃塞俄比亚与外国发生纠纷时,他们可以请意大利政府帮助,当然也可以不请。“条约”有一份在意大利手中,意大利人有意把条约中的“可以”改成“必须”,埃塞俄比亚忽略了条约中的一词之差。条约双方签字生效了。
1890年意大利得意洋洋地宣布,埃塞俄比亚是意大利的保护国。埃塞俄比亚政府明白了自己受到愚弄和欺侮之后,宣布废除“乌查里条约”。
为此,埃意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埃塞俄比亚人民团结一致,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迫使意大利于1896年重新签订条约,并老老实实承认埃塞俄比亚的独立。
一词之差可以引起一场战争,一言之差也可以使一个国家丧失主权。可见,说话、作文用词准不准确非常重要。
首先,了解词语的准确含意。
例1:她告别了妈妈,推开房门,冒着风雪,步履蹒跚地向学校走去。
“蹒跚”本义指因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多用于老人或腿脚有残疾的人。
特定的语言环境不同,含义不同。只有反复推敲,确定它所适用的语言环境,这样才能使用得恰如其分。
例2:她一手将我的脚捧在手心,一手轻轻搅动盆中的水,自言自语道:“还是有点烫呢!”片刻后,她掬起一小捧水,往我的脚心撩着。(中考作文《因为有爱》)
“捧”的意思是“用双手托”,“掬起”的意思是“两手捧起(东西)”,既然“她”的另一只手正在“轻轻搅动盆中的水”,那么不仅“一手……捧在手心”的说法不准确,“掬起一小捧水”的说法也是不现实的。
其次,要细辨近义词。
例:听了她说的话,我感到十分后悔。因为我身为班长,还不如一个一般同学。
因认识到在某个问题或某件事情上没有一般同学做得好,不配当班长这个错误后而感到羞耻和惭愧的心情,用“羞愧”是最恰当
《孔乙己》
A.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B.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
“排”字表现孔乙己在酒店门前的短衣帮面前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表现他拮据、穷酸而又虚荣的本相;
“摸”字,是孔乙己最后一次露面付酒钱的动作,说明他穷困潦倒到了极点,为孔乙己的死亡埋下伏笔。
词语的含义要联系不同的语境。
例:他的爹去年才死,谁知不久前他妈妈也因车祸上了西天。
“死”是一个口头用语,用在这里显得很不礼貌,缺乏同情心,应改为“去世”或“病故”等;“上了西天”是了个贬义词。
第三,要弄清词的色彩。
《背影》“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的“聪明”怎么理解?
“太聪明了”,从修辞角度说是反语,从感彩角度说褒义贬用,可理解为“糊涂或不懂事”,换一句话说就是“一点也不聪明”。为什么?因为当时只知道批评父亲的行为而不能够体谅父亲的心情。“我”现在很自责,很懊恼,不理解父亲临幸前的细心关注所蕴含的爱子之情的追悔。
用语准确的要点:
在表达中,凡属关键的地方,为避免误解,不要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言辞。
比如“骄傲”一词,就有两种“歧义”, 一为“看不起别人”,一为“自豪”,前者含有贬义,后者则不含贬义。这样的词语如果直接运用说:“他因此很骄傲。”这就不知道是在“褒”他还是“贬”他。
1、关键地方不用“歧义”语
我看不上他的演出。
一种意思是有事或条件不具备看不了;
另一种意思是我不认为他的演出好。
这是多义词导致的歧义。
她真好说话。
读hǎo声,意为她性格好,愿意帮助别人;
读hào声,意为她喜欢讲话。
这是多音字导致的歧义。
2、用多义词,要加上限制性词语,以消除“歧义”。
汉语中有不少多义词,完全不用是不可能的。我们应注意的是,在使用时加上消除“歧义”的限制性词语。
比如“大方”一词,有时表示“花钱不吝惜”,有时表示“看上去很耐看”。如果光用“大方”一词来形容对 方,便有产生“歧义”的可能。这时,我们可以将前一种含义使用时加上“慷慨”一词,组成“慷慨大方”一语;将后一种含义使用时加上“美观”一词。组成“美观大方”一语。这时,“歧义”便消除了。
如: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A.学校来的医生只有三个,是一个医院的;
B.学校来的医生共三个,来自三个医院。
如: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校门。
A.两位同学守卫在校门的两侧;
B.只有一位同学站在校门的一侧。
3、要学会积累词语
像积累素材一样,词语也需要积累。素材积累得越多,写作时就越有选择的余地,决不会为无啥可写而发愁
多看课外书积累词语
生活中积累词语
运用中巩固词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俗语、歇后语、谚语、广告词
创设运用语境
二、连 贯
连贯,指句与句之间要连接得上。
语言运用的要求:一篇之中,先说哪一段,后说哪一段;一段之中,先说哪一句,后说哪一句,都要作通盘考虑,合理安排,尽可能使文章前后贯通,语意畅达,一气呵成。
1、话题统一
保持话题的前后统一,每个句子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句子的话题与段的话题一致;
每个段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段的话题与全文的话题一致。
话题前后统一,是保持语言连贯的首要条件,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
例: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雁门关在晋北崇山峻岭中。它虽说早已只剩下颓墙断垣,但雄风不减当年。……,如血的残阳给它涂上了一抹无可言状的朦胧。
A、晋王李克用墓在关左的朔风白草中沉寂不语;龟裂的古道在关前向西拐去。
B、关左,晋王李克用墓在朔风白草中沉寂不语;关前,龟裂的古道向西拐去。
C、晋王李克用墓在关左的朔风白草中沉寂不语;关前,龟裂的古道向西拐去。
D、关左,晋王李克用墓在朔风白草中沉寂不语;龟裂的古道在关前向西拐去。
B
说明一个意思,描述一个对象,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包括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
2、表述角度要一致
一般地讲,一篇文章所使用的人称是固定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人称。因为第一、第二人称的所指只有一个人,比较清楚,第三人称的“他”可指的人就多了,所以,行文中一定要搞清“他”是谁。“他”的所指不清,就会影响上下文的“连贯”。
思路就是作者思想所走的路,这条思想的路应该是连续不断的,反映在语言上,就是句子的顺序、段的顺序安排要合理。事物之间都有一定的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事理顺序等。按照这些顺序合理地安排文章,语言才能连贯。
一般说来,记叙文多以时间或空间为顺序,说明文多以空间或程序为顺序,议论文以事理为顺序。句的安排、段的安排都应该考虑这些相关的顺序。
3、思路要连续不断
例:以下四句顺序如何排列,全段才连贯?( )
(l)四周的景色秀丽异常。(2)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顽皮的小虾儿,在眼前游来游去。(3)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4)像慈母拍着将睡未睡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拍着石岸。
第(2)句移到最后,语段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排列句序。
A、恰当使用关联词语。
B、巧妙使用意思有联系的词语或句子。包括序数词、表示时间或空间的一组词、表比较的词、同义词语、代词、同义句子等。
C、适当使用过渡性语句或段落。
4、语言形式上的衔接与呼应
语句节奏和声调的巧妙组合,常常能使语句更加连贯紧凑。
5、语言的节奏和声调
例:填到横线上与下文衔接的句子,最恰当的一句是( )
在我的梦里,所有被砍伐的森林重新绿叶葱笼,____________。梦境如此美好,能忍心让他仅仅是个梦吗?
A、受污染的所有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B、所有受污染的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C、所有河流不再受污染而清波荡漾 D、 所有清波荡漾的河流不再受污染
B
例:根据文字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______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 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 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 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B
小试牛刀
1、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一项填入句中的横线处,使之与上文衔接( )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中午12时,___。
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被起获
B. 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脏物和脏款也同时被起获
C. 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脏物和脏款
D. 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脏物和脏款
D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__,巍峨挺秀的秦岭消没在浓雾里,田堰层叠的南塬,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
A、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浓云。
B. 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
A
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A、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B、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C、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D、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平原带和森林带。 E、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D E A C B
三、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写作时主要是靠感觉来感受语言。因此,文章写完后,要通过小声的读来感受一下,思路是否清晰 意思说明白了没有 句子通顺不通顺 还可以请同学读一遍,提提意见。
这种感受语言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受益终身。
名人说修改
我把《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二百遍才最后付印 ——海明威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鲁 迅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贾岛《题诗后》中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
归纳要点,写作实践
(1)语句表达要准确,用词避免产生歧义。
(2)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3)写完后要出声地读一读,是否通顺。
(写时琢磨,写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