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3 07:4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思想解放运动
14世纪
17世纪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16世纪
科学革命
18世纪
启蒙运动
先导
社会变革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英国
美国
法国
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俄国 日本
意大利 德意志
第八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授课人:贾立聪
新课导入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瑞士]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纱幕”指的是什么?
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指什么事件?
为什么这层“纱幕”会在意大利最先烟消云散?
探究一
一、呼唤人性自由——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什么是文艺复兴?
为什么先发生在意大利?
其实质和精神内核是什么?
主要成就有哪些?
文艺复兴有什么意义?
一 文艺复兴
探究一
一、呼唤人性自由——文艺复兴
主要是在佛罗伦萨
什么是文艺复兴?
为什么先发生在意大利?
其实质和精神内核是什么?
主要成就有哪些?
文艺复兴有什么意义?
一、呼唤人性自由——文艺复兴
材料一:在中世纪晚期,财富便以前所未有的数量被创造出来,且通常集中在专精大规模商业与金融业等新行业的城市,例如威尼斯和佛罗伦萨......随着财富积累,财富拥有者借由赞助文学和艺术来满足感官。”
--【英】保罗·约翰逊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
根本原因
一、呼唤人性自由——文艺复兴
材料二 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特别是意大利背部开始出现。......财富新贵不再容忍封建社会和虚伪的神学教义,他们需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
政治:新兴资产阶级反对教会禁欲主义。
一、呼唤人性自由——文艺复兴
材料三: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廷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这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生的一个有利条件。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思想:意大利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丰厚。
一、呼唤人性自由——文艺复兴
材料四: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使人口减少1/3—1/2,佛罗伦萨也不能幸免……从1300年的人口顶峰的9.5万人暴跌到1340年的3万人。也就是说,佛罗伦萨经过黑死病的肆虐后,人口减少了约 2/3。
——王乃耀《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经济之考察》
社会:对宗教信仰与旧有生活方式的反思与怀疑
一 文艺复兴
探究一
一、呼唤人性自由——文艺复兴
实质: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内核:人文主义
什么是文艺复兴?
为什么先发生在意大利?
其实质和精神内核是什么?
主要成就有哪些?
文艺复兴有什么意义?
一 文艺复兴
探究一
一、呼唤人性自由——文艺复兴
什么是文艺复兴?
为什么先发生在意大利?
其实质和精神内核是什么?
主要成就有哪些?
文艺复兴有什么意义?
文学三杰
美术三杰
后期代表
一、呼唤人性自由——文艺复兴
但丁《神曲》
薄伽丘《十日谈》
彼特拉克《歌集》
文学三杰
一、呼唤人性自由——文艺复兴
文学三杰
你的意志已经自由、正直和健全,不照它的指示行动是一种错误;我现在给你加上冠冕来自作主宰。
——【意】但丁《神曲》
我不想变成上帝……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意】彼特拉克《歌集》
只有开怀吃喝,自找快活,尽量满足自己欲望,纵情玩笑,才是对付疫病的灵丹妙方。
——【意】薄伽丘《十日谈》
现实意义:都在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一、呼唤人性自由——文艺复兴
美术三杰
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
一、呼唤人性自由——文艺复兴
美术三杰
比较中世纪的画像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像有何不同?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中世纪
《最后的晚餐》
拉斐尔
《圣母像》
中世纪
《圣母像》
一、呼唤人性自由——文艺复兴
美术三杰
比较中世纪的画像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像有何不同?
中世纪
摩西雕塑
米开朗基罗
摩西雕塑
中世纪
人物雕塑
米开朗基罗
大卫雕塑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体现人的智慧、灵感和力量
一、呼唤人性自由——文艺复兴
后期代表
莎士比亚(英)
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向欧洲的扩展
一 文艺复兴
探究一
一、呼唤人性自由——文艺复兴
什么是文艺复兴?
为什么先发生在意大利?
其实质和精神内核是什么?
主要成就有哪些?
文艺复兴有什么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
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
一、呼唤人性自由——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的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的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们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也正是这种结合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在谈到文艺复兴的影响时,德国学者鲍尔生写道:“首先,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因为哲学与自然科学,以及史学和人文科学,无一不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雨露滋润下成长起来的。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
——贺国庆《中世纪大学向现代大学的过渡》
1.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神权统治;
2.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使人们更多的关注人的本身与现世世界;
3.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了的出现;
5.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转型。
4.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发展创造了条件;
一 文艺复兴
二、渴望信仰得救——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背景有哪些?
改革主张和内容是什么?
改革的影响和性质?
探究二
推销赎罪券的教士们鼓吹,教皇的赎罪券能使人免除一切惩罚并且得救,便陷入了谬误......他们鼓吹的仅仅是人的主张,说什么当钱柜中的银币叮当作响,炼狱中的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显然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马丁路德 《九十五条论纲》
思考:宗教改革的背景
1517年罗马教皇在德意志
兜售赎罪券
二、渴望信仰得救——宗教改革
“十四和十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追求发财致富的梦想受到教会轻商思想的严重阻碍。
—— 朱寰《世界中古史》
在中世纪,人类的意识被一层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纱幕笼罩着,一直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 布克哈特《人性的复兴》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是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
——摘编自(美)约翰 巴克勒《西方社会史》
二、渴望信仰得救——宗教改革
思想: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政治:人们对罗马教廷的盘剥日益不满。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只要买赎罪券,罪人的灵魂会立刻从炼狱直飞天堂。即使谁杀害了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以洗净罪恶了。
——《西方宗教史》
导火索:教皇在德国兜售赎罪券。
二、渴望信仰得救——宗教改革
材料一 当钱币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真诚忏悔都可以直接和上帝发生关系而无须教会和主教,信仰的唯一依据就是《圣经》,信仰耶稣就能得救。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思考:依据材料解读马丁·路德的主张。
九十五条论纲
二、渴望信仰得救——宗教改革
“ 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
上帝
神职人员
繁琐仪式
教徒
天主教主张
路德教主张
上帝
信仰
《圣经》
教徒
马丁·路德所译德文版《圣经》
二、渴望信仰得救——宗教改革
二、渴望信仰得救——宗教改革
“因信称义”是指一个罪人得拯救,唯独是出于上帝的恩典(礼物)、单单藉信心靠耶稣基督而不是依赖个人的行为,这有别于罗马天主教与东正教认为人要蒙恩得救除信心外,亦必须加上足够的善功补赎之教义。
“称义”中的“义”指上帝的正义、无罪。根据基督教“原罪”理论,人的原罪让人不能达到正义,而必须靠着上帝及圣子耶稣的恩典从罪恶中被救赎。
宗教改革提出了“唯独因信称义”的口号,即通过信仰而不是善行来得到称义。
材料二 不应当将“悔改”一词理解为忏悔仪式,即教士主持下的告解和补赎......真诚悔过的基督徒,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能够获得全面免除罪罚的权利。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二、渴望信仰得救——宗教改革
思考:依据材料解读宗教改革的内容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二、渴望信仰得救——宗教改革
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
材料三 没有政府或政府不受尊重的地方就没有和平,没有和平就没有人能保障生命或任何东西......将世俗事务连同宗教事务一起置放在世俗权力之下,是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作法......路德做了一件在德意志民族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情:将拉丁文的《圣经》翻译成德语。对于德意志而言,语言是这个民族最深刻感情和传统的积淀。
-截选自《马丁·路德与德意志民族教会的诞生》
二、渴望信仰得救——宗教改革
材料四 宗教改革有助于西欧文明的现代化。当时,识字率提高,思想一分活跃;民众觉醒和参政的程度是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的转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依据材料解读宗教改革的影响
影响: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性质:宗教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运动
1.背景
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2.兴起
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哥白尼
布鲁诺
伽利略
牛顿
三、寻找自然的规律——近代科学的兴起
代表 人物 国家 著作 成就
哥白尼 波兰 《天体运行论》 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牛顿 英国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他: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三、寻找自然的规律——近代科学的兴起
三、寻找自然的规律——近代科学的兴起
1.科学革命形成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确立了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科学基础。
3.冲击了天主教世界观所笼罩的意识形态和神学体系,引起教廷的敌视。
哥白尼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
布鲁诺由于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反对地心说,宣传日心说,1592年被捕入狱,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始走向胜利,但伽利略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终身监禁。
针对“日心说”,路德讥讽哥白尼是“自命不凡的占星术士”“愚蠢到公然与《圣经》相违背”,加尔文也说道:“有谁胆敢将哥白尼的依据置于圣灵之上呢?”。
知识扩展
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特点:
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农业生产并为统治阶级所用;
缺乏理论探索,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述;
理论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社会生产力。
西方近代科学的特点:
西方近代科学注重实验,把系统观察和实验与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服务于工业生产;
数学表达方式,用代数式来表达成果内容。
科学理论有效的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三、寻找自然的规律——近代科学的兴起
1.含义
“启蒙”一词,发文原意为“光明”“智慧”。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2.过程
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3.核心精神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四、思想解放的延续——启蒙运动
牛顿在1687年发表了一部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宇宙的法则,这个法则既支配宇宙,也支配了最小的物质。 …... 在牛顿的启发下,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及社会的永恒的法则。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近代编》
可以说,“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宗教革命的逻辑延伸,或说是它们不可缺少、也不可避免的“续篇”。 … …在引起笛卡尔以来整个世纪的沉思后,西欧进入了自觉地运用理智的阶段。所以“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思想的不断深化、不断让理性脱离神学羁绊、积累的必然结果。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近代编》
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当时欧洲大陆的政治仍是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占统治地位。所以,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首先必须剥去封建制度身上的外衣,以便去触犯它、否定它、摧毁它。于是强调人的价值和权利的思潮兴盛起来,形成了以宣传理性为中心的启蒙运动。
四、思想解放的延续——启蒙运动
1.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封建教会的束缚。
2.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
“立法权和行政权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与《罗马盛衰原因论》
分权制衡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的更对。
——卢梭《社会契约论》
主权在民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确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伏尔泰《以英国人的口吻》
君主立宪
四、思想解放的延续——启蒙运动
阶段 国家 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 主要思想 影响
17世纪 (兴起) 英国 霍布斯 《利维坦》 建立契约国家,主张君主专制 突破了天主教的君权神授
洛克 《政府论》 驳斥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 为英国君主立宪奠定理论基础
四、思想解放的延续——启蒙运动
阶段 国家 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 主要思想 影响
18世纪 (鼎盛) 法国 伏尔泰 《哲学通信》 批判专制、教会,提倡自由平等,法律至上、君主立宪 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君主立宪制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原则
卢梭 《社会契约论》 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直接民主,民主共和制 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
四、思想解放的延续——启蒙运动
阶段 国家 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 主要思想 影响
19世纪 (扩展) 英国 亚当 斯密 《国富论》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的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现代经济学之父”
德国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人非工具,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最终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四、思想解放的延续——启蒙运动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保有财产、经营、言论、著作、书信、迁徙、信教、请愿、诉讼、选举与被选举、任官考试等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法国革命论》
四、思想解放的延续——启蒙运动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专制统治。
2.启蒙思想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康德在他的《什么是启蒙》中说:“启蒙就是使人们脱离未成熟的状态。”这时候,西欧和整个世界对民主和科学的认识提高了,理论变为行动、改良变为革命。社会结构开始改革,阶级关系、政治权力和政府组织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法国,参加启蒙运动的学者有200多人。启蒙时期长达一个世纪,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各个方面。美国的独立和建国是英法启蒙运动的扩大实践。
——摘编自周有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3.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四、思想解放的延续——启蒙运动
项目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相同点 都注重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准备。 不同点 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形式 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抛弃宗教外衣,利用无神论思想
核心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内容 提倡“人性”,主要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幸福 高举“理性”旗帜,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平等和自由
影响 推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引发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 不仅对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作了舆论准备,而且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人的权利得到进一步维护
联系 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四、思想解放的延续——启蒙运动
思想解放是伟大变革的先导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