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壹
军机处的设立
1.清朝前期中央机构的演变
议政王大臣会议
设立南书房
设立军机处
清初
雍正年间
康熙时
(1)设立时间:雍正时期。
(2)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3)地位: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2.军机处
(4)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高。
(5)影响: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强化。
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好处。
设立军机处,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都没有了,一点好处也没有。
讨论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又都不全面。第一种说法,强调了军机处起到君主集中大权、可以快速下达命令、提高大臣办事效率等作用。第二种说法,强调了军机大臣什么都得听皇帝的,自己没有任何权力,从而丧失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如果将两种看法结合起来,就更全面、客观了。
贰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文字狱
(1)含义: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2)后果:
①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②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也不敢表露个人的思想。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案名 事由 株连人数
庄廷龙《明史》案 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还使用南明的年号 70—120人
戴名世《南山集》案 同情前明政权,使用南明年号 300多人
吕留良案 反对清朝统治 数十人,其子碎尸枭首
胡中藻案 因诗“一把心肠论浊清”被指为侮辱清朝 株连族人祸及师友
徐骏案 因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被指为侮辱清朝 斩首
查嗣庭案 考题:“维民所止”被指有辱圣上为“诽谤大逆” 抄家,死于狱中
《明史》案
清初,湖州富商庄廷龙写了一本明史稿,请人补写了明崇祯时期及南明历史,书成后称为《明史》,并用自己的名字刊行。康熙时,有人揭发《明史》中有违禁内容,于是参与编撰、印刷、销售的200多人被株连,其中70多人被杀。庄廷龙已死,但他的尸体被挖出砍碎。
查嗣庭是雍正时的礼部侍郎,他在江南主持科举考试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这本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却被清政府说“维”“止”是“雍正”去了字头,是要砍雍正的头。查嗣庭飞来横祸,被押入狱,死在狱中。雍正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属也被流放边远地区。
查嗣庭案
2.文化专制政策
(1)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
(2)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乾隆时编订的《四库全书》
朝 代 事 件
秦 朝
“焚书坑儒”
西 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 朝
“八股取士”
清 朝
“文字狱”
自秦朝到清朝,统治者是如何加强思想控制的?
叁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官吏
结党营私,日益腐败。
据《清朝野史大观·和珅家财》等野史记载,和珅总财产是“二十亿两有奇,政府岁入七千万,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阁臣,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岁入而强”。
2.军队
军纪败坏,军备废弛。
清政府给予旗人各方面的优待,致使诸多八旗子弟凭借自己或祖辈的功劳领取朝廷傣禄,过着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生活;众多官员更是“妄事奢靡,相沿成风”,扰乱社会秩序,胡作非为。军队将领不理营务,只知克扣军响;士兵不事操练,却吸食鸦片成瘾,致使骨瘦如柴。连嘉庆帝都觉得“不忍形诸纸”。骑射尚武之风由此大为衰减,出现八旗官兵: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一时成为笑谈。
3.财政
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虚空,出现财政危机。
3.社会
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分化,社会危机重重。
清代地契
肆
闭关锁国政策
(1)清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2)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侵犯。
(3)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勾结,危及自己的统治。
1.原因
英国马戛尼尔访华
(1)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
(2)1757年,关闭其他港口,只留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2.表现
“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官吏外国商人。
(1)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
(2)消极: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影响
1.下列历史事件叙述错误的是( )
A.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金国
B.1636年皇太极在上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C.康熙帝册封了喇嘛教首领五世班禅
D.清朝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管理北部边疆
B
2. 明朝丞相的废除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说明了( )
A.君主集权的强化
B.地方权力的扩大
C.监察职能的增强
D.中央机构的膨胀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