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4.4月相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温岭月考)如图所示为某一天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从该日起大约经过4天后,农历日期可能是( )
A.初一 B.初八 C.十五 D.廿三
2.(2021八上·鄞州月考)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在我省杭州开幕。下列有关这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月相是满月
B.宁波地区昼短夜长
C.地球运行到图中ab之间
D.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
3.(2021九上·西湖月考)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奔向火星;至2021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初四),携带“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巡视器在火星着陆,我国成为首个在一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成“绕、落、巡”三项目标的国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箭头所指的行星是火星
B.2021年5月15日,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满月
C.陨石撞击火星可以形成撞击坑
D.2021年5月15日北半球昼长夜短
4.(2021七下·丽水期末)小科在学习了“月相”一节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月相,据此推测当天的农历日期是( )
A.初一、初二 B.初七、初八
C.十五、十六 D.二十二、二十三
5.(2021七下·临海期末)“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分这天昼夜平分
B.夏至之后的节气是芒种
C.秋分这天的月相一定是上弦月
D.从冬至到夏至的时间间隔为一年
6.(2021七下·临海期末)右图是月球绕地运行的轨道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亮暗相间,暗区是高原或山脉,也称月陆
B.7月2日即农历五月二十三,月球运行到d处附近
C.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其绕地运动周期为24小时
D.月球运行到c处,日、地、月成一条直线,当晚月相为新月
7.(2021·宁波)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奔向火星;至2021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初四),携带“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巡视器在火星着陆,我国成为首个在一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成“绕、落、巡"三项目标的国家。下 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箭头所指的行星是火星
B.2021 年5月15日,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下弦月
C.陨石撞击火星可以形成撞击坑
D.“天问一号”拍摄的照片信息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回地球的
8.(2021七下·台州期末)今天是7月1日(农历五月二十二)立冬,晚上的月相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9.(2021七下·兰溪期末)2021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晚上,天空中出现了“超级。红月亮”(如图)。关于这一天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天兰溪白天短,夜晚长
B.月相是新月,容易出现日食现象
C.日、地、月三者的位置成直角关系
D.太阳直射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10.(2021七下·西湖期末)农历初一时,假设你站在月球上看地球,看到的应该是什么样子( )?
A.像地球上看到的满月 B.像地球上看到的新月
C.像地球上看到的上弦月 D.像地球上看到的下弦月
11.(2021七下·上城期末)2021年6月17日(农历五月初八)神舟十二号发射当天的月相为( )
A. B. C. D.
12.(2021七下·滨江期末)如图,土星是太阳系的第二大行星,2013年4月28日发生了土星“冲日”现象。所谓“冲日”是指位于地球轨道外侧的大行星和地球运行到与太阳同一条直线上,而且地球处于大行星和太阳之间。在“冲日”期间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土星,则看到的土星“星相”类似于(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13.(2021·嘉兴)如图为阳光照射地球、月球的示意图。图中人所在位置的时间及看到的月相为( )
A.黄昏,上弦月 B.清晨,上弦月
C.黄昏,下弦月 D.清晨,下弦月
14.(2021·丽水)2021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在我国某些区域能观察到“超级红月亮”,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图中(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15.(2021七下·杭州期末)如图是观察月相的模拟实验,完成该活动的下列有关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小球应沿A→H逆时针方向移动
B.在移动小球的同时,灯光也随之转动
C.记录的是观察到小球光亮部分的形状
D.若没有灯光,可用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代替
二、填空题
16.(2021七下·长兴期末)2021年7月1日(农历五月二十二)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1)如图甲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这一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填序号)。
(2)这一天大安门广场会举行盛大的升旗仪式,升降旗时间如表(图乙)所示,对比国庆节当天的升降旗时间,你认为引起这两天的升旗仪式时间的变化的天体运动是图丙中的 (填字母)。
(3)建党一百周年当天的月相为如图中的 。
17.(2021七下·浦江期末)今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19时10分许,“最大最圆月”(也称“超级月亮”)与月全食(也称“红月亮”)浪漫“邂逅”,两者叠加形成了“超级红月亮”的天文奇观。当晚的月相是 ,如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甲→乙→丙→丁绕着太阳公转,当晚红月亮出现时,地球运转在哪个区间内 。(选填“①”、“②”、“③”或“④”)
18.(2021·婺城模拟)如图为太阳、地球和月球运行关系示意图,图中圆弧实线表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圆形虚线表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
(1)当地球和月球运行到图示位置时,地球上人们看到的月相是 。
(2)下列现象中,是地球公转造成的有 。(填序号)
①四季更替;②昼夜交替;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是一天中最大的;⑤金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19.(2021·龙湾模拟)2021年7月1日(农历五月二十二)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1)建党一百周年当天的月相为下图中的 。
A.下弦月 B.新月
C.上弦月 D.满月
(2)如图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这一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填序号) 。
20.(2021·温州模拟)2020年7月5日(农历五月十五),杭州亚运会龙舟赛事主场馆——温州瓯海龙舟运动基地主体结构基本建成。
(1)当天地球的位置在图1中 附近(填“甲、乙、丙或丁”),
(2)当天月球在图2中的位置是 。
21.(2021·桐乡模拟)如图为太阳、地球和月球运行关系示意图,图中圆弧实线表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圆形虚线表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
(1)当地球和月球运行到图示位置时,地处嘉兴的人们在当晚看到的月相是 。
(2)此时,在月球背面,需要太阳能供能的“嫦娥四号月球车”处于休眠状态吗
22.(2021·长兴模拟)2021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七),夜空中出现毕宿五(金牛座a )、火星和月亮近在咫尺的“三星伴月”天象奇观,如图甲所示。
(1)出现“双星伴月”天象的第二天为春分日,如图乙所示,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选填图乙中的字母)
(2)当天的月相最接近上图丙中的 。(选填图丙中的字母)
23.(2021·宁波模拟)如图为小科在 2021年5月26日观测月全食时拍摄到的月亮。
(1)发生月全食当晚的月相是 。
(2)当天夜长时间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12小时。
24.(2021·温州模拟)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1)如图甲是用专用仪器拍摄的太阳照片。照片中①区域呈现的太阳活动是 。
(2)如图乙表示某天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则当天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名称为 。
25.(2021·温州模拟)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八月十五)在浙江省杭州开幕,根据如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甲→乙→丙→丁绕着太阳公转,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当晚的月相 (填月相名称)。
三、实验探究题
26.在观察月相时我们发现,月面虽有圆缺变化,但月面面貌却没有变化,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即背面)。为什么会这样呢 请你做一做模拟实验:把一枚1元的硬币平放在桌子上代表地球,再在桌子上放一枚1角的硬币代表月球。在模拟月球绕地球运动时,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如图)。那么:
(1)1角硬币环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转了多少圈?
(2)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出月球在自己转动吗?
(3)由此可见,月球自己转动一圈的时间与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间是怎样的
27.根据图中的四个月相(打斜线部分表示月球的阴影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月相的名称分别是:A B ,C ,D 。
(2)从初一到十五,这四个月相按先后出现的次序是:
(3)某同学计划在正月初一晚上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上的环形山。若他希望你给他一些建议,则你想首先给他怎样的建议呢
28.读月相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A、B、C、D四处月相的名称:A 、B ;C 、D ;·
(2)月相从A B C D的周期时间为: ;又称为 。
(3)我们观察的月球有圆缺变化的原因是: 。
四、解答题
29.“嫦娥四号”圆满完成任务,中国探月工程取得“五战五捷”。
(1)月球表面地形复杂,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 ,即月坑。
(2)2018年5月21日(农历四月初七),“鹊桥号”中继卫星发射升空,为后期“嫦娥四号”圆满完成任务奠定了基础。当天晚上的月相接近 。
30.(2020七下·温岭期末)阅读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物体在月球上受的重力为地球上的1/6。
资料二:1969年7月16日,“土星5号”运载火箭将“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从地球发射至月球轨道,然后两位宇航员再换乘质量为15440千克的登月舱,于7月20日(农历六月初七)安全地着陆在月球上,实现了人类的首次登月。
(1)图甲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在人类的首次登月的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选填“AB”或“BC”或“CD”或“DE”),当天月相是图丙中的 。
(2)如图乙所示,在距离月表约30米高时,通过启动反推发动机,使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以便选择一块平整的地方降落。已知宇航员的平均质量为80千克,当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时,反推发动机要提供多少牛的反推力?
31.(2020七下·吴兴期中)今天是2020年5月14日(农历四月二十二)。请结合下列图示,思考以下问题:
(1)今天地球运行到图1中的 区域之间。
(2)今晚的月相名称是 ,此时月球处于图2中的 位置左右。
32.读下图,回答问题:
(1)填出ABCD四处月相的名称: 、 、 、 。
(2)月相从A到B到C到D的周期时间为: ,又称为 。
(3)我们观察的月球有圆缺变化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当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被太阳直射的月球部分,这就是满月。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不被太阳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朔月;而当首度再见到月球明亮的部分时,称为“新月”。当地月联线和日地联线正好成直角时,我们正好可以看到月球被太阳直射的部分的一半,这就是上弦月。
【解答】地球绕日自西向东转,月球绕地球自西向东转。当日月地在同一直线上且月球在太阳、地球之间时为朔,即农历初一,当日月地在同一直线上且地球在太阳、月球之间时为望,即农历十五。由图可知此时已过了初一,且过了三四天,故4天后,月地连线大概与日地连线垂直,时间为初八左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
【解答】由分析可知,秋分日和夏至日的日期,而9月10日接近秋分日,在夏至日之后,昼长夜短,因此宁波地区昼长夜短,这天是农历十五,因此月相是满月,此时太阳直射点往赤道方向移动,因此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B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月相;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1)根据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顺序解答。
(2)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也称“朔”)(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渐盈凸月)→满月(也称“望”)(十五,十六)→凸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廿二、廿三))→残月→新月(初一)。
(3)陨石撞击使火星表面出现各种坑。
(4)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A、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以下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箭头所指的行星是火星,A不符合题意;
B、2021年5月15日是农历初四,因此当天月相并不是满月,B符合题意;
C、陨石撞击火星可以形成撞击坑,C不符合题意;
D、自春分日(3月22日左右)后,白天变得越来越长,而2021年5月15日是在春分日之后,因此北半球昼长夜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答案】C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每月初一是新月,初七、初八是上弦月,农历每月十五、十六为满月,农历每月二十三、二十二是下弦月。
【解答】图中的月相是满月,每月十五、十六是满月,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月相
【解析】【分析】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
【解答】A、读图可知,春分这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时全球昼夜平分,A符合题意;
B、夏至日之后的节气是小暑,B不符合题意;
C、不能确定秋分这天的农历日期,而月相主要随日历日期变化,故秋分这天的月相不确定,C不符合题意;
D、从冬至到夏至的时间为半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答案】B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
【解析】【分析】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为月相。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
【解答】A、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A不符合题意;
B、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是下弦月,因此7月2日月球运行到d下弦月处附近,B符合题意;
C、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C不符合题意;
D、月球运行到c处,当晚月相为满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B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A、太阳系中第四轨道的行星是火星;故A正确;
B、农历初四,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峨眉月;故B错误;
C、陨石撞击火星表面会形成图乙中的撞击坑;故C正确;
D、火星到地球中间是真空地带,没有介质,所以信号只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回地球;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8.【答案】C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渐盈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初一)。
【解答】7月1日为农历五月二十二,此时的月相为下弦月,即图C,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答案】D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月相
【解析】【分析】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月相可能是满月,月食时,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居中,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到9月23日前后(北半球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解答】A: 5月26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故A错误。
B: 农历四月十五 ,月相可能是满月,容易出现月食,故B错误。
C:月食时,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居中,故C错误。
D: 5月26日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农历初一时,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且月亮在中间。月球近地面没有太阳光的反射,所以基本看不到月亮,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新月。而在月球上看地球,则月亮不能完全遮挡太阳光,地球亮面对着月球,看到的则是像地球上看到的满月。
【解答】农历初一时,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且月亮在中间,地球亮面对着月球。
农历十五时,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此时在地球上看的是满月。
故农历初一时,假设你站在月球上看地球,看到的应该是像地球上看到的满月。
11.【答案】A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上弦月是指在农历的每月初七、初八,月球的一半被照亮的月相。
【解答】2021年6月17日(农历五月初八)神舟十二号发射,由于当天是农历初八,因此它的月相是上弦月,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上弦月的一半,即右边是亮的,下弦月的一半,即左边是亮的。
【解答】由图可知,太阳、地球、土星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在地球上看到土星类似于满月,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答案】D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根据上弦月和下弦月出现的时间和月相特征切入解答即可。
【解答】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日出黎明前才出现,清晨时的月相即图中的月相为下弦月,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答案】C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农历十五的月相是满月,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15.【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运用模拟实验来探究月相的变化过程。
【解答】A、小球应沿A→H逆时针方向移动,该小球模拟月球,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A不符合题意;
B、在移动小球的同时,灯光并不会随之转动,B符合题意;
C、观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月相亮面大小的变化,亮面的方向是怎样的,并且记录的是观察到小球光亮部分的形状,能形象模拟月相的变化现象,C不符合题意;
D、若没有灯光,可用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代替,该方法也能形象模拟月相的变化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6.【答案】(1)②
(2)C
(3)C
【知识点】地球公转;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①位置是春分日,②位置是夏至日,③位置是秋分日,④位置是冬至日。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更替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解答】(1)②位置为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是6月22日,夏至日,而2021年7月1日接近夏至日,这一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②。
(2)由于地球公转造成7月1日(接近夏至日)和10月1日(接近秋分日)昼夜长短变化,因此这两天的升旗仪式时间的变化的天体运动是图丙中的地球公转。
(3)下弦月就是指太阳,地球,月亮处于一定的位置。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为下弦月,因此当天的月相为下弦月,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②(2)C(3)C
17.【答案】满月;①
【知识点】地球公转;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当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
(2)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
【解答】今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19时10分许,“最大最圆月”,此时的月相为满月,乙位置的地球是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6月22日左右,根据图中地球公转方向,因此甲位置是春分日3月21日左右,5月26日在①位置。
故答案为:满月;①
18.【答案】(1)新月
(2)①③⑤
【知识点】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和月球运动关系图,以及地球公转和月球公转所形成的的自然现象。地球的公转形成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等,月球的公转形成月相变化。
【解答】(1)通过题目图像可以看出,目前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很明显太阳的光线被遮挡,无法看到月亮,这种即为新月;
(2)地球公转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形成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太阳高度角变化。
故此答案为:(1)新月,(2) ①③⑤
19.【答案】(1)A
(2)④
【知识点】地球公转;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解答】(1)农历二十二的月相是下弦月;
(2)7月1日地球公转的位置在夏至日(6月22日)和秋分(9月23日)之间,即离 ④ 夏至日最近;
故答案为:(1)A;(2) ④ 。
20.【答案】(1)甲
(2)C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2)日、地、月成一直线,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时,遮掩了太阳光,在地球的背光一侧形成长长的阴影区;当月球进入地球阴影区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将看到月全食或月偏食现象。
【解答】(1)2020年7月5日(农历五月十五)接近夏至日,此时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因此当天地球的位置在图1中甲附近。
(2)日、地、月成一直线,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时,遮掩了太阳光,在地球的背光一侧形成长长的阴影区;当月球进入地球阴影区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将看到月全食或月偏食现象,因此满月为当天月球在图2中的位置是C。
故答案为:(1)甲(2)C
21.【答案】(1)新月
(2)不是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
【解析】【分析】月球绕着地球公转,由于太阳光照射位置不同,因此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形状不断变化,即为月相。
【解答】(1)当地球和月球运行到图示位置时,月球表面看到是全是黑暗的,因此地处嘉兴的人们在当晚看到的月相是新月。
(2)由图可知,地球、月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此时“嫦娥四号月球车”为太阳能供能的适合位置,因此需要太阳能供能的“嫦娥四号月球车”并不是处于休眠状态。
故答案为:(1)新月(2)不是
22.【答案】(1)A
(2)D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2)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也称“朔”)(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渐盈凸月)→满月(也称“望”)(十五,十六)→凸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廿二、廿三))→残月→新月(初一)。
【解答】(1)出现“双星伴月”天象的第二天为春分日,如图乙所示,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A,B位置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为夏至日,而A位置为太阳直射赤道,因此是春分日,春分日为3月21日,2021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七)最接近春分日,因此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A 。
(2)当天的月相最接近上图丙中的D,当日的日期是2021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七),而新月出现的日期为初一,因此当天的月相最接近上图丙中的D。
故答案为:(1)A(2)D
23.【答案】(1)满月
(2)小于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月相
【解析】【分析】(1)月食: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
(2)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解答】(1)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变成暗红色,形成月全食,因此发生月全食当晚的月相是满月。
(2)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6月22日前后),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北极圈以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2021年5月26日并没有到夏至日,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因此当天夜长时间小于12小时。
故答案为:(1)满月(2) 小于
24.【答案】(1)日珥
(2)新月
【知识点】月相;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1)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日珥是在太阳的色球层上产生的一种非常强烈的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的标志之一。
(2)图乙中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月球表面看上去是黑色的。
【解答】(1)照片中①区域中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火舌,它属于日珥,因此呈现的太阳活动是日珥。
(2)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月亮以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因此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情况为新月,故图乙当天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名称为新月。
故答案为:(1)日珥(2)新月
25.【答案】丙;满月(望)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解答】甲是春分(3月21日),乙是夏至(6月22日),丙是秋分(9月23日),丁是冬至(12月22日),亚运会是9月10日,更接近丙位置;农历十五晚上的月相是满月,也叫望;
故答案为:丙;满月(望)。
26.【答案】(1)1圈
(2)不能
(3)相同的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对“当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转动“的实验结果的分析,并结合该模拟实验与”月球绕地球转动“的相似点进行推测。
【解答】(1)在转动过程中,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这实际上说明一角硬币转动的角速度和与它绕1元硬币转动的角速度是一样的,所以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也转了1圈。
(2)由于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所以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不出月球在自己转动。
(3)从上面的模拟实验中可以知当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转动时,1角硬币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自己也转了1圈,由此可推测出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月球自己也转动了一圈,它们的时间是相等的。
故答案为:(1)1圈;(2)不能;(3)相同的
27.【答案】(1)峨眉月;新月;上弦月;满月
(2)BACD
(3)到正月十五再去观测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要掌握的知识点有:
1.在考察月相的时候我们多半可以用“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具体来说是“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西边的天空西半部分明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东边的天空东半部分明亮。”然后就是新月(全黑)和满月(全明亮),两个最具典型的月相,也比较容易记住。
2.一个月相周期是从新月开始,然后是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又回到新月。
3.要观察月亮当然的有光才行,而且光月亮看的就越清楚。所以选择满月观察月亮才是。
【解答】
1.从题目看A只能填峨眉月,B是新月,C是下弦月,D是满月。
2.顺序是BACD。
3.要观察月亮当然的有光才行,而且光月亮看的就越清楚。所以选择满月观察月亮才是。
故答案为:1.上弦月、新月,下弦月,是满月。2.BACD 3.到正月十五再去观测 。
28.【答案】(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29.53;朔望月
(3)日、地、月蔓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有规律地变动 月球是个不透明也不发光的球体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
【解答】读图可知,①途中A、B、C、D四处月相的名称是:A新月、B上弦月、C满月、D下弦月; ②月相从A→B→C→D→A的周期时间为:29.5日,又称为朔望月;③我们观察到的月球有圆缺变化的原因是:月球是个不透明也不发光的球体,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2)29.53日;朔望月;(3)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月球是个不透明也不发光的球体
29.【答案】(1)环形山
(2)上弦月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 ,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有环形山。
(2)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
【解答】(1)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圆形凹坑,称为“月坑”,大多数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
(2)农历初七为上弦月,因此2018年5月21日(农历四月初七),“鹊桥号”中继卫星发射升空,为后期“嫦娥四号”圆满完成任务奠定了基础。当天晚上的月相接近上弦月。
故答案为:(1)环形山(2)上弦月
30.【答案】(1)BC;D
(2)解:G=mg月=(15440kg+80kg×2)×(10N/Kg×1/6)=26000N
∵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所以二力平衡
∴F反推力=G=26000N
答:反推发动机要保持26000牛的反推力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1)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秋分日 (9月23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据此对照图片解题即可。
(2)根据重力公式求出登月舱所受的重力, 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所以二力平衡,再求出反推发动机的反推力。
【解答】(1)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由以上资料可知7月20日(农历六月初七)安全地着陆在月球上,因此 夏至过后,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时的日期为秋分,7月20日(农历六月初七)未到秋分日 (9月23日), 故在人类的首次登月的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BC之间,每月初七、八为上弦月,D为上弦月,故当天月相是图丙中的D。
(2)G=mg月=(15440kg+80kg×2)×(10N/Kg×1/6)=26000N
∵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所以二力平衡
∴F反推力=G=26000N
故答案为:(1)BC;D(2)反推发动机要保持26000牛的反推力
31.【答案】(1)甲、乙
(2)下弦月;B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阳历反映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甲是春分3月21日,乙是夏至6月22日,丙是秋分9月23日,丁是冬至12月22日;
2、阴历对应月相。初一新月,初七八上弦月,十五、六满月,廿二、三下弦月。
【解答】(1)2020年5月14日,在春分3月21日与夏至6月22日之间,所以地球运行到图1中的甲、乙区域之间;
(2)今天是农历是二十二应该是下弦月,此时月球处于图2中的B位置左右。
故答案为:(1)甲、乙 (2)下弦月;B
32.【答案】(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29.5日;朔望月
(3)月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月球、太阳三个球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情况如下图:
【解答】(1)此图中太阳位于左侧,根据月相变化图可知,A是新月,B是上弦月,C是满月,D是下弦月。
(2)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3)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
故答案为:(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2) 29.5天;朔望月;(3) 月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月球、太阳三个球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1 / 1浙教版科学七下4.4月相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温岭月考)如图所示为某一天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从该日起大约经过4天后,农历日期可能是( )
A.初一 B.初八 C.十五 D.廿三
【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当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被太阳直射的月球部分,这就是满月。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不被太阳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朔月;而当首度再见到月球明亮的部分时,称为“新月”。当地月联线和日地联线正好成直角时,我们正好可以看到月球被太阳直射的部分的一半,这就是上弦月。
【解答】地球绕日自西向东转,月球绕地球自西向东转。当日月地在同一直线上且月球在太阳、地球之间时为朔,即农历初一,当日月地在同一直线上且地球在太阳、月球之间时为望,即农历十五。由图可知此时已过了初一,且过了三四天,故4天后,月地连线大概与日地连线垂直,时间为初八左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2021八上·鄞州月考)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在我省杭州开幕。下列有关这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月相是满月
B.宁波地区昼短夜长
C.地球运行到图中ab之间
D.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
【解答】由分析可知,秋分日和夏至日的日期,而9月10日接近秋分日,在夏至日之后,昼长夜短,因此宁波地区昼长夜短,这天是农历十五,因此月相是满月,此时太阳直射点往赤道方向移动,因此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2021九上·西湖月考)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奔向火星;至2021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初四),携带“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巡视器在火星着陆,我国成为首个在一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成“绕、落、巡”三项目标的国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箭头所指的行星是火星
B.2021年5月15日,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满月
C.陨石撞击火星可以形成撞击坑
D.2021年5月15日北半球昼长夜短
【答案】B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月相;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1)根据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顺序解答。
(2)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也称“朔”)(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渐盈凸月)→满月(也称“望”)(十五,十六)→凸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廿二、廿三))→残月→新月(初一)。
(3)陨石撞击使火星表面出现各种坑。
(4)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A、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以下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箭头所指的行星是火星,A不符合题意;
B、2021年5月15日是农历初四,因此当天月相并不是满月,B符合题意;
C、陨石撞击火星可以形成撞击坑,C不符合题意;
D、自春分日(3月22日左右)后,白天变得越来越长,而2021年5月15日是在春分日之后,因此北半球昼长夜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2021七下·丽水期末)小科在学习了“月相”一节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月相,据此推测当天的农历日期是( )
A.初一、初二 B.初七、初八
C.十五、十六 D.二十二、二十三
【答案】C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每月初一是新月,初七、初八是上弦月,农历每月十五、十六为满月,农历每月二十三、二十二是下弦月。
【解答】图中的月相是满月,每月十五、十六是满月,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2021七下·临海期末)“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分这天昼夜平分
B.夏至之后的节气是芒种
C.秋分这天的月相一定是上弦月
D.从冬至到夏至的时间间隔为一年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月相
【解析】【分析】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
【解答】A、读图可知,春分这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时全球昼夜平分,A符合题意;
B、夏至日之后的节气是小暑,B不符合题意;
C、不能确定秋分这天的农历日期,而月相主要随日历日期变化,故秋分这天的月相不确定,C不符合题意;
D、从冬至到夏至的时间为半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2021七下·临海期末)右图是月球绕地运行的轨道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亮暗相间,暗区是高原或山脉,也称月陆
B.7月2日即农历五月二十三,月球运行到d处附近
C.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其绕地运动周期为24小时
D.月球运行到c处,日、地、月成一条直线,当晚月相为新月
【答案】B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
【解析】【分析】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为月相。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
【解答】A、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A不符合题意;
B、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是下弦月,因此7月2日月球运行到d下弦月处附近,B符合题意;
C、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C不符合题意;
D、月球运行到c处,当晚月相为满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2021·宁波)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奔向火星;至2021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初四),携带“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巡视器在火星着陆,我国成为首个在一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成“绕、落、巡"三项目标的国家。下 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箭头所指的行星是火星
B.2021 年5月15日,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下弦月
C.陨石撞击火星可以形成撞击坑
D.“天问一号”拍摄的照片信息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回地球的
【答案】B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A、太阳系中第四轨道的行星是火星;故A正确;
B、农历初四,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峨眉月;故B错误;
C、陨石撞击火星表面会形成图乙中的撞击坑;故C正确;
D、火星到地球中间是真空地带,没有介质,所以信号只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回地球;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8.(2021七下·台州期末)今天是7月1日(农历五月二十二)立冬,晚上的月相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渐盈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初一)。
【解答】7月1日为农历五月二十二,此时的月相为下弦月,即图C,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2021七下·兰溪期末)2021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晚上,天空中出现了“超级。红月亮”(如图)。关于这一天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天兰溪白天短,夜晚长
B.月相是新月,容易出现日食现象
C.日、地、月三者的位置成直角关系
D.太阳直射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答案】D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月相
【解析】【分析】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月相可能是满月,月食时,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居中,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到9月23日前后(北半球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解答】A: 5月26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故A错误。
B: 农历四月十五 ,月相可能是满月,容易出现月食,故B错误。
C:月食时,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居中,故C错误。
D: 5月26日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故D正确。
故选D。
10.(2021七下·西湖期末)农历初一时,假设你站在月球上看地球,看到的应该是什么样子( )?
A.像地球上看到的满月 B.像地球上看到的新月
C.像地球上看到的上弦月 D.像地球上看到的下弦月
【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农历初一时,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且月亮在中间。月球近地面没有太阳光的反射,所以基本看不到月亮,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新月。而在月球上看地球,则月亮不能完全遮挡太阳光,地球亮面对着月球,看到的则是像地球上看到的满月。
【解答】农历初一时,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且月亮在中间,地球亮面对着月球。
农历十五时,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此时在地球上看的是满月。
故农历初一时,假设你站在月球上看地球,看到的应该是像地球上看到的满月。
11.(2021七下·上城期末)2021年6月17日(农历五月初八)神舟十二号发射当天的月相为(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上弦月是指在农历的每月初七、初八,月球的一半被照亮的月相。
【解答】2021年6月17日(农历五月初八)神舟十二号发射,由于当天是农历初八,因此它的月相是上弦月,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2021七下·滨江期末)如图,土星是太阳系的第二大行星,2013年4月28日发生了土星“冲日”现象。所谓“冲日”是指位于地球轨道外侧的大行星和地球运行到与太阳同一条直线上,而且地球处于大行星和太阳之间。在“冲日”期间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土星,则看到的土星“星相”类似于(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上弦月的一半,即右边是亮的,下弦月的一半,即左边是亮的。
【解答】由图可知,太阳、地球、土星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在地球上看到土星类似于满月,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2021·嘉兴)如图为阳光照射地球、月球的示意图。图中人所在位置的时间及看到的月相为( )
A.黄昏,上弦月 B.清晨,上弦月
C.黄昏,下弦月 D.清晨,下弦月
【答案】D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根据上弦月和下弦月出现的时间和月相特征切入解答即可。
【解答】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日出黎明前才出现,清晨时的月相即图中的月相为下弦月,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2021·丽水)2021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在我国某些区域能观察到“超级红月亮”,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图中(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答案】C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农历十五的月相是满月,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15.(2021七下·杭州期末)如图是观察月相的模拟实验,完成该活动的下列有关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小球应沿A→H逆时针方向移动
B.在移动小球的同时,灯光也随之转动
C.记录的是观察到小球光亮部分的形状
D.若没有灯光,可用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代替
【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运用模拟实验来探究月相的变化过程。
【解答】A、小球应沿A→H逆时针方向移动,该小球模拟月球,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A不符合题意;
B、在移动小球的同时,灯光并不会随之转动,B符合题意;
C、观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月相亮面大小的变化,亮面的方向是怎样的,并且记录的是观察到小球光亮部分的形状,能形象模拟月相的变化现象,C不符合题意;
D、若没有灯光,可用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代替,该方法也能形象模拟月相的变化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6.(2021七下·长兴期末)2021年7月1日(农历五月二十二)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1)如图甲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这一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填序号)。
(2)这一天大安门广场会举行盛大的升旗仪式,升降旗时间如表(图乙)所示,对比国庆节当天的升降旗时间,你认为引起这两天的升旗仪式时间的变化的天体运动是图丙中的 (填字母)。
(3)建党一百周年当天的月相为如图中的 。
【答案】(1)②
(2)C
(3)C
【知识点】地球公转;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①位置是春分日,②位置是夏至日,③位置是秋分日,④位置是冬至日。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更替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解答】(1)②位置为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是6月22日,夏至日,而2021年7月1日接近夏至日,这一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②。
(2)由于地球公转造成7月1日(接近夏至日)和10月1日(接近秋分日)昼夜长短变化,因此这两天的升旗仪式时间的变化的天体运动是图丙中的地球公转。
(3)下弦月就是指太阳,地球,月亮处于一定的位置。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为下弦月,因此当天的月相为下弦月,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②(2)C(3)C
17.(2021七下·浦江期末)今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19时10分许,“最大最圆月”(也称“超级月亮”)与月全食(也称“红月亮”)浪漫“邂逅”,两者叠加形成了“超级红月亮”的天文奇观。当晚的月相是 ,如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甲→乙→丙→丁绕着太阳公转,当晚红月亮出现时,地球运转在哪个区间内 。(选填“①”、“②”、“③”或“④”)
【答案】满月;①
【知识点】地球公转;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当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
(2)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
【解答】今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19时10分许,“最大最圆月”,此时的月相为满月,乙位置的地球是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6月22日左右,根据图中地球公转方向,因此甲位置是春分日3月21日左右,5月26日在①位置。
故答案为:满月;①
18.(2021·婺城模拟)如图为太阳、地球和月球运行关系示意图,图中圆弧实线表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圆形虚线表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
(1)当地球和月球运行到图示位置时,地球上人们看到的月相是 。
(2)下列现象中,是地球公转造成的有 。(填序号)
①四季更替;②昼夜交替;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是一天中最大的;⑤金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答案】(1)新月
(2)①③⑤
【知识点】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和月球运动关系图,以及地球公转和月球公转所形成的的自然现象。地球的公转形成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等,月球的公转形成月相变化。
【解答】(1)通过题目图像可以看出,目前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很明显太阳的光线被遮挡,无法看到月亮,这种即为新月;
(2)地球公转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形成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太阳高度角变化。
故此答案为:(1)新月,(2) ①③⑤
19.(2021·龙湾模拟)2021年7月1日(农历五月二十二)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1)建党一百周年当天的月相为下图中的 。
A.下弦月 B.新月
C.上弦月 D.满月
(2)如图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这一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填序号) 。
【答案】(1)A
(2)④
【知识点】地球公转;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解答】(1)农历二十二的月相是下弦月;
(2)7月1日地球公转的位置在夏至日(6月22日)和秋分(9月23日)之间,即离 ④ 夏至日最近;
故答案为:(1)A;(2) ④ 。
20.(2021·温州模拟)2020年7月5日(农历五月十五),杭州亚运会龙舟赛事主场馆——温州瓯海龙舟运动基地主体结构基本建成。
(1)当天地球的位置在图1中 附近(填“甲、乙、丙或丁”),
(2)当天月球在图2中的位置是 。
【答案】(1)甲
(2)C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2)日、地、月成一直线,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时,遮掩了太阳光,在地球的背光一侧形成长长的阴影区;当月球进入地球阴影区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将看到月全食或月偏食现象。
【解答】(1)2020年7月5日(农历五月十五)接近夏至日,此时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因此当天地球的位置在图1中甲附近。
(2)日、地、月成一直线,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时,遮掩了太阳光,在地球的背光一侧形成长长的阴影区;当月球进入地球阴影区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将看到月全食或月偏食现象,因此满月为当天月球在图2中的位置是C。
故答案为:(1)甲(2)C
21.(2021·桐乡模拟)如图为太阳、地球和月球运行关系示意图,图中圆弧实线表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圆形虚线表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
(1)当地球和月球运行到图示位置时,地处嘉兴的人们在当晚看到的月相是 。
(2)此时,在月球背面,需要太阳能供能的“嫦娥四号月球车”处于休眠状态吗
【答案】(1)新月
(2)不是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
【解析】【分析】月球绕着地球公转,由于太阳光照射位置不同,因此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形状不断变化,即为月相。
【解答】(1)当地球和月球运行到图示位置时,月球表面看到是全是黑暗的,因此地处嘉兴的人们在当晚看到的月相是新月。
(2)由图可知,地球、月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此时“嫦娥四号月球车”为太阳能供能的适合位置,因此需要太阳能供能的“嫦娥四号月球车”并不是处于休眠状态。
故答案为:(1)新月(2)不是
22.(2021·长兴模拟)2021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七),夜空中出现毕宿五(金牛座a )、火星和月亮近在咫尺的“三星伴月”天象奇观,如图甲所示。
(1)出现“双星伴月”天象的第二天为春分日,如图乙所示,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选填图乙中的字母)
(2)当天的月相最接近上图丙中的 。(选填图丙中的字母)
【答案】(1)A
(2)D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2)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也称“朔”)(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渐盈凸月)→满月(也称“望”)(十五,十六)→凸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廿二、廿三))→残月→新月(初一)。
【解答】(1)出现“双星伴月”天象的第二天为春分日,如图乙所示,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A,B位置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为夏至日,而A位置为太阳直射赤道,因此是春分日,春分日为3月21日,2021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七)最接近春分日,因此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A 。
(2)当天的月相最接近上图丙中的D,当日的日期是2021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七),而新月出现的日期为初一,因此当天的月相最接近上图丙中的D。
故答案为:(1)A(2)D
23.(2021·宁波模拟)如图为小科在 2021年5月26日观测月全食时拍摄到的月亮。
(1)发生月全食当晚的月相是 。
(2)当天夜长时间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12小时。
【答案】(1)满月
(2)小于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月相
【解析】【分析】(1)月食: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
(2)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解答】(1)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变成暗红色,形成月全食,因此发生月全食当晚的月相是满月。
(2)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6月22日前后),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北极圈以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2021年5月26日并没有到夏至日,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因此当天夜长时间小于12小时。
故答案为:(1)满月(2) 小于
24.(2021·温州模拟)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1)如图甲是用专用仪器拍摄的太阳照片。照片中①区域呈现的太阳活动是 。
(2)如图乙表示某天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则当天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名称为 。
【答案】(1)日珥
(2)新月
【知识点】月相;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1)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日珥是在太阳的色球层上产生的一种非常强烈的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的标志之一。
(2)图乙中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月球表面看上去是黑色的。
【解答】(1)照片中①区域中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火舌,它属于日珥,因此呈现的太阳活动是日珥。
(2)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月亮以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因此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情况为新月,故图乙当天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名称为新月。
故答案为:(1)日珥(2)新月
25.(2021·温州模拟)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八月十五)在浙江省杭州开幕,根据如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甲→乙→丙→丁绕着太阳公转,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当晚的月相 (填月相名称)。
【答案】丙;满月(望)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解答】甲是春分(3月21日),乙是夏至(6月22日),丙是秋分(9月23日),丁是冬至(12月22日),亚运会是9月10日,更接近丙位置;农历十五晚上的月相是满月,也叫望;
故答案为:丙;满月(望)。
三、实验探究题
26.在观察月相时我们发现,月面虽有圆缺变化,但月面面貌却没有变化,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即背面)。为什么会这样呢 请你做一做模拟实验:把一枚1元的硬币平放在桌子上代表地球,再在桌子上放一枚1角的硬币代表月球。在模拟月球绕地球运动时,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如图)。那么:
(1)1角硬币环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转了多少圈?
(2)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出月球在自己转动吗?
(3)由此可见,月球自己转动一圈的时间与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间是怎样的
【答案】(1)1圈
(2)不能
(3)相同的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对“当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转动“的实验结果的分析,并结合该模拟实验与”月球绕地球转动“的相似点进行推测。
【解答】(1)在转动过程中,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这实际上说明一角硬币转动的角速度和与它绕1元硬币转动的角速度是一样的,所以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也转了1圈。
(2)由于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所以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不出月球在自己转动。
(3)从上面的模拟实验中可以知当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转动时,1角硬币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自己也转了1圈,由此可推测出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月球自己也转动了一圈,它们的时间是相等的。
故答案为:(1)1圈;(2)不能;(3)相同的
27.根据图中的四个月相(打斜线部分表示月球的阴影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月相的名称分别是:A B ,C ,D 。
(2)从初一到十五,这四个月相按先后出现的次序是:
(3)某同学计划在正月初一晚上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上的环形山。若他希望你给他一些建议,则你想首先给他怎样的建议呢
【答案】(1)峨眉月;新月;上弦月;满月
(2)BACD
(3)到正月十五再去观测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要掌握的知识点有:
1.在考察月相的时候我们多半可以用“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具体来说是“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西边的天空西半部分明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东边的天空东半部分明亮。”然后就是新月(全黑)和满月(全明亮),两个最具典型的月相,也比较容易记住。
2.一个月相周期是从新月开始,然后是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又回到新月。
3.要观察月亮当然的有光才行,而且光月亮看的就越清楚。所以选择满月观察月亮才是。
【解答】
1.从题目看A只能填峨眉月,B是新月,C是下弦月,D是满月。
2.顺序是BACD。
3.要观察月亮当然的有光才行,而且光月亮看的就越清楚。所以选择满月观察月亮才是。
故答案为:1.上弦月、新月,下弦月,是满月。2.BACD 3.到正月十五再去观测 。
28.读月相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A、B、C、D四处月相的名称:A 、B ;C 、D ;·
(2)月相从A B C D的周期时间为: ;又称为 。
(3)我们观察的月球有圆缺变化的原因是: 。
【答案】(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29.53;朔望月
(3)日、地、月蔓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有规律地变动 月球是个不透明也不发光的球体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
【解答】读图可知,①途中A、B、C、D四处月相的名称是:A新月、B上弦月、C满月、D下弦月; ②月相从A→B→C→D→A的周期时间为:29.5日,又称为朔望月;③我们观察到的月球有圆缺变化的原因是:月球是个不透明也不发光的球体,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2)29.53日;朔望月;(3)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月球是个不透明也不发光的球体
四、解答题
29.“嫦娥四号”圆满完成任务,中国探月工程取得“五战五捷”。
(1)月球表面地形复杂,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 ,即月坑。
(2)2018年5月21日(农历四月初七),“鹊桥号”中继卫星发射升空,为后期“嫦娥四号”圆满完成任务奠定了基础。当天晚上的月相接近 。
【答案】(1)环形山
(2)上弦月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 ,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有环形山。
(2)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
【解答】(1)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圆形凹坑,称为“月坑”,大多数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
(2)农历初七为上弦月,因此2018年5月21日(农历四月初七),“鹊桥号”中继卫星发射升空,为后期“嫦娥四号”圆满完成任务奠定了基础。当天晚上的月相接近上弦月。
故答案为:(1)环形山(2)上弦月
30.(2020七下·温岭期末)阅读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物体在月球上受的重力为地球上的1/6。
资料二:1969年7月16日,“土星5号”运载火箭将“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从地球发射至月球轨道,然后两位宇航员再换乘质量为15440千克的登月舱,于7月20日(农历六月初七)安全地着陆在月球上,实现了人类的首次登月。
(1)图甲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在人类的首次登月的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选填“AB”或“BC”或“CD”或“DE”),当天月相是图丙中的 。
(2)如图乙所示,在距离月表约30米高时,通过启动反推发动机,使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以便选择一块平整的地方降落。已知宇航员的平均质量为80千克,当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时,反推发动机要提供多少牛的反推力?
【答案】(1)BC;D
(2)解:G=mg月=(15440kg+80kg×2)×(10N/Kg×1/6)=26000N
∵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所以二力平衡
∴F反推力=G=26000N
答:反推发动机要保持26000牛的反推力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1)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秋分日 (9月23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据此对照图片解题即可。
(2)根据重力公式求出登月舱所受的重力, 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所以二力平衡,再求出反推发动机的反推力。
【解答】(1)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由以上资料可知7月20日(农历六月初七)安全地着陆在月球上,因此 夏至过后,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时的日期为秋分,7月20日(农历六月初七)未到秋分日 (9月23日), 故在人类的首次登月的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BC之间,每月初七、八为上弦月,D为上弦月,故当天月相是图丙中的D。
(2)G=mg月=(15440kg+80kg×2)×(10N/Kg×1/6)=26000N
∵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所以二力平衡
∴F反推力=G=26000N
故答案为:(1)BC;D(2)反推发动机要保持26000牛的反推力
31.(2020七下·吴兴期中)今天是2020年5月14日(农历四月二十二)。请结合下列图示,思考以下问题:
(1)今天地球运行到图1中的 区域之间。
(2)今晚的月相名称是 ,此时月球处于图2中的 位置左右。
【答案】(1)甲、乙
(2)下弦月;B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阳历反映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甲是春分3月21日,乙是夏至6月22日,丙是秋分9月23日,丁是冬至12月22日;
2、阴历对应月相。初一新月,初七八上弦月,十五、六满月,廿二、三下弦月。
【解答】(1)2020年5月14日,在春分3月21日与夏至6月22日之间,所以地球运行到图1中的甲、乙区域之间;
(2)今天是农历是二十二应该是下弦月,此时月球处于图2中的B位置左右。
故答案为:(1)甲、乙 (2)下弦月;B
32.读下图,回答问题:
(1)填出ABCD四处月相的名称: 、 、 、 。
(2)月相从A到B到C到D的周期时间为: ,又称为 。
(3)我们观察的月球有圆缺变化的原因是 。
【答案】(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29.5日;朔望月
(3)月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月球、太阳三个球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情况如下图:
【解答】(1)此图中太阳位于左侧,根据月相变化图可知,A是新月,B是上弦月,C是满月,D是下弦月。
(2)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3)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
故答案为:(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2) 29.5天;朔望月;(3) 月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月球、太阳三个球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