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4.3 地球的绕日运动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下·台州期末)在下面四个节气中,我国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形成。
【解答】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光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为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白昼时间最短,因此我国白昼最短的一天是冬至日,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2021·杭州)如图是北纬40°地区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图,图中①②③④能表示该地区夏至日昼夜长短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白天时间最长,夜晚最短。
【解答】A、① 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昼变长夜变短,所以A不符合题意;
B 、 ②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白天时间最长,夜晚最短,所以B正确;
C、 ③ 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昼变短夜变长所以,C不符合题意;
D、 ④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昼夜等长,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3.(2021七下·杭州期末)2021年7月1日(农历五月二十二)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纪念日,当天地球大约处于图中的位置是( )
A. 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结合图片思考解答。
【解答】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而丙位置为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因此是夏至日,所以丁位置是秋分日, 7月1日已经过了夏至日,因此当天地球大约处于图中的位置是丙~丁之间,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2021七上·镇海期末)如图是“极点上空的地球俯视图”, 图中外圈为赤道,中心为极点,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若此时 为 6 月 22 日,则①②③④四地中会出现极夜现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
【解答】6月22日是每年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即图中②所在纬线,此时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图中③位于南极点,有极夜现象,故C正确。
故选C。
5.(2021七上·镇海期末)2021年7月21日,我国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汤洪波拍下了一张地球的照片,如图1所示。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为图2所示的( )
A.AB 之间 B.BC 之间 C.CD 之间 D.DA 之间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不发光,不透明,所以太阳只能照亮一面,地球自转导致地球出现周期性昼夜变化,故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解答】从图中看出,地球公转至A处时,太阳光线直射了赤道,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公转至B处时,太阳光线直射了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至C处时,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秋分日,时间为9月22日前后。2021年7月21日,位于6月22日和9月22日之间,也就是在BC之间。
故选B。
6.(2021七上·镇海期末)9月23日,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太阳光照与影长情况如下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直射 40°N B.纬度越高,影子越长
C.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D.纬度越高,气温越高
【答案】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太阳直射到最北端是北回归线,最南端是南回归线,在南北回归线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在他们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适合科学考察。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解答】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A: 太阳直射赤道,A错误。
B:纬度越高,影子越长,B正确。
C: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C错误。
D:纬度越高,气温越高低,D错误。
故选B。
7.(2021七下·仙居期末)图1是某天杆影长度变化示意图,图2是一年中夏至日与冬至日中午杆影长度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杆影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B.图1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C.图2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
D.图2中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答案】D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有关,这个夹角是太阳高度角。一天中的正午,即正午12时,杆影朝向正北或正南方向时,杆影最短,此时太阳位于该地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处在不同纬度看到影子的方向是不同的。
【解答】A、杆影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A不符合题意;
B、图1中表示的是一天中杆影长度的变化,这与地球自转有关,B不符合题意;
C、图2中是一年中杆影长度的变化,这与地球公转有官,C不符合题意;
D、图2中夏至时,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2021七下·柯桥期末)在下面四个节日中,太阳直射点位置离柯桥最近的是( )
A.劳动节 B.中秋节 C.元旦 D.国庆节
【答案】A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
【解答】5月1日劳动节,而6月22日左右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因此太阳直射点位置离柯桥最近的是劳动节,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2021七下·柯桥期末)读北半球日照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点在晨线上
B.这一天柯桥地区昼夜等长
C.当天正午,位于D 地的旗杆杆影长度为0
D.B点所在为夜半球,这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
【答案】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A、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方向,A点在昏线上,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这一天柯桥地区昼夜等长,B符合题意;
C、当天正午,位于D 地的旗杆杆影长度并不等于0,C不符合题意;
D、B点所在为夜半球,这是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导致的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2021七下·长兴期末)如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此日( )
A.湖州昼长夜短 B.南回归线上昼夜等长
C.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D.正午校园杆影全年最长
【答案】A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北半球昼长夜短变化为: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昼长持续增加,至夏至昼最长夜最短。
【解答】由图可知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因此为夏至日,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因此湖州昼长夜短,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2021七下·新昌期末)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 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这一天,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③
B.新昌白天的时间比晚上短
C.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
D.地球公转引起杆影在一天中发生变化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
【解答】A、由分析可知春分日和夏至日的时间,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因此5月15日是在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即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②,A不符合题意;
B、春分之后新昌白天的时间比晚上长,B不符合题意;
C、春分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5月1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C符合题意;
D、地球自转才引起杆影在一天中发生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2021七下·上虞期末)如图是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三条纬线。据图分析可知( )
A.纬线a是南回归线
B.当直射点在①时,上虞区的节气是夏至
C.当直射点在纬线a、b之间移动时,上虞区昼夜平分
D.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有规律移动。
【解答】A、春分之后,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因此a是北回归线,A不符合题意;
B、由于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日,而a为北回归线,因此当直射点在①时,上虞区的节气是夏至,B符合题意;
C、当直射点在b位置时,为春分日或秋分日,上虞区昼夜平分,C不符合题意;
D、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2021七下·滨江期末)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日,当天太阳直射点最接近于上图中的 ,且杭州昼夜长短情况是( )
A. a;昼>夜 B.a;昼<夜
C.b;昼<夜 D.b;昼>夜
【答案】A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a位置为夏至日,b位置为秋分日,c位置为冬至日,d位置为春分日。
【解答】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接近7月1日,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2021七下·浦江期末)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太阳和月球是与人类关系最密的两个天体,下列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是一颗位于宇宙中心的恒星
B.月球在晚上自身会发光
C.地球的自转会出现四季更替的现象
D.太阳活动对人类活动产生很大影响
【答案】D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地球公转;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地球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产生的地理现象是四季更替。月球白天温度很高,夜晚温度降得很低,昼夜温差很大,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解答】A、太阳并不是一颗位于宇宙中心的恒星,A不符合题意;
B、月亮本身不会发光,我们在夜晚看见的皎洁月光,其实是月亮反射了太阳的光形成的现象,B不符合题意;
C、地球的公转会出现四季更替的现象,C不符合题意;
D、太阳活动引起地球上极光、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2021七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三条纬线。据图分析可知( )
A.纬线b是北回归线
B.当直射点在①时,杭州市的节气是夏至
C.当直射点在纬线b时,杭州市昼夜平分
D.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春分直射赤道,夏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直射赤道,冬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原因是地球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引起的。
【解答】A、根据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运动规律可知,a是北回归线,A不符合题意;
B、当直射点①在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冬至,杭州市的节气是夏至,B不符合题意;
C、当太阳直射赤道b线时,全球昼夜平分,一年中杭州在春分和秋分时昼夜平分,C符合题意;
D、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倾斜着身子公转,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6.(2021八上·台州开学考)如图,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③→④→①→②绕着太阳公转。
(1)地球公转产生了 现象(选填“昼夜交替”或“四季更替”)。
(2)你正在考试的今天,地球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选填“①”、“②”、“③”或“④”)。
【答案】(1)四季更替
(2)④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1)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现象。
(2)你正在考试的今天,地球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④夏至日6月22日,此时图中④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
故答案为:(1)四季更替(2)④
17.(2021七下·杭州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此时北半球是 (选填“夏季”或“冬季”)。
(2)图中A,B,C,D四点中处在深夜的是 。
(3)下列选项中与本题“同一时刻四个地点所处白天、黑夜不同”成因一样的现象是__________
A.冬去春来,杭州的天气逐渐变暖
B.从冬至日至春分日,可观察到正午时分杭州的楼影长度变短
C.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现象
D.在杭州的凌晨观看正在巴西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
【答案】(1)夏季
(2)B
(3)D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
(2)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解答】(1)读图,图中北极圈出现了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正值夏至日,因此图中此时北半球是夏季。
(2)晨昏线即晨昏圈,是指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由图可知B处于深夜。
(3)由于时差原因,本题“同一时刻四个地点所处白天、黑夜不同”成因一样的现象是在杭州的凌晨观看正在巴西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夏季(2)B(3)D
18.(2022七上·慈溪竞赛)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历经23天,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安全着陆。
(1)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安全着陆的地理位置为:42.5°N 111.3°E,请根据如图所示的“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分布图”判断:嫦娥五号返回器安全着陆地在发射地的_ 方。
(2)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至返回器携带月壤安全着陆的23天中,我们所在的宁波市正午太阳高度角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东北
(2)变小
【知识点】经线与纬线;经纬网;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太阳高度角,地理学术语,是指对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光入射方向和地平面的夹角。专业上讲,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面的夹角。当太阳高度角为90°时,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太阳斜射地面程度越大(即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强度就越小。”
【解答】(1)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五号返回器的地理位置为:42. 5N, 111.3°E, 在图中太原附近,根据经纬度定向法,可知:嫦娥五号返回器安全着陆地在发射地的东北方向。
(2)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至返回器携带月壤安全着陆的23天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我们所在的宁波市正午太阳高度角会变小。
19.(2021八上·拱墅开学考)如图甲、乙分别为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图甲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地球有昼夜之分,因为地球是一个不 的球体。
(2)当光照情况如图甲所示时,地球运行在图乙中的 (填字母)处;
(3)下列节日与图甲所示日期最接近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儿童节 B.元旦 C.国庆节 D.劳动节
(4)图乙中当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 (填“向南”或“向北”)。
【答案】(1)不发光,不透明
(2)A
(3)A
(4)向南
【知识点】昼夜交替;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解答】(1)地球有昼夜之分,是因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2)甲图中,地球是逆时针转动,说明是北极的俯瞰图,且北极点处于极昼时期,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即图乙中的A位置符合题意;
(3)图乙中A表示的是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
A、儿童节,6月1日;
B、元旦,1月1日;
C、国庆节,10月1日;
D、劳动节,5月1日;故A符合题意;
(4)A是夏至日,C是冬至日,从夏至日到冬至日,说明太阳直射点在移向南回归线附近,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是向南移动;
故答案为:(1)发光,不透明;(2)A;(3)A;(4)向南。
20.(2021七下·嵊州期末)“九九消寒歌"俗称“数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读表中“九九消寒歌”、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图2“太阳直射点移动路径图”,完成下列各题。
九九消寒歌(从冬至起,我国进入数九寒天)
一九二九难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看杨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1)每年的冬至日前后,地球处于公转轨道(图1)中的 位置。
(2)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2中的 位置。(选填数字序号)
(3)“一九到九九”期间,太阳直射点运行在图2中字母表示的c时间段,此时嵊州市的白昼时间在逐渐 。
【答案】(1)丁
(2)④
(3)变长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1)甲位置为春分日,乙位置为夏至日,丙位置为秋分日,丁位置为冬至日。
(2)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3)嵊州市位于北半球,根据冬至日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解答。
【解答】(1)图中丁位置是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因此为冬至日,因此每年的冬至日前后,地球处于公转轨道(图1)中的丁位置。
(2)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太阳光直射赤道,为春分日,由于春分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直至到达北回归线,因此太阳直射点位于图2中的④位置。
(3)“一九到九九”期间,太阳直射点运行在图2中字母表示的c时间段,由于冬至指向春分,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为:昼长持续增加,至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故此时嵊州市的白昼时间在逐渐变长。
故答案为:(1)丁(2)④(3)变长
21.(2021七下·临海期末)我们身边的很多现象与地球运动有关。台州市某学校兴趣小组对树影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并绘制了简单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某日正午树影在一年中最长,该日可能是 (选填“夏至日”或“冬至日”。
(2)以下是兴趣小组对一天中树影变化与太阳照射的描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
A.树影由长变短再变长
B.形成b点树影时刚好为正午时分
C.一天中树影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3)当地球按图中由丁→甲→乙的方向公转时,我们将观察到正午树影一天比一天 (选填“长”或“短”)。
【答案】(1)冬至日
(2)A;B
(3)短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1)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2)
【解答】(1)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最小,影子最长,因此冬至日这一天, 某日正午树影在一年中最长影子最长。
(2)A、早晨、晚上太阳高度小,影子长,中午太阳高度大,影子短,因此树影由长变短再变长,A符合题意;
B、b位置的树影最短,即中午太阳高度大,影子最短,B符合题意;
早晨、晚上太阳高度小,影子长,中午太阳高度大,影子短,可知一天中树影的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AB符合题意。
(3)当地球运行在丁冬至日—甲春分日—乙夏至日之间时,太阳的高度角逐渐变大,其正午树影一天比一天短。
故答案为:(1)冬至日(2)AB(3)短
22.(2021·宁波)宁波某校课外实践小组利用一根垂直插入水平地面的圭杆,进行为期一年的“观竿测影”活动。2021 年3月14日正午时刻圭杆的杆影如图所示,并测得杆影OA长为55.7cm。
(1)杆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2)图中杆影从O到A指向 方。
(3)预测2021年6月20日正午时刻,该圭杆的杆影长度将比55.7cm (填“大”或“小”)。
【答案】(1)直线
(2)北
(3)小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整个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
【解答】(1)影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3月14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所以影子OA指向北方;
(3)6月20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这时的影子长度要比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短;
故答案为:(1)直线;(2)北;(3)小。
23.(2021七下·越城期末)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以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成功对接后一起运动,若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是 (运动或静止)的。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在6月17日这一天,地球接近图中A、B、C、D所示四个位置中的 (填字母).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北半球或南半球), 绍兴昼夜长短变化是: 。
【答案】静止;B;北半球;昼长夜短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再判断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变化。(2)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
【解答】在对接过程中,选择天宫二号为参照物,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相对于它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因此它是静止的,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6月17日这一天接近夏至日,B位置为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因此B位置为夏至日,故当天地球接近图中的B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因此绍兴昼夜长短变化是:昼长夜短。
故答案为:静止;B;北半球;昼长夜短
24.(2021七下·上虞期末)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以下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填字母)。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D.四季变化
(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南极地区正处于 (填“极昼”或“极夜”)。
(3)当地球运行到C位置时,这一天正午时分,上虞地区学校旗杆的影子与 (填字母)图所示最相似。
【答案】(1)B
(2)极夜
(3)A
【知识点】地球自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1)地球围绕地轴转动,叫做地球自转,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
(2)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大小有关,这个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
【解答】(1)地球自转造成的现象是昼夜交替现象,但昼长夜短变化现象和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造成的。
(2)当北半球夏至日时,出现极夜现象的地区是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
(3)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小,此时杆的影子最长,因此当地球运行到C位置(冬至日)时,这一天正午时分,上虞地区学校旗杆的影子与A图所示最相似。
故答案为:(1)B(2)极夜(3)A
25.(2021七下·滨江期末)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弧 (用图中字母表示)是晨线。
(2)若图中太阳直射点正好位于北回归线上,则我国此时处于什么节气?
(3)下列现象中,主要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地球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B.小明凌晨1点观看美国中午NBA球赛的现场直播
C.海南岛进入春耕时节,黑龙江还是一片冰天雪地
D.杭州四季分明,夏季白天比冬季长
【答案】(1)ABC
(2)夏至
(3)A;B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晨线和昏线。
(2)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或一天),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为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解答】(1)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即为晨线,ABC是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因此ABC为晨线。
(2)当太阳直射点正好在北回归线上时为我国的夏至日。
(3)A、地球出现昼夜交替现象,这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A符合题意;
B、小明凌晨1点观看美国中午NBA球赛的现场直播,这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时差现象,B符合题意;
C、海南岛进入春耕时节,黑龙江还是一片冰天雪地,这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杭州四季分明,夏季白天比冬季长,这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B(2)夏至(3)AB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0七上·镇海期末)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公转到图 1 中 C 位置时,宁波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2)当每年的国庆节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运行在图 1 中的 (区间范围)。
A.AB 之间 B.BC 之间 C.CD 之间 D.AD 之间
(3)地球公转会引起很多自然现象的变化,图 2 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经度为120°E,则甲地位于 (填东、西)半球。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填赤道、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上。
(4)甲、乙两地实际距离大约是
A.1 万千米 B.2 万千米 C.3 万千米 D.4 万千米
【答案】(1)昼长夜短(合理给分)
(2)D
(3)东;赤道
(4)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2)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
【解答】(1)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也就是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C位置是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因此当天宁波市昼长夜短。
(2)国庆节为10月1日, 而D位置为太阳光直射赤道为秋分日(9月23日),A位置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因此为冬至日(12月22日)因此当每年的国庆节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运行在图 1 中的AD之间,D符合题意。
(3)甲地位于北半球,此日甲地昼长为12小时16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乙地昼长怡好为12小时,乙地只能位于赤道上。
(4)夏至日时甲地昼长接近12小时,故甲地接近赤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点,故甲地位于120°E上,与乙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两者的距离约为赤道长度(4万千米)的一半,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昼长夜短(2)D(3)东;赤道(4)B
27.如图,电灯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让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绕电灯运动。
(1)该实验能模拟地球的 运动。
(2)2019年的端午节在6月7日,这一天地球最接近图乙中的 位置。
【答案】(1)公转
(2)B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 (1)地球绕着太阳转称为地球公转(2)夏至日为6月22日,春分日为3月22日,秋分日为9月22日,冬至日为12月22日。
【解答】(1)该实验用光代表太阳,模拟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运动。
(2)2019年的端午节在6月7日,这一天地球最接近图乙中的B位置,因为6月22日为夏至日,而同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故答案为:(1)公转(2)B
28.如图甲是小施同学测绘的学校操场上旗杆影子长度(分别在夏季和冬季某日的12时测得),
(1)A图是在 测绘的(选填“夏季”或“冬季”)。
(2)该现象可运用到房地产开发中“楼间距的确定”,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图乙)。我们北半球的楼间距设计应该参考 (填节气名称)的光照情况。
(3)按上述理论设计,宁波的楼间距应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海南的楼间距。
(4)根据实验,判断宁波地区物体影子最短时我国的节气是 。
(5)在宁波市的一天中,旗杆杆顶影子所留下的轨迹最有可能的是图中的____。
A. B.
C. D.
【答案】(1)冬季
(2)冬至
(3)大于
(4)夏至
(5)A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解答】(1)夏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所以图中A为冬季测绘
的,B为夏季测绘的;
(2)北半球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影子长;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影子短,我们北半球的楼间距设计应该参考冬至的光照情况。
(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地球公转运动使得同一地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从而使得物体的影子长短不同.我国位于北半球,南方太阳高度角大,北方太阳高度角小,因此南方影子短,北方影子长。地球公转运动使得同一地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从而使得物体的影子长短不同,我国北方楼间距应该大于南方楼间距,才能保证后楼采光,而海南相较于宁波位于更南方, 因此按上述理论设计,宁波的楼间距应大于海南的楼间距。
(4)一年中,日出最早是在夏至日(6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影子最短,日出最晚是在冬至日(12月23日左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影子最长,越靠近北回归线,影子则越短,所以宁波地区物体影子最短时我国的节气是夏至。
(5)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杆影朝向与太阳方向相反。宁波位于北半球,太阳在宁波的南方,故杆影朝北,自西向东移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冬季(2)冬至(3)大于(4)夏至(5)A
29.(2020七上·江北月考)如图所示是地球上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A地的季节和此时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
①冬季②夏季③昼短夜长 ④昼长夜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在我们浙江省可能出现的是 ( )
A.大地一片葱绿 B.同学们穿着短袖衣衫上学
C.雷雨天气经常发 D.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
(3)图中可以看到,整个北极都处于极夜,则这一天的节气为 日。这一天中昼夜平分的地点为 。
(4)图中所示的晨昏线属于 (选填“晨”、“昏”)线。
【答案】(1)A
(2)D
(3)冬至;赤道
(4)昏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1)读图可得,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A点位于北半球,所以A点处于冬季,昼短夜长。
故选:。
(2)浙江的冬至日,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
(3)冬至日整个北极都处于极夜,则这一天的节气为冬至 ,这时只有赤道是昼夜平分的;
(4)如图,地球自西向东,A则由白昼转向黑夜。
故答案为:(1)A (2)D (3)冬至 赤道 (4)昏
30.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中国某学校操场上,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OP表示旗杆正午在地面上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M处有一棵树,OM垂直于OP。
(1) 月 日OP最长,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三个月后,该学校所在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2)M处的树位于旗杆的 方向,其精确的纬度是 ;
(3)当OP为零时,学校所在地会出现 天文现象,此时当地地方时为 。
【答案】(1)12;22;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昼夜平分
(2)正东;北纬23°26′
(3)太阳直射;6月22日12时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了解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 的交角大小有关。这个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的正 午,当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一年中,一个地方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季节而变化的,夏季大,冬季 小。因此,正午杆影长度也随季节而变化,夏季短,冬季长。
2.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 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 ( 北纬 66.5°) 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 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 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正好相反。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 球各地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思
【解答】
(1)OP为旗杆正午时的影子,在6月22日缩短为零,表明该校位于23°26′N。冬至日,旗杆正午时的影子最长,此时北京昼短夜长。三个月后,日期为 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由于该校位于北回归线上,所以旗杆正午影子OP朝正北方;又OPA⊥OM,所以M也在北回归线上且在O 点的正东方。
(3)当OP为零时,说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即正午时出现太阳位于正头顶的天文现象。
故答案为:1.12;22;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 ;昼夜平分 ; 2.正东;北纬23°26′ ; 3.太阳直射;6月22日12时。
四、解答题
31.读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位于D处时,日期是 前后;地球位于A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2)地球位于 (填字母)处时,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
(3)地球由D处运行到B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方向是 (选填“向南”或“向北”)。
(4)地球公转至 处时,我国的白昼最长。
(5)当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时,地球的位置可能在 (填字母)处。
(6)由图可以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相对于公转轨道平面是倾斜的,它指向 。
(7)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 变化。
【答案】(1)12月21日(或22日);春分
(2)B
(3)向北
(4)B
(5)A或C
(6)北极星附近
(7)四季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地球位于D处时,因为D位置为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即日期是12月21日(或22日)前后;地球位于A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春分,因为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2)地球位于B处时,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夏至日时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
(3)地球由D处运行到B处,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而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即往赤道方向移动,到达赤道后为春分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即向北回归线方向移动。
(4)地球公转至B处时,即夏至日,我国的白昼最长。
(5)当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时,地球的位置可能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即A或C处。
(6)由图可以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相对于公转轨道平面是倾斜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
(7)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四季变化。
故答案为:(1)12月21日(或22日);春分 (2)B(3)向北(4)B(5)A或C(6)北极星附近(7)四季
32.如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两分”“两至”四个节气,A、B、C、D分别表示“两分”“两至”四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回答:
(1)写出图中a、b、c、d分别表示的节气名称:
a ,b ,c ,d 。
(2)地球公转至d处时间是 月 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是 季。
(3)地球公转至d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 (选填“最大”或“最小”);白昼 (选填“最长”或“最短”)。
(4)地球从春分日位置运行至夏至日位置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由字母 表示。
(5)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 、 。
(6)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 、 。
【答案】(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2)12;21(或22);冬
(3)最小;最短
(4)A
(5)D;A
(6)C;D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由于b位置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a位置太阳光直射赤道,d位置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因此a位置代表的节气是春分,b位置代表的节气为夏至,c位置代表的节气为秋分,d位置代表的节气为冬至。
(2)d位置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为冬至日,冬至日为12月22日,因此地球公转至d处时间是12月21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是冬季。
(3)地球公转至d处冬至日,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短。
(4)由于a位置代表的节气是春分,b位置代表的节气为夏至,因此地球从春分日位置运行至夏至日位置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由A表示。
(5)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它的时段是D、A。
(6)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长夜最短;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短夜最长,因此太阳运行在秋分和冬至之间,应是昼短夜长,即图中的CD位置。
故答案为:(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2)12;21(或22);冬(3)最小;最短(4)A(5)D;A(6) C;D
1 / 1浙教版科学七下4.3 地球的绕日运动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下·台州期末)在下面四个节气中,我国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2021·杭州)如图是北纬40°地区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图,图中①②③④能表示该地区夏至日昼夜长短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2021七下·杭州期末)2021年7月1日(农历五月二十二)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纪念日,当天地球大约处于图中的位置是( )
A. 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4.(2021七上·镇海期末)如图是“极点上空的地球俯视图”, 图中外圈为赤道,中心为极点,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若此时 为 6 月 22 日,则①②③④四地中会出现极夜现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2021七上·镇海期末)2021年7月21日,我国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汤洪波拍下了一张地球的照片,如图1所示。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为图2所示的( )
A.AB 之间 B.BC 之间 C.CD 之间 D.DA 之间
6.(2021七上·镇海期末)9月23日,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太阳光照与影长情况如下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直射 40°N B.纬度越高,影子越长
C.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D.纬度越高,气温越高
7.(2021七下·仙居期末)图1是某天杆影长度变化示意图,图2是一年中夏至日与冬至日中午杆影长度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杆影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B.图1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C.图2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
D.图2中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8.(2021七下·柯桥期末)在下面四个节日中,太阳直射点位置离柯桥最近的是( )
A.劳动节 B.中秋节 C.元旦 D.国庆节
9.(2021七下·柯桥期末)读北半球日照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点在晨线上
B.这一天柯桥地区昼夜等长
C.当天正午,位于D 地的旗杆杆影长度为0
D.B点所在为夜半球,这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
10.(2021七下·长兴期末)如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此日( )
A.湖州昼长夜短 B.南回归线上昼夜等长
C.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D.正午校园杆影全年最长
11.(2021七下·新昌期末)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 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这一天,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③
B.新昌白天的时间比晚上短
C.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
D.地球公转引起杆影在一天中发生变化
12.(2021七下·上虞期末)如图是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三条纬线。据图分析可知( )
A.纬线a是南回归线
B.当直射点在①时,上虞区的节气是夏至
C.当直射点在纬线a、b之间移动时,上虞区昼夜平分
D.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13.(2021七下·滨江期末)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日,当天太阳直射点最接近于上图中的 ,且杭州昼夜长短情况是( )
A. a;昼>夜 B.a;昼<夜
C.b;昼<夜 D.b;昼>夜
14.(2021七下·浦江期末)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太阳和月球是与人类关系最密的两个天体,下列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是一颗位于宇宙中心的恒星
B.月球在晚上自身会发光
C.地球的自转会出现四季更替的现象
D.太阳活动对人类活动产生很大影响
15.(2021七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三条纬线。据图分析可知( )
A.纬线b是北回归线
B.当直射点在①时,杭州市的节气是夏至
C.当直射点在纬线b时,杭州市昼夜平分
D.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二、填空题
16.(2021八上·台州开学考)如图,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③→④→①→②绕着太阳公转。
(1)地球公转产生了 现象(选填“昼夜交替”或“四季更替”)。
(2)你正在考试的今天,地球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选填“①”、“②”、“③”或“④”)。
17.(2021七下·杭州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此时北半球是 (选填“夏季”或“冬季”)。
(2)图中A,B,C,D四点中处在深夜的是 。
(3)下列选项中与本题“同一时刻四个地点所处白天、黑夜不同”成因一样的现象是__________
A.冬去春来,杭州的天气逐渐变暖
B.从冬至日至春分日,可观察到正午时分杭州的楼影长度变短
C.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现象
D.在杭州的凌晨观看正在巴西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
18.(2022七上·慈溪竞赛)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历经23天,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安全着陆。
(1)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安全着陆的地理位置为:42.5°N 111.3°E,请根据如图所示的“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分布图”判断:嫦娥五号返回器安全着陆地在发射地的_ 方。
(2)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至返回器携带月壤安全着陆的23天中,我们所在的宁波市正午太阳高度角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2021八上·拱墅开学考)如图甲、乙分别为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图甲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地球有昼夜之分,因为地球是一个不 的球体。
(2)当光照情况如图甲所示时,地球运行在图乙中的 (填字母)处;
(3)下列节日与图甲所示日期最接近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儿童节 B.元旦 C.国庆节 D.劳动节
(4)图乙中当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 (填“向南”或“向北”)。
20.(2021七下·嵊州期末)“九九消寒歌"俗称“数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读表中“九九消寒歌”、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图2“太阳直射点移动路径图”,完成下列各题。
九九消寒歌(从冬至起,我国进入数九寒天)
一九二九难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看杨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1)每年的冬至日前后,地球处于公转轨道(图1)中的 位置。
(2)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2中的 位置。(选填数字序号)
(3)“一九到九九”期间,太阳直射点运行在图2中字母表示的c时间段,此时嵊州市的白昼时间在逐渐 。
21.(2021七下·临海期末)我们身边的很多现象与地球运动有关。台州市某学校兴趣小组对树影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并绘制了简单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某日正午树影在一年中最长,该日可能是 (选填“夏至日”或“冬至日”。
(2)以下是兴趣小组对一天中树影变化与太阳照射的描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
A.树影由长变短再变长
B.形成b点树影时刚好为正午时分
C.一天中树影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3)当地球按图中由丁→甲→乙的方向公转时,我们将观察到正午树影一天比一天 (选填“长”或“短”)。
22.(2021·宁波)宁波某校课外实践小组利用一根垂直插入水平地面的圭杆,进行为期一年的“观竿测影”活动。2021 年3月14日正午时刻圭杆的杆影如图所示,并测得杆影OA长为55.7cm。
(1)杆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2)图中杆影从O到A指向 方。
(3)预测2021年6月20日正午时刻,该圭杆的杆影长度将比55.7cm (填“大”或“小”)。
23.(2021七下·越城期末)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以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成功对接后一起运动,若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是 (运动或静止)的。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在6月17日这一天,地球接近图中A、B、C、D所示四个位置中的 (填字母).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北半球或南半球), 绍兴昼夜长短变化是: 。
24.(2021七下·上虞期末)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以下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填字母)。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D.四季变化
(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南极地区正处于 (填“极昼”或“极夜”)。
(3)当地球运行到C位置时,这一天正午时分,上虞地区学校旗杆的影子与 (填字母)图所示最相似。
25.(2021七下·滨江期末)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弧 (用图中字母表示)是晨线。
(2)若图中太阳直射点正好位于北回归线上,则我国此时处于什么节气?
(3)下列现象中,主要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地球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B.小明凌晨1点观看美国中午NBA球赛的现场直播
C.海南岛进入春耕时节,黑龙江还是一片冰天雪地
D.杭州四季分明,夏季白天比冬季长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0七上·镇海期末)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公转到图 1 中 C 位置时,宁波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2)当每年的国庆节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运行在图 1 中的 (区间范围)。
A.AB 之间 B.BC 之间 C.CD 之间 D.AD 之间
(3)地球公转会引起很多自然现象的变化,图 2 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经度为120°E,则甲地位于 (填东、西)半球。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填赤道、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上。
(4)甲、乙两地实际距离大约是
A.1 万千米 B.2 万千米 C.3 万千米 D.4 万千米
27.如图,电灯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让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绕电灯运动。
(1)该实验能模拟地球的 运动。
(2)2019年的端午节在6月7日,这一天地球最接近图乙中的 位置。
28.如图甲是小施同学测绘的学校操场上旗杆影子长度(分别在夏季和冬季某日的12时测得),
(1)A图是在 测绘的(选填“夏季”或“冬季”)。
(2)该现象可运用到房地产开发中“楼间距的确定”,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图乙)。我们北半球的楼间距设计应该参考 (填节气名称)的光照情况。
(3)按上述理论设计,宁波的楼间距应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海南的楼间距。
(4)根据实验,判断宁波地区物体影子最短时我国的节气是 。
(5)在宁波市的一天中,旗杆杆顶影子所留下的轨迹最有可能的是图中的____。
A. B.
C. D.
29.(2020七上·江北月考)如图所示是地球上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A地的季节和此时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
①冬季②夏季③昼短夜长 ④昼长夜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在我们浙江省可能出现的是 ( )
A.大地一片葱绿 B.同学们穿着短袖衣衫上学
C.雷雨天气经常发 D.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
(3)图中可以看到,整个北极都处于极夜,则这一天的节气为 日。这一天中昼夜平分的地点为 。
(4)图中所示的晨昏线属于 (选填“晨”、“昏”)线。
30.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中国某学校操场上,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OP表示旗杆正午在地面上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M处有一棵树,OM垂直于OP。
(1) 月 日OP最长,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三个月后,该学校所在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2)M处的树位于旗杆的 方向,其精确的纬度是 ;
(3)当OP为零时,学校所在地会出现 天文现象,此时当地地方时为 。
四、解答题
31.读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位于D处时,日期是 前后;地球位于A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2)地球位于 (填字母)处时,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
(3)地球由D处运行到B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方向是 (选填“向南”或“向北”)。
(4)地球公转至 处时,我国的白昼最长。
(5)当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时,地球的位置可能在 (填字母)处。
(6)由图可以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相对于公转轨道平面是倾斜的,它指向 。
(7)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 变化。
32.如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两分”“两至”四个节气,A、B、C、D分别表示“两分”“两至”四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回答:
(1)写出图中a、b、c、d分别表示的节气名称:
a ,b ,c ,d 。
(2)地球公转至d处时间是 月 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是 季。
(3)地球公转至d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 (选填“最大”或“最小”);白昼 (选填“最长”或“最短”)。
(4)地球从春分日位置运行至夏至日位置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由字母 表示。
(5)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 、 。
(6)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形成。
【解答】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光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为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白昼时间最短,因此我国白昼最短的一天是冬至日,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白天时间最长,夜晚最短。
【解答】A、① 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昼变长夜变短,所以A不符合题意;
B 、 ②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白天时间最长,夜晚最短,所以B正确;
C、 ③ 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昼变短夜变长所以,C不符合题意;
D、 ④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昼夜等长,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3.【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结合图片思考解答。
【解答】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而丙位置为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因此是夏至日,所以丁位置是秋分日, 7月1日已经过了夏至日,因此当天地球大约处于图中的位置是丙~丁之间,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
【解答】6月22日是每年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即图中②所在纬线,此时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图中③位于南极点,有极夜现象,故C正确。
故选C。
5.【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不发光,不透明,所以太阳只能照亮一面,地球自转导致地球出现周期性昼夜变化,故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解答】从图中看出,地球公转至A处时,太阳光线直射了赤道,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公转至B处时,太阳光线直射了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至C处时,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秋分日,时间为9月22日前后。2021年7月21日,位于6月22日和9月22日之间,也就是在BC之间。
故选B。
6.【答案】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太阳直射到最北端是北回归线,最南端是南回归线,在南北回归线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在他们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适合科学考察。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解答】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A: 太阳直射赤道,A错误。
B:纬度越高,影子越长,B正确。
C: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C错误。
D:纬度越高,气温越高低,D错误。
故选B。
7.【答案】D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有关,这个夹角是太阳高度角。一天中的正午,即正午12时,杆影朝向正北或正南方向时,杆影最短,此时太阳位于该地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处在不同纬度看到影子的方向是不同的。
【解答】A、杆影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A不符合题意;
B、图1中表示的是一天中杆影长度的变化,这与地球自转有关,B不符合题意;
C、图2中是一年中杆影长度的变化,这与地球公转有官,C不符合题意;
D、图2中夏至时,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A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
【解答】5月1日劳动节,而6月22日左右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因此太阳直射点位置离柯桥最近的是劳动节,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A、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方向,A点在昏线上,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这一天柯桥地区昼夜等长,B符合题意;
C、当天正午,位于D 地的旗杆杆影长度并不等于0,C不符合题意;
D、B点所在为夜半球,这是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导致的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A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北半球昼长夜短变化为: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昼长持续增加,至夏至昼最长夜最短。
【解答】由图可知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因此为夏至日,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因此湖州昼长夜短,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
【解答】A、由分析可知春分日和夏至日的时间,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因此5月15日是在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即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②,A不符合题意;
B、春分之后新昌白天的时间比晚上长,B不符合题意;
C、春分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5月1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C符合题意;
D、地球自转才引起杆影在一天中发生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有规律移动。
【解答】A、春分之后,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因此a是北回归线,A不符合题意;
B、由于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日,而a为北回归线,因此当直射点在①时,上虞区的节气是夏至,B符合题意;
C、当直射点在b位置时,为春分日或秋分日,上虞区昼夜平分,C不符合题意;
D、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答案】A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a位置为夏至日,b位置为秋分日,c位置为冬至日,d位置为春分日。
【解答】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接近7月1日,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答案】D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地球公转;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地球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产生的地理现象是四季更替。月球白天温度很高,夜晚温度降得很低,昼夜温差很大,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解答】A、太阳并不是一颗位于宇宙中心的恒星,A不符合题意;
B、月亮本身不会发光,我们在夜晚看见的皎洁月光,其实是月亮反射了太阳的光形成的现象,B不符合题意;
C、地球的公转会出现四季更替的现象,C不符合题意;
D、太阳活动引起地球上极光、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春分直射赤道,夏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直射赤道,冬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原因是地球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引起的。
【解答】A、根据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运动规律可知,a是北回归线,A不符合题意;
B、当直射点①在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冬至,杭州市的节气是夏至,B不符合题意;
C、当太阳直射赤道b线时,全球昼夜平分,一年中杭州在春分和秋分时昼夜平分,C符合题意;
D、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倾斜着身子公转,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答案】(1)四季更替
(2)④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1)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现象。
(2)你正在考试的今天,地球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④夏至日6月22日,此时图中④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
故答案为:(1)四季更替(2)④
17.【答案】(1)夏季
(2)B
(3)D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
(2)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解答】(1)读图,图中北极圈出现了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正值夏至日,因此图中此时北半球是夏季。
(2)晨昏线即晨昏圈,是指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由图可知B处于深夜。
(3)由于时差原因,本题“同一时刻四个地点所处白天、黑夜不同”成因一样的现象是在杭州的凌晨观看正在巴西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夏季(2)B(3)D
18.【答案】(1)东北
(2)变小
【知识点】经线与纬线;经纬网;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太阳高度角,地理学术语,是指对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光入射方向和地平面的夹角。专业上讲,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面的夹角。当太阳高度角为90°时,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太阳斜射地面程度越大(即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强度就越小。”
【解答】(1)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五号返回器的地理位置为:42. 5N, 111.3°E, 在图中太原附近,根据经纬度定向法,可知:嫦娥五号返回器安全着陆地在发射地的东北方向。
(2)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至返回器携带月壤安全着陆的23天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我们所在的宁波市正午太阳高度角会变小。
19.【答案】(1)不发光,不透明
(2)A
(3)A
(4)向南
【知识点】昼夜交替;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解答】(1)地球有昼夜之分,是因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2)甲图中,地球是逆时针转动,说明是北极的俯瞰图,且北极点处于极昼时期,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即图乙中的A位置符合题意;
(3)图乙中A表示的是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
A、儿童节,6月1日;
B、元旦,1月1日;
C、国庆节,10月1日;
D、劳动节,5月1日;故A符合题意;
(4)A是夏至日,C是冬至日,从夏至日到冬至日,说明太阳直射点在移向南回归线附近,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是向南移动;
故答案为:(1)发光,不透明;(2)A;(3)A;(4)向南。
20.【答案】(1)丁
(2)④
(3)变长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1)甲位置为春分日,乙位置为夏至日,丙位置为秋分日,丁位置为冬至日。
(2)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3)嵊州市位于北半球,根据冬至日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解答。
【解答】(1)图中丁位置是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因此为冬至日,因此每年的冬至日前后,地球处于公转轨道(图1)中的丁位置。
(2)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太阳光直射赤道,为春分日,由于春分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直至到达北回归线,因此太阳直射点位于图2中的④位置。
(3)“一九到九九”期间,太阳直射点运行在图2中字母表示的c时间段,由于冬至指向春分,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为:昼长持续增加,至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故此时嵊州市的白昼时间在逐渐变长。
故答案为:(1)丁(2)④(3)变长
21.【答案】(1)冬至日
(2)A;B
(3)短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1)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2)
【解答】(1)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最小,影子最长,因此冬至日这一天, 某日正午树影在一年中最长影子最长。
(2)A、早晨、晚上太阳高度小,影子长,中午太阳高度大,影子短,因此树影由长变短再变长,A符合题意;
B、b位置的树影最短,即中午太阳高度大,影子最短,B符合题意;
早晨、晚上太阳高度小,影子长,中午太阳高度大,影子短,可知一天中树影的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AB符合题意。
(3)当地球运行在丁冬至日—甲春分日—乙夏至日之间时,太阳的高度角逐渐变大,其正午树影一天比一天短。
故答案为:(1)冬至日(2)AB(3)短
22.【答案】(1)直线
(2)北
(3)小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整个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
【解答】(1)影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3月14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所以影子OA指向北方;
(3)6月20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这时的影子长度要比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短;
故答案为:(1)直线;(2)北;(3)小。
23.【答案】静止;B;北半球;昼长夜短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再判断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变化。(2)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
【解答】在对接过程中,选择天宫二号为参照物,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相对于它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因此它是静止的,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6月17日这一天接近夏至日,B位置为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因此B位置为夏至日,故当天地球接近图中的B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因此绍兴昼夜长短变化是:昼长夜短。
故答案为:静止;B;北半球;昼长夜短
24.【答案】(1)B
(2)极夜
(3)A
【知识点】地球自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1)地球围绕地轴转动,叫做地球自转,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
(2)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大小有关,这个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
【解答】(1)地球自转造成的现象是昼夜交替现象,但昼长夜短变化现象和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造成的。
(2)当北半球夏至日时,出现极夜现象的地区是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
(3)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小,此时杆的影子最长,因此当地球运行到C位置(冬至日)时,这一天正午时分,上虞地区学校旗杆的影子与A图所示最相似。
故答案为:(1)B(2)极夜(3)A
25.【答案】(1)ABC
(2)夏至
(3)A;B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晨线和昏线。
(2)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或一天),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为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解答】(1)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即为晨线,ABC是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因此ABC为晨线。
(2)当太阳直射点正好在北回归线上时为我国的夏至日。
(3)A、地球出现昼夜交替现象,这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A符合题意;
B、小明凌晨1点观看美国中午NBA球赛的现场直播,这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时差现象,B符合题意;
C、海南岛进入春耕时节,黑龙江还是一片冰天雪地,这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杭州四季分明,夏季白天比冬季长,这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B(2)夏至(3)AB
26.【答案】(1)昼长夜短(合理给分)
(2)D
(3)东;赤道
(4)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2)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
【解答】(1)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也就是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C位置是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因此当天宁波市昼长夜短。
(2)国庆节为10月1日, 而D位置为太阳光直射赤道为秋分日(9月23日),A位置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因此为冬至日(12月22日)因此当每年的国庆节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运行在图 1 中的AD之间,D符合题意。
(3)甲地位于北半球,此日甲地昼长为12小时16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乙地昼长怡好为12小时,乙地只能位于赤道上。
(4)夏至日时甲地昼长接近12小时,故甲地接近赤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点,故甲地位于120°E上,与乙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两者的距离约为赤道长度(4万千米)的一半,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昼长夜短(2)D(3)东;赤道(4)B
27.【答案】(1)公转
(2)B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 (1)地球绕着太阳转称为地球公转(2)夏至日为6月22日,春分日为3月22日,秋分日为9月22日,冬至日为12月22日。
【解答】(1)该实验用光代表太阳,模拟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运动。
(2)2019年的端午节在6月7日,这一天地球最接近图乙中的B位置,因为6月22日为夏至日,而同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故答案为:(1)公转(2)B
28.【答案】(1)冬季
(2)冬至
(3)大于
(4)夏至
(5)A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解答】(1)夏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所以图中A为冬季测绘
的,B为夏季测绘的;
(2)北半球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影子长;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影子短,我们北半球的楼间距设计应该参考冬至的光照情况。
(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地球公转运动使得同一地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从而使得物体的影子长短不同.我国位于北半球,南方太阳高度角大,北方太阳高度角小,因此南方影子短,北方影子长。地球公转运动使得同一地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从而使得物体的影子长短不同,我国北方楼间距应该大于南方楼间距,才能保证后楼采光,而海南相较于宁波位于更南方, 因此按上述理论设计,宁波的楼间距应大于海南的楼间距。
(4)一年中,日出最早是在夏至日(6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影子最短,日出最晚是在冬至日(12月23日左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影子最长,越靠近北回归线,影子则越短,所以宁波地区物体影子最短时我国的节气是夏至。
(5)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杆影朝向与太阳方向相反。宁波位于北半球,太阳在宁波的南方,故杆影朝北,自西向东移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冬季(2)冬至(3)大于(4)夏至(5)A
29.【答案】(1)A
(2)D
(3)冬至;赤道
(4)昏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1)读图可得,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A点位于北半球,所以A点处于冬季,昼短夜长。
故选:。
(2)浙江的冬至日,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
(3)冬至日整个北极都处于极夜,则这一天的节气为冬至 ,这时只有赤道是昼夜平分的;
(4)如图,地球自西向东,A则由白昼转向黑夜。
故答案为:(1)A (2)D (3)冬至 赤道 (4)昏
30.【答案】(1)12;22;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昼夜平分
(2)正东;北纬23°26′
(3)太阳直射;6月22日12时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了解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 的交角大小有关。这个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的正 午,当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一年中,一个地方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季节而变化的,夏季大,冬季 小。因此,正午杆影长度也随季节而变化,夏季短,冬季长。
2.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 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 ( 北纬 66.5°) 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 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 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正好相反。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 球各地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思
【解答】
(1)OP为旗杆正午时的影子,在6月22日缩短为零,表明该校位于23°26′N。冬至日,旗杆正午时的影子最长,此时北京昼短夜长。三个月后,日期为 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由于该校位于北回归线上,所以旗杆正午影子OP朝正北方;又OPA⊥OM,所以M也在北回归线上且在O 点的正东方。
(3)当OP为零时,说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即正午时出现太阳位于正头顶的天文现象。
故答案为:1.12;22;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 ;昼夜平分 ; 2.正东;北纬23°26′ ; 3.太阳直射;6月22日12时。
31.【答案】(1)12月21日(或22日);春分
(2)B
(3)向北
(4)B
(5)A或C
(6)北极星附近
(7)四季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地球位于D处时,因为D位置为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即日期是12月21日(或22日)前后;地球位于A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春分,因为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2)地球位于B处时,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夏至日时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
(3)地球由D处运行到B处,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而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即往赤道方向移动,到达赤道后为春分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即向北回归线方向移动。
(4)地球公转至B处时,即夏至日,我国的白昼最长。
(5)当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时,地球的位置可能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即A或C处。
(6)由图可以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相对于公转轨道平面是倾斜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
(7)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四季变化。
故答案为:(1)12月21日(或22日);春分 (2)B(3)向北(4)B(5)A或C(6)北极星附近(7)四季
32.【答案】(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2)12;21(或22);冬
(3)最小;最短
(4)A
(5)D;A
(6)C;D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由于b位置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a位置太阳光直射赤道,d位置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因此a位置代表的节气是春分,b位置代表的节气为夏至,c位置代表的节气为秋分,d位置代表的节气为冬至。
(2)d位置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为冬至日,冬至日为12月22日,因此地球公转至d处时间是12月21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是冬季。
(3)地球公转至d处冬至日,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短。
(4)由于a位置代表的节气是春分,b位置代表的节气为夏至,因此地球从春分日位置运行至夏至日位置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由A表示。
(5)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它的时段是D、A。
(6)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长夜最短;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短夜最长,因此太阳运行在秋分和冬至之间,应是昼短夜长,即图中的CD位置。
故答案为:(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2)12;21(或22);冬(3)最小;最短(4)A(5)D;A(6) C;D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