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历史
1.乐清地处北纬27°58' 50"-28°32' 30",东经120°47' 22"-121°15' 30"。东临东海之乐清湾,遥对玉环县与洞头县,南濒瓯江,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西与永嘉县毗邻,北、东北与台州市交界,地域呈东北-西南走向。
2.乐清全境南北长65公里,东西宽25公里,陆域面积117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49平方公里,有岛屿14个,陆地海岸线(自黄华岐头至湖雾)长129.6公里,瓯江岸线(自黄华岐头至琯头)长19.60公里。
3.乐清气候温和,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气温17.7℃,年均地面温度21.2℃,年均降水量1531.8毫米,雨日170多天,无霜期250多天。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有台风、洪涝、干旱、冰雹和泥石流等。
4.乐清湾三面环陆,南面独阙,为葫芦状半封闭式海湾,面积463.6平方公里,为浙江三湾之一。乐清湾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水禽、徙禽种类繁多,有苍鹭、大白鹭、赤颈鸭、黑嘴鸥等多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其中黑嘴鸥为极度濒危鸟类,全球仅存5000余只,只乐清湾发现的就有3160多只。
5.乐清地质以白垩纪流纹岩为主,因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峰峦叠嶂,怪石奇峰。名山较多,尤以雁荡山著称。
6.乐清山多地少,向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为括苍山脉之支脉雁荡山脉,主峰百岗尖,海拔1057米,为境内最高峰。东、南部为海积平原,土地肥沃,主要有虹桥、乐成、柳市三块小平原。
7.乐清河流众多,属山溪型。蒲溪、白溪、黄金溪、清江、淡溪、柳市河等多源于西、西北部山地,短而流急,注入乐清湾和瓯江。南北向河流有乐琯运河和乐虹运河,贯穿县境南部,连接众多干支河道成网状水系。
8.乐清历史悠久,于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374)建县,始称乐成,属永嘉郡,建县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因传说周灵王子晋在箫台吹箫,其音清越,于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改名乐(yuè)清。1988年,乐清被国务院列为首批沿海开放县市之一。199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乐清县,设立乐清市(县级),为省直辖,委托温州市代管。下辖21个建制镇,10个乡,总人口116万。
●文化 艺术
1.我市有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1处:南閤村保护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3处,其中国家级1处:仙溪南閤牌楼群;省级7处:乐成东塔、四都王十朋墓、北白象高友玑墓、雁荡龙鼻洞摩崖石刻、磐石真如寺石塔、大乌石戏台、白龙山石构建筑群;市级55处,包括古墓葬、古建筑、古城墙、古窑址、古遗址、历史纪念物、摩崖石刻等种类。
2.2001年7月3日,仙溪南閤牌楼群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迄今为止我市唯一一处国家级文保单位。这些牌楼(原有七座,现保留五座)矗立在南閤村中心的直街上,分别题写“会魁”、“尚书”、“恩光”、“方伯”、“世进士”,象征着南閤章氏从明正统四年(1439)至嘉靖二十三年(1525)之间的家庭荣耀。
3.乐清黄杨木雕与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为“浙江三雕”。
4.乐清剪纸艺术始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是著名的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形式,其中以细纹刻纸为贵,被誉为“中国一绝”。
5.1956年,全国第一届音乐周在北京人民剧场举行。温州地区被选送的有温州民歌独唱《叮叮当》和乐清山歌独唱《对鸟》。《对鸟》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亚太地区民歌教材。
●民俗 传统
1.乐清旧有的集市习俗一直沿袭至今,主要有:蒲岐每年九月初一到初五;大荆每旬三、六、九;虹桥每旬三、八;芙蓉每旬二、七;白石每年农历三月初十等。
2.在乐清,“除夕”俗称为“廿九黄昏”或“三十日黄昏”。为欢度这个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各种过年食品,如要捣制年糕,故又称年糕为“捣糕”。在捣年糕之前,须择日掸扫住宅,俗称“掸新”或“换新”。除夕晚餐,先行祭祖,俗称“作除夕节”,然后以祭余的菜肴举行聚餐,俗称“吃分岁酒”。
3.端午节,即五月初五,俗称重五节,又称端阳节。以清江为界,这天所吃的主要食品江北为“锡饼”,江南为粽子。端午节在乐成及柳市一带还有龙舟竞渡的习俗,在乐清惯于把龙舟叫做水龙,不叫龙船,避免与元宵节的一种灯名相混淆。
4.乐清城乡灯会的表演项目有:南岳高跷,蒲岐抬阁、闹琼花、打千秋,石门狮子,高地滚龙,县东板凳龙,寺前首饰龙,苏吕档龙,鱼灯,河灯,马灯等。
5.乐清民歌很多,可分为:山歌(如“对鸟”、“菜茶调”、“抛歌”)、田歌(亦叫“田诗问”或“田诗”,如“长工叹”、“十二月叹苦”等),渔歌(如“清江号子”、“钓带鱼”、“慎江号子”)、牧歌、儿歌五种。
6.乐清城乡流传的曲艺品种主要有“鼓词”、“道情”、“莲花”、“斗歌(对口白)”、“打花鼓”、“双锤”、“卖技”等。
7.乐清民间舞蹈主要有:四都大猫舞——迎王十朋容图时表演,以大鼓、大钗等打击乐器伴奏,配以仪仗及游行队伍,舞蹈动作较为单调,但气势宏大。水涨烟筒舞——表现乞丐抓蛇,以“衣嘛汉”曲调伴舞。表演者手拿长柄烟筒,头戴瓜皮小帽,身穿长衫,一副邋遢相。因其曲调幽默,曾多次改编参加温州地区调演并获奖。
8.“做戏”是乐清固有的俗称。旧时,乐清凡庙宇、祠堂大都建有戏台,并不定期进行表演,俗称“做戏”。当时的演出,按俗名可分为下列几种:龙灯戏、洋山戏、稻秆塘戏、完谱戏、庙神寿诞戏。
●人物 风采
1.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左原(今四都乡梅溪村)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王十朋是乐清历史上唯一的状元。他创办了梅溪学馆。王十朋为官忠耿刚毅,清正廉明,以力主抗金闻名朝野。其诗文人格,为世所重。著有《梅溪王先生文集》,其词作《点绛唇·素香丁香》入选高中语文教材。
2.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生卒年不详,南宋乐清人。与徐照、徐玑、赵师秀等永嘉(今温州市)诗人因字号中均有“灵”字,且诗风一致,诗史上并称“永嘉四灵”。翁卷著有《西岩集》(《苇碧轩集》),其诗作《乡村四月》入选今小学课本。
3.刘黻(1217-1276),别署蒙川居士,南宋郭路大岙(今石帆镇大桥头村)人。因在太学时两次上书,被流放南安军横浦(今江西省大余西南赣边界的大庚岭上),与其他五士并称“贤关六君子”。刘黻一生坎坷,而人品文品卓臻清越,曾任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著作有《蒙川遗稿》。
4.李孝光(1285-1350),字季和,号五峰,元大荆淀溪(今淀岙村)人。元代学者、文学家,与杨维桢并称“杨李”。《元史》称他“以文章负名当世”。李孝光早年隐居在雁荡五峰山下,著有诗文集《五峰集》,其中《雁山十记》影响较大,《雁山十记》中的《观石梁记》和《大龙湫记》入选高校教材《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5.章纶(1413-1483),字大经,仙溪南閤人,一代直臣,生平著作有《困勉集》、《进思录》等二十余卷,并有《章恭毅公集》传世。明正统年间(1436-1449)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因其才高德重,忧国爱民,刚直不阿,被誉为“忠节名臣”。卒谥“恭毅”,追封南京礼部尚书。章纶墓位于龙西乡仙人坦村龟山北,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6.高友玑(1461-1546),字肃政,号南屏,北白象高岙人,明代著名诗家。弘治三年(1490)进士,官至工部尚书,旋又改刑部尚书,谥“襄简”。著有《南屏遗稿》。
7.陈璋(1470-1541),字宗献,号省斋,乐成南门人。明刑部主事,法家。一生著述颇多,见于史册著录的有《比部招议》、《恤刑录》、《石霹山翁稿》和《彩衣后堂集》等。
8.赵士桢(1553-1611),字常吉,号后湖,乐清人。明代杰出兵器专家,其火器发明处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著有《神器谱》、《续神器谱》、《备边屯田车铳议》等。
9.陈一球(1601-?),字非我,号蝶庵,慎江白岸山楼下(今属七里港镇)人。九岁精通六经,十二岁入县学,博学多才。陈一球生性耿直豪爽,蔑视权贵,侠义心肠,为世人所推崇,有“东瓯杰士”美誉。白岩山楼下故居门楼“陈非我先生庐”,由杨龙友题字,至今尚在,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著作有《蝴蝶梦传奇》、《悟空篇》、《松石亭诗集》等,今唯存《蝴蝶梦传奇》二卷和《蝶梦歌百韵》。《蝴蝶梦传奇》不曾刊刻行世,梅冷生藏有清人抄本,今藏于温州图书馆。虽然是手抄孤本,在全国仍有较大影响。
10.林大椿(1812-1863),字宏训,又字萱士,号恒轩,咸丰九年(1859)岁贡。林大椿爱书如命,广置书籍,他的藏书室“菜香书室”藏书逾万卷,闻名温州。林大椿是高园(今属象阳镇)黄梦香(黄式苏之祖)的老师。当时乐清诗风久衰,林大椿与黄梦香振兴诗坛,成为盟主。他的著作有《求是斋诗抄》、《垂涕集》、《红寇记》、《蒙川年谱》、《海澨方言》等。
11.黄式苏(1874-1947),字仲荃,号胥庵,后改名迂,别署迂叟、迂仲,高园(今属象阳镇)人。光绪壬寅年(1902)中举,历任浙江咨议局议员、温州师范学堂监督、浙江遂安、福建泰宁、宁德等县知事,有“勤政爱民,颂声交作”的好评,且一生清贫自守,廉洁可风。所作诗文,抚事感时,精诚感人,有《慎江草堂诗抄》传世。近代诗坛巨擘陈衍编写《石遗室诗话》、《近代诗抄》均有收录。
12.洪式闾(1894-1955),字百容,乐成镇人。中国寄生虫学的开拓者,著作等身。20世纪20年代,经他倡议,寄生虫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其编著《病理学总论》和《病理学各论》两书,是国内最早、最完整的病理学专著。1928年,他自筹经费在杭州创办热带病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的寄生虫学的研究机构。
13.张冲(1904-1941),原名绅,更名冲,字淮南,北白象琯头村人。早年参加国民革命,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代副部长等职,并曾参与恢复中苏邦交、第二次国共合作、苏联三次对华巨额军援、联合国际反法西斯阵营等重大历史事件,为促进国共团结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中华民族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4.野夫(1909-1973),原名郑邵虔,又名育英,字诚之,乐成镇市岭人。是鲁迅先生器重的木刻艺术家,我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创导人之一、美术活动家。出版《旌旗》、《号角》、《战鼓》、《反攻》等木刻集,主编《木刻丛书》、《铁笔集》,撰写《怎样研究木刻》等。其版画《搏斗》,由鲁迅与宋庆龄于1934年介绍到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中国革命艺术展览会”展出。
15.王明(1911-1992),蒲岐镇华秋人。我国著名道家和道教思想文化研究大家。主要著作有《太平经合校》、《抱朴子内篇校释》、《道学和道教思想研究》,是《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的主要编者,享受特殊贡献专家津贴。
16.胡开明(1913-1997),原名胡琨,虹桥镇杏北人。曾参与领导“一二·九”学生运动。西安事变中,率领万名学生、群众去临潼向蒋介石请愿,任总指挥。召开西北各界拥护张学良、杨虎城救亡八大主张民众大会,任执行主席。1959年,胡开明在河北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搞的试点,其经验材料经毛泽东批示,作为中央文件的附件发向全国,他本人三到凤阳,支持农村改革。
17.陈正祥(1920-2003),象阳四板桥人,世界著名地理学家和生态学家,长期担任国际地理学会各相关委员会委员及主席,著有《世界土地利用》、《中国土地利用》、《西北考察记》、《中国文化地理》、《台湾地志》等专著、论文627种以上,这是“全球地科学界的最高记录”,他被誉为“东方现代地理学之父”。
18.周昌谷(1929-1986),大荆镇西二村人。著名画家。1955年,其国画作品《两个羊羔》荣获第五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美术比赛一等奖,获金质奖章,为中国美术界首次赢得国际金奖。他受潘天寿、黄宾虹、林风眠等名家亲授教导,在中国人物画用笔、用墨、用色等方面都有新的探索,在我国人物画发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系革新传统绘画、创建现代中国人物画的开拓者之一,且书法亦为人所推崇。其作品有《周昌谷画集》、《周昌谷行书字帖》、《周昌谷草书字帖》等。
●风光 旅游
1.乐清雁荡山,是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大名山之一,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美誉,史称“东南第一山”。因其“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沈括曾赞叹: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
2.雁荡山风景区方圆450平方公里,辟有灵峰、灵岩、大龙湫、三折瀑、雁湖、显胜门、仙桥、羊角洞等八大景区。景区分布着600多个景点。年游客量达100多万人次。
3.雁荡山开业凿胜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梁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为雁荡山开山之始;唐西域高僧诺讵那因慕雁荡山“花村鸟山”之美名,率弟子三百来雁荡山弘扬佛教,并著有“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濛濛”诗句,被奉为雁荡山开山鼻祖;至宋,雁荡山开发规模逐渐增大,共建有十八寺、十院、十六亭,为雁荡山发展鼎盛时期。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谢灵运、贯休、沈括、汤显祖、徐霞客、袁枚、张大千、沙孟海、潘天寿、郁达夫、郭沫若、邓拓等都留下了诗文和墨迹。
4.雁荡山的历史见于文字已有1500余年,永嘉郡守、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游雁荡山时曾写过《从斤竹涧越岭溪行》一诗。三顾雁荡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感叹:“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
5.雁荡山是环太平洋大陆边缘火山带中一座最具完整性、典型性的白垩纪流纹质存火山,记录了1.28亿年至1.08亿年前复活型火山的演化历史,被中外地质学家称为“天然博物馆”。
6.“观山景、尝海鲜”,“日景耐看、夜景销魂”,“一景多变、移步换形”,这些是雁荡山独步于其他名山大川的三大特色。
7.雁荡山有“三绝五珍”。“三绝”为“二灵一龙”,即灵峰、灵岩和大龙湫;“五珍”为“雁茗、观音竹、香鱼、山乐官、金星草”。
8.雁荡山于1982年被国务院命名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近年来相继荣获国家级“卫生山、安全山、文明山”、“国家文明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称号等。目前,正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9.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是我国“东南第一瀑”,以其单级落差197米位列全国第一。
10.中雁荡山位于白石镇,最高峰玉甑峰,峰顶有玉虹洞。风景区包括玉甑、东漈、西漈、三湖、杨八洞、刘公谷、凤凰山等七大景区,面积84.54平方公里。
课件52张PPT。到民间采风去
家乡素描
接客僧方山胜景 乐清地处北纬27°58‘ 50“-28°32’ 30”,东经120°47‘ 22“-121°15’ 30”。东临东海之乐清湾,遥对玉环县与洞头县,南濒瓯江,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西与永嘉县毗邻,北、东北与台州市交界,地域呈东北-西南走向。
乐清全境南北长65公里,东西宽25公里,陆域面积117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49平方公里,有岛屿14个,陆地海岸线(自黄华岐头至湖雾)长129.6公里,瓯江岸线(自黄华岐头至琯头)长19.60公里。 地理环境方洞云烟乐清气候温和,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气温17.7℃,年均地面温度21.2℃,年均降水量1531.8毫米,雨日170多天,无霜期250多天。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有台风、洪涝、干旱、冰雹和泥石流等。
乐清湾三面环陆,南面独阙,为葫芦状半封闭式海湾,面积463.6平方公里,为浙江三湾之一。乐清湾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水禽、徙禽种类繁多,有苍鹭、大白鹭、赤颈鸭、黑嘴鸥等多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其中黑嘴鸥为极度濒危鸟类,全球仅存5000余只,只乐清湾发现的就有3160多只。
乐清地质以白垩纪流纹岩为主,因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峰峦叠嶂,怪石奇峰。名山较多,尤以雁荡山著称。 乐清山多地少,向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为括苍山脉之支脉雁荡山脉,主峰百岗尖,海拔1057米,为境内最高峰。东、南部为海积平原,土地肥沃,主要有虹桥、乐成、柳市三块小平原。
乐清河流众多,属山溪型。蒲溪、白溪、黄金溪、清江、淡溪、柳市河等多源于西、西北部山地,短而流急,注入乐清湾和瓯江。南北向河流有乐琯运河和乐虹运河,贯穿县境南部,连接众多干支河道成网状水系。蒲溪乐清历史悠久,于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374)建县,始称乐成,属永嘉郡,建县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因传说周灵王子晋在箫台吹箫,其音清越,于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改名乐(yuè)清。1988年,乐清被国务院列为首批沿海开放县市之一。199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乐清县,设立乐清市(县级),为省直辖,委托温州市代管。下辖21个建制镇,10个乡,总人口116万。?乐清历史我市有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1处:南閤村保护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3处,其中国家级1处:仙溪南閤牌楼群;省级7处:乐成东塔、四都王十朋墓、北白象高友玑墓、雁荡龙鼻洞摩崖石刻、磐石真如寺石塔、大乌石戏台、白龙山石构建筑群;市级55处,包括古墓葬、古建筑、古城墙、古窑址、古遗址、历史纪念物、摩崖石刻等种类。显胜门文化遗产 2001年7月3日,仙溪南閤牌楼群被命名为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迄今为止我市唯一一
处国家级文保单位。这些牌楼(原有七座,现保留五座)矗立在南閤村中心的直街上,分别题写“会魁”、“尚书”、“恩光”、“方伯”、“世进士”,象征着南閤章氏从明正统四年(1439)至嘉靖二十三年(1525)之间的家庭荣耀。
乐清黄杨木雕与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为“浙江三雕”。
乐清剪纸艺术始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是著名的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形式,其中以细纹刻纸为贵,被誉为“中国一绝”。
1956年,全国第一届音乐周在北京人民剧场举行。温州地区被选送的有温州民歌独唱《叮叮当》和乐清山歌独唱《对鸟》。《对鸟》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亚太地区民歌教材。文化遗产对 鸟介姆飞过青又青?
介姆飞过打铜铃?
介姆飞过红夹绿?
介姆飞过抹把胭脂搽嘴唇?
青翠飞过青又青,
白鸽飞过打铜铃;
雉鸡飞过红夹绿,
长尾巴丁飞过抹把胭脂搽嘴唇。
青翠为介姆事干飞过青又青?
白鸽为介姆事干飞过打铜铃?
雉鸡为介姆事干飞过红夹绿?
长尾巴丁为介姆事干飞过抹把胭脂搽嘴唇?
青翠为作媒人飞过青又青,
白鸽为作掌轿飞过打铜铃;
雉鸡为作新郎官飞过红夹绿,
长尾巴丁为作新孺人飞过抹把胭脂搽嘴唇。
十二月采茶歌正月采茶是新年,捶锣打鼓震地天;
人客落寮茶敬待,茶水泡糖比蜜甜。
二月采茶是新春,李树开花白如银;
满山茶树油油绿,蔸蔸抽芽两三分。
三月采茶正当时,茶林鸟崽叫吱吱;
男女上山嫩茶采,茶歌声声绕茶枝。
四月采茶茶叶长,勤工人表留茶乡;
日间摘来夜间炒,上等茶芽好银两。
五月采茶端午来,茶林渺渺青苔苔;
茶树高来人生矮,双手软软攀茶栽。
六月采茶热难当,日头似火烫山岗;
汗水淋淋身边落,一碗清茶解清凉。
七月采茶满山坡,秋风柔柔赶云露;
露水燥了茶好采,换来银钱笑呵呵。
八月采茶满山川,十五月崽圆又圆;
人人都吃月光饼,茶送月饼几心欢。
九月采茶九重阳,满山茶树叶转黄;
老嫩茶树都要整,壅茶加料正当行。
十月采茶天转冷,三角茶铃满树生;
茶籽采来好作种,明年种落满山青。
十一月采茶落雪霜,四处山头白茫茫;
蓝雷盘钟商量讲,勤俭人家得兴旺。
十二月采茶茶已收,茶干袋袋叠满楼,
茶是人家头样宝,劝你大家种茶蔸。
懒汉歌天光露水白洋洋,宁可日昼晒太阳。
日昼太阳上晒落,宁可黄昏夹黑摸。
黄昏蚊虫叫哼哼,宁可明朝起五更。乐清儿歌正月灯,二月鹞,
三月麦螺做鬼叫,
四月田螺密密跳,
五月水龙两头翘,
六月六,狗洗秃,
七月七,有巧乞,
八月八,月饼拓芝麻,
九月九,登高家家有,
十月十,看得眼火急,
十一月,吃汤圆,
十二月,糖糕中状元。
[注释]灯,是乡村新年娱乐的一种游艺场;用色纸粘附细竹条做成的,有像虾、鱼、马、龙等的形状。鹞,就是纸鸢。式样也很多,如像蜈蚣、蜻蜓、蝙蝠、蝴蝶等。还有一种叫做灯鹞,肚里可以点灯,夜间放在空中,非常好看,像一颗星。麦螺,麦秆做的口笛,声音如螺。儿童最喜欢吹。田螺。田中一种小甲壳的动物,形如蜗牛而大。水龙,农历端午节竞渡的船;原意是追悼古代屈原沉江的意思,因传俗日远,后来便变做一种互相竞渡的娱乐了。水龙身长约四五丈,首尾高耸,杂色漆饰,结彩挂红,很是美丽;在河里鼓棹,仿佛游龙的神态。翘,耸起的样子。秃,够身上的甲虫,很做刺痒,会使狗毛秃落。巧乞。七夕人家吃的糖饼。拓,粘嵌着意。糖糕,又叫年糕,糯米和糖合做的。 在乐清,“除夕”俗称为“廿九黄昏”或“三十日黄昏”。为欢度这个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各种过年食品,如要捣制年糕,故又称年糕为“捣糕”。在捣年糕之前,须择日掸扫住宅,俗称“掸新”或“换新”。除夕晚餐,先行祭祖,俗称“作除夕节”,然后以祭余的菜肴举行聚餐,俗称“吃分岁酒”。
端午节,即五月初五,俗称重五节,又称端阳节。以清江为界,这天所吃的主要食品江北为“锡饼”,江南为粽子。端午节在乐成及柳市一带还有龙舟竞渡的习俗,在乐清惯于把龙舟叫做水龙,不叫龙船,避免与元宵节的一种灯名相混淆。
民俗 传统 ????? 乐清城乡灯会的表演项目有:南岳高跷,蒲岐抬阁、闹琼花、打千秋,石门狮子,高地滚龙,县东板凳龙,寺前首饰龙,苏吕档龙,鱼灯,河灯,马灯等。
乐清民歌很多,可分为:山歌(如“对鸟”、“菜茶调”、“抛歌”)、田歌(亦叫“田诗问”或“田诗”,如“长工叹”、“十二月叹苦”等),渔歌(如“清江号子”、“钓带鱼”、“慎江号子”)、牧歌、儿歌五种。
乐清城乡流传的曲艺品种主要有“鼓词”、“道情”、“莲花”、“斗歌(对口白)”、“打花鼓”、“双锤”、“卖技”等。
乐清民间舞蹈主要有:四都大猫舞——迎王十朋容图时表演,以大鼓、大钗等打击乐器伴奏,配以仪仗及游行队伍,舞蹈动作较为单调,但气势宏大。水涨烟筒舞——表现乞丐抓蛇,以“衣嘛汉”曲调伴舞。表演者手拿长柄烟筒,头戴瓜皮小帽,身穿长衫,一副邋遢相。因其曲调幽默,曾多次改编参加温州地区调演并获奖。
“做戏”是乐清固有的俗称。旧时,乐清凡庙宇、祠堂大都建有戏台,并不定期进行表演,俗称“做戏”。当时的演出,按俗名可分为下列几种:龙灯戏、洋山戏、稻秆塘戏、完谱戏、庙神寿诞戏。???
? 乐清雁荡山,是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大名山之一,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美誉,史称“东南第一山”。因其“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沈括曾赞叹: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
雁荡山风景区方圆450平方公里,辟有灵峰、灵岩、大龙湫、三折瀑、雁湖、显胜门、仙桥、羊角洞等八大景区。景区分布着600多个景点。年游客量达100多万人次。 雁荡山是环太平洋大陆边缘火山带中一座最具完整性、典型性的白垩纪流纹质存火山,记录了1.28亿年至1.08亿年前复活型火山的演化历史,被中外地质学家称为“天然博物馆”。
???? 旅游文化石门潭 “观山景、尝海鲜”,“日景耐看、夜景销魂”,“一景多变、移步换形”,这些是雁荡山独步于其他名山大川的三大特色。
雁荡山有“三绝五珍”。“三绝”为“二灵一龙”,即灵峰、灵岩和大龙湫;“五珍”为“雁茗、观音竹、香鱼、山乐官、金星草”。
雁荡山于1982年被国务院命名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近年来相继荣获国家级“卫生山、安全山、文明山”、“国家文明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称号等。目前,正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夫妻峰老鹰敛翅双乳峰旅游文化雁荡大龙湫
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是我国“东南第一瀑”,以其单级落差197米位列全国第一。
雁荡山的历史见于文字已有1500余年,永嘉郡守、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游雁荡山时曾写过《从斤竹涧越岭溪行》一诗。三顾雁荡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感叹:“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
中雁荡山位于白石镇,最高峰玉甑峰,峰顶有玉虹洞。风景区包括玉甑、东漈、西漈、三湖、杨八洞、刘公谷、凤凰山等七大景区,面积84.54平方公里。1.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左原(今四都乡梅溪村)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王十朋是乐清历史上唯一的状元。他创办了梅溪学馆。王十朋为官忠耿刚毅,清正廉明,以力主抗金闻名朝野。其诗文人格,为世所重。著有《梅溪王先生文集》,其词作《点绛唇·素香丁香》入选高中语文教材。
2.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生卒年不详,南宋乐清人。与徐照、徐玑、赵师秀等永嘉(今温州市)诗人因字号中均有“灵”字,且诗风一致,诗史上并称“永嘉四灵”。翁卷著有《西岩集》(《苇碧轩集》),其诗作《乡村四月》入选今小学课本。
3.刘黻(1217-1276),别署蒙川居士,南宋郭路大岙(今石帆镇大桥头村)人。因在太学时两次上书,被流放南安军横浦(今江西省大余西南赣边界的大庚岭上),与其他五士并称“贤关六君子”。刘黻一生坎坷,而人品文品卓臻清越,曾任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著作有《蒙川遗稿》。名人文化? 4.李孝光(1285-1350),字季和,号五峰,元大荆淀溪(今淀岙村)人。元代学者、文学家,与杨维桢并称“杨李”。《元史》称他“以文章负名当世”。李孝光早年隐居在雁荡五峰山下,著有诗文集《五峰集》,其中《雁山十记》影响较大,《雁山十记》中的《观石梁记》和《大龙湫记》入选高校教材《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5.章纶(1413-1483),字大经,仙溪南閤人,一代直臣,生平著作有《困勉集》、《进思录》等二十余卷,并有《章恭毅公集》传世。明正统年间(1436-1449)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因其才高德重,忧国爱民,刚直不阿,被誉为“忠节名臣”。卒谥“恭毅”,追封南京礼部尚书。章纶墓位于龙西乡仙人坦村龟山北,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6.高友玑(1461-1546),字肃政,号南屏,北白象高岙人,明代著名诗家。弘治三年(1490)进士,官至工部尚书,旋又改刑部尚书,谥“襄简”。著有《南屏遗稿》。
7.陈璋(1470-1541),字宗献,号省斋,乐成南门人。明刑部主事,法家。一生著述颇多,见于史册著录的有《比部招议》、《恤刑录》、《石霹山翁稿》和《彩衣后堂集》等。
8.赵士桢(1553-1611),字常吉,号后湖,乐清人。明代杰出兵器专家,其火器发明处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著有《神器谱》、《续神器谱》、《备边屯田车铳议》等。
9.陈一球(1601-?),字非我,号蝶庵,慎江白岸山楼下(今属七里港镇)人。九岁精通六经,十二岁入县学,博学多才。陈一球生性耿直豪爽,蔑视权贵,侠义心肠,为世人所推崇,有“东瓯杰士”美誉。白岩山楼下故居门楼“陈非我先生庐”,由杨龙友题字,至今尚在,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著作有《蝴蝶梦传奇》、《悟空篇》、《松石亭诗集》等,今唯存《蝴蝶梦传奇》二卷和《蝶梦歌百韵》。《蝴蝶梦传奇》不曾刊刻行世,梅冷生藏有清人抄本,今藏于温州图书馆。虽然是手抄孤本,在全国仍有较大影响。
10.林大椿(1812-1863),字宏训,又字萱士,号恒轩,咸丰九年(1859)岁贡。林大椿爱书如命,广置书籍,他的藏书室“菜香书室”藏书逾万卷,闻名温州。林大椿是高园(今属象阳镇)黄梦香(黄式苏之祖)的老师。当时乐清诗风久衰,林大椿与黄梦香振兴诗坛,成为盟主。他的著作有《求是斋诗抄》、《垂涕集》、《红寇记》、《蒙川年谱》、《海澨方言》等。
11.黄式苏(1874-1947),字仲荃,号胥庵,后改名迂,别署迂叟、迂仲,高园(今属象阳镇)人。光绪壬寅年(1902)中举,历任浙江咨议局议员、温州师范学堂监督、浙江遂安、福建泰宁、宁德等县知事,有“勤政爱民,颂声交作”的好评,且一生清贫自守,廉洁可风。所作诗文,抚事感时,精诚感人,有《慎江草堂诗抄》传世。近代诗坛巨擘陈衍编写《石遗室诗话》、《近代诗抄》均有收录。
12.洪式闾(1894-1955),字百容,乐成镇人。中国寄生虫学的开拓者,著作等身。20世纪20年代,经他倡议,寄生虫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其编著《病理学总论》和《病理学各论》两书,是国内最早、最完整的病理学专著。1928年,他自筹经费在杭州创办热带病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的寄生虫学的研究机构。13.张冲(1904-1941),原名绅,更名冲,字淮南,北白象琯头村人。早年参加国民革命,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代副部长等职,并曾参与恢复中苏邦交、第二次国共合作、苏联三次对华巨额军援、联合国际反法西斯阵营等重大历史事件,为促进国共团结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中华民族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4.野夫(1909-1973),原名郑邵虔,又名育英,字诚之,乐成镇市岭人。是鲁迅先生器重的木刻艺术家,我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创导人之一、美术活动家。出版《旌旗》、《号角》、《战鼓》、《反攻》等木刻集,主编《木刻丛书》、《铁笔集》,撰写《怎样研究木刻》等。其版画《搏斗》,由鲁迅与宋庆龄于1934年介绍到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中国革命艺术展览会”展出。
15.王明(1911-1992),蒲岐镇华秋人。我国著名道家和道教思想文化研究大家。主要著作有《太平经合校》、《抱朴子内篇校释》、《道学和道教思想研究》,是《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的主要编者,享受特殊贡献专家津贴。16.胡开明(1913-1997),原名胡琨,虹桥镇杏北人。曾参与领导“一二·九”学生运动。西安事变中,率领万名学生、群众去临潼向蒋介石请愿,任总指挥。召开西北各界拥护张学良、杨虎城救亡八大主张民众大会,任执行主席。1959年,胡开明在河北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搞的试点,其经验材料经毛泽东批示,作为中央文件的附件发向全国,他本人三到凤阳,支持农村改革。
17.陈正祥(1920-2003),象阳四板桥人,世界著名地理学家和生态学家,长期担任国际地理学会各相关委员会委员及主席,著有《世界土地利用》、《中国土地利用》、《西北考察记》、《中国文化地理》、《台湾地志》等专著、论文627种以上,这是“全球地科学界的最高记录”,他被誉为“东方现代地理学之父”。
18.周昌谷(1929-1986),大荆镇西二村人。著名画家。1955年,其国画作品《两个羊羔》荣获第五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美术比赛一等奖,获金质奖章,为中国美术界首次赢得国际金奖。他受潘天寿、黄宾虹、林风眠等名家亲授教导,在中国人物画用笔、用墨、用色等方面都有新的探索,在我国人物画发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系革新传统绘画、创建现代中国人物画的开拓者之一,且书法亦为人所推崇。其作品有《周昌谷画集》、《周昌谷行书字帖》、《周昌谷草书字帖》等。中国的七大方言:
1 北方方言(北方话)——北京话为标准语
2 吴方言(江浙话)——苏州话为标准语,今多
以上海话为其代表
3 闽方言(福建话)——厦门话为标准语
4 湘方言(湖南话)——长沙话为标准语
5 赣方言(江西话)——南昌话为标准语
6 客家方言(客家话)——梅县话为标准语
7 粤方言(广东话)——广州话为标准。沐浴节彝族彝族花腰新娘世界上最奇异的民族以哭为乐的民族 居住在英国西海岸一个小岛上的祖芬格族人,是以哭的方式来表达喜悦心情的。每逢婚嫁喜庆吉日,他们就会欢聚一堂,放声大哭,以此表示高兴和欢乐。忌笑的民族 在沙特阿拉伯的甸蛮人中,笑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晚辈见到长辈不笑,表明他对长辈的尊重;如果笑了,则被认为是对长辈的侮辱,还会受到族长的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