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单元导读
请说出下列对联所赞颂的先秦圣贤,并解说判断依据。
老子
立教开宗,紫气东来三万里; 著书传道,函关初度五千言。
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由仁居义,传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知言养气,充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
尚贤心系文明史,反战思萦亿兆民。
天地本逍遥哉,齐万物以鲲鹏化;死生诚虚诞矣,
系一瓢而江海游。
孔子
孟子
墨子
庄子
老子
了解背景
战国时期,因为激烈的竞争,对于思想艺术,反倒创造了一个相对开明的环境,一时间诸子百家,各显神通,为了应对当时列国纷争的局面,纷纷提出自己不同的主张。
所谓诸子百家,最广泛的说法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梳理常识
作品 作者 时期 体裁 思想内涵
《论语》
《礼记》
《孟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资料补充
1.孔子及《论语》
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2.《礼记》
《礼记》,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资料补充
3.孟子及《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孟子》是由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语录体著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共七篇。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
资料补充
4.老子及《老子》
老子(生卒年不详),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老子》,又称《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资料补充
5.庄子及《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庄子》,为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又名《南华经》,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大小寓言二百多个,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生成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价值、批判哲学等都有详尽的论述。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资料补充
6.墨子及《墨子》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在科技方面颇有成就,常被誉为“科圣”。他的军事技术高于其他诸子,在春秋战国时期他和孔子两人被并称为“显学”大师,有“非儒即墨”之称,成为天下人学习的榜样。他的思想核心是兼爱。
《墨子》,是墨子及其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
整体感知
结合课文后面的学习提示,快速浏览本单元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提取每篇课文的核心概念。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思维导图或表格。
WPS OFFICE
感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