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22 10:1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第三节 电阻的测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
2. 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3. 了解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电阻的测量,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 体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过程;能进行初步的相关电路分析、电路故障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使学生养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养成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会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和小灯泡的电阻。
2.电路元件的识别及使用,电路故障的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学难点
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对实验结论的叙述与表达。
三、学情分析
经过十五章和十六章的学习,学生认识了电流、电压、电阻和电流表与电压表的使用,并在学习了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初步掌握了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但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依然基础不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是要及时,准确的引导学生如何设计电路,连接电路,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归纳出实验结论等。
四、教材分析
《电阻的测量》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和电流表、电压表及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之后利用欧姆定律,进而测电阻的一个实验,它是欧姆定律的实际应用。这个实验起到了让学生对基础物理量深化认识,也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熟练掌握电路的连接,电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通过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处理,培养学生对现象分析能力和对数据处理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电阻的联系与却别,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实验态度。
五、教具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演示电路软件。
学生用:学生电源(部分使用干电池)、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定值电阻、小灯泡、导线若干,数据收集整理表(两张A4纸,在导学案中)。
六、教学过程
①.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设计问题: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量,电压可以用电压表测量。那么,用什么方法测量电阻呢?
学生阅读书本P80,按小组讨论并设思考测量定值电阻的解决方案。
②.新课教学--定值电阻的测量
教师设计问题1.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是什么?
问题2.实验电路图怎么设计,需要测量什么物理量和计算什么物理量呢?
问题3.根据实验电路图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呢?
学生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案:
问题1解答,电流I :电流表 电压U:电压表 电阻R ?欧姆定律?(P80伏安法)
问题2解答,学生分小组根据实验原理R=U/I,进行实验电路的设计,部分学生设计了如图电路。
问题3解答,电压表,电流表,电源,开关,定值电阻,导线。
教师设计问题4.展示学生画出的电路图,通过下面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电路图的合理性。
(1)电路能测出几组数据,只测出一组数据计算的电阻准确可靠吗?
(2)如何才能进行多次测量,得到多组数据呢?
通过讨论,学生练习本章第一节课的探究实验,容易想到可以通过改变电池的个数或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实现多次测量。通过学生对两种方法方便性的讨论,选取滑动变阻器,要求学生画出正确的电路图。
教师讲解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 护电路(开关闭合前使用最大阻值);②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串联分压)。
通过以上的几个问题,让学生明确了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器材的选择。
在接下来的分组实验前,教师进行提问,主要针对实验器材的使用要求和使用方法进行提问,以便掌握学生对器材的使用的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分组实验:
教师引导,明确任务
1.引导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步骤。
2.实验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以填空的形式多媒体课件展示: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_状态;
(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于阻值______位置(滑片P远离下接线柱);
(3)注意认清电压表、电流表的_______接线柱;
(4)选用四节电池,电压表量程选_________V,电流表量程选_________A。
(5)实验中所测的物理量和计算的物理量用什么方式记录下来?
学生根据实验电路,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连接实验电路,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4V,测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测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4.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V,测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5.将数据记入表格,利用公式计算出电阻值,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数据的记录
如何设计实验表格呢?
在学生设计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提醒和帮助。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分析,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需要计算的物理量有哪些,这些都需要记录,进而对表格进行设计。
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U/I(Ω)
1
2
3
进行实验
1.教师巡视学生实验情况,指导和帮助学生处理突发的实验故障。
2.利用PPT展示某一小组实验数据测量定值电阻
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U/I(Ω)
1
2
3
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到各个小组的实验中,纠正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错误与不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中起到一个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分析论证
教师设计问题,在这三次实验中,每一次的实验数据都是正确的,该如何的取舍呢?或者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使结果更准确呢?
学生在阅读书本的基础上,可以很清楚的得到答案。
为了减小误差,实际测量中要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电压及电流的值,根据每次电压及电流的值算出电阻,最后求出平电阻的平均值。
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U/I(Ω) 电阻的平均值R0=R/3(Ω)
1
2
3
评估交流
在你的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故障,你是怎么解决的?
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主要有:
1.实验中电流表与电压表的指针反向偏转;
2.电流表或者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角度很小;
3.电流表或者电压表指针超过最大值;
4.滑动变阻器滑动时,电表示数无变化;
5.闭合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无示数;
6.闭合开关,电流表几乎无示数,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或示数等于电源电压);
7.开关闭合,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
8.还有具体上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教师都给与表扬和肯定,并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高自我找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交流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
1.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2.量程选大了;
3.量程选小了;
4.滑动变阻器使用了“两上”或者“两下”接线柱;
5.电流表短路或者除电阻外,电路中某处出现断路;
6.定值电阻电阻断路;
7.电压表短路或者定值电阻电阻短路。
回顾实验
通过回顾实验,让学生再一次对实验加深印象,进一步巩固知识,加强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的理解和记忆。
③.拓展实验-小灯泡的电阻的测量
教师设计问题,小灯泡也是一个用电器,类似定值电阻一样,我们该如何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呢?
学生通过定值电阻的测量实验,对于小灯泡的电阻的测量就很简单了。教师引导学生只需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就行了。
教师设计问题,如果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实验前还要注意什么呢?
(1) 出示标有“2.5V,0.3A”字样的小灯泡,并介绍“2.5V”的含义。
“2.5V”:是指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工作时的电压超过2.5V容易烧坏小灯泡。
(2)结合测量定值电阻的实验过程,再次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注意电路的连接,并从小灯泡的正常工作电压,逐步减小电压,把实验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3)实验步骤
1.连接实验电路,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测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测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4.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测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5.将数据记入表格,利用公式计算出电阻值,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6.整理器材。
利用ppt展示某一小组实验数据。
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U/I(Ω)
1
2
3
交流评估
(1)分析测量的数据有没有发现什么新的发现?
(2)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3)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阻值能求平均值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1)小灯泡的电阻会发生变化
(2)小灯泡工作时温度发生了变化,它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3)不能求平均值,每一次的电阻都正确。
七、课堂小结
利用(电脑)中学电路虚拟实验室 V4.2软件模拟定值电阻的测量,加强巩固本节课知识点.(电脑)中学电路虚拟实验室 V4.2.exe ( (电脑)中学电路虚拟实验室%20V4.2.exe )
八、课堂检测
1. “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中除了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电源、导线、开关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和 ,在连接实物过程中开关应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阻值 处,实验结束后应先 电源再整理仪器,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① ;② 。
2. 小明利用下图所示的器材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已知小灯泡的正常工作电压为2.5V。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正确接入电路。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______(选填“左”或“右”)端,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小娟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移动变阻器的滑片时,电流表的示数会变化,则故障原因可能是小灯泡________(选填“断路”或“短路”)。
(3)故障排除后,小娟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_______Ω,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V时,小灯泡的电阻是______Ω,进一步分析图像可以发现小灯泡的电阻不断变化,这是因为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板书设计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第三节 电阻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伏安法测电阻
二、实验原理和方法: R=U/I 伏安法
三、实验器材: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定值电阻,导线,开关等
四、实验电路图:
五、实验表格
测量定值电阻
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U/I(Ω) 电阻的平均值R0=R/3(Ω)
1
2
3
测量小灯泡电阻
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U/I(Ω)
1
2
3
六、实验结论:
1.定值电阻的阻值是不变的,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能求平均值。
《电阻的测量》教学反思
每一节新课后,我都深有感触,细细回想上过过程,有成功的喜悦,有忽略的小问题,课后反思,让我感触良多,从这节实验课来讲,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先问题引导学生回顾知识,逐步引入新课教学,一层层递进,学生学习轻松、自然,进而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本节学习内容,让学生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鼓励学生互帮互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反思不足,提升自我
在新课的引入上面,花的时间还是有点多,把握在3分钟以内最好,我在授课过程中时间偏长,导致学生实验时间过少,课堂训练过于仓促。
引导学生熟悉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时间过长,由于学生设计完整实验步骤能力比较欠缺,应该设计让学生利用填空的模式,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
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遇到实际电路问题,不会协商,不主动讨论,积极解决问题,一味等待。
实验结论的处理显得有点仓促,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和处理数据,过于武断。
三、归纳总结,升华自我
从本节小组实验课中,能充分体现一个老师的把控和协调能力,恰巧这正是我锁欠缺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思考,好好把握教学重难点,合理分配时间,提高一堂课的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
1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