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第四章:《地日月间的位置变化》培优训练
1.月相的变化周期是( )的一个月
A.公历 B.农历 C.儒略历 D.阴阳历
2.《敖包相会》这首歌开头的歌词是“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这里说的时间大约是( )
A.黄昏后不久 B.后半夜 C.子夜时分 D.黎明前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所描述的月亮是( )
A.圆月 B.残月 C.上弦月 D.下弦月
4.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中,是上弦月的是( )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D.春江潮月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5.今年(2017年)2月3日(正月初七),柯城区九华乡举行了隆重的祭祀立春活动。下列有关这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相是上弦月 B.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C.地球运行到图中③和④之间 D.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6.月相变化的原因是( )
①月球本身不发光;②地球是一个球体;③月球绕地球运动;④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列关于月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相变化是月球形状在变化
B.“月有阴晴圆缺”,说明天气条件的不同产生了月相变化
C.月相是月球表面的起伏状况的表现
D.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视形状
8.我们在地球上一直无法看到月球的背面,这是因为( )
A.月球并不做自转运动
B.月球自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C.月球自转周期与围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
D.以上皆错
9.一个月中,从图甲的月相到图乙的月相,大约需要的天数为( )
A.7-8天
B.15-16天
C.23-24天
D.30天
10.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读甲图月球运行轨道图和乙图月相图(阴影部分表示暗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图中A代表的月相是上弦月
B.月球运行到甲图中C位置时可以看到满月现象
C.月球运行到甲图中B位置时可以看到乙图中A月相
D.端午节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乙图中的D
11.小马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晚上看到的月亮应该是下图所示的( )
1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情景,指的大致是( )
A.初一的新月 B.初七、初八的上弦月
C.十五、十六的满月 D.二十二、二十三的下弦月
13.日、地、月是人类最熟悉的三个星球,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B.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幔运动的表现形式
C.月球上的环形山都是陨石撞击形成的
D.当日、地、月运行到一条直线上时,月相可能是新月,也可能是满月
14.关于月相的叙述:(1)月相的变化就是月球形状的变化;(2)月亮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3)月相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4)月相变化是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不断变化的结果;(5)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特点,其中正确的是( )
A.(1) B.(2)(3) C.(3)(4)(5) D.(2)(4)(5)
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人们在中秋佳节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的月相是( )
2017年3月大4星期六丁酉年 初七 二月
16.如图是一张日历,据此判断这一天晚上的月相是( )
17.小金在观看2017年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时,有一期的飞花令的主题字是“月”。在他的脑海里浮现以下含“月”诗词,其中与图示月相对应的诗词是( )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
18.如图为地球与太阳光线相对关系示意图,地球旁的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黑点为北极,圆形虚线表示月球绕行地球的轨道,甲、乙分别代表两个不同时间月球的位置。下图是四种月相的示意图。若在台湾的小发某天下午6时左右于西方地平面附近看到了月亮,则下列哪一项较能说明当时月球的位置与他所看到的月相( )
A.位置较接近甲,月相类似2 B.位置较接近乙,月相类似2
C.位置较接近甲,月相类似4 D.位置较接近乙,月相类似4
19.日食发生的时期是( )
A.肯定是在满月时 B.肯定是在新月时
C.在农历每个月的初一 D.可能在任何一天发生
20.日全食发生前肯定会出现( )
A.日环食 B.日偏食 C.月偏食 D.月全食
21.下列日子中,可能发生月食的是( )
A.劳动节 B.元宵节 C.清明节 D.端午节
22.月全食的初亏是发生在月亮的( )
A.东侧 B.西侧 C.南侧 D.不一定
23.当地球上看到月食的时候,站在月球上就( )
A.一定能看到地食 B.一定能看到日食
C.也许能看到地食 D.也许能看到日食
24.日食时月影扫过地球表面的大致方向是( )
A.从西向东 B.从东向西 C.从南向北 D.从北向南
25.当地球上发生月全食时,在月球上的人将看到( )
A.日全食 B.日偏食 C.日环食 D.明亮的地球
26.发生月全食时,当月球全部被遮住,我们看到的月球是( )
A.红色 B.古铜色 C.黄色 D.无法看见
27.下列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日食和月食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
B.日食和月食时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对调
C.日食和月食都有全、偏、环三种
D.日食和月食初亏方向不同
28.“天狗吃月”----月食,曾经给人类带来莫大的恐惧,其实这是一种很普通的天文现象,实际上它就是( )
A.地球遮掩了太阳光 B.月球暂时消失了
C.月球遮掩了太阳光 D.太阳暂时变暗了
29.发生日偏食时,下列现象可能存在的是( )
A.一轮淡淡的圆月挂在蓝天
B.满天的星光下有一轮残缺的太阳
C.目测看到日珥的爆发
D.明亮的天空明显变得暗淡
30.不同类型日食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①观察者在月球阴影区的位置 ②时间的不同 ③月、地距离不同 ④太阳大小的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1.当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位置应是( )
......①......②.......③......
A.①为地球,②为月球,③为太阳 B.①为太阳,②为地球,③为月球
C.①为地球,②为太阳,③为月球 D.①为太阳,②为月球,③为地球
32.公元前585年5月28日,当两河流域的米底王国与吕底亚王国的士兵们正在交战时,天突然黑了下来,白天顿时变成黑夜。交战的双方惊恐万分,以为“上天”怪罪下来了,于是马上停战和好,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上天”怪罪,而是一种普通的天文现象。这种天文现象是( )
A.日食现象 B.月食现象 C.流星现象 D.极光现象
33.如图所示地球进入下列哪个区域会发生日全食?( )
A.a区 B.b区 C.c区 D.d区
34.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一次日全食过程各阶段的顺序是( )
A.②④①③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③④①②
35.下列现象同时存在于日食和月食发生时的是( )
A.日、地、月三者恰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
B.日食、月食都从日轮或月轮的西面开始
C.天空一片漆黑
D.在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地区都可以看到
36.在图中三个星球间的位置关系情况如下,有可能产生月食的是( )
37.读月球运行轨道图,正确的选项是( )
A.a处为满月,可能发生月食
B.b处为下弦月,不可能发生日食
C.c处为满月,不可能发生日食
D.d处为下弦月,为农历的初七、初八
38.如图所示是从月球上拍摄的“日食”照片。下列对发生此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月球正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这张照片可能是在农历2017年正月初一拍摄的
C.同时在地球上的某一地区可能出现“日食”现象
D.同时在地球上的某一地区可能出现“月食”现象
39.2月11日元宵佳节,截止到21点,水亭门景区游客达到169846人。赏民俗表演,猜灯谜,感受“花市灯如昼”的魅力。元宵佳节那天的月相为图中的 。
40.月球自己不会发光,而月球看上去是亮的。原因是 。
41.月亮有圆缺的变化,月球本身 (选填“有”或“没有”)变化。
42.当我们看到月面的 半部亮则为上弦月,日期为农历 ;看到月面的 半部亮则为下弦月,日期为农历 ;满月那天为农历 。
43.月球绕地球一周,也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平均约为 天,称为 月。月相变化规律即从新月到 、 、 ,再到新月,周而复始。我国农历中的月份是根据 确定的。
44.月球绕地球运动,使 、 、 三者相对在一 (选填“月”或“年”)内有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 照亮的月球部分的 也有规律地变化,这就是月相的变化。
45.读月相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A、B、C、D四处月相的名称:
A 、B ;C 、D ;
(2)月相从A→B→C→D的周期时间为: ;又称为 。
(3)我们观察的月球有圆缺变化的原因是: 。
46.根据图中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判断相应月相。
(1) ; (2) ; (3) 。
47.“只有每年的中秋节才能看到圆月”,你认为这观点对吗?为什么?
48.根据下图中的四个月相(打斜线部分表示月球的阴影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月相的名称分别是:A ,B ,C ,D 。
(2)从初一到十五,这四个月相按先后出现的次序是: 。
(3)某同学计划在正月初一晚上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上的环形山。若他希望你给他一些建议,则你想首先给他怎样的建议呢? 。
49.读月相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A、B、C、D四处的月相名称:
A ;B ;C ;D 。
(2)判断(对的打“ ”,错的打“×”):
晚上6点钟前后,B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C月相刚刚从东方升起( )。深夜12点钟前后,C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D月相徐徐从西方落去( )。
50.在观察月相时我们发现,月面虽有圆缺变化,但月面面貌却没有变化,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即背面)。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做一做模拟实验:把一枚1元的硬币平放在桌子上代表地球,再在桌子上放一枚1角的硬币代表月球。在模拟月球绕地球运动时,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
那么:
(1)1角硬币环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转了多少圈?
(2)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出月球在自己转动吗?
(3)由此可见,月球自己转动一圈的时间与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间是怎样的?
51.发生日偏食的原因是: 。
52.月球进入地球阴影,月面变暗的现象叫 。月食只能发生在农历 。月全食过程从月面 侧开始, 侧结束。
53.太阳被 遮掩的现象叫日食。日食有 、 、 三种。日食只能发生在农历 ,而月食只能发生在农历 。
54.某同学在模拟日食实验时,绘制了实验图(如下图)。图中大球代表太阳,小球代表月球,“眼睛”表示该同学在地球上的观察点。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可以观察到的日食类型是 ;当将小球沿②方向水平移动时可以观察到 ;当将小球沿①或③方向移动时,可以观察到 。
(2)观察日食时,能否观察到月亮?
55.阅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该组图反映日食状况:
a.反映日全食的是 (填序号);
b.没有反映出的日食类型是 。
(2)比较日食和月食全过程,按下列要求说明两者的差异。
a.两者发生的时间不同: 。
b.两者发生时地、日、月的位置不同: 。
c.两者发生时先亏损的位置不同: 。
d.两者的类型不同: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第四章:《地日月间的位置变化》培优训练
1.月相的变化周期是(▲)的一个月
A.公历 B.农历 C.儒略历 D.阴阳历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略
2.《敖包相会》这首歌开头的歌词是“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这里说的时间大约是(▲)
A.黄昏后不久 B.后半夜 C.子夜时分 D.黎明前
【答案】A
【解析】】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
【分析】【详解】十五,这一天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日落时,月亮升起。故选:A。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所描述的月亮是(▲)
A.圆月 B.残月 C.上弦月 D.下弦月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月相的规律来解答即可。
【详解】新月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上弦月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度。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则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满月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有一夹角,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若地球,称为满月或望;下弦月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度。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它在子夜时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黎明日出时高悬于南方天空,正午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晚可见。故选:C。
4.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中,是上弦月的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D.春江潮月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月相的相关知识。上弦月在上半月出现,上半夜升起,在天空的西边,亮面也在西边。下弦月在下半月出现,下半夜升起,在天空的东边,亮面也在东边。
【分析】【详解】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早晨出现为下玄月;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半夜月落为上玄月;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黄昏后升起的为满月;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明月共潮生应为满月。故选:B。
5.今年(2017年)2月3日(正月初七),柯城区九华乡举行了隆重的祭祀立春活动。下列有关这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月相是上弦月 B.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C.地球运行到图中③和④之间 D.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答案】A
【解析】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分析】该题考查月相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详解】因为2月3日是农历正月初七月相为上弦月;故A正确;2月3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故B错误;地球运行到图中③和④之间对应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而题目中日期是2月3日;故C错误;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6.月相变化的原因是(▲)
①月球本身不发光;②地球是一个球体;③月球绕地球运动;④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月相变化的原因。
【详解】①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相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线,故①正确;②地球是一个球体与月相的变化无关,故②错误;③月球绕地球运动,地球绕太阳运动,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关系,是产生月相变化的原因,故③正确;④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有规律地变化,产生了月相的变化,故④正确;故C①③④正确,ABD错误。故选C。
7.下列关于月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相变化是月球形状在变化
B.“月有阴晴圆缺”,说明天气条件的不同产生了月相变化
C.月相是月球表面的起伏状况的表现
D.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视形状
【答案】D
【解析】每逢农历初一,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背对着地球,我们就看不到月亮,称为“新月”或“朔”。随着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逐渐转向地球,到初七、初八,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凸向西边的半个月球,称为“上弦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人们整夜可以看到被太阳照亮的一轮圆月,这就是“满月”或“望”。此后,月球背向太阳的一面逐渐转向地球,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人们只能看到凸向东边的半个月亮,称为“下弦月”。再往后,地球上看到被照亮的月面越来越少,又回复到“朔”。
【分析】本题考查了月相的产生及变化特点,理解记忆解答此题。
【详解】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月相不是由于地球遮住太阳所造成的(这是月食),而是由于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阳照到发光的那一部分所造成的,其阴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阴暗面;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8.我们在地球上一直无法看到月球的背面,这是因为(▲)
A.月球并不做自转运动
B.月球自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C.月球自转周期与围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
D.以上皆错
【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我们在地球上一直无法看到月球的背面,这是因为月球自转周期与围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故C正确,ABD错误。故本题选:C。
9.一个月中,从图甲的月相到图乙的月相,大约需要的天数为(▲)
A.7-8天
B.15-16天
C.23-24天
D.30天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正确判断甲乙两图中的月相。
【详解】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个月的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图甲为满月,农历每个月十五或十六可见;图乙为下弦月,农历每个月二十二或二十三可见;两者之间相隔7-8天。故答案为A。
10.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读甲图月球运行轨道图和乙图月相图(阴影部分表示暗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图中A代表的月相是上弦月
B.月球运行到甲图中C位置时可以看到满月现象
C.月球运行到甲图中B位置时可以看到乙图中A月相
D.端午节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乙图中的D
【答案】D
【解析】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分析】本题考查月相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详解】读图分析可知:乙图中的A代表的月相是下弦月,故A错误。月球运行到甲图中A位置时可以看到满月现象,月球运行到甲图中C位置时可以看到新月现象,故B错误。月球运行到甲图中D位置时可以看到乙图中A月相,月球运行到甲图中B位置时可以看到乙图中C月相,故C错误。初五为娥眉月,因此端午节(五月初五)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乙中的D图(娥眉月),故D正确。故选:D。
11.小马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晚上看到的月亮应该是下图所示的(▲)
【答案】A
【解析】【分析】【详解】从农历十五过后到月末,月亮的形状变化为:满月→半圆→眉形,农历三十的月亮是弯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晚上看到的月亮应该应为下弦月,其出现在下半夜,亮面朝东,在东半天空,因此从图中得知是下弦月。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的夜晚看到的月亮应为下弦月,其出现在下半夜,亮面朝东,在东半天空。因此从图中得知是下弦月,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情景,指的大致是(▲)
A.初一的新月 B.初七、初八的上弦月
C.十五、十六的满月 D.二十二、二十三的下弦月
【答案】C
【解析】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
【分析】【详解】根据理解可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诗中描述的月相发生的日期与时间并根据如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日出日没时刻、月出月没时刻,根据题意黄昏时月亮升起的日期应该在农历十五、十六。故选:C。
13.日、地、月是人类最熟悉的三个星球,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B.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幔运动的表现形式
C.月球上的环形山都是陨石撞击形成的
D.当日、地、月运行到一条直线上时,月相可能是新月,也可能是满月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略
14.关于月相的叙述:(1)月相的变化就是月球形状的变化;(2)月亮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3)月相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4)月相变化是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不断变化的结果;(5)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特点,其中正确的是(▲)
A.(1) B.(2)(3) C.(3)(4)(5) D.(2)(4)(5)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略
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人们在中秋佳节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的月相是(▲)
【答案】C
【解析】生活经验,八月十五月亮是圆的。
【分析】了解了些生活的常识,属于一道基础题。
【详解】因为八月十五这一天,太阳发的光直接照到月亮上,中间没有地球遮挡,而太阳、地球、月亮又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看到的月亮是圆的。故选C。
2017年3月大4星期六丁酉年 初七 二月
16.如图是一张日历,据此判断这一天晚上的月相是(▲)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略
17.小金在观看2017年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时,有一期的飞花令的主题字是“月”。在他的脑海里浮现以下含“月”诗词,其中与图示月相对应的诗词是(▲)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月相的有关知识。
【详解】 读图可知,此图为满月现象。A.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的月相是满月的现象,故A正确;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月相是上弦月,而不是满月,故B错误;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中的月相是残月,而不是满月,故C错误;D.“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中的月相是上弦月(初月),不是满月,故D错误。故选A。
18.如图为地球与太阳光线相对关系示意图,地球旁的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黑点为北极,圆形虚线表示月球绕行地球的轨道,甲、乙分别代表两个不同时间月球的位置。下图是四种月相的示意图。若在台湾的小发某天下午6时左右于西方地平面附近看到了月亮,则下列哪一项较能说明当时月球的位置与他所看到的月相(▲)
A.位置较接近甲,月相类似2 B.位置较接近乙,月相类似2
C.位置较接近甲,月相类似4 D.位置较接近乙,月相类似4
【答案】D
【解析】当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时,人们可以看到整个被太阳直射的月球部分,这就是满月。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不被太阳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朔月;而当首度再见到月球明亮的部分时,称为“新月”。当地月连线和日地连线正好成直角时,我们正好可以看到月球被太阳直射的部分的一半,这就是上弦月。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月相的学习情况,理解记忆即可。
【详解】读图可知,如果月亮在甲位置,位于北半球的小科会在东方地平面看见月亮,如果月亮在乙位置,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规律和图中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可知此时图A中的乙处为傍晚,故小科是傍晚西方地平面上看见了乙处的月亮,因此可推知月球在乙位置。月球在乙处时,由于月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遮挡了来自太阳大部分光线,则看见月相应该是新月,即图中4.故选:D。
19.日食发生的时期是(▲)
A.肯定是在满月时 B.肯定是在新月时
C.在农历每个月的初一 D.可能在任何一天发生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略
20.日全食发生前肯定会出现(▲)
A.日环食 B.日偏食 C.月偏食 D.月全食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日全食”。
【详解】日食共有三种,即日偏食、日环食和日全食。太阳被完全遮住就是日全食,一次日全食发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5个过程,初亏、食既、食甚时就是日偏食,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下列日子中,可能发生月食的是(▲)
A.劳动节 B.元宵节 C.清明节 D.端午节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月食发生在农历15或者16,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不可能发生月食.劳动节和清明节是按阳历算的,所以有可能是农历15或16,故选B。
22.月全食的初亏是发生在月亮的(▲)
A.东侧 B.西侧 C.南侧 D.不一定
【答案】A
【解析】【分析】【详解】略
23.当地球上看到月食的时候,站在月球上就(▲)
A.一定能看到地食 B.一定能看到日食
C.也许能看到地食 D.也许能看到日食
【答案】B
【解析】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蔽,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
【分析】该题是对地球上月食成因的延伸,理解解答即可。
【详解】地球上看到月食的时候,地球在月亮太阳之间,月球的一部分被地球挡住了。在朝地球一面的月球上的人会看不见太阳,而且,月食时整个月球被遮住,就是说在月球是没有太阳的光,也就是说看不见太阳,那就是日全食了。故选:B。
24.日食时月影扫过地球表面的大致方向是(▲)
A.从西向东 B.从东向西 C.从南向北 D.从北向南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这题的答案是a从西到东。不考虑稍复杂的因素,月球绕地球公转的方向总是自西向东运行的,当发生日食时,月影就会在地球表面投下影子并在一条狭长的区域遮挡太阳,形成日食奇观,此时投下的月影也是如月球运行方向一般是自西向东运动的。故选B。
25.当地球上发生月全食时,在月球上的人将看到(▲)
A.日全食 B.日偏食 C.日环食 D.明亮的地球
【答案】A
【解析】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种,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昏暗,形成月全食。
【分析】本题考查月全食相关知识,在把握月亮、地球、太阳位置特点的基础上,理解解答即可。
【详解】因为在地球上看到的是月全食,说明阳光被地球完全的遮挡住了,那肯定不是日偏食和日环食;当地球挡在月亮和太阳中间的时候,光在太阳和地球中间,所以在月亮上不会看到明亮的地球,就算看到地球也是没有太阳光照射的那一面;所以,当地球上发生月全食时,在月球上的人将看到日全食。故选:A。
26.发生月全食时,当月球全部被遮住,我们看到的月球是(▲)
A.红色 B.古铜色 C.黄色 D.无法看见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月相的观测。
【详解】月食时月面的亮度和颜色可区分为以下5级:0级,非常暗淡,几乎看不见;1级,稍亮,呈黑黄色,细节难以区分;2级,微亮,呈黑红色或棕黄色,中心有些暗斑,外侧相当明亮;3级,呈砖红色,能看见月面细节,但很模糊;4级,呈铜红色,非常明亮,外侧很亮,略有蓝色,可看到大的细节。当月球全部被遮住时。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古铜色。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7.下列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日食和月食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
B.日食和月食时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对调
C.日食和月食都有全、偏、环三种
D.日食和月食初亏方向不同
【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略
28.“天狗吃月”----月食,曾经给人类带来莫大的恐惧,其实这是一种很普通的天文现象,实际上它就是(▲)
A.地球遮掩了太阳光 B.月球暂时消失了
C.月球遮掩了太阳光 D.太阳暂时变暗了
【答案】A
【解析】月球围绕着地球旋转,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旋转。日食和月食就是由于这两种运动所产生的结果。
【分析】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月食,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天狗吃月”其实就是月食。故选:A。
29.发生日偏食时,下列现象可能存在的是(▲)
A.一轮淡淡的圆月挂在蓝天
B.满天的星光下有一轮残缺的太阳
C.目测看到日珥的爆发
D.明亮的天空明显变得暗淡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A.日食时,月相为新月,且月球不发光,是看不到月亮的,A错误;B.日食时依旧是白天,不会有满天星光,B错误;C.日珥不能在地球上通过肉眼看到,C错误;D.因为太阳光被遮挡里一部分,天空会变得暗淡,D正确。故选D。
30.不同类型日食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①观察者在月球阴影区的位置 ②时间的不同 ③月、地距离不同 ④太阳大小的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因为月再怎样与地距离不同,但它总比太阳小,所以跟问题没什么关系
太阳的大小是固定的。而因为观察者在月球阴影区的位置不同,可能会看到日环食、日全食或日偏食,时间的不同也是一样。故选A。
31.当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位置应是(▲)
......①......②.......③......
A.①为地球,②为月球,③为太阳 B.①为太阳,②为地球,③为月球
C.①为地球,②为太阳,③为月球 D.①为太阳,②为月球,③为地球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略
32.公元前585年5月28日,当两河流域的米底王国与吕底亚王国的士兵们正在交战时,天突然黑了下来,白天顿时变成黑夜。交战的双方惊恐万分,以为“上天”怪罪下来了,于是马上停战和好,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上天”怪罪,而是一种普通的天文现象。这种天文现象是(▲)
A.日食现象 B.月食现象 C.流星现象 D.极光现象
【答案】A
【解析】日食,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日食的定义和特点。
【详解】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日食常发生在农历初一,因为只有在那一天,月亮才会出现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连线上,这样才有可能使月球挡住太阳而形成日食。发生日食时,三种天体的位置关系依次是地球、月球和太阳。故答案为:A。
33.如图所示地球进入下列哪个区域会发生日全食?(▲)
A.a区 B.b区 C.c区 D.d区
【答案】A
【解析】月全食,天文学术语,是月食的一种,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变成暗红色,形成月全食。
【分析】本题以月全食天象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月全食及成因。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详解】当月球完全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对那些完全处于月球本影中的人来说,太阳的表面便被完全遮挡了-形成日全食,故月全食形成条件包括日地月三者完全成一直线、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月球全部从地球本影中通过。图示中A区是发生日全食。故选:A。
34.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一次日全食过程各阶段的顺序是(▲)
A.②④①③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③④①②
【答案】A
【解析】【分析】【详解】略
35.下列现象同时存在于日食和月食发生时的是(▲)
A.日、地、月三者恰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
B.日食、月食都从日轮或月轮的西面开始
C.天空一片漆黑
D.在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地区都可以看到
【答案】A
【解析】根据月食和日食的形成寻找两者的共同点即可。
【分析】【详解】日食即月球挡住了太阳,故月球位于日地之间,日地月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而月食是地球挡住了到达月球的太阳光,故地球位于日月连线的中间,日地月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36.在图中三个星球间的位置关系情况如下,有可能产生月食的是(▲)
【答案】A
【解析】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在同一条
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
【分析】本题考查了月食的成因,理解解答即可。
【详解】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故选:A。
37.读月球运行轨道图,正确的选项是(▲)
A.a处为满月,可能发生月食
B.b处为下弦月,不可能发生日食
C.c处为满月,不可能发生日食
D.d处为下弦月,为农历的初七、初八
【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凹的一面朝东);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凹的一面朝西),位于东半天空。朔月是可能发生日食,满月时可能发生月食。读图可知,a是朔月,可能发生日食,b上弦月,c是满月,d是下弦月。满月时,可能发生月食,不可能发生日食。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38.如图所示是从月球上拍摄的“日食”照片。下列对发生此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A.此时月球正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这张照片可能是在农历2017年正月初一拍摄的
C.同时在地球上的某一地区可能出现“日食”现象
D.同时在地球上的某一地区可能出现“月食”现象
【答案】D
【解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向月球的光,在月球上就看不到太阳,这就是月球的“日食”。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日食的成因,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我们要能够根据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注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详解】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地球挡住了射到月球上去的太阳光,地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月球上,在月球上就看不到太阳,这就是月球的“日食”;同时地球上的人看不到月球,发生的是“月食”故选:D。
39.2月11日元宵佳节,截止到21点,水亭门景区游客达到169846人。赏民俗表演,猜灯谜,感受“花市灯如昼”的魅力。元宵佳节那天的月相为图中的 ▲ 。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略
40.月球自己不会发光,而月球看上去是亮的。原因是 ▲ 。
【答案】反射太阳光
【解析】月球自身是不会发光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月球的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正如我们在月球上能看到蓝色的地球一样,也是反射太阳的光。月球上没有燃烧物质,自身当然是不会发光的。在天文学中,只有恒星才会发光。太阳属恒星,它会发光,而月亮和地球同属行星。
【分析】【详解】月球由于体积和质量过小,自身并不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在地球上看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就是月相。故答案为:反射太阳光。
41.月亮有圆缺的变化,月球本身 ▲ (选填“有”或“没有”)变化。
【答案】没有
【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月相形成原因的理解
【详解】因为月球的自转与公转是同步的,即无论月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何处,它面向地球的一面始终不变,所以在地球上从我们的角度看去月而面貌没有什么变化。
42.当我们看到月面的 ▲ 半部亮则为上弦月,日期为农历 ▲ ;看到月面的 ▲ 半部亮则为下弦月,日期为农历 ▲ ;满月那天为农历 ▲ 。
【答案】西;初七、初八;东;二十二;二十三;十五、十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月相及日期。
【详解】月相,天文学术语。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θ(θ平均值为5°09 )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故答案为:西;初七、初八;东;二十二;二十三;十五、十六。
43.月球绕地球一周,也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平均约为 ▲ 天,称为 ▲ 月。月相变化规律即从新月到 ▲ 、 ▲ 、 ▲ ,再到新月,周而复始。我国农历中的月份是根据 ▲ 确定的。
【答案】29.53;朔望;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朔望月
【解析】【分析】【详解】略
44.月球绕地球运动,使 ▲ 、 ▲ 、 ▲ 三者相对在一 ▲ (选填“月”或“年”)内有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 ▲ 照亮的月球部分的 ▲ 也有规律地变化,这就是月相的变化。
【答案】太阳;地球;月球;月;太阳光;形状
【解析】【分析】【详解】略
45.读月相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A、B、C、D四处月相的名称:
A ▲ 、B ▲ ;C ▲ 、D ▲ ;
(2)月相从A→B→C→D的周期时间为: ▲ ;又称为 ▲ 。
(3)我们观察的月球有圆缺变化的原因是: ▲ 。
【答案】(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2)29.5日;朔望月;(3)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
【解析】【分析】【详解】读图可知,①途中A、B、C、D四处月相的名称是:A新月、B上弦月、C满月、D下弦月;②月相从A→B→C→D→A的周期时间为:29.5日,又称为朔望月;③我们观察到的月球有圆缺变化的原因是: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2)29.5日;朔望月;(3)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
46.根据图中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判断相应月相。
(1) ▲ ; (2) ▲ ; (3) ▲ 。
【答案】(1)新月;(2)上弦月;(3)下弦月
【解析】【分析】【详解】略
47.“只有每年的中秋节才能看到圆月”,你认为这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案】不对,因为每个农历月的十五或十六都是圆月
【解析】【分析】了解月相的规律。
【详解】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月相虽有圆缺变化,但月面面貌本身却没有什么变化,也就是说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在地球上是看不到月球背面的。从而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月相。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也就是每月的农历十五都是满月即圆月。故答案为:不对,因为每个农历月的十五或十六都是圆月。
48.根据下图中的四个月相(打斜线部分表示月球的阴影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月相的名称分别是:A ▲ ,B ▲ ,C ▲ ,D ▲ 。
(2)从初一到十五,这四个月相按先后出现的次序是: ▲ 。
(3)某同学计划在正月初一晚上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上的环形山。若他希望你给他一些建议,则你想首先给他怎样的建议呢? ▲ 。
【答案】(1)上弦月;新月;上弦月;满月;(2)BACD;(3)到正月十五再去观测
【解析】【分析】【详解】1.从题目看A只能填上弦月,B是新月,C是下弦月,D是满月。2.顺序是BACD.3.要观察月亮当然的有光才行,而且光月亮看的就越清楚。所以选择满月观察月亮才是。故答案为:(1)上弦月;新月;下弦月;满月;(2)BACD;(3)到正月十五再去观测。
49.读月相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A、B、C、D四处的月相名称:
A ▲ ;B ▲ ;C ▲ ;D ▲ 。
(2)判断(对的打“ ”,错的打“×”):
晚上6点钟前后,B月相高高挂在天空(▲),C月相刚刚从东方升起(▲)。深夜12点钟前后,C月相高高挂在天空(▲),D月相徐徐从西方落去(▲)。
【答案】(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2) ; ; ;
【解析】【分析】【详解】略
50.在观察月相时我们发现,月面虽有圆缺变化,但月面面貌却没有变化,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即背面)。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做一做模拟实验:把一枚1元的硬币平放在桌子上代表地球,再在桌子上放一枚1角的硬币代表月球。在模拟月球绕地球运动时,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
那么:
(1)1角硬币环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转了多少圈?
(2)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出月球在自己转动吗?
(3)由此可见,月球自己转动一圈的时间与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间是怎样的?
【答案】(2)1圈;(2)不能;(3)相同的
【解析】本题主要通过小实验模拟月球绕地球的情况。
【分析】月球的概况。
【详解】(1)由图示可以发现1角硬币环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转了1圈。(2)由于地球在自转,月球也在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月球绕地球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而月球公转的周期为7.2天,因此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不能看出月球在自己转动吗?(3)由此可见,月球自己转动一圈的时间与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间是相同的。故答案为:(2)1圈;(2)不能;(3)相同的。
51.发生日偏食的原因是: ▲ 。
【答案】(在该观察地)月球只将太阳一侧的光线遮挡了
【解析】【分析】【详解】
如上图,人眼代表地球,中间的蓝色点代表月亮,最右边白纸圆片代表太阳,上面的形状就是日偏食的情形。日食的形成主要是月亮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挡住了太阳照向地面的光。而偏食的形成是月球只将太阳一侧的光线遮挡了。故答案为:(在该观察地)月球只将太阳一侧的光线遮挡了。
52.月球进入地球阴影,月面变暗的现象叫 ▲ 。月食只能发生在农历 ▲ 。月全食过程从月面 ▲ 侧开始, ▲ 侧结束。
【答案】月食;十五或十六;东;西
【解析】【分析】【详解】略
53.太阳被 ▲ 遮掩的现象叫日食。日食有 ▲ 、 ▲ 、 ▲ 三种。日食只能发生在农历 ▲ ,而月食只能发生在农历 ▲ 。
【答案】月球;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初一;十五或十六
【解析】掌握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时间即可作答。
【分析】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月食只有月全食、月偏食两种。
【详解】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而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故答案为:初一;十五或十六。
54.某同学在模拟日食实验时,绘制了实验图(如下图)。图中大球代表太阳,小球代表月球,“眼睛”表示该同学在地球上的观察点。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可以观察到的日食类型是 ▲ ;当将小球沿②方向水平移动时可以观察到 ▲ ;当将小球沿①或③方向移动时,可以观察到 ▲ 。
(2)观察日食时,能否观察到月亮?
【答案】(1)日环食;日全食;日偏食。(2)不能
【解析】月球围绕着地球旋转,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旋转。日食和月食就是由于这两种运动所产生的结果。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材料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日食,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详解】(1)当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就会产生日食现象。根据产生日食时,月亮、地球、太阳三者位置的不同,人们所能看到的日食也不相同,当月亮的影子将太阳完全挡住时,就叫日全食;当月亮的影子仅仅挡住太阳一边的部分时,就叫日偏食;当月亮的影子挡住了太阳的中间一部分时,就叫日环食。分析图片可知,此时,可以观察到的日食类型是日环食;当将月球沿②方向水平移动时可以观察到日全食;当将月球沿①或③方向移动时,可以观察到日偏食。(2)观察日食时,不能观察到月亮。故答案为:(1)日环食;日全食;日偏食。(2)不能。
55.阅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该组图反映日食状况:
a.反映日全食的是 ▲ (填序号);
b.没有反映出的日食类型是 ▲ 。
(2)比较日食和月食全过程,按下列要求说明两者的差异。
a.两者发生的时间不同: ▲ 。
b.两者发生时地、日、月的位置不同: ▲ 。
c.两者发生时先亏损的位置不同: ▲ 。
d.两者的类型不同: ▲ 。
【答案】(1)②;日环食;(2)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而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 发生日食时,日、月、地成一条直线,月球在中间,而发生月食时,日、地、月成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 发生日食时日轮先损于西缘,而发生月食时月而先损于东缘 日食的类型有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月食的类型只有月全食、月偏食。
【解析】日食是因为月亮挡住了太阳光,月食是因为月球进入了地球影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①③④⑤⑥基本反映了日食的过程.有日全食,日偏食等;②是日全食;图中没有反映出的日食类型是日环食;
(2)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而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 发生日食时,日、月、地成一条直线,月球在中间,而发生月食时,日、地、月成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 发生日食时日轮先损于西缘,而发生月食时月而先损于东缘 日食的类型有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月食的类型只有月全食、月偏食。故答案为:(1)②;日环食;(2)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而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 发生日食时,日、月、地成一条直线,月球在中间,而发生月食时,日、地、月成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 发生日食时日轮先损于西缘,而发生月食时月而先损于东缘 日食的类型有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月食的类型只有月全食、月偏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