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
一、选择题
1.关于实验室制取O2和CO2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采用了固体加热的方法
B.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C.都可用湿润石蕊试纸验满
D.都需在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B.燃烧一定会发光发热
C.可燃物达到一定温度时才有可能燃烧
D.燃烧一定是化合反应
3.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不包括检验)时,一定不需要下列仪器中的( )
A.长颈漏斗 B.酒精灯 C.锥形瓶 D.水槽
4.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
A.冰和冰糖 B.二氧化碳和干冰
C.冰和干冰 D.熟石灰和氧化钙
5.己知月球上“无大气、无磁场、弱重力”。在学校举行的“我想象中的月球车”科技活动中,爱动脑的小强提出了以下有关设想,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可为月球车安装声纳(发出超声波),以便避开前方障碍物
B.必须配备降落伞,以确保安全着陆
C.应该配备指南针,以便确定方向
D.可在月球车上安装探照灯,以便在夜里可以正常观察月表状况
6.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如下,正确顺序是( )
①给试管加热
②熄灭酒精灯;
③检查气密性;
④把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试管口堵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从水中取出导管;
A.③④①⑤②⑥ B.③④①⑤⑥②
C.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①③⑤⑥②
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仪器主要有
A.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导气管
B.集气瓶、试管、水槽、导气管
C.酒精灯、广口瓶、集气瓶、长颈漏斗
D.锥形瓶、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
8.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的物质是( )
A.水 B.澄清石灰水 C.氧气 D.木炭
9.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的大气层是( )
A.暖层 B.中间层 C.平流层 D.对流层
10.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 )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矿物燃料的燃烧
③死亡动植物的腐烂
④某些矿物如碳酸钙等的加热分解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1.2013年12月宁波经历了严重的雾霾的污染,下列关于雾霾说法错误的是( )
A.大量燃放鞭炮短时间内会造成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急剧增多加剧雾霾天气
B.“雾”和“霾”都能使能见度下降,所以其实是同一种现象
C.形成雾霾原因很多,汽车尾气排放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D.雾霾天气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12.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时,液态CO2立即变成气态CO2,喷洒在燃烧物火焰上灭火时,对此过程的有关解释错误的是
A.CO2降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
B.CO2由液态变气态时,从周围吸热
C.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CO2由液体变气体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13.据报道,美国宇航员的专家发明了“月球制氧机”利用聚焦太阳产生的高温能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制取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
A.氯酸钾 B.氧气 C.水 D.氧元素
14.实验的目的不同,所选择的实验装置也不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为了证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B.乙实验现象可说明气压减小,液体的沸点升高
C.丙实验装置只能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D.丁实验现象可以形象说明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的分布
二、填空题
15.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装置如图①②。
(1)①是发生装置,加入药品前需检查气密性,方法是用手握住试管,将导管连接好后放入水中,若观察到 ,则气密性良好。用装置②收集氧气,因为氧气具有 性质。
(2)图③表示加入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在受热分解过程中,某变量y的变化趋势,
则y可以表示 。
A.生成氧气的质量 B.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质量
C.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 D.固体中剩余氧元素的质量
16.利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1)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和____。在该实验中,老师用摄像机拍摄了某同学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
A.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药品;
B.先固定试管,后放置酒精灯;
C.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
D.实验结束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2)为保证长时间的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O2的发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备O2的方法:①加热高锰酸钾 ②电解水 ③在常温下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O2的方法是以上哪一种?并请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
17.“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5年10月12日9时整发射成功。发射时“神舟六号”穿越大气层,它要依次经过_________平流程和中间层,所填这一层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
18.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CO2的装置。
(1)指出仪器名称:A ;B ;C 。
(2)如果用该装置制CO2,那么如何证明C中已集满CO2? 。
(3)已集满CO2的集气瓶应如何放置? 。
(4)使用该装置时应注意:
①长颈漏斗的下端 。
②导气管应插入集气瓶的 。
三、简答题
19.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人们大量开采、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大规模破坏森林.这些行为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多,进而引起了全球气温普遍升高.这种现象称为 。全球变暖的后果是旱涝灾害频繁、沙尘暴有增无减、台风更加猛烈……而令人担心的是海水的膨胀、两极冰川的融化会引起海平面的上升,从而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沿海低地被淹没……那时候,所有沿海国家都会受到海水的入侵,他们将为保护沿海城市和土地付出昂贵的代价……当然,中国也不例外.
请你通过所学知识证明漂浮在盐水中的冰块融化后液面上升。
20.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以及制取各种铜的化合物时,常用到硫酸铜。某工厂用硫化铜(CuS)生产硫酸铜,提出了以下两个生产方案:
方案I:硫化铜在硫杆菌的作用下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反应方程式为:CuS+2O2CuSO4;
方案Ⅱ:高温煅烧硫化铜,生成氧化铜;氧化铜跟硫酸反碰生成硫酸铜。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
(1)在方案I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中,硫杆菌起______________作用。
(2)高温煅烧硫化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uS+3O22Cu0+2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两个方案中,哪个更合理?并说明理由(最少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
四、探究题
21.针对如图(A)所示的制取二氧化碳(少量)的简单发生装置的某些缺点,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B)的改进装置(铁架台略去).
(1)与(A)比较(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加入药品之前,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按图(B)所示将大理石装人塑料隔板上,打开橡胶导管上的弹簧夹.通过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使酸液恰好浸没大理石,此时稀盐酸和大理石开始反应,过一会儿再夹上弹簧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产生上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雨、雪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溶解了空气中SO2及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了pH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请回答下列有关酸雨的问题:
(1)要测定某地采集到的雨水是否为酸雨,下列提供的试剂(试纸)中宜取用
A.蓝色石蕊试纸 B.紫色石蕊溶液 C.无色酚酞试剂 D.pH试纸
(2)已知 CO2的饱和溶液常温下pH不小于 5.6。通常空气中CO2的含量大于 SO2的含量,但人们反而将空气中的 SO2认定为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同学想通过如下图的实验寻找证据,你认为下一步的实验步骤是测定 ,只要出现 的实验结果,就可认定SO2溶于水有形成酸雨的可能。
(3)已知SO2与 CO2有许多化学性质是相似的,亚硫酸钙(CaSO3)是白色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的固体。某同学向一酸雨样品中滴加 CaCl2,溶液未观察到有浑浊现象,继续滴入NaOH溶液后即有白色沉淀产生。在以上实验过程中,下列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A.SO2+CaCl2+H2O= CaSO3↓十2HCl
B.SO2+2NaOH=Na2SO3+H2O
C. Na2SO3+CaCl2= CaSO3↓+2NaCl
D.H2SO3+2NaOH= Na2SO3+2H2O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3.B
4.B
5.D
6.B
7.D
8.A
9.D
10.D
11.B
12.A
13.D
14.D
15.(1)气密性不好(或装置漏气) 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2)A
16. A C BCD ③ ,因为该反应在常温下就能进行,不需要消耗能量;产生氧气同时又能吸收二氧化碳
17. 对流层 空气对流运动明显
18.分液漏斗 锥形瓶 集气瓶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正放 应伸入液面以下 底部
19.(1)温室效应
20. 催化 SO2 方案I更好,原因是:操作简便,不用加热节约能源;不产生SO2等大气污染物等
21. 可以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从而节约药品 夹紧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没过长颈漏斗底部继续加水,至长颈漏斗液面和试管的液面,形成液面差,持续一段时间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反之则不好 大理石逐渐减小,表面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夹上弹簧夹,试管中的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酸液被压入长颈漏斗中,大理石和酸液不再接触,不再产生气泡 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使试管内的气体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内部压强的作用,气体导出;当关闭弹簧夹,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能逸出,使试管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在试管内部压强的作用下,酸液被压入长颈漏斗中,和大理石脱离接触,反应停止
22.(1)D
(2)H2SO3溶液的酸碱性; pH值小于5.6
(3)A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