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
一、选择题
1.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图中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湖中倒影 B.日食现象
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
2.如图所示,小海站在地铁玻璃安全门外候车。地铁到站后,玻璃门向两侧打开,小海在左右两侧玻璃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的间距等于两玻璃门的间距
B.在两侧玻璃门所成的像越来越小
C.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的位置重合
D.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3.游泳池池边有一位运动员甲可通过水面看到路灯的倒影,水下有一运动员乙正在潜水可通过水面看到岸上的路灯,当运动员甲从A地走到B地,运动员乙从C地潜到D地,有关他们所看到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看到灯的位置在变化乙看到灯的位置不变
B.乙看到灯的位置在变化甲看到灯的位置不变
C.两人看到的灯的位置都不变
D.两人看到灯的位置都在变化
4.像的成因有三个:光沿直线传播成像、反射成像、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所列的成像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 D.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②⑤
5.小科从平面镜里看到对面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15:01 B.21:10 C.10:21 D.10:51
6.盛夏季节,西湖中的荷花盛开,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海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
B.风平浪静时,光与湖面成30°角射在湖面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
C.当湖水上涨时,某一朵荷花的倒影比湖水较浅时的要大
D.透过露水看荷叶,可以看到该部分荷叶被放大了的实像
7.如图,两平面镜互成直角,入射光线AB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为CD,现在以两平面镜的交线为轴,将两平面镜同向旋转15°,在入射光线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反射光线成了C′D′,则C′D′与CD关系为( )
A.相交成60°
B.相交成30°
C.不相交,同向平行
D.不相交,反向平行
8.下图是我市南塘印象景区的夜景,图中桥洞与水中的倒影组成了一个圆的形状。若多日下雨造成水位上涨,则桥洞与其倒影大致形状是( )
A. B.
C. D.
9.下列四种情景中,因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是( )
A.渔民看见江中的“鱼” B.用放大镜看字典上的“字”
C.大公鸡看到水中的“自己” D.人在灯光下的“阴影”
10.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海市蜃楼
B.筷子“折断”
C.玻璃棒“消失了”
D.拱桥倒影
11.正常人的眼睛在水中看物体会一片模糊,因为光从空气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就明显减小。关于在水中看清物体,有下列说法:
①高度远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②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③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老花眼镜;
④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近视眼镜。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2.小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了一新鞋在竖直的“试鞋镜”前试穿,如图所示,但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的新鞋的像,以下做法中仍然不能看到新鞋是()
A.保持脚位置不动,身体后倾 B.抬高穿着新鞋的脚
C.将“试鞋镜”竖直的向上移动 D.弯腰或下蹲
13.对图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形成的
B.图乙中,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原理制成
C.图丙中,舞蹈演员在平面镜中成等大的实像
D.图丁中,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
14.如图所示,在杯中A处有一发光点,发出一束光,在杯壁B处形成一光斑,当向杯中加水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面至CD处时,光斑仍在B处
B.水面至CD处时,光斑移至B处的上方
C.水面至EF处时,光斑仍在B处
D.水面至EF处时,光斑移至B的上方
二、填空题
15.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大平面镜前1.5m,他在镜中的像高1.6m,当小明沿垂直镜面的方向后退1m后,他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镜中的像与小明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m,小明在镜中看到身后的石英钟如图所示,此时的时间是________.
16.“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如图所示。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观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情况,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______,所成像的性质 __________,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______cm。
17.远视眼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眼疾,患远视眼的患者在不戴眼镜时,看见物体的像落在其视网膜_______(填“前方”或“后方”),矫正远视眼应配戴_______镜
18.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里,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80°,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70°,那么反射角等于__________,折射角等于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9.一把米尺竖直立在操场上,晴天的某一时刻测得它的影子长35厘米,则此时操场上竖立的30米长的旗杆的影子多长呢?
20.一物体在离光屏40 cm处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等大的像,问当物体移至离凸透镜焦点外15 cm处时,此时通过凸透镜能成什么样的像?
四、探究题
21.小敏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选用器材有玻璃板、火柴、光屏(白纸)、蜡烛、刻度尺。小敏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的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白纸),则光屏上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烛焰的像。
(4)小敏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魔术师利用了平面镜成像规律,创造了“空间旋转”“飞天仙女”等节目,当演员躺在转盘上做各种动作时,观众所看到的悬在空中做优美动作的演员,只不过是躺在转盘上的演员在平面镜里的像,当然事先要在转盘前安装挡板,使观众看不到转盘及演员,如图所示,如演员横躺在转盘上,当演员的头在左侧,观众可看到演员的像是__________(填“正立”“倒立”“横躺”)的。挡板使观众看不到转盘及演员,运用了光_________________原理。
22.小科班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安装好各种器材后,点燃蜡烛,不断改变光屏的位置,但无论如何沿光具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找不到烛焰的像,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A.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B.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
C.蜡烛正好在凸透镜的焦点处
D.光具座太短
(2)对装置进行调整后,小科和小明继续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们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10cm处,小科负责将蜡烛从透镜一侧50cm处逐渐向透镜靠近,小明负责观察烛焰的像,并按观察到的像的大小进行编号整理,如图乙所示。实验过程中小科观察到的各个像的先后顺序应为(填序号):________。
(3)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改变物距(u),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记录像距(v),得到下列一组数据。
u/cm 40 30 20 15 13.3 12.5
v/cm 13.3 15 20 30 40 50
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上10cm处,若某次记录时该同学看到了倒立放大的像,此时蜡烛在光具座上可能处于的位置的范围是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B
4.A
5.D
6.A
7.C
8.B
9.C
10.D
11.D
12.B
13.D
14.C
15. 不变 5 3:40
16. 凸透镜 倒立缩小的实像 20
17. 后方 凸透
18. 400 300
19.10.5米
20.成倒立、放大、像物异侧的实像
21.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物像大小 不能 不变 正立 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2. ABCD 12354 20cm~30cm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