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下册 8.3 酸和碱的反应
一、单选题
1.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表所示:
物质 食醋 酱油 食盐水 牙膏 肥皂
pH 2~3 4~5 7 8~9 9~10
夏天我们被蚊虫叮咬后,蚊虫会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一种酸),从而使皮肤肿痛。要减轻痛痒,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A.食醋 B.酱油 C.肥皂水 D.食盐水
2.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B.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3.某电镀厂排出污水的,并含有硫酸铜,要除去有毒的硫酸铜,同时调节至中性,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
A.生石灰 B.氯化钡
C.硝酸银 D.碳酸钙
4.人若长期食用“镉大米”(镉含量超标)会引起痛痛病。研究表明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的pH有紧密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率的是( )
A.氯化钾 B.烧碱 C.熟石灰 D.硫酸亚铁(水溶液显酸性)
5.如图所示是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探究,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D.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
6.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NaH+H2O═NaOH+H2↑,则CaH2与足量Na2CO3溶液之间发生反应的产物是( )
A.CaCO3、NaOH和H2 B.Ca(OH)2和H2
C.NaOH和Ca(OH)2 D.Ca(OH)2、CaCO3和H2
7.某实验小组将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溶液为酸性
B.b点恰好完全反应
C.c点溶液的溶质为硫酸
D.b、c两点沉淀质量相等
8.为了“验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一根铁丝穿4片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按图示将稀硫酸和水滴加到相应的试纸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1、2、3变为红色,4不变色
B.若将干燥的石蕊试纸改为干燥的酚酞试纸也可以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
C.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D.该实验的优点是将四个实验改成一个实验,对比性强
9.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有热量放出,所以有热量放出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但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HCl和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故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10.如图所示,烧瓶内盛有x气体,若挤压滴管的胶头a,使液体y进入烧瓶中,振荡烧瓶,并倒放在铁架台上,将导管伸入滴有z的水中,打开弹簧夹b,可见烧杯中的液体如喷泉一样喷入烧瓶中,并出现颜色的改变.则x、y、z可能是( )
选项
A O2 H2SO4 紫色石蕊试液
B CO2 H2O 无色酚酞试液
C CO Ca(OH)2 紫色石蕊试液
D CO2 NaOH 无色酚酞试液
A.A B.B C.C D.D
1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2.在Na2CO3溶液中逐渐加入盐酸,反应后溶液pH随加入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为
A. B.
C. D.
13.下列四组溶液,只用紫色石蕊溶液就能鉴别的一组是
A.NaOH KOH HCl B.NaCl NaOH HCl
C.H2SO4 HCl NaOH D.NaCl Na2CO3 Na2SO4
1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碱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B.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无色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浓硫酸敞放于空气中浓度会减小,则可证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二、综合应用题
15.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最常见的酸和碱。
(1)写出氢氧化钠的一种俗名_____,写出盐酸的一种用途_____。
(2)同学们打开盛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立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这是为什么?_____
(3)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熟石灰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当加入熟石灰m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
(4)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向该溶液中滴加盐酸时,发现有气泡产生,请用两个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
(5)某工厂利用废铁屑与废硫酸起反应来制取琉酸亚铁。现有废硫酸196t(H2SO4的质量分数为10%),与足量废铁屑起反应,可生产硫酸亚铁的质量是________。
16.(1)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国防工业。从海水中提取单质镁的过程如图所示:
试回答:
①石灰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写出上述转化过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实验室现有15.2g碳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适量水,使混合物中的可溶物完全溶解。然后再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烧杯中难溶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
①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一项明显现象是:______。
②当滴入10%的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
③试计算原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g)
17.NaOH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研究其制备、检验、贮存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Cl2↑+X↑。X的化学式为______。
(2)为了探究NaOH样品中是否存在NaCl、Na2CO3杂质,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注:AgCl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和稀HNO3。
①乙中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证明样品中含有Na2CO3。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试剂X为_____溶液;可证明NaCl存在的现象是______。
(3)某兴趣小组试图通过测定生成的CO2质量确定因久置而变质的NaOH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称出装置总质量为m1。
步骤二:打开分液漏斗旋塞,逐滴加入稀硫酸,待气泡不再产生时,关闭旋塞,称出装置总质量为m2。
①球形干燥管中不用NaOH固体而用CaCl2固体的原因是______。
②小明同学认为(m1-m2)即为生成的CO2质量,小红同学认为小明的想法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4)某工厂化验室用20%NaOH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残余H2SO4,共消耗NaOH溶液20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所含H2SO4的质量为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8.盐酸是一种重要的酸。
(1)工业上制备盐酸的基础原料是精制食盐。粗盐(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MgSO4、CaCl2)精制过程如下:
①加入Ba(OH)2溶液可以同时除去两种杂质离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
②检验所加Na2CO3溶液过量的方法是 _____ 。
③向溶液X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 _____ 。
(2)利用中和反应可以测定盐酸的浓度。将40 g 0.8%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20 g盐酸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 。
(3)用盐酸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0 g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加入100 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为106.7 g(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请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19.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课外探究,他们将10%的稀硫酸倒入盛有100g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没有看到任何现象。有同学建议可以借助数字实验来进行直观判定,利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记录反应过程相关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由图,推测酸碱之间的反应为__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T点后曲线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观察pH曲线,当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60g。请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如图坐标中画出相应的曲线图(横坐标为加入的稀硫酸的质量,请在纵坐标设定具体物质(纯净物);并标出曲线中必要的数据,数据保留到0.1g)___________。
(4)下列为市面上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相关数据:
商品 纯度 价格(元/吨)
浓盐酸 36.5% 400
浓硫酸 98% 600
某工厂每天用硫酸处理100吨某种含氢氧化钠的工业废水大约需要花费600元,请通过计算,你会建议该工厂购买___________(选填“浓盐酸”或“浓硫酸”)更划算,原因是___________。(请从计算数据进行说明)
20.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海水“晒盐过程中可得到粗盐和卤水。粗盐中常含有多种杂质,必须对其进行分离和提纯,才能用于生产和生活;卤水经常用作工业制镁的原料。
(1)实验室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的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在三步中都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
(2)若要除去食盐固体中含有的少量CaCl2杂质,得到较为纯净的食盐固体,实验操作步骤为:将食盐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然后向烧杯中先加入过量的____(填化学式)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填化学式),最终蒸发结晶。(填化学式)
(3)在一烧杯中盛有Mg(OH)2和MgCl2的固体粉末6g,向其中加入20g水,经充分溶解后,再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烧杯中溶质的总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滴入稀盐酸30g时(即图中A点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填写化学式)。
②当滴入稀盐酸73g时(即图中B点时),试通过计算,求此温度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C
2.D
3.A
4.C
5.B
6.A
7.C
8.D
9.C
10.D
11.A
12.D
13.B
14.D
15. 火碱、烧碱或苛性钠 除铁锈或人的胃液中帮助消化 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瓶口会出现白雾 2HCl+Ca(OH)2=CaCl2+2H2O CaCl2、HCl或者氯化钙、氯化氢 2NaOH+CO2=Na2CO3+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30.4 t
16. Ca(OH)2 固体物质不断溶解(或有气体产生) CaCl2 解:73 g 10%的稀盐酸中含HCl的质量是:73g×10% = 7.3g
设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原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15.2 g-10.0g =5.2g
答:原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为5.2g。
17. H2 2HNO3+Na2CO3=2NaNO3+H2O+CO2↑ 硝酸银 丙中产生白色沉淀 CaCl2不吸收CO2,而NaOH吸收CO2 锥形瓶内有残留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没有全部排出锥形瓶,导致(m1-m2)比实际生成的CO2质量偏小 4.9g
18. Ba(OH)2+MgSO4=BaSO4↓+Mg(OH)2↓ 继续往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如果没有沉淀生成,则Na2CO3溶液已过量 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调节溶液的pH 0.73% 75%
19. 放热 反应后溶液缓慢冷却至室温(合理即可) 设溶液中NaOH的质量为x。
x≈4.9g;
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
答: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9%。 100g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9g,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60g10%的稀硫酸,设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y,则
解得y≈8.7g
故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8.7g,画出相应的曲线图为:。 浓硫酸 某工厂每天用硫酸处理100吨某种含氢氧化钠的工业废水大约需要花费600元,即需要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1t,设若使用36.5%的浓盐酸,所需浓盐酸的质量为x,则
解得x=2t;需花费800元,大于600元。
建议该工厂购买浓硫酸更划算。
20. 玻璃棒 Na2CO3 HCl MgCl2 9.7g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