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小说标题的妙处探究 课件(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小说标题的妙处探究 课件(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2 12:0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小题大做
——小说“标题”的作用解题方法探究
天一大联考小说阅读第8题:
小说以“箬叶飘香”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请同学们比对正确答案对同学答案进行现场点评
小说的标题究竟有何妙处和作用?具体又该如何准确做答呢?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标题的特点及妙处;
2、知晓“小说作用”题型的提问方式及常见的答题术语;
3、熟练掌握解决该题型的思路、方法与答题术语 ;
考纲要求
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一、考纲解读
文学类作品阅读要求能“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落实到小说阅读中“重要词语”是指对营造典型环境、展示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中心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而对小说标题内涵与作用的解读就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命题热点之一。
同学们请思考:
常见的“作用”题型命题方式有哪些?如何设问考查小说标题的作用?
二、命题方式:
(1)把标题“××”改为“××”你认为是否合适,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2)小说以 “××”为标题,有何好处/妙处/艺术特色?作者有何用意/目的/意图/动机?请结合文本探究。
(3)“××”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简要分析。
联系所学过的小说,想一想有何特点和作用?
三、回顾课本
1、想一想以下标题有何特点和作用:
《药》《项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林黛玉进贾府》《装在套子里的人》
《老人与海》《边城》《荷花淀》
《变色龙》《祝福》
《药》《项链》:线索(情节)、事物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物、环境、吸引读者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事件(情节)
《装在套子里的人》:人物、手法、寓意(主旨)
《老人与海》:人物、情节、环境
《边城》《荷花淀》:环境、吸引读者
《变色龙》:手法、寓意(主旨)、吸引读者
《祝福》:线索、环境、寓意(主旨)
四、学以致用,巧拟标题
参照学案,请给这篇小说拟个合适的标题,并说明拟定的理由,有何妙处?
小组讨论并展示成果
(每组推荐一个最佳“标题”,两人发言)
小组讨论并展示成果
(每组推荐一个最佳“标题”,两人发言)
2011·山东卷:
《审丑》——严歌苓
试想一想,标题“审丑”有何妙处?该如何规范做答呢?
标题《审丑》的好处和作用:
①标题留下悬念,引入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对读者)
②“审丑”一语双关(或反讽),审的既是外表的丑(一种绘画流派、风格),但更审视着人心的丑;(手法)
③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深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和至美灵魂;而孙子的“忘恩负义”是光鲜外表下丑陋灵魂的体现;(人物)
④人物外表美丑的对比,反衬出内心灵魂的美与丑,从而揭示主旨,深化主题。(主旨)
总结小说“标题”作用题型的
答题思路和方法
五、总结标题的妙处和作用——思考角度
1、情节(结构)
2、人物形象
3、手法
4、主题
5、环境
6、对读者
五、标题“作用”题型的思考角度和术语
1、情节(结构):暗示情节发展,照应情节内容;
线索,贯穿全文,让故事叙述更加集中紧凑;
2、人物形象
3、手法
4、主题
5、环境
6、对读者
五、标题“作用”题型的思考角度和术语
1、情节(结构):暗示情节发展,照应情节内容;
线索,贯穿全文,让故事叙述更加集中紧凑;
2、人物形象:更加凸显/突出···的形象特点;
3、手法
4、主题
5、环境
6、对读者
五、标题“作用”题型的思考角度和术语
1、情节(结构):暗示情节发展,照应情节内容;
线索,贯穿全文,让故事叙述更加集中紧凑;
2、人物形象:更加凸显/突出···的形象特点;
3、手法:运用了···的手法,起到了···的作用;
4、主题
5、环境
6、对读者
五、标题“作用”题型的思考角度和术语
1、情节(结构):暗示情节发展,照应情节内容;
线索,贯穿全文,让故事叙述更加集中紧凑;
2、人物形象:更加凸显/突出···的形象特点;
3、手法:运用了···的手法,起到了···的作用;
4、主题:凸显/突出/彰显/深化了···主题/主旨;
5、环境
6、对读者
五、标题“作用”题型的思考角度和术语
1、情节(结构):暗示情节发展,照应情节内容;
线索,贯穿全文,让故事叙述更加集中紧凑;
2、人物形象:更加凸显/突出···的形象特点;
3、手法:运用了···的手法,起到了···的作用;
4、主题:凸显/突出/彰显/深化了···主题/主旨;
5、环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天气状况/社会背景/生活环境;渲染、烘托···环境氛围;
6、对读者
五、标题“作用”题型的思考角度和术语
1、情节(结构):暗示情节发展,照应情节内容;
线索,贯穿全文,让故事叙述更加集中紧凑;
2、人物形象:更加凸显/突出···的形象特点;
3、手法:运用了···的手法,起到了···的作用;
4、主题:凸显/突出/彰显/深化了···主题/主旨;
5、环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天气状况/社会背景/ 生活环境;渲染、烘托···环境氛围;
6、对读者:留下悬念,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真题演练:
2016年全国卷二《战争》
六、真题演练
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五、标题“作用”题型的思考角度和术语
1、情节(结构):暗示情节发展,照应情节内容;
线索,贯穿全文,让故事叙述更加集中紧凑;
2、人物形象:更加凸显/突出···的形象特点;
3、手法:运用了···的手法,起到了···的作用;
4、主题:凸显/突出/彰显/深化了···主题/主旨;
5、环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天气状况/社会背景/ 生活环境;渲染、烘托···环境氛围;
6、对读者:留下悬念,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观点一:合适。
(1)环境:“战争”是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故事情节是在此基础上而逐步展开的;
(2)手法:运用夸张的手法,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
(3)主题: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以“战争”为题,凸显了对战争的“失望”、痛诉、批判和反思;
(4)对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观点二:不合适。
(1)人物形象:小说体现的是战争背景下小人物的悲喜剧,而不是宏大的战争场面;
(2)情节:情节的展开也是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线,与战争关联不大;
(3)主题: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于战争中平凡的小人物以及他们的爱情故事,而不是战争;
(4)对读者: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不能更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七、课堂小结
小题大做——小标题大能量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对小说而言,标题就是推开小说广阔空间的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感到了人物的悲喜命运,窥到了人性的至美至丑,悟到了故事的结局走向,并升起了内心中一探究竟的渴望和期盼······
八、作业练习
2016年全国一卷《锄》
请思考: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何妙处和作用?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祝各位同学:2022乘风破浪,圆梦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