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把握关键句在文中的作用
一、
场景导入
【场景导入】
名人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教法备注
【试题来源】
【难度】
【知识点】
【场景】非题目
【环节名称】场景导入
【授课时长】5分钟
【教学建议】
教学步骤:
第一步:带领学生读读这句名言;
第二步:学生尝试说说这句名言的意思;
第三步:老师进行名言的解析;
解释:有志向人做事都会成功。像项羽破釜沉舟,终使百二秦关都到归楚所有;苦励心志人天也
不会辜负,像勾践卧薪尝胆,仅用三千兵马灭亡了吴国。
第1页(共34页)
四
第四步:询问学生从中学到了什么;
强调做人要有志向,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要有坚强的意志。
第五步:引入今天的学习主题。
在我们的阅读理解当中也有很多不太容易理解的句子需要我们去理解,我们今天主要来
看看如何理解这些重要的句子,怎样把握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
略
解析
略
二、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m
字)词
句
段
)(篇
关键句的作用
第2页(共34页)
解题大招
大招1:看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
大招2: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情感
大招3:看修辞手法,强调效果
教法备注
【试题来源】
【难度】
【知识点】知识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知识点id:#su1gr3a5##
【场景】非题目
【环节名称】知识梳理
【授课时长】5分钟
【教学建议】
第一步:明确今天的学习主题是“分析关键句在文中的作用”,在小学语文的学习当中,包含
字、词、句、段、篇的学习,“关键句”一般出现在篇章里,当然了段落当中也是有的,是我们
阅读理解考查的题型之一;
第二步:询问学生都有哪些关键句。
(明确有中心句和过渡句)
第三步:放大招,关键句在文中的作用的解题思路讲解。
大招1:看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
大招2: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情感
大招3:看修辞手法,强调效果
答案
略
解析
略
第3页(共34页)
四
3
【知识梳理】
大招1:看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
文首
文中
文末
教法备注
【试题来源】
【难度】
【知识点】知识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知识点id:#su1gr3a5#
【场景】非题目
【环节名称】知识梳理
【授课时长】5分钟
【教学建议】
教学步骤:
第一步:带领学生回顾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经常分为3中:文首、文中和文尾。
第二步:询问学生当句子在文中的这些位置的时候所起到的作用,学生回忆讲一讲。
答案
略
解析
略
第4页(共34页)四
把握关键句在文中的作用
一、
场景导入
【场景导入】
名人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二、知识梳理
2
【知识梳理】
第1页(共18页)
四
字
词
句
段(篇
关键句的作用
解题大招
大招1:看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
大招2: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情感
大招3:看修辞手法,强调效果
3
【知识梳理】
第2页(共18页)
四
大招1:看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
文首
文中
文末
4
【知识梳理】
大招1:看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
1.点明主旨,总领下文
文首
《台阶》这篇文章中,第一段就独立成段:“父亲
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也就是直接点明文章的
中心,文章就是描写了父亲觉得家里的台阶低而做
的一系列事情,对全文起着引领作用。
第3页(共18页)
大招1:看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首
《背影》的开头一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突出背影使读者产生
悬念,让人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最不能忘记的是
背影?父亲的背影到底是什么样的?
5
【知识梳理】
大招1:看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
1.承上启下
如《雨林的毁灭一
世界性灾难》一文,“砍伐和焚
文中
烧热带雨林远不止毁灭无数的动植物物种。地球上生
命多样性的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
这句话在文中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文所叙
内容(动植物被毁灭)进行了概括,同时又引出下文
将要写的内容(大气被破坏)。
第4页(共18页)
大招1:看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
2.总结照应上文或总领下文
《鹤群》一文,“一场鹤与鹰的激战在长空中展开
文中
了。”就是起到了领导下文的作用,后文一定是描写
这场“激战”。还有的句子是对前文写过的内容加以
补充或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密,这就是总结或照
应上文。
6
【知识梳理)
大招1:看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
1.首尾呼应
《背影》
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
文末
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
他相见!结尾再现了父亲的背影,再一次表达了作
者的思念之情,呼应了开头。
第5页(共18页)
大招1:看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
2.总结全文
《忆读书》一文,结尾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
文末
书”就总结了作者读书的体会。
3点明主旨,升华情感
《两弹元勋邓稼先》一文的结尾:“这就是邓稼先!
一个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人!”点明了邓稼先
的精神品质,将情感进一步升华。
【知识梳理)
大招2: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情感
从内容和情感上来分析,句子的作用主要是点明主旨或表达
作者的某种感受。
可能分为:
1.表现人物或事物的xx品质
2.揭示某种xx道理(记事的文章)
3.抒发某种感情(写人或记事的文章)
4.反映某种社会现象,表现某种主题(记事的文章)
第6页(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