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农村
城市
材料一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
----邓小平
材料二: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达到1957年的水平,还有1.5亿农村人口口粮不足。
材料三: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到了田头忘了带锄,再去回家逛一逛。
②农民非常贫困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的稳定是中国稳定的基础。
③人民公社体制集中劳动,统一经营 ,吃“大锅饭”,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
安徽:“乞丐大省”
到1960年,小岗队只剩下10户39人,一头半牛,耕种100多亩土地。据统计,在这3年中纯属饿死的(也叫非正常死亡)60人,死绝6户,有76人背井离乡,寻找活路。当时全村是满目残垣断壁,处处蒿草丛生。
材料一:
“一些农民过年连一顿饺子都吃不上。”
“农民碗里盛的是地瓜面和红萝卜樱子混煮面,霉烂的地瓜面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全家几口人只有一条裤子。”
材料二:
1976年,在安徽凤阳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村民一起劳动,却出现“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
材料三:
当时出去要饭心里很苦恼,农民有地有田,有牛有犁有耙,为什么搞不上吃的?我们心里不服气,农民不是不会种地,按当时那个政策约束了我们。
——摘自《小岗村,严金昌家的年关》
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现象?(改革的原因)
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死,不如大胆想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他们聚在一起,开了个秘密会议,决定冲破旧的经营管理体制,并写下了保证书,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安徽凤阳小岗村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1979年解决温饱的小岗村农民破天荒地向国家踊跃交售公粮
小岗村实行“大包干”后的成果
1979年10月,小岗村打谷场上一片金黄,经计量,当年粮食总产量66吨,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邓小平视察农村工作
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在一次重要谈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2、推广: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
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土地所有制: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土地公有制
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的基础/前提
体现了按劳分配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
注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承包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没有所有权。
生产方式 分配方式 影响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集体生产
平均分配
生产积极性低,
农业产量低
分田包干
到户
自负盈亏
生产积极性提高,
农业产量提高
这个队有个懒汉叫李庆安,平时劳动很少,是个“枪炮打不着”的人。去年冬种,队里搞( ),他承包了七分油菜田和八分麦子田。社员谁都不相信他种得好。这一下他发奋干了…… 冒雪到三里多远的地方去买人粪肥,买了四十二担,及时施到油菜田里。结果,他承包的油菜产量全队第一。
——时任长兴县委书记丁文荣的下乡日记
分田包干到户
思考1:是什么让他发生这样的变化?
思考2:这种变化再次说明了什么问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增长。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用
“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一个比起一个能。”“早上工,天不明。晚收工,黑蒙蒙。早晚两头见星星,一天当成几天用。”
——大包干后的农民顺口溜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3年 96995.3 8895.9
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
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卖不掉,怎么办?农民从“大锅饭”里解放了,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怎么办?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行业门类很多,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商业、饮食、服务、修理等企业。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兴办乡镇企事业)。
(2)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1)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有何历史意义?
建国以来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
1、1950-1952: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归农民所有。(私有)
2、1953-1956:农业合作化,土地从农民私有转变为集体所有。(私→公)
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土地归集体所有(公)
4、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归集体所有(公),农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
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材料一: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
天气很热,工厂为采取降温的措施,打算买风扇、鼓风机,但是工厂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十一个政府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二:1984年上半年,沈阳这个东北老工业就有43户集体企业亏损严重,资不抵债。在“大锅饭”、“铁饭碗”的思想影响下,这些企业的工人们没有事做,却没有人发愁着急,因为工资照发不误。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依据材料说说,改革前的国有企业存在什么问题?
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吃“大锅饭”,职工没有积极性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2.开始: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1.背景: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②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
存在问题 解决办法 影响
所有制 结构
职权 划分 分配 方式 单一公有制
政企不分
平均分配
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扩大企业自主权 实行经营责任制
按劳分配为主
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中心环节)
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集体企业
合资企业
外资企业
个体企业
3、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
1984年的
青岛电冰箱厂
亏损147万元
现在的
海尔集团
2017年全球营业额2419亿元(2018年1月统计数据)
青岛海尔总部大楼
1991年组建
海尔集团
1992年利润8亿元
4、意义:
①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②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③促进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就是取消公有制,这就是说,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搞资本主义。”
——《人民日报》1990年12月17日
企业?
市场经济?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
90年代后,经济体制改革何去何从?如何选择?
包产到户姓“社”姓“资”?
——这是单干,是倒退,姓“资”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生气勃勃,姓“社”姓“资”?
——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之源,姓“资”
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姓“社”姓“资”?
——这是削弱党的领导,姓“资”
市场经济姓“社”姓“资”?
——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姓“资”
注:
资:资本主义
社:社会主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党的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图1 1978-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
1978
1983
1988
1993
1998
2003
2008
2013
6.9%、6.9%、6.8%······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延续稳
中向好态势,继续稳定在中高速增长水平上,经济结构持续
优化,活力不断释放。——2017年12月25日 新华网
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本课小结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增强企业活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