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边塞诗”复习之——《使至塞上》《雁门太守行》
【文本解读】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唐代是其发展的黄金时代。因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由此也成为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共收录古诗词73首,边塞诗有7首,可见边塞诗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地位与分量。
《使至塞上》和《雁门太守行》都是边塞诗,两首诗放在一起教学,在感知理解两首诗的基础上,通过对比阅读,探索发现两首诗的异同点,从而了解边塞诗在题材、主题等方面的特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感知两首古诗的内容。
2. 想象画面,体会两首古诗的情感和意境。(重点)
3. 比较两首诗的异同,了解边塞诗的特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古诗积累 导入课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唐)王昌龄《出塞》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陈陶《陇西行》
同学们,你能发现这几首诗从内容上看属于哪类诗呢?(边塞诗)是的,今天我们复习两首边塞诗《使至塞上》《雁门太守行》。
二、反复诵读 感知内容
1.个人读
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感情
2.比赛读
(1)龙争虎斗读(分大组读)
(2)强强联合:全班齐读
3.知内容
(1)学生交流
(2)课堂小结
《使至塞上》叙写了出使路线、沿途风光以及最新战况,表达了诗人对个人际遇的惆怅,对祖国风光的热爱以及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将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
《雁门太守行》描写了艰苦的边塞环境和激烈的战斗场面,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
三、抓住意象 品味意境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王维的《使至塞上》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景物: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意境:苍茫的大漠中,孤烟直直地升起,直耸云端,宽广的黄河映照着缓缓落下的圆圆落日,气势宏阔,苍凉而壮丽。
情感:表现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落寞、孤寂之情,也包含了诗人内心的豁达。
2.李贺的诗常以奇特的景物、瑰丽的想象、传神的语言创造意境。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阅读体验。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表现色彩的词语来描绘战争场面。比如一、二句的“黑”与“金”两相对照,黑云表现了紧张的氛围,金色的甲光则给人无比威严的感觉。三、四句的“燕脂”“紫”写出了寒夜里,将士们的鲜血凝成暗紫色,给人悲壮之感。这些词语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表现了战斗的惨烈,给我一种奇诡的感觉。
四、对比阅读,感受异同
借助表格,梳理两首边塞诗的异同。
五、知识链接 明确方法
1.有关边塞诗知识
2.鉴赏边塞诗技巧
(1)反复诵读古诗,感知诗歌的内容。(2)关注诗歌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六、链接中招 强化能力
(一)《使至塞上》
1.阅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你读过的古诗词中描写塞外风光的诗词还有哪些?请写出来并描述这些诗词在你脑海中呈现出的画面。(2分)
(二)《雁门太守行》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 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赏析。(2分)
2.请发挥想象,描述“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2分)
3. 班级开展“诗句我来猜”的学习活动。 下面这道文字线索题设定的答案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该题已有三条线索,请你编写最后一条线索,能让答题者锁定答案。 (2分)
A. 这两句出自唐代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的诗歌。
B. 作者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有“诗鬼”之称。
C. 诗中借用“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