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三--5.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同步精选课件(30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三--5.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同步精选课件(30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23 09:5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高中物理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五章
1.了解原子核的衰变,会正确书写衰变方程。
2.知道半衰期及其统计意义。
3.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
4.知道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知道射线的危害及防护。
学习目标
引入
在古代,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一批人追求“点石成金”之术,他们试图利用化学方法将一些普通的矿石变成黄金。
当然,这些炼金术士的希望都破灭了。
那么,真的存在能让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的过程吗?
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
(1)α衰变:放出α粒子的衰变,
如:
(2)β衰变:放出β粒子的衰变,
如 :
1.定义:
2.种类:
一、原子核的衰变
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衰变前后的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α衰变:
β衰变:
说明:
1. 中间用单箭头,不用等号;
2. 是质量数守恒,不是质量守恒;
3. 方程及生成物要以实验为基础,不能杜撰。
3.规律:
衰变方程
4. 本质:
α衰变:原子核内少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
β衰变: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质子,
同时放出一个电子。
元素的放射性与元素存在的状态无关,
放射性表明原子核是有内部结构的。
说明:
γ辐射
γ射线经常是伴随α射线和β射线产生的,当放射性物质连续发生衰变时,原子核中有的发生α衰变,有的发生β衰变,同时就会伴随着γ辐射.
这时,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射线中就会同时具有α、β和γ三种射线。
5.注意:
单个原子一次只能发生一种衰变,但在一块放射性物质中可以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
1.写出下列各放射性元素的β衰变方程:
⑴ (铋核); ⑵ (钋核).
2.写出下列各放射性元素的α衰变方程:
⑴ (钍核); ⑵ (铜核).
3. (铀核)衰变为 (氡核)要经过几次α衰变,几次β衰变
二、半衰期
2.意义: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快慢的物理量。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其半衰期不同。
1.定义:
经过n个半衰期(T),
其剩余的质量为:
质量与原子个数相对应,
故经过n个半衰期后剩余的粒子数为:
3.公式:
注意:
(1)半衰期的长短是由原子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的,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
(2)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的原子核才适用,对少数原子核是不适用的。
人类第一次实现的原子核人工转变
三、核反应
1919年,卢瑟福开展重大科研工作——解剖原子核。
1932年,查德威克“按图索骥”发现中子
核反应: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
注意:在核反应中,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
中子不带电,质量同α粒子相当,用它去轰击原子核,不受库仑力的影响,是研究原子核的强有力的“炮弹”。人们用它轰击各种原子核,获得了许多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用它轰开铀核,实现了原子能的利用。
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叫做放射性同位素
自然界没有天然的 ,它是通过核反应生成的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四、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磷
的衰变
天然放射性同位素仅40多种,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已达1000多种,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的放射性同位素。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优点:
1、放射强度容易控制
2、可以制成各种需要的形状
3、半衰期更短
4、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A.利用射线来测厚度
探测器测到的γ射线强度与钢板厚度有关,轧出钢板越厚,透过射线强度越弱。将射线测厚仪接收到的信号输入控制装置,可以对钢板厚度进行控制。
B. 放射治疗
人体组织对射线的耐受能力是不同的,细胞分裂越快的组织,它对射线的耐受能力就越弱。癌细胞能迅速繁殖,在射线照射下破坏得比健康细胞快,故癌症病人可以接受钴60的γ射线放射治疗癌症。
棉花育种
C.基因突变育种
利用γ射线照射种子,会使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经过筛选,可以培育优良品种。
D.杀菌
利用γ射线照射食品可以杀死使食物腐败的细菌,抑制蔬菜发芽,延长保存期。
E.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
医学方面:人体甲状腺的工作需要碘,碘被吸收后会聚集在甲状腺内。给人注射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碘131,然后定时用探测器测量甲状腺及邻近组织的放射强度,有助于诊断甲状腺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
农业方面:棉花在结桃、开花的时候需要较多的磷肥,把磷肥喷在棉花叶子上,磷肥也能被吸收。
如果用磷的放射性同位素制成肥料喷在棉花叶面上,然后每隔一定时间用探测器测量棉株各部位的放射性强度。
通过放射性强度变化趋势可知什么时候的吸收率最高、磷在作物体内能存留多长时间、磷在作物体内的分布情况等,从而指导农业生产。
人类从来就生活在有放射性的环境之中。例如,宇宙的射线;日常用品中夜光表上的荧光粉就含有放射性物质;水晶眼镜片中含有钾40;体检时还会做X射线透视,这更是剂量比较大的照射。
辐射强度在安全剂量之内的辐射对我们没有伤害。
过量的射线对人体组织有破坏作用,这些破坏往往是对细胞核的破坏,有时不会马上察觉。
五、辐射与安全
辐射的防护的基本方法:
(1)距离防护---就是要尽可能远离射线源
(2) 时间防护---就是要尽量减少可能受到照射的时间
(3) 屏蔽防护---就是在射线源的周围设置能够吸收或阻挡射线的屏蔽物体,以尽可能减弱射线的强度与能量
(4) 仪器监测---要配置适当的剂量测量设备,加强对环境的监测,特别是加强对核电站等有放射源的区域周边环境的监控
(5)规范操作---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注意人身安全,同时要防止放射性物质对空气、水源、用具等的污染。
本课小结
一.原子核的衰变
二.半衰期
四.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
三.核反应
五.辐射与安全
①α衰变
②β衰变
定义
特点
放射线
示踪原子
当堂检测
A
1. 原子核23892U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23490Th,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23491Pa,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23492U,放射性衰变①②③依次为(  )
A. 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 B.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
C. 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D.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解题提示】 书写方程式要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对于衰变,主要看生成物,有42He的是α衰变,有 0-1e的是β衰变。
【解析】 涉及的核反应方程分别是23892U→23490Th+42He、23490Th→23491Pa+0-1e、23491Pa→23492U+ 0-1e,因此①②③依次是α衰变、β衰变、β衰变。
解析:A错,B对: 发生一次β衰变,产生新原子核的电荷数为28,质量数为60,因此中子数为32,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
C错:β粒子来源于钴60原子核。
D错:γ射线由钴60衰变后产生的新核释放。
B
2. 钴60(6027Co)是金属元素钴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钴60发生一次β衰变后放出γ射线,产生新的原子核X,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X的电荷数为26
B.原子核X的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
C.β粒子是钴60原子最外层电子
D.γ射线是由钴60原子核释放
3.放射性元素23290Th经过    次α衰变和    次β衰变变成了稳定元素20882Pb。
6 
4
C
5.以下是物理学史上3个著名的核反应方程
x+73Li→2y
y+147 N→x+178O
y+94Be→z+126C
x、y和z是3种不同的粒子,其中z是 (  )
A.α粒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C
【解析】 把前两个方程化简,消去x,即
147N+73Li→y+178O,
可见y是42He,结合第三个方程,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可知z是中子10n,选项C正确。
BD
6.[多选]下列哪些应用是把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的(  )
A.γ射线探伤仪
B.利用含有放射性碘131的油,检测地下输油管的漏油情况
C.利用钴60治疗肿瘤等疾病
D.把含有放射性元素的肥料施给农作物,用检测放射性的办法确定放射性元素在农作物内转移和分布情况,找出合理施肥的规律
提示:同位素的放射性原子与其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可以代替其同位素在化合物中的位置,但其具有放射性,可以通过监测仪器检测到这种物质的变化,所以称为示踪原子。
解析: A错:γ射线探伤是利用它的射线贯穿能力强的特点。
B、D对:B、D选项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
C错:利用钴60治疗肿瘤是利用它的射线能量高的特点。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