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4.13.2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 同步练习
生物考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2020·烟台)“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我们喝完的易拉罐应该投入( )箱
A. B.
C. D.
2.(2020七下·岑溪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哪项不符合此理念( )
A.“三北”防护林工程 B.每年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C.过度放牧 D.退耕还林
3.(2020七上·渭南月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理念应贯穿生活点滴。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随手关灯关水 B.焚烧塑料垃圾
C.大力推广清洁能源 D.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4.(2020·呼和浩特)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以下对此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B.减少煤、石油的利用,开发太阳能、风能、水电等能源
C.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
D.开展围海造田、退耕还林、还草行动,还生物更多更好的生存环境
5.(2020·昆明)滇池是镶嵌在昆明的一颗宝石,为让滇池保持秀美风光和迷人风采,不提倡的是( )
A.节约用水 B.退耕还湖
C.绿色出行 D.使用含磷洗衣液
6.(2020·永州)某校为做好我市“六城同创”宣传工作,举行了相关宣传标语的征集活动。以下标语不宜采用的是( )
A.垃圾不落地,校园更美丽 B.提高环境意识,保护美好家园
C.毁林去建房,经济响当当 D.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生态永州
7.(2020·昆明)昆明市将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废镍镉电池应投入( )
A. B.
C. D.
8.(2020八下·吴忠期末)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吴忠滨河大道考察时指出:“加强黄河保护,让母亲河永远健康。”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 加强两岸植树造林 B.排放工厂废水、生活污水
C.加固黄河两岸堤坝 D.节约水资源、杜绝浪费
9.(2020七下·邛崃期末)恢复、重建和改建生态环境的重大而有效的措施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实施大型生态工程
B.加强法制管理和科学管理
C.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监测
D.抑制人类的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
10.(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同步训练)下面有关绿化校园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教学楼大厅可摆放一些常见的、喜阴的盆花和观叶植物
B.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使校园在不同季节都有美丽风景
C.教学楼临窗可种植树形高大、能降低噪音的乔木
D.环校绿化带可选择荫浓、生长迅速、易栽易活、耐修剪的植物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二、实验探究题
得分
11.(2017·湖南模拟)某研究小组为探究负氧离子对空气质量有何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在甲、乙两个相同的房间内,通过释放烟雾制造空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环境
②在甲房间内释放一定量的负氧离子,乙房间不做处理
③每隔1小时对甲、乙房间内空气污染物中的PM2.5浓度进行检测,获得的数据经处理后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实验中设置乙房间的目的是作为 ,以探究PM2.5浓度的变化是否与 有关.
(2)“0小时”时,甲、乙两个房间PM2.5浓度的检测值有较明显差异,检测人员解释这是此时烟雾颗粒物尚未分布均匀所致.那么,此时该如何检测才能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
(3)由图中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 .
(4)研究人员发现森林能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且这种自然负氧离子更有利于人体健康,从治理空气污染或健康生活的角度出发,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
阅卷人 三、综合题
得分
12.(2020七下·北京期末)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2020年5月1日实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垃圾分类是非常有必要的: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能提高资源化利用程度。如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自然界存在的有机物,几乎都能被微生物降解。堆肥处理就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生物,通过生物转化,将城市垃圾中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组分转化为腐殖质肥料、沼气或其他转化产品(如饲料蛋白、乙醇或糖类),从而达到城市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一种处理方法。
当前,应提倡适度消费,要减少一次性消费,要加强资源的重复利用。绿色消费就是不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为他们留下青山绿水,留下丰富的可供持续利用的生态环境资源。
(1)本文讨论的话题是 。
(2)你认为用堆肥法处理有机垃圾的优点是 。
(3)电子产品的加速升级,我国废旧电池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当这些电池的寿命达到设计年限时,便加入到报废的行列。手机废旧电池应放入哪类垃圾桶( )
A.可回收垃圾 B.其他垃圾 C.有害垃圾 D.厨余垃圾
(4)以下关于垃圾分类的意义的说法不包括( )
A.减少垃圾产生量 B.提高资源化利用
C.降低对生物的危害 D.垃圾对土壤无害
(5)你能为“无废城市”做些什么? 、 。(写出两点)
13.(2019七下·陆川期末)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近年来,中国许多地方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PM2.5大大超标,其中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最为严重。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但烟花爆竹燃放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烟雾和污染物,既严重污染环境,又严重危害人体健康。2019年春节前夕,玉林市人民政府印发了《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玉林市禁止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的通知》,我市教育系统多管齐下开展了一系列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主题教育活动,为全市人民营造安全、干净、安静、文明的城市环境而努力。广大师生争当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宣传者、动员者、践行者和监督者,以“通过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通过一个个家庭,影响全社会”为主要宣传途径,全面提高群众的“禁燃”意识,携手共建美丽玉林。
(1)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这些有毒有害气体是无形的“杀手”。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刺激性和腐蚀性极强的酸性氧化物,与水结合形成的 ,对动植物的危害极大。
(2)燃放鞭炮地区的声音高达135分贝,远远超过人的听觉范围和耐受限度,这种声音属于 。它也属于环境污染范畴,它对听觉影响极大。
(3)PM2.5等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因为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肺泡后,直接影响肺与 的气体交换,造成机体缺氧。
(4)PM2.5可以由硫和氮的氧化物转化而成。而硫和氮等气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不包括____
A.化石燃料燃烧 B.焚烧垃圾
C.汽车尾气 D.生活污水
(5)雾霾天气,呼吸系统疾病增多,在生活中如遇到雾霾天气,如何应对?请举一例。
14.(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材料二:科学工作者发现,过去20年里,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40% ,平均厚度从3米减至1.5米;2005年北极冰盖面积为530万平方千米,2007年9月为413万平方千米,创历史最低点。这些都说明了一个现象:地球在变暖。
(1)图 所示为北极狐。其推测理由是 。
(2)由两种狐的头部某些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 相适应。
(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请你预测北极狐的命运将会怎样? 。
(4)为了不让地球继续“变暖”,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至少答出两项) 。
15.(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同步训练)了解植被分布,保护植物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1)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少,仅为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仅为生物提供了食物,也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平衡;
(3)植被丰富的地方空气湿度大,原因是植物通过 作用,从叶片的
散发出水分。
(4)要根治沙尘暴和干旱,应该 。
16.(2019·玉林模拟)你参加过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了吗?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理念的世博会,也是第一个“无烟世博会”。
(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 ,并释放出 气体。
(2)一公顷树林,每天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这是依靠植物的 作用。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
(3)吸烟不仅违背“低碳”的生活方式,而且主要对人体的系 统造成严重危害。
(4)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响应“低碳”的生活方式? (说一例即可)
17.(2017-2018学年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单元检测)近年来,“全球变暖”正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有人说,地球的温度就像一辆失控狂飙的汽车,如果不设法让它降下来,就会有灾难性的后果。
(1)有人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度排放所造成的。从较长的历史时期来看,情况是怎样的呢?分析上图,得出你的观点: 。
(2)人们或许会问:这些碳来自何方?如果以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为对象来考量碳循环。……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一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 圈中,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也将一部分碳释放到大气圈中,伴随着动植物的死亡,体内的碳一部分被 (填某类生物)分解,返回大气圈,……以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碳的总量 。
(3)不论科学研究最终会得出什么结论,低碳生活代表着低成本、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值得提倡的。从低碳生活的角度,我们应该多吃 。
(4)为了响应“低碳减排 绿色生活”的号召,你是怎么做的?(写出符合题意要求的一条即可) 。
18.2015年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张家界市环境宣传活动主题为“守护青山碧水,践行绿色生活”.
(1)下列与“守护青山碧水,践行绿色生活”相符合的是 .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 ③向河流湖泊大量排入生活污水
④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⑤节约纸张,随手关灯 ⑥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
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D.③④⑤⑥
(2)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天然氧吧”,1公顷树林,每天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并释放60﹣400千克的氧气,这是依靠植物的 作用实现的,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
(3)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为越来越多户外活动爱好者的热选路线,为了保护环境,请你为他们的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一条即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可回收垃圾是指可以再生循环的垃圾。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包装物、废旧纺织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玻璃、废纸塑铝复合包装等,喝完的易拉罐瓶属于可回收垃圾,应放在A垃圾箱中。
故答案为:A。
【分析】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垃圾可分为四类。分别是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及其他垃圾。
2.【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三北”防护林工程,可增加树木种植,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符合理念;
B、每年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可增加树木种植,保护环境,符合理念;
C、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沙化,加重空气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理念;
D、退耕还林,可增加树木种植,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符合理念。
故答案为:C。
【分析】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3.【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随手关灯关水,可以节约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正确。
B.焚烧白色垃圾会造成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不利于保护环境,错误。
C.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正确。
D.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正确。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4.【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利于保护生物圈,A正确。
B.减少煤炭、石油的利用,开发太阳能、风能、水电等能源,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生活意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B正确。
C.耕地主要为人类社会提供食物,以耕地减少为代价发展人类社会会使人类食物供应不足,是一种短视的行为,C正确。
D.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不能改善环境,是破坏了生物圈,退耕还林、还草行动,能还生物更多更好的生存环境,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圈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5.【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自然界极少量的水人类可利用,我们应节约用水,A不符合题意。
B.退耕还湖,可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应该提倡,B不符合题意。
C.绿色出行,可减少环境污染,应该提倡,C不符合题意。
D.含磷洗涤剂可导致水体污染,出现赤潮或水华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有利于环境保护就是对环境无污染,不能污染空气,不能污染水体,不能造成白色污染等方面。
6.【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宣传标语要围绕着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知识展开。保护生态环境,惠及万代子孙;提高环境意识,保护美好家园;清洁永州同出力,环境优美同受益都能够体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毁林去建房,经济响当当,不宜采用。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生态文明、生活富裕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7.【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废镍镉电池中的镍、铅、汞、镉等元素,被定为致癌物质;汞中毒会使人患中枢神经疾病。电池腐烂后,其中的汞、镍、铅、镉等重金属溶出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再渗进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所以,废弃的镍镉电池属于有害的垃圾,应投入有害的垃圾箱。
故答案为:C。
【分析】从节约能源提高物质的利用,可根据垃圾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分类,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三类,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推进绿色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8.【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加强两岸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环境,A正确。
B.排放工厂废水、生活污水,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B错误。
C.对黄河两岸堤坝加固,防止洪水泛滥,有利于保护环境,C正确。
D.节约水资源、杜绝浪费,有利于水环境的保护,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
9.【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办法。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我们叫易地保护,易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一种补充措施。因此,恢复、重建和改建生态环境的重大而有效的措施的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实施大型生态工程。
故答案为:A。
【分析】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实施大型生态工程来保护生态系统等是最有效的措施 。
10.【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校园环境绿化是以绿色的各类花草树木为主,以其特有的美化和防护作用起到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调节气候等改善环境的功能,使学校成为清洁,优美的学习环境活动场所,因此在进行校园绿化设计时,充分考虑学校实际,尽量不对学校布局做大的调整春天鲜花盛开,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使校园春秋花不断,四季绿满园,注意绿化树种在形态选择和空间安排上高低、大小和色彩的搭配,要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收获果实,冬天还能见到绿色,而注意在教学楼内尽量配置名贵花木,适当搭配普通花木不适宜校园绿化,故选C。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保护植被,绿化校园的意义。
11.【答案】(1)对照;负氧离子
(2)随机多点检测,求平均值
(3)负氧离子能改善空气质量
(4)保护森林,多植树等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解:(1)实验中设置乙房间的目的是作为对照实验,以探究PM2.5浓度的变化是否与负氧离子有关.(2)“0小时”时,甲、乙两个房间PM2.5浓度的检测值有较明显差异,检测人员解释这是此时烟雾颗粒物尚未分布均匀所致.那么,此时应该随机多点检测,求平均值.才能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3)实验结果表明,甲房间的PM2.5浓度在逐渐降低,且速度比乙房间快,由此可得出结论:负氧离子能改善空气质量.(4)研究人员发现森林能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且这种自然负氧离子更有利于人体健康,从治理空气污染或健康生活的角度出发,这对我们的启示:保护森林,多植树.
【分析】(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12.【答案】(1)垃圾分类处理与“无废城市”建设
(2)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
(3)C
(4)D
(5)垃圾分类;不使用一次性纸杯、餐具;减少固体废弃物的量;做好回收利用、二次利用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1)通过阅读文章可知本文话题是垃圾分类处理与“无废城市”建设。(2)参与垃圾堆肥的各种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用堆肥法处理有机垃圾有利于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减少固体废物填埋量和资源化利用。(3)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变废为宝、减少污染。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手机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应放入有害垃圾垃圾桶。(4)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也有利于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5)我们每一个公民可以通过垃圾分类,减少固体废弃物的量,做好回收利用、二次利用,实现“无废城市”。
【分析】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3.【答案】(1)酸雨
(2)噪声
(3)血液
(4)D
(5)戴口罩、关门窗、少出门等
【知识点】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及其控制;关注城市环境
【解析】【解答】(1)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这些有毒有害气体是无形的“杀手”。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刺激性和腐蚀性极强的酸性氧化物,与水结合形成的酸雨,对动植物的危害极大。(2)燃放鞭炮地区的声音高达135分贝,远远超过人的听觉范围和耐受限度,这种声音属于噪声。它也属于环境污染范畴,它对听觉影响极大。(3)PM2.5等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因为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肺泡后,直接影响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造成机体缺氧。(4)PM2.5可以由硫和氮的氧化物转化而成。而硫和氮等气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燃烧、焚烧垃圾、汽车尾气等,生活污水中没有气体污染物。
故答案为:D。(5)雾霾天气,呼吸系统疾病增多,在生活中如遇到雾霾天气,我们可以戴口罩、关门窗、少出门等。
【分析】(1)酸雨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硫,酸雨成分比较复杂,它能使土壤酸化,对人体产生危害,腐蚀建筑物、金属、橡胶等.因此,酸雨被称为“现代空中死神”。人类活动造成的酸雨成分中,以硫酸为最多,一般约占60%一65%,硝酸次之,约30%,盐酸约5%,此外还有有机酸约2%左右。(2)中国提出环境噪声容许的范围是:夜间(22时至次日6时)噪声不得超过30分贝,白天(6时至22时)不得超过40分贝。(3)大气污染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为污染物,它们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
14.【答案】(1)B;因为B耳小、短,热量不易散失
(2)生存环境
(3)减少甚至灭绝
(4)植树造林,减少废气排放(开发绿色能源等)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1)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北极气候寒冷,温度低,狐为了适应环境减少热量的散失,因此北极狐耳朵小、短(热量不易散失);沙漠温度高,为了散失热量降低体温,因此沙漠狐耳朵大、长。故图B是北极狐。(2)由两种狐的头部某些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生存环境相适应。(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北极地带的气温将升高、冰将消失,北极狐将不适应环境数量减少甚至灭绝。(4)为了不让地球继续“变暖”,必须降低产生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应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减少废气的排放(或开发绿色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使用石油、煤等矿物资源,减少工业排放,减少空调和冰箱的使用)。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可从生物影响环境的特点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两方面入手。
15.【答案】(1)
(2)碳-氧
(3)蒸腾;气孔
(4)植树造林(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少,仅为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3)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因此植被丰富的地方空气湿度较大。(4)要根治沙尘暴和干旱,应该因地制宜,宜林则林,易草则草,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故答案为:(1) (2)碳-氧;(3)蒸腾;气孔(4)植树造林(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合理即可)
【分析】理解掌握光合作用概念和光合作用反应式的意义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6.【答案】(1)氧气;二氧化碳
(2)光合;碳—氧
(3)呼吸
(4)随手关灯,节水节电,植树造林, 多骑自行车少开车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析】【解答】(1)燃烧是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和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2)光合作用是在光照的条件下,在叶绿体中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生成有机物和氧,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3)吸烟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经常吸烟会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气管炎、咽炎等,还会诱发肺癌,据统计,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至20倍.因此吸烟不仅违背“低碳”的生活方式,而且主要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4)响应“低碳”的生活,主要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二氧化碳两方面入手,具体方法有: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多骑自行车,少坐汽车;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植树造林,保护森林,退耕还林等.
故答案为:(1)氧气;二氧化碳;(2)光合;碳-氧平衡;(3)呼吸;(4)随手关灯.(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建议父母建造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答案符合要求即可)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7.【答案】(1)目前二氧化碳浓度低于历史大部分时期,二氧化碳浓度与气温上升不成正比,二氧化碳不一定是造成气温上升的罪魁祸首,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未必造成灾难性后果
(2)生物;细菌、真菌等分解者;不变(保持稳定)
(3)植物类食物
(4)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植树造林等(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环境污染及其控制;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1)有人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度排放所造成的,从较长的历史时期来看,分析上图,可以看出:目前二氧化碳浓度低于历史大部分时期,二氧化碳浓度与气温上升不成正比,二氧化碳不一定是造成气温上升的罪魁祸首,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未必造成灾难性后果。
(2)二氧化碳被消耗的主要途径是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一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生物圈中,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也将一部分碳释放到大气圈中,动植物死后形成的遗体遗物被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大气中,从整个地球来看,碳的总量基本保持稳定。
(3)“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低碳生活代表着低成本、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从低碳生活的角度,我们应该多吃植物类食物。
(4)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植树造林等。
故答案为:(1)目前二氧化碳浓度低于历史大部分时期,二氧化碳浓度与气温上升不成正比,二氧化碳不一定是造成气温上升的罪魁祸首,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未必造成灾难性后果;(2)生物;细菌、真菌等分解者;不变(保持稳定);(3)植物类食物;(4)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植树造林等(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8.【答案】(1)C
(2)光合;碳﹣氧
(3)不乱扔垃圾(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析】【解答】(1)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这种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②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有利于环境保护;④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有利于环境保护;⑤节约纸张,随手关灯,这种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
③向河流湖泊大量排入生活污水,会造成水体污染,破坏生物的多样性;⑥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浪费电能,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C正确.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并放出氧气,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3)不乱扔垃圾、使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大量植树造林都可以改善环境.
故答案为:(1)C;
(2)光合;碳﹣氧;
(3)不乱扔垃圾(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具有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现在有很多与绿色相关的环保名词,就是基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而提出来的.
1 / 1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4.13.2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 同步练习
生物考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2020·烟台)“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我们喝完的易拉罐应该投入( )箱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可回收垃圾是指可以再生循环的垃圾。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包装物、废旧纺织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玻璃、废纸塑铝复合包装等,喝完的易拉罐瓶属于可回收垃圾,应放在A垃圾箱中。
故答案为:A。
【分析】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垃圾可分为四类。分别是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及其他垃圾。
2.(2020七下·岑溪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哪项不符合此理念( )
A.“三北”防护林工程 B.每年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C.过度放牧 D.退耕还林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三北”防护林工程,可增加树木种植,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符合理念;
B、每年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可增加树木种植,保护环境,符合理念;
C、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沙化,加重空气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理念;
D、退耕还林,可增加树木种植,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符合理念。
故答案为:C。
【分析】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3.(2020七上·渭南月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理念应贯穿生活点滴。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随手关灯关水 B.焚烧塑料垃圾
C.大力推广清洁能源 D.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随手关灯关水,可以节约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正确。
B.焚烧白色垃圾会造成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不利于保护环境,错误。
C.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正确。
D.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正确。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4.(2020·呼和浩特)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以下对此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B.减少煤、石油的利用,开发太阳能、风能、水电等能源
C.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
D.开展围海造田、退耕还林、还草行动,还生物更多更好的生存环境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利于保护生物圈,A正确。
B.减少煤炭、石油的利用,开发太阳能、风能、水电等能源,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生活意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B正确。
C.耕地主要为人类社会提供食物,以耕地减少为代价发展人类社会会使人类食物供应不足,是一种短视的行为,C正确。
D.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不能改善环境,是破坏了生物圈,退耕还林、还草行动,能还生物更多更好的生存环境,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圈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5.(2020·昆明)滇池是镶嵌在昆明的一颗宝石,为让滇池保持秀美风光和迷人风采,不提倡的是( )
A.节约用水 B.退耕还湖
C.绿色出行 D.使用含磷洗衣液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自然界极少量的水人类可利用,我们应节约用水,A不符合题意。
B.退耕还湖,可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应该提倡,B不符合题意。
C.绿色出行,可减少环境污染,应该提倡,C不符合题意。
D.含磷洗涤剂可导致水体污染,出现赤潮或水华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有利于环境保护就是对环境无污染,不能污染空气,不能污染水体,不能造成白色污染等方面。
6.(2020·永州)某校为做好我市“六城同创”宣传工作,举行了相关宣传标语的征集活动。以下标语不宜采用的是( )
A.垃圾不落地,校园更美丽 B.提高环境意识,保护美好家园
C.毁林去建房,经济响当当 D.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生态永州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宣传标语要围绕着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知识展开。保护生态环境,惠及万代子孙;提高环境意识,保护美好家园;清洁永州同出力,环境优美同受益都能够体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毁林去建房,经济响当当,不宜采用。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生态文明、生活富裕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7.(2020·昆明)昆明市将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废镍镉电池应投入(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废镍镉电池中的镍、铅、汞、镉等元素,被定为致癌物质;汞中毒会使人患中枢神经疾病。电池腐烂后,其中的汞、镍、铅、镉等重金属溶出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再渗进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所以,废弃的镍镉电池属于有害的垃圾,应投入有害的垃圾箱。
故答案为:C。
【分析】从节约能源提高物质的利用,可根据垃圾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分类,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三类,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推进绿色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8.(2020八下·吴忠期末)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吴忠滨河大道考察时指出:“加强黄河保护,让母亲河永远健康。”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 加强两岸植树造林 B.排放工厂废水、生活污水
C.加固黄河两岸堤坝 D.节约水资源、杜绝浪费
【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加强两岸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环境,A正确。
B.排放工厂废水、生活污水,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B错误。
C.对黄河两岸堤坝加固,防止洪水泛滥,有利于保护环境,C正确。
D.节约水资源、杜绝浪费,有利于水环境的保护,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
9.(2020七下·邛崃期末)恢复、重建和改建生态环境的重大而有效的措施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实施大型生态工程
B.加强法制管理和科学管理
C.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监测
D.抑制人类的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
【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办法。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我们叫易地保护,易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一种补充措施。因此,恢复、重建和改建生态环境的重大而有效的措施的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实施大型生态工程。
故答案为:A。
【分析】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实施大型生态工程来保护生态系统等是最有效的措施 。
10.(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同步训练)下面有关绿化校园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教学楼大厅可摆放一些常见的、喜阴的盆花和观叶植物
B.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使校园在不同季节都有美丽风景
C.教学楼临窗可种植树形高大、能降低噪音的乔木
D.环校绿化带可选择荫浓、生长迅速、易栽易活、耐修剪的植物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校园环境绿化是以绿色的各类花草树木为主,以其特有的美化和防护作用起到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调节气候等改善环境的功能,使学校成为清洁,优美的学习环境活动场所,因此在进行校园绿化设计时,充分考虑学校实际,尽量不对学校布局做大的调整春天鲜花盛开,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使校园春秋花不断,四季绿满园,注意绿化树种在形态选择和空间安排上高低、大小和色彩的搭配,要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收获果实,冬天还能见到绿色,而注意在教学楼内尽量配置名贵花木,适当搭配普通花木不适宜校园绿化,故选C。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保护植被,绿化校园的意义。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二、实验探究题
得分
11.(2017·湖南模拟)某研究小组为探究负氧离子对空气质量有何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在甲、乙两个相同的房间内,通过释放烟雾制造空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环境
②在甲房间内释放一定量的负氧离子,乙房间不做处理
③每隔1小时对甲、乙房间内空气污染物中的PM2.5浓度进行检测,获得的数据经处理后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实验中设置乙房间的目的是作为 ,以探究PM2.5浓度的变化是否与 有关.
(2)“0小时”时,甲、乙两个房间PM2.5浓度的检测值有较明显差异,检测人员解释这是此时烟雾颗粒物尚未分布均匀所致.那么,此时该如何检测才能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
(3)由图中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 .
(4)研究人员发现森林能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且这种自然负氧离子更有利于人体健康,从治理空气污染或健康生活的角度出发,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
【答案】(1)对照;负氧离子
(2)随机多点检测,求平均值
(3)负氧离子能改善空气质量
(4)保护森林,多植树等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解:(1)实验中设置乙房间的目的是作为对照实验,以探究PM2.5浓度的变化是否与负氧离子有关.(2)“0小时”时,甲、乙两个房间PM2.5浓度的检测值有较明显差异,检测人员解释这是此时烟雾颗粒物尚未分布均匀所致.那么,此时应该随机多点检测,求平均值.才能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3)实验结果表明,甲房间的PM2.5浓度在逐渐降低,且速度比乙房间快,由此可得出结论:负氧离子能改善空气质量.(4)研究人员发现森林能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且这种自然负氧离子更有利于人体健康,从治理空气污染或健康生活的角度出发,这对我们的启示:保护森林,多植树.
【分析】(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阅卷人 三、综合题
得分
12.(2020七下·北京期末)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2020年5月1日实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垃圾分类是非常有必要的: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能提高资源化利用程度。如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自然界存在的有机物,几乎都能被微生物降解。堆肥处理就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生物,通过生物转化,将城市垃圾中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组分转化为腐殖质肥料、沼气或其他转化产品(如饲料蛋白、乙醇或糖类),从而达到城市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一种处理方法。
当前,应提倡适度消费,要减少一次性消费,要加强资源的重复利用。绿色消费就是不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为他们留下青山绿水,留下丰富的可供持续利用的生态环境资源。
(1)本文讨论的话题是 。
(2)你认为用堆肥法处理有机垃圾的优点是 。
(3)电子产品的加速升级,我国废旧电池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当这些电池的寿命达到设计年限时,便加入到报废的行列。手机废旧电池应放入哪类垃圾桶( )
A.可回收垃圾 B.其他垃圾 C.有害垃圾 D.厨余垃圾
(4)以下关于垃圾分类的意义的说法不包括( )
A.减少垃圾产生量 B.提高资源化利用
C.降低对生物的危害 D.垃圾对土壤无害
(5)你能为“无废城市”做些什么? 、 。(写出两点)
【答案】(1)垃圾分类处理与“无废城市”建设
(2)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
(3)C
(4)D
(5)垃圾分类;不使用一次性纸杯、餐具;减少固体废弃物的量;做好回收利用、二次利用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1)通过阅读文章可知本文话题是垃圾分类处理与“无废城市”建设。(2)参与垃圾堆肥的各种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用堆肥法处理有机垃圾有利于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减少固体废物填埋量和资源化利用。(3)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变废为宝、减少污染。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手机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应放入有害垃圾垃圾桶。(4)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也有利于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5)我们每一个公民可以通过垃圾分类,减少固体废弃物的量,做好回收利用、二次利用,实现“无废城市”。
【分析】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3.(2019七下·陆川期末)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近年来,中国许多地方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PM2.5大大超标,其中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最为严重。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但烟花爆竹燃放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烟雾和污染物,既严重污染环境,又严重危害人体健康。2019年春节前夕,玉林市人民政府印发了《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玉林市禁止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的通知》,我市教育系统多管齐下开展了一系列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主题教育活动,为全市人民营造安全、干净、安静、文明的城市环境而努力。广大师生争当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宣传者、动员者、践行者和监督者,以“通过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通过一个个家庭,影响全社会”为主要宣传途径,全面提高群众的“禁燃”意识,携手共建美丽玉林。
(1)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这些有毒有害气体是无形的“杀手”。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刺激性和腐蚀性极强的酸性氧化物,与水结合形成的 ,对动植物的危害极大。
(2)燃放鞭炮地区的声音高达135分贝,远远超过人的听觉范围和耐受限度,这种声音属于 。它也属于环境污染范畴,它对听觉影响极大。
(3)PM2.5等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因为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肺泡后,直接影响肺与 的气体交换,造成机体缺氧。
(4)PM2.5可以由硫和氮的氧化物转化而成。而硫和氮等气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不包括____
A.化石燃料燃烧 B.焚烧垃圾
C.汽车尾气 D.生活污水
(5)雾霾天气,呼吸系统疾病增多,在生活中如遇到雾霾天气,如何应对?请举一例。
【答案】(1)酸雨
(2)噪声
(3)血液
(4)D
(5)戴口罩、关门窗、少出门等
【知识点】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及其控制;关注城市环境
【解析】【解答】(1)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这些有毒有害气体是无形的“杀手”。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刺激性和腐蚀性极强的酸性氧化物,与水结合形成的酸雨,对动植物的危害极大。(2)燃放鞭炮地区的声音高达135分贝,远远超过人的听觉范围和耐受限度,这种声音属于噪声。它也属于环境污染范畴,它对听觉影响极大。(3)PM2.5等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因为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肺泡后,直接影响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造成机体缺氧。(4)PM2.5可以由硫和氮的氧化物转化而成。而硫和氮等气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燃烧、焚烧垃圾、汽车尾气等,生活污水中没有气体污染物。
故答案为:D。(5)雾霾天气,呼吸系统疾病增多,在生活中如遇到雾霾天气,我们可以戴口罩、关门窗、少出门等。
【分析】(1)酸雨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硫,酸雨成分比较复杂,它能使土壤酸化,对人体产生危害,腐蚀建筑物、金属、橡胶等.因此,酸雨被称为“现代空中死神”。人类活动造成的酸雨成分中,以硫酸为最多,一般约占60%一65%,硝酸次之,约30%,盐酸约5%,此外还有有机酸约2%左右。(2)中国提出环境噪声容许的范围是:夜间(22时至次日6时)噪声不得超过30分贝,白天(6时至22时)不得超过40分贝。(3)大气污染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为污染物,它们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
14.(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材料二:科学工作者发现,过去20年里,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40% ,平均厚度从3米减至1.5米;2005年北极冰盖面积为530万平方千米,2007年9月为413万平方千米,创历史最低点。这些都说明了一个现象:地球在变暖。
(1)图 所示为北极狐。其推测理由是 。
(2)由两种狐的头部某些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 相适应。
(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请你预测北极狐的命运将会怎样? 。
(4)为了不让地球继续“变暖”,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至少答出两项) 。
【答案】(1)B;因为B耳小、短,热量不易散失
(2)生存环境
(3)减少甚至灭绝
(4)植树造林,减少废气排放(开发绿色能源等)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1)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北极气候寒冷,温度低,狐为了适应环境减少热量的散失,因此北极狐耳朵小、短(热量不易散失);沙漠温度高,为了散失热量降低体温,因此沙漠狐耳朵大、长。故图B是北极狐。(2)由两种狐的头部某些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生存环境相适应。(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北极地带的气温将升高、冰将消失,北极狐将不适应环境数量减少甚至灭绝。(4)为了不让地球继续“变暖”,必须降低产生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应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减少废气的排放(或开发绿色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使用石油、煤等矿物资源,减少工业排放,减少空调和冰箱的使用)。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可从生物影响环境的特点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两方面入手。
15.(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同步训练)了解植被分布,保护植物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1)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少,仅为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仅为生物提供了食物,也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平衡;
(3)植被丰富的地方空气湿度大,原因是植物通过 作用,从叶片的
散发出水分。
(4)要根治沙尘暴和干旱,应该 。
【答案】(1)
(2)碳-氧
(3)蒸腾;气孔
(4)植树造林(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少,仅为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3)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因此植被丰富的地方空气湿度较大。(4)要根治沙尘暴和干旱,应该因地制宜,宜林则林,易草则草,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故答案为:(1) (2)碳-氧;(3)蒸腾;气孔(4)植树造林(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合理即可)
【分析】理解掌握光合作用概念和光合作用反应式的意义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6.(2019·玉林模拟)你参加过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了吗?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理念的世博会,也是第一个“无烟世博会”。
(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 ,并释放出 气体。
(2)一公顷树林,每天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这是依靠植物的 作用。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
(3)吸烟不仅违背“低碳”的生活方式,而且主要对人体的系 统造成严重危害。
(4)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响应“低碳”的生活方式? (说一例即可)
【答案】(1)氧气;二氧化碳
(2)光合;碳—氧
(3)呼吸
(4)随手关灯,节水节电,植树造林, 多骑自行车少开车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析】【解答】(1)燃烧是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和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2)光合作用是在光照的条件下,在叶绿体中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生成有机物和氧,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3)吸烟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经常吸烟会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气管炎、咽炎等,还会诱发肺癌,据统计,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至20倍.因此吸烟不仅违背“低碳”的生活方式,而且主要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4)响应“低碳”的生活,主要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二氧化碳两方面入手,具体方法有: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多骑自行车,少坐汽车;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植树造林,保护森林,退耕还林等.
故答案为:(1)氧气;二氧化碳;(2)光合;碳-氧平衡;(3)呼吸;(4)随手关灯.(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建议父母建造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答案符合要求即可)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7.(2017-2018学年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单元检测)近年来,“全球变暖”正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有人说,地球的温度就像一辆失控狂飙的汽车,如果不设法让它降下来,就会有灾难性的后果。
(1)有人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度排放所造成的。从较长的历史时期来看,情况是怎样的呢?分析上图,得出你的观点: 。
(2)人们或许会问:这些碳来自何方?如果以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为对象来考量碳循环。……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一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 圈中,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也将一部分碳释放到大气圈中,伴随着动植物的死亡,体内的碳一部分被 (填某类生物)分解,返回大气圈,……以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碳的总量 。
(3)不论科学研究最终会得出什么结论,低碳生活代表着低成本、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值得提倡的。从低碳生活的角度,我们应该多吃 。
(4)为了响应“低碳减排 绿色生活”的号召,你是怎么做的?(写出符合题意要求的一条即可) 。
【答案】(1)目前二氧化碳浓度低于历史大部分时期,二氧化碳浓度与气温上升不成正比,二氧化碳不一定是造成气温上升的罪魁祸首,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未必造成灾难性后果
(2)生物;细菌、真菌等分解者;不变(保持稳定)
(3)植物类食物
(4)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植树造林等(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环境污染及其控制;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1)有人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度排放所造成的,从较长的历史时期来看,分析上图,可以看出:目前二氧化碳浓度低于历史大部分时期,二氧化碳浓度与气温上升不成正比,二氧化碳不一定是造成气温上升的罪魁祸首,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未必造成灾难性后果。
(2)二氧化碳被消耗的主要途径是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一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生物圈中,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也将一部分碳释放到大气圈中,动植物死后形成的遗体遗物被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大气中,从整个地球来看,碳的总量基本保持稳定。
(3)“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低碳生活代表着低成本、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从低碳生活的角度,我们应该多吃植物类食物。
(4)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植树造林等。
故答案为:(1)目前二氧化碳浓度低于历史大部分时期,二氧化碳浓度与气温上升不成正比,二氧化碳不一定是造成气温上升的罪魁祸首,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未必造成灾难性后果;(2)生物;细菌、真菌等分解者;不变(保持稳定);(3)植物类食物;(4)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植树造林等(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8.2015年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张家界市环境宣传活动主题为“守护青山碧水,践行绿色生活”.
(1)下列与“守护青山碧水,践行绿色生活”相符合的是 .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 ③向河流湖泊大量排入生活污水
④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⑤节约纸张,随手关灯 ⑥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
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D.③④⑤⑥
(2)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天然氧吧”,1公顷树林,每天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并释放60﹣400千克的氧气,这是依靠植物的 作用实现的,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
(3)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为越来越多户外活动爱好者的热选路线,为了保护环境,请你为他们的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一条即可) .
【答案】(1)C
(2)光合;碳﹣氧
(3)不乱扔垃圾(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析】【解答】(1)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这种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②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有利于环境保护;④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有利于环境保护;⑤节约纸张,随手关灯,这种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
③向河流湖泊大量排入生活污水,会造成水体污染,破坏生物的多样性;⑥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浪费电能,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C正确.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并放出氧气,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3)不乱扔垃圾、使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大量植树造林都可以改善环境.
故答案为:(1)C;
(2)光合;碳﹣氧;
(3)不乱扔垃圾(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具有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现在有很多与绿色相关的环保名词,就是基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而提出来的.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