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3 11:0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案(主页)
2021 —2022学年度 第 二 学期
课程名称: 高一历史 授课章节:第 六 章第 2节
授课班级: 授课人: 授课日期:
教学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过程、影响,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
学习者 分析 高一学生的史料解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历史唯物主义观念是完全没有建立的状况,对于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的能力也较低。另外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然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一战的背景、影响 难点:战后国际秩序的演变及影响
教学方法 及教具 讲授法、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相关图片、视频与史料,分组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教研组长签字: 教导处审批:
时间: 年 月 日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导入: 请同学们观看《西方国家殖民进程图》,从而得出到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新兴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同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世界殖民霸权,从而为一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整体感知。 讲授新课 一、帝国主义与大战的酝酸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导致各国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 具体表现: (1)英德矛盾:欧洲乃至世界的霸主地位(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2)法德矛盾:普法战争结仇以及引起的领土争端,对北非殖民地的掠夺; (3)俄德矛盾:不断地贸易摩擦; (4)俄奥矛盾: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3.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1882年,德、奥、意组成“同盟国”,德国为核心。 1907年,英、法、俄组成“协约国”,英国为核心。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2.爆 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参战。一战全面爆发。 3.性 质: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具有非正义性。 4.战 线: 英法军队与德军——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东线,奥军与俄军——南线。 西线是决定性战场。 5.经 过 (1)1914年,马恩河战役,德军根据施里芬计划”,进攻法国失败,德国速决战破产。 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的租借地山东半岛,第二年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企图灭亡中国。 (2)1915-1916年,战争处于胶着状态。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但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1916年,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纹肉机”。同年,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地狱”。 1916年5月,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3)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退出了战争。 结 束: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思路拓展】协约国最终战胜同盟国的原因? 首要原因是双方力量对比失衡,协约国的综合国力要远远超过同盟国,这是同盟国希望“速战速决”的重要原因;同盟国海军较弱,基本断绝了与海外殖民地的联系,被封锁在欧洲大陆。 其次,同盟国战略失误,长期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局面。 最后,内部矛盾,数年的战争使同盟国内部矛盾日益加剧。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形成 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缔结《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等条约,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内容 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诸多特权; 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成立国际联盟。 3.机构——国际联盟 (1)成立:1920年初成立,总部日内瓦。 (2)特点: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3)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 (4)评价: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结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建立(构成):“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性质: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 (2)体系的主要内容: ①《凡尔赛条约》:德国及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②华盛顿会议及《九国公约》: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列强同意“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国际联盟 ①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②评价:国联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实际成为英、法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一战的影响 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2.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3.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是这两个国家开始崛起的重要标志。 4.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总结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的特征 (1)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安全、和平、民族自决的观念。 (2)以帝国主义国家掠夺战败国、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为主要目标。 (3)防止布尔什维主义是建立战后国际秩序考虑的因素之一。 (4)是多种矛盾斗争的结果,同时又是产生新矛盾的开始。 (5)由帝国主义大国操纵建立。 (6)欧洲仍处于世界中心地位,但已开始动摇。 课堂小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出现了垄断组织,使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但在各国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矛盾,最终在20世纪初的欧洲出现了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萨拉热窝事件引燃了两个军事集团的战后,使人类在进入20世纪爆发了第一次世界规模的大战。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各自的利益达成暂时的妥协,调整了国际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是各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并没有根除,而且在处置战后问题时又产生了新矛盾、新问题,所以“这不是和平,只是20年的休战”,进入30年代二战就爆发了。 作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后,没有一个国家希望发生欧战。除了很少的例外,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和大臣们都预见到这一定是一次可怕的斗争,在政治上并不能有绝对确定的结果,但是在丧失生命、痛苦和经济方面,其结果一定是可怕的。……然而他们之中没有一个能预见到后来事实上政治的结果是如此巨大,其他结果是如此之可怕。……然而欧战终究爆发了。 ——摘编自[美]费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通过国际联盟所建立的战后国际秩序是残缺不全的,这个国际秩序无法完成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宗旨和任务。它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束手无策,对纳粹德国的扩军备战反应乏力,对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的制裁半心半意,对被侵略国家的支持缺乏诚意。因此,国际联盟在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实际变成了维护战胜国利益的“战后新秩序”,反而在客观上助长了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一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彻底破产,国际联盟也名存实亡。——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⑴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中“这次大战”直接造成的“如此巨大”的政治结果,并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国际联盟的成立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答案】(1)直接结果: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答出“十月革命”或“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可得分);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帝国解体(四大帝国解体);英法受到重创;美日乘机崛起;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国联成立。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影响:积极方面:它逐渐成为重要的外交舞台;国际联盟所确定的集体安全原则为后世提供借鉴;后来逐渐与苏联合作,壮大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消极方面:国际联盟盟约在保持和平、维护集体安全、制止战争等决策机制方面存在漏洞;国际联盟权力有限;国际联盟建立的战后国际秩序存在缺陷,客观上助长了侵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内容比较多,所以要求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史实清晰。所以我在这里重点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 2、在学生探究“一战原因和影响”的基础上,老师一定要有总结环节,否则就会出现内容分散,,学生不容易理清线索的问题。 3、对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问题是本课的难点,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操作下形成的,维护的是帝国主义的利益,它具有不稳定性和局限性,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引导学生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为避免战争贡献自己的智慧 4、教学中,要把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相关内容与本课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在中国人民的反对之下,北洋军阀政府派出的代表团最终拒签和约,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反帝斗争精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