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五年级上册科学1.2光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五年级上册科学1.2光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3-22 18:4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光是怎样传播的
设计理念 倡导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从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掌握核心概念。同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科学习惯以及科学思维方法,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生为本。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光》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是学生在对光和影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对光是如何传播进行的进一步探究学习。主要内容是:通过合理的假设和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一规律,并利用这一观律去解释影子的形成原因,并且为“光的反射”这一课埋下伏笔。本课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这个活动是为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光从哪里来,又是怎样到达被照亮的物体上的?让学生寻找推测的依据,并试着画出光传播的路线。第二部分:验证光的传播路线。教材中的实验是通过几张孔的卡纸,一个纸屏和手电筒来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另一个方法是用直管和弯管实验证明。除了这些实验方法外,还希望学生能自己办法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比如滴了几滴牛奶的水杯,夜晚的手电筒光、雨天的汽车车灯等。希望学生明白一个结论的得出应该通过反复验证,同时可以加深对光沿直线传播的理解。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在生活中已经光源、影子等知识,比如夜晚舞台的灯光、手电筒的灯光、汽车车灯等,这些为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打下基础。可以重点强调孩子在描述时的语言精准性,以及科学猜测要有依据,培养孩子的证据意识。五年级的孩子非常喜欢动手操作,所以本课准备了丰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从而进一步验证猜想,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光是直线传播的。
科学探究 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并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3.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影子的形成。
科学态度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善于思考的能力。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有理有据的推测和实验认识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对措施 活动开始时,就让学生说出推测光研直线传播依据。
教学难点:能用多个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比如观察法、探究实验法等运用多种感光获取新知。
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器材:激光笔、不同的直管和弯管、开小口的一次性杯子、纸屏、牛奶、烧杯、实验记录单。2.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器材领用区”、“科学交流区”小展板。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课件并提问:为什么坐在井底的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2.讲述:接下来我们来当一只小青蛙,手拿一个剪了底部的一次性杯子,比较套上杯子和没有套上杯子看到的视野有什么不同?3.揭示课题:为什么“井底之蛙”看到的天这么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光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课题。 1.学生思考并推测可能的原因。2.学生角色扮演,体验“井底之蛙”,并谈感受。 1.用学生非常熟悉的“坐井观天”故事导入,引导孩子思考这个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科学道理。不知不觉中进行了情感教育,同时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2.用手捂住一只眼,用两头都开口纸杯放在另一只眼前,模拟在井底的青蛙。学生感受视野变小。
科学猜测列举实例 1.教师演示:用激光笔照射黑板,黑板上出现光斑。2.教师提问:光是怎样从激光笔传播到黑板上的?中间的路径是怎样的?并说一说你猜测的理由。3.教师评价:看来同学们很会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 1.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2.并猜测光传播的路径并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支持自己对光线传播的想法。 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引导学生科学猜测,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
反复实验验证假设 实验验证一之弯管直管实验1.出示实验材料:激光灯、 组合通道(弯管、直管)、 纸屏。2.讲解实验步骤:(1)先自由组合通道,并画在记录单1的方框内。(2)在组装好的通道一端用激光笔照射,另一端用白纸屏接光斑。(3)观察纸屏上有没有光斑,并记录。3.出示温馨提示:(1)激光不能照向眼睛。(2)及时记录观察发现。(3)铃声响起整理好材料准备汇报。4.教师巡视指导。5.引导学生汇报与交流。6.小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7.引导学生画光传播的路径。 1.学生观察实验器材。2.学生阅读实验步骤,了解温馨提示。3.学生领取实验记录单和实验器材。完成设计、组合通道、操作、记录。4.学生汇报与交流。(预设:直管,在屏上能看到光斑,弯管,在屏上不能看到光斑。)5.学生得出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6.学生在直管和弯管记录单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 1.提供四种不同的塑料管,自由组合成不同类型的直管弯管,给孩子更多选择和思考。学生自己组合,检验、记录,分工合作。2.激光灯在课堂中每个活动都有用到,从这个细节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体现人文关怀。
实验验证二之活动二“眼见为实”1.教师讲述: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推断光是直线传播的。接下来让我们眼见为实,再证明光是怎样传播的。2.出示实验材料:激光灯、乳浊液。3.教师讲解实验方法:将激光笔打开正对着乳浊液上方照射,观察光传播的路径。4.讲解:通过刚才两个实验,我们清楚了光是直线传播的。说明科学结论的得出需要实验反复论证。5.讲述:在生活中,同学们刚才说有很多看到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下面我们来看看。6.出示图片:夜晚舞台的灯光、汽车车灯;清晨森林中的阳光等。 1.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开始实验。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3.学生汇报实验现象。4.学生提出更多的方法。 1.突出“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2.增加创意实验:光在乳浊液中的传播。在这个实验中光的路径由不可见到可见。由朦胧到明晰,眼见为实。这个实验操作简便,效果非常明显。
任务挑战拓展延伸 任务挑战:1.课件出示材料:带孔纸杯、激光灯、白纸屏。2.挑战目标:旋转纸杯让光穿过两个纸杯到达屏幕。并把两个纸杯上小孔的对应位置按顺序画在记录单上。3.教师巡视指导。4.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成功的秘诀,帮助失败的小组找原因。5.出示“坐井观天”课件并提问:为什么坐在井底的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6.提问:你能解释影子的形成吗?7.出示图片:灯光秀、音乐喷泉。这些是合理运用光现象,给我们带来美的视觉盛宴。8.出示图片:生活中的光污染现象,出示《光污染》资料。 1.学生领取材料,开始实验。2.汇报交流,分享经验。3.学生运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坐井观天”和影子形成的科学原理。4.学生阅读《光污染》,说说光污染的危害。 1.带孔纸杯代替教材中的带孔纸片,同样不易倒、易操作。同时,每个纸杯中开了三个小孔,给孩子更多的选择。2.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美丽,同时利用不当也会带来危害。在生活中要关注光污染现象,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感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与生活密切相关。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健康生活和责任担当。
作业设计 调查生活中光污染现象,思考解决措施。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关注生活,从课堂到课外,关注生活中的光现象。
板书设计 《光是怎样传播的》路径 光源 屏(有无光斑)光是直线传播的
教学反思 精心设计课堂,体现核心素养。巧设“坐井观天”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孩子回忆生活经验,科学猜测光是怎样传播的。精心设计实验,敢于在教材的基础上求创新。关注赏识教育,评价及时。进行人文关怀,关注光污染。
附件
记录单1
组别
活动一:
在下面的方框中画一画以下管子能组合成的形状,并检测哪些组合光线能通过。纸屏上出现光斑括号中打“√”,纸屏上没有出现光斑的在括号中打“×”。
激光灯 组合通道 纸屏
记录单2
组别
活动三 任务挑战
旋转两个纸杯,让光可以同时可以穿过两个纸杯到达屏幕时,将两个纸杯小孔上方对应的粉色方块位置按顺序画在记录单上,并画中光传播的路径。
激光灯 通道 纸屏
方法二
方法一
( )
( )
方法四
方法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