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测试题
选择题
1.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它发生在( )
A.秦二世统治时期 B.隋炀帝统治时期
C.唐玄宗统治后期 D.唐高宗统治时期
2.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平定安史之乱后,唐朝遗留的问题是( )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农民起义 D.外戚乱政
3.下面不属于安史之乱带来的影响是( )
A.直接导致唐朝后期的农民战争
B.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C.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D.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4.“开元盛世”被很多史学家称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开元盛世”之后,唐朝逐渐走向衰落。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黄巢起义 B.安史之乱
C.贞观之治 D.武则天改国号为周
5.“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6.唐朝,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灭亡的标志是( )
A.安史之乱爆发 B.安史之乱结束
C.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D.朱温建立后梁
7.唐朝灭亡后到960年的这一段历史是 ( )
A.魏晋南北朝
B.五代十国
C.宋朝
D.后周
8.唐朝灭亡后,政权分立,南北方先后出现了15个割据政权。其中,占据太原的政权是( )
A.北汉 B.后唐 C.南汉 D.后汉
9.十国是在唐朝之后,与五代几乎同时存在的十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的统称。其中,南方有九个,位于北方的只有 ( )
A.南唐
B.前蜀
C.楚
D.北汉
10.“十国”中,称“汉”的政权是 ( )
①后汉 ②前汉 ③北汉 ④南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11安史之乱是当时社会上各种矛盾所促成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皇帝荒废朝政 B.发生严重灾荒
C.社会矛盾尖锐 D.节度使权力膨胀
12.下列关于唐朝走向衰落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而是纵情享乐
B.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C.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王朝无法与之抗衡
D.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
13.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其实质上是( )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14.五代十国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下列对这一时期的描述,恰当的是( )
①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 ②南方相对稳定,经济发展 ③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趋势 ④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唐朝灭亡 ②唐朝打败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 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16.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后半辈不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后期的(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据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材料三: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
(1)材料一写出了安史之乱的原因,请加以概括。
(2)除了材料一所述原因外,安史之乱的爆发还有哪些原因?
(3)根据材料二,指出安史之乱有何历史影响?
(4)材料三反映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材料二 唐玄宗思欲弃末敦本,阜俗安人……急于务农,不夺农时。宽赋敛,节征徭,使天下无事。——《唐大召令集》
材料三 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怠,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亲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小邑犹藏万家室”与“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是什么关系?类似于“开元全盛日”局面在唐朝初年也出现过,请写出唐朝初年开明统治的名称及皇帝。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一出现的原因。除此之外,出现材料一这种盛世景象的因素还有哪些?
3)据材料三指出“开元”末唐玄宗的治国措施及其影响。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的所作所为带来的不同结果给我们什么启迪?
答案
1-5CAABA 6-10DBADC 11-16BCDDDC
17、(1)唐玄宗荒废朝政;任人唯亲;宦官奸臣当道,朝政日益腐败。
(2)①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②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③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3)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4)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18、1)人口增加、粮食充足、社会安定;人口的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贞观之治;唐太宗。
2)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唐太宗、武则天时期奠定的基础;唐玄宗本人的才能;唐玄宗措施的正确性;人民的辛勤劳动。
3)治国措施: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影响: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启迪:亲贤臣,远小人,则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反之,则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王朝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