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综合练习题
选择题
1.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 )
隋朝 B. 唐朝 C.北宋 D.明朝
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描述的是( )
A.赵州桥 B.长城 C.都江堰 D.大运河
3.“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4.隋朝虽然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在我国历史上仍占有重要地位。隋朝的历史作用有( )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引发了时人和后人更多的关注和争议。下列这些评论中,最准确的是( )
A.严刑酷法,实行残暴统治 B.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C.奢侈腐化,心狠手辣 D.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创“开元盛世”
6.在下列四本著作中,你在哪本书中不能看到有关唐太宗的事迹( )
7.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史书称这一时期“贞观之风,一时复振”。他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8.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9.《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右图为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图中所显示的曲辕犁应该出现在( )
唐朝 B.清代 C.战国 D.东汉
10.“中国”在英文中为“CHINA”,它是用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瓷器来借代,那么唐朝创制的闻名于世界的瓷器珍品是( )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唐三彩
11.下列史实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是( )
①武则天登基成为皇帝 ②唐三彩的生产 ③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射箭等 ④尚武风气盛行
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诗中“赞普”是我国古代某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这一少数民族是( )
A.回纥 B.南诏 C.靺鞨 D.吐蕃
13.唐朝被称为“诗仙”、“诗圣”的是( )
①李白 ②阎立本 ③杜甫 ④白居易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盛唐气象本来是诗歌上的一种说法,但经常被历史学家用来说明中国历史上的那个黄金时代。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盛唐气象的形成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是( )
A.专制与跋扈 B.颓废与反抗 C.开明与开放 D.任性与狂妄
15.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16.北方各民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 )
A.唐朝非常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
B.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戴
C.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民族
D.唐朝时北方各民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
17.歌手河图在《不见长安》中唱道:“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下列属于曾经发生在长安城的“悲”的是( )
A.盘庚迁殷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黄巾起义
18.“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 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是( )
①日本 ②新罗 ③天竺 ④雅典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19.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 ( )
A.东北地区 B.江南地区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20.强大的唐朝灭亡后,出现了藩镇割据混战的局面,黄河流域相继由几个朝代统治,历史上合称为( D )
A.十国 B.三国 C.七国 D.五代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采取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京师设立学校,又令郡县推举孝廉、茂才,供朝廷选用。儒学与仕途结合起来,要做官非学儒不可,士人都变成儒生了。京师的学校(太学)五经博士当教官,有正式学生五十人,叫做博士弟子,全国各郡保荐学生到博士处受业,待遇同博士弟子一样,名额不定。两种学生都是一年考一次,考上中等的给官做,考下等的黜令退学。又选通经学的小官吏作地方官府的卒吏。职务是用经义装饰政事。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科举选官制是中国文官制的基石。因为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正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因此从隋唐时期开始就成为历代统治者选官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的儒家经义,与各种政务并不相合,主要的目的是笼络读书人,愚化百姓。科举考试的形式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从初级到高级的层级考试选拔,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已深深地灌输到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统治的社会基础。
——逮慧娟《同文馆与中国文官制度的近代化》
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是何意图?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选官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2分)分析其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它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诗歌有近5万首,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
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唐朝哪两个方面的进步?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材料一图3中捕捉到哪些信息?
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个朝代?请写出三位当时涌现的杰出诗人。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朝能在这些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23.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盛世之治】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是谁?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
【和同(为)一家】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1分)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开放交流】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人教版七下教材
试举两例唐朝时主动对外交往的事例。
通过上述对唐朝历史的探究,谈谈和谐社会需要具备的因素。
24.隋唐是经历了长期分裂后的两个大一统王朝,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隋朝、唐朝分别于哪一年建立?隋朝统一中国的标志是什么
(2)隋朝在谁的治理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唐朝先后形成哪两个治世局面?分别出现在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
(3)上述繁荣局面形成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4)结合隋唐历史,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答案
1-5ADCBB 6-10CDCAD 11-15CDCCB 16-20BCACD
(1)意图:实现大一统。特点:崇尚儒学教育,培养后备官员;选用儒生做官;推荐与考核相结合(方式多元化);任人唯才。作用: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促进了文化教育的繁荣;提高了官员素质,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人才基础;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巩固。
特点:考查内容以儒家经义为主;选拔形式具有开放性;选拔程序具有严密性、系统性。作用:普及儒家价值及思想,形成文化认同,有利于稳固统治;选拔文化素质较高的官员,提高行政效率;打破选官的世袭特权,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兼顾边疆人才选拔,促进边疆开发和民族团结。(任意三点即可)
(1)农业和手工业(陶瓷业)
(2)妇女骑马、打球,从事男子的活动,反映出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
(3)唐朝。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4)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中外交流频繁。
23、(1)唐太宗。虚心纳谏。
(2)藏族。文成公主
(3)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4)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关系融洽;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对外开放。(任意两点即可)
24、(1)581年;618年。标志:隋朝灭掉陈朝。
(2)隋文帝(杨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太宗;唐玄宗。
(3)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励精图治;重视人才;统治者采取恰当的政策。
(4)国家要注意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彼此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