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九年级物理 第12__章____2_节 第__1___课时; 共___1__课时
提供者:蒋静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该节是北师大版第12章第2节内容,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这节课是对上一节的巩固。也为之后学习电路打下基础,它在真个电路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中考考试中的必考内容。所以本节内容在物理学习中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伏安法)测的电阻的实验原理。 ②、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③、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②、通过学生选择实验仪器、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操作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 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情分析
1、初中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对事物存在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但这一阶段的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度时期。 2、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对电流,电压和电阻有一定认识,但这种认识有一定具有一定的肤浅性,片面性,没有上升到理论认识,还不能构成科学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分组实验,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并且逐渐培养学生具有分析数据和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学习应用欧姆定律,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2、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属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难点: 1、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 2、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 3、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4、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欧姆定律: 思考学案问题导入的第一题: 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 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 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新课引入: 老师提供几个没有做标记未知电阻,其中一个是12欧姆,你有什么办法找到这个12欧姆的电阻? 通过刚才的计算想想;如果我们想知道电阻的阻值有多大,我们怎么通过实验测量电阻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进行电阻的测量。 学生计算导入的问题 请大家设计测量电阻的电路图,然后互相交流,看自己的想法有没有和别的同学不一样。 请一位同学将自己设计的电路图画在黑板上。 学生思考讨论 复习前面学习的欧姆定律知识点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节 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1、实验原理:R=U/I。 2、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导线、灯泡、定值电阻、开关等。 3、实验电路图: 请一位同学将自己设计的电路图画在黑板上。 巩固电路图的设计
分组实验 展示正确的电路图: 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图,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压,电流,多次实验求出电阻。 熟悉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并能正确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示数
5、实验结论: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列出实验测量数据并计算出电阻值。 电压 电流 电阻 1 2 3 分析实验结果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该节课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锻炼了学位的动脑动手能力。在操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题,如滑动变阻器连接错误,电压表,电流表连接时量程选择不恰当等,连电路时开关要断开等问题,作为老师要及时给予指导!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 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1、实验原理:R=U/I。 2、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导线、灯泡、定值电阻、开关等。 3、实验电路图: 4、实验结论: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