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2 19:1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阅读理解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儿株花,芍药,风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给加点字注音。
屋檐( )   装饰( ) 芍( )药 鸡冠( )花
2.多音字组词。
结 jiē( ) jié( )
场 chǎng( ) cháng( )
3.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藤 ( )的装饰 ( )的农家风光
一( )石狮 两( )大旗杆 几十( )竹
一( )浓阴 几( )春雨
4.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进行对比,衬托出乡下人家屋前瓜架装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说乡下人家屋前的瓜架比高楼门前的石狮子、旗杆“可爱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呀!”跟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7.辨一辨,再组词。
藉( ) 厉( ) 撇( )
籍( ) 历( ) 瞥( )
8.照样子,写词语。
(1)闪闪烁烁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卜落卜落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9.划线句子属于_______描写,“跑跳”“仰着脸看”等写出了孩子们的_________。“然而”“偏就不许”写出了孩子们不能在雨里玩耍的_____、_______与_______。
10.找出文中的过渡句,用“ ”画出来。我知道这句话的作用是:
11.第二段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三月桃花水
刘湛秋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木,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在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咚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那急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花瓣;边疆看见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炊烟……
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
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木,叫人多沉醉。啊!掬一捧,品一口,让这三月的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
12.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1)第一自然段作者把______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___________的情景。
(2)“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这是一种______的写法,写出了________。
13.桃花水真的美,美在________,美在_____,美在_______。
14.看到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作者心情在变化,由一开始的_____,到后来的________,再到最后的__________。
15.“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说说你从明镜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我看见__________,我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
16.写一句关于春天的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家乡的小山岗
我的家乡是豫东平原上的一个美丽的乡村,村庄东头有一个小山岗。小山岗南北绵延几公里,就像一条长龙,匍匐在家乡的原野上。
山岗上栽满了杏树,每到初夏杏子成熟的时候,满树黄澄澄的杏子,总会吸引来很多小朋友。大一点儿的爬到树上摘杏子吃,小一点儿的待在树下,看着树上的小朋友吃得津津有味,馋得直流口水,他们便会朝树上的小朋友大声地喊:“给我摘一个,给我摘一个。”而树上的小朋友却总是故意刁难树下的小朋友,边吃边说:“就是不给你摘,就是不给你吃。”气得树下的小朋友直跺脚,嘴里直嘟囔:“你真坏,你真坏。”
到了暑假,山岗上就更热闹了!孩子们吃过晚饭,在父母的带领下,一只手拿着瓶子,一只手拿着手电筒,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兴高采烈地去捉爬蚱。你看吧,树林里,到处是人影,到处是灯光;你听吧,人影处,到处是笑声,到处是孩子们的叫喊声,你总能听到:“妈妈,我捉到一个!”“爸爸,这里有一个爬蚱!”
家乡的小山岗,虽然很平凡,但它却是孩子们的乐园。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喜欢上了这个小山岗吧!
17.“气得树下的小朋友直跺脚,嘴里直嘟囔:‘你真坏,你真坏。’”这句话中“嘟囔”的意思是________,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还有_____ 、_________
18.短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9.短文写的是_______ 、_______(时间)的乡村生活。
20.乡村生活趣事很多,给了“我”许多欢乐,短文中主要写了哪些趣事?请你简单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
21.短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我爱乡村的傍晚
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多。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去放牛的小山网。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我望着群山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 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一阵晩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使我仿佛置身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
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2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恬静——( ) 遐想——( ) 喜悦——( )
23.画“__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
24.短文是按的_______顺序进行描写的。请用“________”画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
25.作者抓住了起伏的山峰、________、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以及_________等有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突出傍晚乡村的_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乡村傍晚的感情。
课外阅读。
幸福的母鸡
母鸡在草丛中觅食时,捡到了一个蛇蛋。这是一只不会下蛋的母鸡,她如获至宝,连忙将蛋带回家。
母鸡不知道自己孵化的是一个蛇蛋,她只知道身下的这个东西能使她获得当母亲的权利。终于,她感受到了蛇蛋的蠕动,欣喜从天而降,母鸡从一个世界走进她向往已久的另一个世界。
小蛇从蛋里破壳而出,他惊讶地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感激地望着身边的这位“母亲”。母鸡过去怕蛇,怕得很。可如今面对这条小蛇,她却没有一点恐惧,因为这是她的“孩子”。
母鸡忙碌起来,寻找小蛇爱吃的食物。晚上给他挡风,白天和他嬉戏。小蛇在母鸡的照料下一天天长大了。
母鸡尝到了当母亲的喜悦与满足,她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26.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如获至宝:___________
27.母鸡感觉自己“从一个世界走进她向往已久的另一个世界”是因为____________。
28.母鸡过去惧怕蛇,但是现在面对这条蛇宝宝却一点儿也不恐惧,是因为____________。
29.为什么这只不会下蛋的母鸡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心阅读。
一棵树一座楼
去香港旅游,有一座大楼不可不看,那是太古大厦;有一棵大树不可不看,那是一棵百年老榕树。楼和树相依相伴,好像长在了一起。
为了盖一座大厦,砍伐或者移走几棵树,这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可在香港,在香港的繁华热闹之地,香港人所做的却不是使树让楼,而是让树和楼尽可能地和平共处。
为了繁荣,楼是要建的;为了保护一棵树,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为了确保老榕树在施工中安然无恙,建设者拿出了一个又一个方案,然后双方再商议出最佳的施工方案。这个方案是先完成万无一失的榕树保护工作后,才能在老榕树下掏石取土盖楼。结果是建设者就地造了直径18米、深10米的一个特大树盆,用以固定好这棵老榕树,接下来才转到在大树盆下破土动工修建太古大厦。在修建大厦之前,光为护树一项就花了近2390万元港币!
太古大厦在大榕树下慢慢加高,一朵绿云般的树冠仿佛是一台巨大的空调器,源源不断地给出力流汗的大厦建设者送来凉气。大厦竣工后,成为多余的大树保护设施才被清除。人们从楼底乘电梯或滚动扶梯到大厦顶层,走出后门,一棵枝繁叶茂的百年老榕树便突然间映入眼帘,让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30.题目中的“树”指的是___________,“楼”指的是___________。文中最能表现它们之间关系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
31.这篇短文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
32.当树影响到建楼时,通常的做法是__________。然而,香港人的做法却是__________。
33.文中画“_____”的句子应该读出__________的语气,这句话和前面哪句话前后照应?请用“﹏﹏﹏”画出来。
3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yán shì sháo guān
2. 结实 结束 现场 一场雨
3. 长长 别有风趣 独特 对 根 枝 片 场
4. 对比 乡下人家屋前瓜架上的瓜、藤、叶 高楼门前的石狮子或大旗杆 亲切可爱 质朴自然
5.秋天到了高粱涨红了脸。
6.因为乡下人家屋前瓜架上碧绿的藤和叶,挂着的青、红的瓜,色彩明丽,生活气息浓厚,把农家小院装点得别致生动、亲切可爱,使人一见就觉得亲切、自然。如果门口放了石狮子、旗杆,反倒让人觉得单调、威严、难以亲近,所以作者说乡下人家屋前的瓜架比高楼门前的石狮子、旗杆“可爱多了”。
7. 慰藉 猛厉 撇嘴 书籍 历史 瞥见
8. 干干净净 明明白白 开开心心 哗啦哗啦 滴答滴答 轰隆轰隆
9. 动作 活泼与好奇 失望 委屈 无奈
10.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作用:引出下文对天窗的描写。“唯一”突出了天窗对被关在屋子里的孩子们的重要性,表达了孩子们对天窗的喜爱。
11. 比喻 拟人 “跳、瞥”赋予和闪电人的情态,写出了孩子们在夏天雷雨到来时通过天窗看到的和想象到的情景,将闪电比作带子,形象地写出了闪电的形“猛厉地扫荡”写出了在孩子们的想象中风雨雷电的威力之大,突出了风雨的恐怖与狂暴。
12. 三月的桃花水 融化,欢快地向前奔腾 拟人 河水映照着朝霞向前流动的情景
13. 有声 有色 春水如油,滋润万物,美在有情
14. 惊喜 高兴 激动
15. 燕子直冲云霄、垂柳吐露新芽 姑娘们野外踏青、村庄升起袅袅炊烟
16.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17. 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 嘀咕 嘟哝
18.比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山岗的形状。
19. 初夏 暑假
20.初夏杏子成熟时小朋友们摘杏子的情景。
暑假晚上父母带孩子们去捉爬蚱。
21.前后呼应,点明主题。使文章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
22. 安静 畅想 高兴
23. 比喻 稻田的美
24.由远及近 眺望远处 远处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
25. 金黄的稻田 引吭高歌的大水牛 美丽 喜爱
26.母鸡捡到了蛇蛋好像得到了宝贝。
27.她要当母亲了,她获得了当母亲的权利
28.蛇宝宝是她的“孩子”
29.因为母鸡尝到了当母亲的喜悦与满足。
30. 老榕树 太古大厦 相依相伴 和平共处
31.为保护环境,人们让太古大厦和一棵百年老榕树相依相伴、和平共处
32. 将树砍伐或者移走 让树和楼尽可能地和平共处
33.惊讶 为了保护一棵树,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
34.环保与现代化建设应该同时兼顾;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