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3.4《树和天空》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3.4《树和天空》课件(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3 00:1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来生,愿做一棵树
海子
如果有来生, 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 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 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 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我是一棵秋天的树,稀少的叶片显得有些孤独
偶尔燕子会飞到我的肩上,用歌声描述这世界的匆促
我是一棵秋天的树,枯瘦的枝干少有人来停驻
曾有对恋人在我胸膛刻字,我弯不下腰无法看清楚
我是一棵秋天的树,时时仰望天等待春风吹拂
但是季节不曾为我赶路,我很有耐心不与命运追逐
我是一棵秋天的树,安安静静守着小小疆土
眼前的繁华我从不羡慕,因为最美的在心不在远处
张雨生 我是一棵秋天的树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树犹如此
人何以堪
古今中外
莫不如此
树 和 天 空
特朗斯特罗姆
作者简介
20世纪西方最后一位诗歌巨匠——特朗斯特罗姆
特朗斯特罗姆(1931—2015),瑞典著名诗人。他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作品多短小、精炼,往往用意象和隐喻来塑造个人的内心世界,被称作“隐喻大师”。
至今(截至2013年1月)共发表诗歌200余首。曾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终于在2011年10月6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到诗中,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
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在现实世界之外,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神秘自由的世界,一个用意象修筑起来的奇异幻美的宇宙世界,唤醒我们对存在的感悟,塑造着我们的精神生活,他与世界保持着一种契合,借由诗人的身份,沟通着现实与神秘,我们越是接近他的文本,就越能触摸到大地与天空的秘密。
整体感知
自读诗歌,
感知整首诗的行文脉络
深入探究
意象——解读诗歌的一个抓手
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按一般情况,物是客观存在,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因此,所谓意象,就是沾染或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意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和象的融合,简言之,意象就是意中之象。
1《树和天空》一诗中,所选取的意象“树”“天空”“我们”,有怎样的象征义
(1)“树”是立足于大地同时又指向天空的最隆重和充分的表示,是生命的主体,是积极向上、蓬勃生长的生命的代表。
(2)“天空”是“树”(自然生物)和“我们”(人类)存在共同的家,代表着自然界。所有生物既在“天空”下积极地承受它的所有赐予和挑战,同时又对天空怀抱着最虔诚的爱、敬畏以及等待。
(3)“我们”在这里代表人类与自然等存在,“我们”既是自然的旁观者和见证者,也是自然的参与者和存在者,“我们”相互关爱与扶持着。
2.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有什么特点?“我们”起什么作用?
(1)抒情主人公是树。
(2)诗中的树有超越了人的自觉和主动性。在雨中,树在“走动”“有急事”“汲取生命”;雨停后,树“停下脚步”和“等待”,它有对生命自觉自为的争取与充盈。(3)“我们”在这里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见证人、陈述者,是目睹了自然生命律动的一个记录员。
3.诗的最后写树与“我们”都在等待“雪花在空中绽开”,那么,“雪花”在这里有什么寓意?
“雪花”在这里有着丰富的蕴涵。作为冬天的象征,它预示着寒冷,然而它又恰恰突显生命的强大意志。另外,“雪花”也象征着一个洁白澄净的纯美境界,一种超越了世俗功利、摆脱了欲望和俗物的牵绊、万物融和无间、和谐共存的世界。
4.这首诗的前后两节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在内容上有怎样的关系?
第一节写“雨中走动”“匆匆走过”“有急事”“汲取雨中的生命”的树,“倾洒的灰色”,充满生命的搏击、忙碌、成长的感觉,营造出一种动感十足的意境。第二节写雨停树静,营造出一种朦胧、静谧的意境,以静为特征。
这首诗的前后两节有着层次与境界上的相承与递进。前者充溢着生命的搏击与律动,代表着自然间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而当“雨停歇”,世界便进入一种行动后的安宁、强力后的静谧。那曾因为“有急事”而“匆匆走过”的躯体,也终于有了夜空下神圣而静穆的“挺拔”闪现。经历过生命的奔波与成长,心中对未来又充满一种美好的期待。
艺术手法
1.《树和天空》想象奇特,意境朦胧,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树在这里被作为生命主体,取得了超越于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虽同处雨中,但是“走动”“有急事”“汲取雨中的生命”“停下脚步”和“等待”的却首先是树而不是人。“我们”在这里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见证人、陈述者——一个同路人。而“我”(如果可以这样推测诗人的话)则更是仅仅作为“我们”的一个代言人而已,仅仅是目睹了自然生命律动的一个记录员。(然而这里并不是要走向另一个极端去重树轻人,只是因为自然只以其存在表示自己,而人还有使用文字的能力)树在这里有行动(“走”)、有计划(“有急事”)、有对生命自觉自为的争取与充盈。甚至还有着它的宗教般的静观和对于未来一种唯美的期待。
2.《树和天空》这首诗最显著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拟人。作者将一切都拟人化了。树怎么会走动,怎么会停止脚步?其实明明是人在走动,人在某一刻停住了脚步。这样写,就让整个林子披上了一层神秘的罩纱,一下子,将夜雨中林子的寂静及一种看不见的生长(树木在雨中汲取生命),都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明确主旨
这首诗歌主要探讨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树与天空”的关系,也就寓示着存在与无限、与永恒的关系。“我们”相互关爱与扶持着,既在“天空”下积极地承受它的所有赐予和挑战,同时又对“天空”怀抱着最虔诚的爱、敬畏以及等待。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