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22 21:1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燃烧和灭火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灭火方法。
2.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自己归纳现象和结论,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类比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小组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2.通过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分析—归纳法。
【仪器、用品】
多媒体、镊子、酒精灯、石灰石、蜡烛、火柴、木条、乒乓球屑、纸屑、沙子、水槽、剪刀、湿抹布、碳酸钠、浓盐酸、装有水的烧杯、坩埚钳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视频:索契冬奥火炬传递-----水下生火 观看视频,引发学生对燃烧现象及条件的思考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展示实验室中几种物质燃烧的图片,并引出燃烧的概念。 学生比较归纳,找出几种物质燃烧现象的共同特点,并形成燃烧的概念。 联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体会从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思想。
展示几种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提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互动交流,猜想燃烧所应具备的条件及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依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的推理能力,调控后续教学。
提出问题:如何逐一验证燃烧需要的条件?引导学生分小组设计探究方案,探究燃烧条件。实验仪器和用品:1.镊子、酒精灯、木条、石灰石、火柴;2.两支小蜡烛、一个烧杯、火柴;3.镊子、乒乓球屑、纸屑、酒精灯、火柴。 互动交流,设计实验方案。依据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展示试验设计成果。 用明显的实验现象验证学生的推理,使学生体验推理探究获得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
实验演示:重现“水下生火” 观察实验,感受知识的力量! 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实现预期现象,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提供仪器和药品,探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蜡烛、剪刀、烧杯、湿抹布、碳酸钠、浓盐酸、装有水的烧杯、坩埚钳等 依据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自己设计实验探究灭火方法及依据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2.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隔绝空气或氧气。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提出问题:家庭或高层宾馆发生火灾,假如你身居其中,你应该怎么做?为什么?当大型火灾发生时,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逃生措施呢?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火场逃生片段。 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大型火灾发生时的逃生方法,知道“小火扑,大火逃”的安全原则 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火灾的危害。增强学生防火意识,同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游戏问答:用“燃烧和灭火”的化学知识解释下面的成语成语“釜底抽薪”、“钻木取火”、“火上浇油”等 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释成语中蕴含的化学知识 使学生学以致用,体会祖国的语言文字的魅力
课堂小结:组织学生畅谈本节课的体会和收获,并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侧重学法交流与感受、反思与评价,情感交流。 激励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热情,并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布置作业:调查研究:了解火灾时的自救方法,以及不同原因造成的火灾的灭火方法。。 思考、研究。 深化课堂学习要点,通过开放性习题的布置,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板书设计】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1、有可燃物
燃烧 同时具备 2、和空气(或氧气)接触 缺失其一 灭火
3、温度达到着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