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生活中某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实验用品和教学器材
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烧杯、试管、滴管、酚酞试液、浓氨水、红墨水、酒精、热水、品红、
乒乓球、滤纸、针筒等。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自主探究【引入】请同学上黑板用酒精写名字。【提问】为什么酒精在逐渐消失?你们看到酒精的扩散了吗?引出课题: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这些粒子看不见摸不着?他们真实存在吗?【图片展示】证实分子原子的存在。【提问】在以前的学习中你们对分子原子有什么了解?【学生实验】通过所给的物品:红墨水,有水的烧杯,针筒,医用酒精药棉来自主设计实验,验证分子的基本性质。【提问】学生介绍实验设计以及现象结论【教师补充实验】品红在冷、热水中的扩散快慢。针筒抽等体积红墨水与空气,哪个易被压缩?分子的自述(音频)。氨水使无色酚酞变红。二、启发诱导【提问】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化有何不同?让学生通过对比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由构成氢气氧气的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得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引导学生探究】我们知道一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已知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请同学们想象、模拟水电解的过程。【媒体演示水电解过程】由此得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变了,原子不变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可见,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这就是这两种粒子的本质区别。由此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引导】再模拟氧化汞分解的过程,请同学们观察,汞的构成和氧气的构成有什么不同。三、小结提升【学生讨论】从氧化汞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学生小结】⑴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⑶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和分子一样,它们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它们在不停地运动,它们间有间隙。⑷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四、检测作业 XXX同学上来完 成。 生答:扩散生答:没有生答:分子很小, 分子不断运动,分子间有空隙。学生动手实验生答:红墨水滴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运动。酒精药棉打开闻到却看不到,说明分子很小。针筒抽空气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等。让学生根据现象说出分子原子的性质生答:分子没有变,是分子间隙变了生答:分子变了有无新物质生成。学生想象、探究、交流。生答: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而氧气是由氧原子先构成氧分子,再构成氧气。生答:分子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等。 通过学生亲自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让学生回顾知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进一步探究、体验分子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用实验说明事实的能力。培养学生想象能力。通过层层设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揭示化学变化的实质,给学生直观、感性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巩固知识,理清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