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22 21:3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子和原子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了解分子、原子的区别;并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中化学现象。(3)知道在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模型及动画演示来获得新知识(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获得信息进行加工。(3)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好奇心和求知欲,从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3)通过学习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 (1)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难点 建立微粒观,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学习过程 学法指导
情景引入,建立微粒观一名学生拿一个小米粒,设置远近距离观察 二、自主学习知识链接:建立物质微粒观,回忆微粒的基本性质 【探究活动一、捕获分子,引出特征】同学们分小组实验,加热蒸发10毫升水,在小烧杯的上方再罩一个冷而干的玻璃片,然后交流各自的感受与体会。其中一组学生先展示,其他组的学生踊跃补充。交流展示:一组学生:烧杯中的水慢慢地变少了,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散到空气中去。用眼看不见。二组学生: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片,又凝结成了小水珠。三组学生: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四组学生:水是由水的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本身就是运动的,只不过加热后运动得快一些。五组学生:构成水的微粒加热后跑掉一部分,温度升高,微粒间的空隙变大,单个的微粒太小,肉眼看不见,所以我们不能看见水蒸气。六组学生:温度降低,微粒间的空隙变小,多个微粒聚集在冷的玻璃片上,形成水。获得新知 构成水的微粒称为水分子,分子的性质1、分子在不停的 ,温度升高 。2、分子间有 ,水变成水蒸气,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间的空隙变大,物质的密度变小。水蒸气变成水,温度降低分子间的空隙变小。3、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运用新知,解决问题:观看四幅Flash动画画面1、小明在看湿衣服晒干,水跑到什么地方去了?2、小明放学回家,家门口就能闻到菜香,路过花店时,远远地闻见了花香,。 3、冲糖水时,小明感到迷惑,把白砂糖放入开水中,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有了甜味。4、小明指着马路问爸爸:马路为什么要隔成许多小泥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何不一样宽?田野里能看到架起的电线为什么冬天短夏天长?【探究活动二: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运动】观看水通电分解Flash动画画面观看老师的挂图,思考下列问题:小组交流讨论一:在水电解过程中,水分子发生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微粒还保持水的性质吗?不变的又是什么?交流展示:分子不是最小的,它是由比它更小的原子构成。原子是不是最小的呢?也不是,它只不过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它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1、水分子变成了更小的微粒,变后的微粒不再具有水的性质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____微粒。H表示____、O表示____、2H表示____、2O表示____、4H表示____。水分子可表示为H2O , 2H2O表示____。获得新知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小组交流讨论二:水电解后,生成了氢气、氧气,构成微粒是什么,怎么表示?保持水、氢气、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各是什么?交流展示:获得新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思考:蒸馏水不能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不存在哪种微粒?构成冰、水、水蒸气的微粒是什么?(小组合作学习) 构建分子模型任务安排:阅读课本65页文字并欣赏图3-6、3-7、3-10科学家们用隧道显微镜观察到的苯分子的图像、水分子的图像。知道分子、原子存在事实。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思考与讨论:1、氢气、水、二氧化碳分别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2、氢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分别是怎样构成的?3、举例说明纯净物的组成中含几种分子?混合物呢?4、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小组交流讨论三、现在你能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吗?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变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的过程。【探究活动三、对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理解。】小组间合作展示一:四名女生代表氢原子,二名男生代表氧原子两名女生和一名男生组合成水分子演示水分子的分解,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结合的过程。小组间合作展示二:选择洋葱,小西红柿演示水分子的分解,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结合的过程。等等问题情景:观看老师的挂图,氧化汞受热分解过程,认识汞原子聚集构成汞这种物质小组交流讨论四、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么?观看展示图片: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图像,知道原子存在的事实,认识铁、铜、金刚石、氦气等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认识更多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小组交流:直接构成物质的原子的性质思考:1、分子和原子有何本质区别2、分子和原子有何联系和相同点?3、分子比原子大,这一说法是否准确?小组合作展示:1、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2、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它们都很小,都在不断地运动,分子和原子间都存在间隔。3、分子比原子大不准确,只有在同一种物质中,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三、课堂效果评价 巩固新知识:1、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 (2 ) 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 (3)分子间有间隔,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 ,温度升高,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2.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A.水结成冰B.水分蒸发 C.水被电解 D.水汽化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C.电解水就是把水中的氢气和氧气分离开来. D.水分子之间有间隔4.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A.大小不同 B.能否直接构成宏观物质 C.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学以致用1.小李同学测得50毫升酒精和5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后的体积小于100毫升,这个事实说明( )A.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都有空隙 B.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质量很小 C.酒精和水发生了分解反应 D.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都变成了原子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实质的是( )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B.分子间隔变小 C.分子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D.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去3、下列不同物质的微观粒子示意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表示纯净物的是 (1) (2) (3) (4) (5) (6) 四、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收获一、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三、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快。 3.分子间有间隔四、分子、原子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引导学生形成微粒观真实体现空间感和小的概念。质疑,若在月球上看这个小米粒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预设的问题:小烧杯中的水哪去了?为什么看不见?用什么办法又得到了水?说明了什么问题?小组交流讨论,汇总结果提示:构成水的微粒称为水分子调整学生的精神状态,激活思维提醒学生,还学过水的什么变化?以水通电分解这一变化讨论分子原子的运动通过分析将抽象的微粒知识条理化,清晰化提示:水分子分解后的微粒,通过外界条件,化学变化中不再改变,称为原子。原子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不同种原子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微粒可数出它的数量。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并为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到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并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提示:用身边的物质模拟演示分子、原子小组合作过程中加以适当的指导,引导观看小组质疑。追问:是否能够演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过程?通过演示将抽象的微粒知识条理化,清晰化继续探究、培养能力 展示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比较进一步清晰学生头脑中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强化微粒观鼓励:即快又规范的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这节课的学习即将结束,来试试你的身手吧!做题时一定要细心,要明确考察的主要知识点呦!
五、学后反思 善于反思,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更好的成长。温故而知新,课下复习不能忘。
板书设计: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分子 原子
教学反思:一直在思索,化学学习,建立微粒观始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测试题中,得分率较低。尤其是对分子原子的认识,对微粒中数字的理解,分子原子的区别。有的学生张口就说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本节课的亮点在于利用教学资源,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分解为特有情境下若干问题,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学生结合情景和问题能够主动在头脑中构建分子和原子的模型,主动理解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本质特征和二者的区别与联系。课后学生感觉这部分知识学的很轻松,思路很清晰。
重新组合化学变化
分裂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
原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组合
聚集,空隙改变
物理变化
原子
物质(固、液、气)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