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⑵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力;
⑶利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生活中燃烧、灭火的现象和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评价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养成科学素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灭火主要有三种方法。
3.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应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引导:火是燃烧的一种现象。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习过或生活中了解的燃烧事例及其燃烧现象与同学们交流。播放视频
学生自由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鼓励为主的评价,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都踊跃地讨论了我们常见的燃烧现象,虽然燃烧的事例是多种多样的,但这些燃烧现象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请同学们试着总结出燃烧的定义
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适当引导,形成燃烧的定义。
二 探究燃烧的条件
教师引导:燃烧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请结合你的经验说说燃烧可能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讨论: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燃烧的条件,教师参与学生的议论,即使学生提出的不正确的意见,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参与意识给予鼓励,并以适当的指导语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
教师引导:大家对燃烧的条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见解,那么物质的燃烧是不是需要这些条件?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投影屏幕上的要求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思考从实验的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实验1:用打火机灼烧石块和纸板。
实验2:将直立于桌面上的燃着的蜡烛罩在玻璃杯上,尽可能使烧杯与桌面间不留空隙。
实验3:将一根小木条和镁条加热,比较点燃的难易
学生代表完成上述实验
学生实验结果讨论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对每一个实验开展讨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学生回答:实验1的现象是纸板燃烧而石块不燃烧;结论是燃烧与物质的本性有关。
实验2的现象是未罩玻璃杯的蜡烛始终燃烧,而罩了玻璃杯的蜡烛一会儿就熄灭;结论是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空气中的氧气。
实验3的现象是木条先燃烧,镁条没有燃烧;结论是可燃物的燃烧单有氧气还不够,还必须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多媒体展示: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 必须是可燃物;
②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这个温度称为可燃物的着火点。
多媒体展示:
烧杯中注入150mL90℃的热水, 并在热水烧杯中投入一小块白磷(着火点约为40℃)。杯口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有干燥的红磷和白磷。
( 请你猜测可能发生的现象,并说明理由。)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意见和见解。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见解进行评价。
设问--如何才能让水中的白磷也能燃烧起来?
师生一起讨论分析,然后教师播放图片演示实验。
提出问题:上面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你得到什么启发
学生讨论分析,交流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练习: 伊战中伊拉克油井的大火是否可以燃烧到地心,使地壳爆炸。
三 探究灭火的原理和灭火方法:
(视频播放)火灾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提出问题:大家看了片段有什么感想?现在你们最想学习什么知识呢?
(学生讨论,从而导入新的知识点)
出展几支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让学生亲身实践感觉中不知不觉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提出问题:同学们用什么方法灭火的呢,根据什么原理呢?
师生讨论,分析,交流,学生操作。
[学生总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 1.隔离可燃物2.隔绝氧气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
练习:
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
1)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林砍掉
介绍常见的灭火器
四、火灾与安全
阅读课本132页,结合经验,说明火灾中如何自救。
五、本课总结
[学生总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对照
燃烧的条件 灭火原理和方法
1 物质具有可燃性→隔离可燃物
2 与氧气充分接触→隔绝氧气
3 温度达到着火点→降温至该物质着火点以下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具备其中一个条件即可)
课后讨论:当发生火灾,要危及到我们的安全时,我们该怎么办
六、课上练习
1.说明四个成语中涉及到的燃烧和灭火知识
钻木取火 煽风点火 釜底抽薪 杯水车薪
2、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3、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
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源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
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4、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B.蜡烛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板书设计
7.1 燃烧和灭火
一 燃烧的定义: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氧 温
气 度
(空 达
气) 到
着
火
点
可燃物
二、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三、灭火的原理:去一即可
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