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
以分子为例,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能从分子的角度对物质分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实验,初步学习对实验进行有序观察、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进一步体会实验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通过模拟物质中的微粒,培养抽象、想象能力;学习一些类比、模型等科学方法,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微粒的学习,建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学会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用微粒的变化分析物质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从微观粒子角度解释物质的宏观变化和现象
三、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的自主性存在两极分化,课堂喜欢听,不太喜
欢写,后面有一部分同学学习意愿和能力都比较低,同样也有一部分同学很有潜力,他们喜欢课堂讲话,因此要吸引他们到课堂来。而学生生对简单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判别能力,并且具有一定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材分析
在前面,已从宏观角度介绍了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用实验去探究或验证这些变化和
和性质。本单元开始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物质之间主什么会发生变化?”“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本课知识点不难,只是学生习惯从宏观角度、感性认识去看问题,因此要扭转思维习惯,建立微观的、理性的认识并不容易。
五、教学策略
展示现实生活中的物质、科学仪器监测到的图片,体会物质由微粒构成;学生活动“品红在冷水和热水中扩散的对比实验”,理解分子在不断运动,且运动速率受温度影响;引导学生想象,画出烧杯中水蒸发时水分子的状态,模拟出气体压缩时分子间隔的变化,把抽象变具象化,加强理解。
六、教学流程
(
由世界是物质组成的,引入认识物质的两个角度
:宏观和微观,并点出本课题微观粒子构成物质
)
导
(
分析数据
) (
认识物质中的微粒,以及它的“小“
)
(
品红扩散、水的蒸发、“谁动了我的酚酞“
) (
观察、描述、记录
)
(
分析小结“分子不断运动动子不
vbb
分子不断动动
)
(
思考、模拟氧分子的分布
)
(
6000L
氧气的压缩
)
(
分析小结:分子间有隔,间隔因势而变
)
(
本节总结
)
(
巩固、反馈
(
从微粒看物质分类
)
)
(
练习
)
七、教学过程
引入: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变化,这是由什么决定的呢?通过学生的回答辨析宏观、微观两种角度,并简述第三单元的知识架构。
教学环节一、物质由微粒构成
展示用科学仪器观察到苯中的苯分子、硅中的硅原子,证明物质确实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又例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酒精由酒精分子构成。
为什么用科学仪器才能观察到?
呈现数据:1滴水中水分子的个数,1个水分子的质量。
学生分析数据得出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微粒这么小,它跟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现象或物质的变化有什么关系?例如公园里闻到花香、湿衣服能晾干?同学们跑操后充斥着的汗臭味。
教学环节二、微粒在不断运动
学生实验:品红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扩散
学生表述现象。
师:品红里是品红分子,品红分子在做什么,
能让你看到扩散的现象?
学生分析:品红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运动加快。
师:品红分子旁边的水分子运动吗?
运动。
图片:水的蒸发
水分子在做了什么,让我们看到水的蒸发?
生:水分子在运动。
师:常温下能有这么明显的蒸发吗?
生:(加热)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分子很小看不到,但我们可以模拟出来,使之具体可视。
想象你由高倍数的仪器,看到蒸发时,烧杯中的水分子大概是
怎样分布的?可以用“○”或“小黑点”来表示水分子。
点评学生所画图片。
小结并板书。
那你能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为什么能闻到花香”、“湿衣服能晾干?”
请同学来破解以下谜案:谁动了我的“酚酞”?
学生按右图实验并描述现象。
师:好端端的无色酚酞为什么被“变红”了,谁是幕后黑手?
你们能找到吗?
生:氨分子不断运动到酚酞中去。
师:演示酚酞溶液滴入氨水中。解释浓氨水是一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的物质,它具有挥发性的物质。酚酞溶液没有挥发性,较难运动到氨水处。
教学环节三、微粒间有间隔
同学们坐着彼此间有间隔,跑操时也有间隔,微粒间有间隔吗?(有,看不到,你能证明吗?)
展示苯分子、硅原子的图片,说明微粒间有间隔。
微粒间的间隔是永恒不变还是因势而变?
6000L 氧气,加到一定压强,能压缩进40 L的钢瓶里,是什么原因呢?
生:氧气分子间有间隔,间隔改变了。(改变了,是增还是减?)
师:请模拟出6000L氧气分子和40L钢瓶中氧气分子的分布。用6个氧分子来代表无数的氧分子。
师:在加压的条件下,分子间的间隔减小,宏观上体积减,6000L氧气变成液态氧,能装进40L的钢瓶中。在间隔改变时,分子的大小没变。
水的蒸发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运动,还有其它吗?
生: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状态上水由液态变成气态。
师:物质三态变化与分子间间隔有关,还有些现象、变化是与分子间间隔有关?
阅读P49页最后一段,并划线。
呈现装置气密性检查,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导管未端会出现气泡。
师生回顾本节知识要点。(强调位置与运动有关,体积、状态与间隔有关)
练习:书P52 #2 (1) (3)(4)(6)
点评解答。
教学环节四、从微粒角度看物质分类
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从空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分析。
生分析并小结。
师: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那分子由什么构成?分子的模型是大概是怎样的,分子本身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回去预习P5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