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和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地整合,让学生参与活动与探究,并对事实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2.从日常经验洞察科学本质,并能对知识迁移应用,运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重视防火安全,珍爱生命,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 对着火点的理解和对燃烧与灭火之间关系的认识。
教学方法 教法 演示实验 引导探究法、懿文德白板辅助教学法
学法 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懿文德课件
仪器材料 大试管、烧杯、镊子、坩埚钳、水槽、酒精灯。蜡烛、煤块、小木条、纸条、热水、抹布、剪刀、火柴、铁丝。
教学思路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本课的主题,我将课堂结构创新设计为“消防之星”小组评选活动,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利用懿文德特有的功能创设情景、启发诱导、并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最后总分最高的组评为“消防之星”小组。力争达到课堂结构环环相扣、课堂气氛高潮迭起的效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创设情景】播放一段8.12塘沽大爆炸的视频,提出问题:爆炸后为什么会引起熊熊大火,物质的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生活中我们如何防火和灭火呢?利用懿文德卷帘功能揭示题目。【教师板书】7.1燃烧和灭火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故入手,结合视频中爆炸震撼的场面,能迅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环节1:探究活动-使物质燃烧 【实验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提供的木条、木炭、石块、玻璃棒等实验用品,在1分钟内使两种物质燃烧起来,并将其熄灭。使用倒计时功能控制实验时间为1分钟。【汇报交流】小组代表汇报所选用物质。【提问】大家都没有选择石块和玻璃棒,为什么?【总结】将之前隐藏好的石块和玻璃的图片拖拽出来,引导学生说出不可燃物的概念,接着拖出木条、木炭等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可燃物的概念。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什么? 学生小组实验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出来汇报思考回答:因为石块和玻璃不能燃烧。说出可燃物和不可燃物的概念。说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 借助使用倒计时功能,不仅有助于掌握课堂时间,而且能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速度。 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燃烧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
环节2:探究燃烧的定义 【提问】通过懿文德拖动放大功能展示几种物质燃烧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燃烧的现象,物质燃烧现象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总结】燃烧的定义。 思考回答燃烧的现象,总结燃烧的共同特征。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燃烧的定义。一名学生到白板上利用拖拽功能将燃烧的定义补充完整。 通过回顾以前学的旧知识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并且利用白板操作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怎样才能使水中白磷燃烧?
观看图片,感受塘沽爆炸带来的后果。
小组合作探究:如何熄灭蜡烛。汇报交流 通过将课本实验装置和改进装置作对比,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观看老师演示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轻松突破本课重点之一。从生活经验切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掀起课堂气氛的高潮。
环节5:总结灭火原理 【分析归类】将学生所用到的方法展示到白板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将这些方法进行分类。【白板展示】一名学生到白板上将原理相同的方法拖拽到一个图画框里。【总结灭火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3.隔绝氧气。 【板书】 讨论分析观看思考、讨论、总结 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的能力,让学生白板操作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突破了本课的另一重点。
环节6:知识竞赛 提前准备了一些填空、情景简答、成语解释等有关燃烧的题目,将全班同学的照片出示在白板上,点击白板,全班同学的照片开始摇号,哪位同学的头像亮,就站起来选题回答问题,回答正确加一分。然后进入抢答环节,出示题目,学生举手抢答。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这种摇号答题的模式,即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充分的运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环节6:珍爱生命,学会自救 【播放视频】播放讲解火场自救的视频,教导学生珍爱生命,报效祖国。 学生观看录像,自主学会基本的防火、灭火及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 学习火场逃生知识。
课堂小结 总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并评出“消防之星”小组。
板书设计
整合点设计:
1.情境导入:视频《8.12塘沽大爆炸》
利用白板窗口播放视频(剪辑处理过),这样从学生身边刚发生的事故入手,结合视频中爆炸震撼的场面,能迅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再用懿文德软件中的卷帘功能揭题,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给学生新鲜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使物质燃烧
在学生进行“使物质燃烧”这个小实验时,我在白板中,插入倒计时器,时间设定一分钟。这样借助使用倒计时功能,不仅有助于掌握课堂时间,而且能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速度。
再将之前隐藏好的石头和玻璃的图片,以及蜡烛、木柴和木炭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燃烧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
3.探究燃烧的定义
通过懿文德拖动放大功能展示几种物质燃烧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燃烧的现象,总结燃烧的定义,再指一名学生到白板上利用拖拽功能将燃烧的定义补充完整。通过学生自己上白板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探究燃烧的条件
先利用白板播放课本实验的视频,引导学生理解如果利用课本上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在教室中进行实验会对教室内的环境造成污染,通过对比,明白改进的实验装置的优点。所以,通过播放视频来代替不必要的演示实验,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避免了污染教室环境,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5.灭火大比拼
先出示几张塘沽爆炸后的照片,通过凄惨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时刻防火和灭火的重要性,同时也引出下一环节——灭火原理的探究。
在学生汇报灭火原理时,由于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我利用白板制作的转盘来选择哪组上来演示,不仅给学生以新鲜感,而且避免了选择不公平的问题。
再将学生所用到的方法展示到白板上,指一名学生到白板上将原理相同的方法拖拽到一个图画框里。培养了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的能力,让学生白板操作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突破了本课的另一重点。
6.知识竞赛
利用抽号器抽取学生代表本组回答问题,即激起学生的学习兴
趣,又能提高他们的注意力,还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7. 珍爱生命,学会自救
播放火场自救的视频,教导学生珍爱生命,报效祖国。
8.学生评价
利用爬楼的方式给学生加分,每组每回答对一个问题就给上升一个台阶,最后最高者为“消防之星”。
教学反思
亮点:
1. 通过自学及时掌握最新的懿文德软件和白板相结合的使用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改变了九年级以往的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给学生提供自学条件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多媒体技术不再只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2.利用信息技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编制成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的图片或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使学生在感到新鲜有趣的同时,激发其创新潜能,使其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3. 恰当把握学生的已有经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整理总结,形成一般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4.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独立、小组合作、抽号答题等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对学生的每个教学环节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不足:
1.教师语言感染力不足,语言不够简洁,有时候有重复现象。
2.个别学生在探究灭火的原理时,动手能力不强,以后要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演示实验时,还是有一部分白烟挥发到教室中,污染教室的空气,实验装置仍需进一步改进。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深挖教材,找准整合点,使多媒体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改进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