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与探究 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通过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方案收集数据。
(2) 通过抽样调查,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 了解实验也是获得数据的有效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使学生学会以数学的角度提出和理解问题,应用统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体验一种在生产和科研中经常用到的“标记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 通过简单的方案设计和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运用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体验互动交流精神。
(2) 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标记法”并会运用“标记法”来估计总体样本。
难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体验在生产和科研中经常用到的“标记法”。并总结出“标记法”的步骤。
3.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我们学习了哪两种调查方法?
他们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新课讲解: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我们了解了调查方法及它们的优缺点,那我们看看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是怎样的。每组同学面前都有一杯豆子,一个空杯子,记号笔以及电子秤。请同学们利用你们手上和教室里的所有工具,试着算出杯子中的豆子有多少颗。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实验记录表
方法名称
简要步骤
豆子总数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问题1】瓶子中有多少豆子?
先让学生初步探讨问题,交流方案;
【学生实验参考方案】
(1)(全面调查)
直接数瓶子中的豆子;
提问:什么时候适合用这种方法?
回答:数量少的时候。
(2)(抽样调查)
称重法:
<1>取出一部分豆子,数出豆子的数量并称出他们的重量;
<2>算出一粒豆子的重量;
<3>称出所有数量的豆子;
<4>计算出豆子的总量。
提问1:可不可以称一粒豆子的重量?
回答:不可以,豆子大小不均匀,使得样本不具有代表性,估算总体误差较大。
提问2:什么时候不适合用这种方法?
回答:1.总体分布十分不均匀;2.无法称出总体的重量。
b.标记法(本节课的主要实验方法)
【课堂实验】
实验步骤:
<1>从瓶子中取出一些豆子,记录这些豆子的粒数;
<2>给这些豆子做上记号;
<3>把这些豆子放回瓶子中,充分摇匀;
<4>从瓶子中再取出一些豆子,记录这些豆子的粒数p和其中带有记号的豆子的粒数n;
<5>利用得到的数据m,p,n,估计原来瓶子中豆子的粒数q,
【注意】
注意让学生体会第一次取豆子的数量需要“不多不少”。
注意让学生体会第3步“充分摇匀”的必要性。
可以向学生指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样本能更好地代表总体。
4.各小组通过实验所得到的最后结果可能有所不同,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样本可能得到的结果。
5.若要得到较准确的数据,可反复多试验几次,求q的平均值。但这种方法本身就是一种估算,不能说是一种准确值。
让学生在讲解后完成“标记法”并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小 组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1)从瓶子中取出一些豆子,记录这些豆子的粒数(m= ); (2)给这些豆子做上记号; (3)把这些豆子放回瓶子中,充分摇匀; (4)从瓶子中再取出一些豆子,记录这些豆子的粒数(p= )和其中带有记号的豆子的粒数(n= ); (5)利用所标记的豆子所占百分比不变,结合你得到的数据m,p,n,估计原来瓶子中豆子的粒数q。 q = =( )=( )粒
结 论 瓶子中有( )豆子。
【问题2】鱼塘里有多少鱼?你用什么方法可以估计。
回答:标记法。
假设为了估计池塘里有多少条鱼,从池塘里捕捞了1000条鱼做上标记,然后放回池塘里,经过一段时间,等有标记的鱼完全混合鱼群中以后,再捕捞200条,若其中有标记的鱼有
10条,则估计池塘里有鱼多少条?
解:1000×200÷10=20000(条)
答:估计池塘里有20000条鱼。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升
某原始森林地区为了估计该森林的布谷鸟的只数,先捕捉40只布谷鸟分别给它们做上记号,然后放回森林,等过一段时间,这小布谷鸟完全混合于鸟群中后,第2次捕捉了30只,发现其中有6只布谷鸟做有表记,从而估计这个片森林约有布谷鸟多少只?
解:
答:估计森林约有布谷鸟有只.
(四)总结反思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3、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课后作业
以小组形式,设计一个“调查某物总体数目”的题目;并在过程中可以利用“标记法”这一方法进行调查。 简明地写出操作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