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名著阅读《儒林外史》练习题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名著阅读《儒林外史》练习题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3 21:53:1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祁阳市浯溪二中2021-2022年名著阅读《儒林外史》比赛试题
满分200分 时间:120分钟
1.(4分)下列有关《儒林外史》的内容,哪一项与名著内容不符合( )
A.严贡生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
B.科举时代,选各府县学行俱优的学员进入太学者,称为贡生。
C.严监生临死前竖起两根手指头,是因为放心不下家人。
D.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见胡屠户的趋炎附势。
2.(4分)关于名著《儒林外史》,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它通过刻画士林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制,表明了作者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
B.书中大多人物追名逐利、丑态毕露,全无读“圣贤书”的儒生应有的学识和品格。如为中举而疯癫的范进,如吝啬至死的严监生。
C.书中通过少数恪守道德的贤者奇人,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如安贫乐道、情操高洁的王冕,如能急人之困、不阿谀权贵的杜少卿。
D.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赞《儒林外史》“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3.(4分)下列有关《儒林外史》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故事情节,它鞭挞丑恶,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耐人寻味的叙述中。
B.如果从人物对功名富贵的态度角度分类,庄征君、虞育德和周进、范进属于同一类型。
C.《儒林外史》中匡超人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做官后,不顾结发妻子,不念旧日友情、吹嘘抬高自己,最终变成了薄情寡义的虚伪小人。
D.吴敬梓所著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描绘了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群丑图”。
4.(4分)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
A.《儒林外史》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B.吴敬梓《儒林外史》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通过描绘士林的“群丑图”,展示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周进、范进二人都曾有昏厥的经历,只不过前者是科举考试多次不中的屈辱,后者是喜极而疯的癫狂。
C.《儒林外史》写完儒林士人的故事后,以王冕作为压轴人物,与儒林群丑形成鲜明对比。
D.《儒林外史》中王冕、虞育德、庄征君是作者塑造的正面典型人物,杜少卿是以作者本人作为原型的。
5.(4分)下面对《儒林外史》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萧云仙彻底平息了镇远县的苗人叛乱,反被诬陷“率意轻进,靡费钱粮”,“好事贪功”被降三级调用。
B.严氏兄弟是儒林假名士的代表,严贡生是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他生性胆小懦弱,却有些人情味。严监生是乡绅地主,是个生性奸诈、强取豪夺,卑鄙无耻的人。
C.严监生病故。赵氏同哥哥王德王仁商议如何发送,严监生的大哥严贡生科举回来,却不顾弟弟的死,不仅不安排丧事,反倒为了儿子的亲事去了省城。
D.《儒林外史》塑造了众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有一类是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陋儒——匡超人、杜少卿、牛浦郎等形象,他们原本纯朴善良却被八股制腐蚀而最终蜕化变质。
6.(4分)下列对名著《儒林外史》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是明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B.《儒林外史》是清代讽刺小说,不仅讽刺了王冕、范进、周进、匡超人、杜慎卿等等迂腐可笑的儒林群丑,也把扭曲人灵魂的科举制度作为了讽刺对象。
C.《儒林外史》将针砭时弊的锋芒隐藏在含而不露的叙述中,小说中无论是官员、儒者、名士,还是市井小民,都跃然纸上。
D.《儒林外史》中的牛浦郎是一个心胸狭隘、皮厚心狠、喜欢骗人、心狠狡诈的无德的典型。他私自撬开老和尚的锁,偷看牛布衣留下的诗集,并改名冒充牛布衣与董瑛相会。他还跟潘三一起假刻公章,帮别人考试。
7.(4分)下列名著中人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都出生穷苦:徐海东、朱德、徐特立
B.他们都在逆境中奋起:简·爱、保尔、祥子 C.他们都打过老虎:武松、李逵、孙悟空
D.他们都不同流俗:王冕、杜少卿、沈琼枝
8.(4分)寒假期间,老师布置了一项复习整理10本名著阅读的作业。开学初,按照老师的要求,先上交小说整理,吴俊上交了作业后,老师回批“重写”,你觉得吴俊上交的作业是( )
A.《海底两万里》行程整理 B.《朝花夕拾》关系图整理
C.《骆驼祥子》北京味整理 D.《儒林外史》严监生整理
9.(4分)下列关于名著《儒林外史》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中王冕是个有才华而厌恶官场的人,通过王冕的故事,反映了作者本人对于现实中那些通过读书科举当了官的老爷们的鄙视和排斥。
B.《儒林外史》由众多的故事连缀而成,但有一个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
C.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全书56章。它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描绘了一幅恪守道德的,淡泊名利的“儒林图”。
D.《儒林外史》也和众多小说一样,其中人物的肖像描写是脸谱化的,如“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虎背熊腰,体格魁梧”等。
10.(4分)下列关于名著《儒林外史》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
B.《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成功地塑造了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文人群像。
C.《儒林外史》开篇作者以王冕的故事作为全书的“楔子”,意在揭示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表达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D.《儒林外史》将讽刺的锋芒寄寓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
11.(4分)对号归类
《儒林外史》用“物以类聚”的方法,将大致同类的人物集中在一个时空里展示,下列人物和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类型:a.文行出处榜样 b.痴迷功名读书人 c.假装无意功名假名士 d.纯儒真名士
人物:(1)周进 (2)杨执中 (3)虞育德 (4)王冕
A.a—(3) b—(1) c—(4) d—(2)
B.a—(4) b—(1) c—(3) b—(2)
C.a—(4) b—(1) c—(2) d—(3)
D.a—(3) b—(2) c—(1) d—(4)
12.(2分)讽刺佳作《儒林外史》刻画了一批全无读“圣贤书”的儒生应有的学识与品格,而是为功名利禄所裹挟,丑态毕露的士林“群丑”形象,从而对__________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的批判,极具时代价值。
13.(4分)《儒林外史》这部小说“秉持公心,_________”(鲁迅语),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它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_________小说。
14.(16分)《儒林外史》中,传主具体描写的四位“奇人”是在寺院里安身的__________、卖纸火筒的__________、开小茶馆的__________、做裁缝的__________。他们的奇本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4分)武书对杜少卿说道:“我看这个女人实有些奇。若说他是个邪货,他却不带淫气;若是说他是人家遣出来的婢妾,他却又不带贱气。看他虽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侠的光景。他那般轻倩的装饰,虽则觉得柔媚,只一双手指却像讲究勾、搬、冲的。论此时的风气,也未必有车中女子同那红线一流人。却怕是负气斗狠,逃了出来的。等他来时,盘问盘问他,看我的眼力如何。”
“这个女人”是____________,“逃了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16(4分).在《儒林外史》中,以作者________为原型塑造的正面人物是________,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
17.(8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书中的______(填人名),被吹捧为能作“天地间之至文”竟连北宋大文学家苏轼都不知道,而就是这样一个无知之徒,一旦中举,立刻成为众人艳羡的对象,集名利于一身。小说将讽刺的锋芒寄寓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_______成为作者揭露和讽刺的中心对象。书中也塑造了______、______等贤者奇人,这些正面人物的嘉言懿行与反面人物的丑恶举止形成强烈对比,增强了作品的批判力量,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18.(4分)(1)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________,年年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却恪守礼教纲常。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公婆不肯。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
(2)《儒林外史》中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的正面人物是________,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 不愿做官。
19.(4分)《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_______小说,共56回。作者_______,字敏轩,安徽省全椒县人,晚号____________、秦淮寓客,清代小说家。《儒林外史》中善于诗书、注重名节、有着反抗精神的_________。(女性人名)
20.(4分)《儒林外史》开篇提到的元朝画家______(人名)是这部小说中一位__ ____(人物特点)的封建知识分子。
21.(2分)他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样号啕痛哭似的?”中的“他”是 。
22.(4分)《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____________而成,《儒林外史》中以作者为原型塑造的正面人物是____________,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
23.(4分)选出《儒林外史》中与下列句子对应的人物。
(1)灵魂扭曲、鱼肉乡里的乡绅。( )
(2)附庸风雅、精神空虚的望族弟子。( )
(3)本质不坏却一步步堕落的年轻人。( )
(4)为人慷慨、品行高洁的贤人。( )
A.虞育德 B.杜慎卿 C.牛浦郎 D.严贡生
24.(4分)【赏析笔法】结合《儒林外史》第五回“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这条回目,再根据“严监生积劳成疾,临终前一直摇晃两个手指,最后由赵氏掐掉了一茎灯草,严监生才断气”这样的情节,请说说严监生“终正寝”讽刺了什么。
25.(6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A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说:“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牙箸来,A又不肯举动。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的竹子的来,方才罢了。
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会备办。后来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丸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文段中A是_______,文中的“遵制”是因为________,从选段来看,A是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6.(10分)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小题。
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馀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馀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续表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1)补填下面横线处空缺的内容。
《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①____________的著作,它通过描绘士林的“群丑图”,展示②____________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2)众人认为周进“撞死在地下”是“中了恶”,你觉得他们说的合理吗 请结合相关篇章内容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8分)自此A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著一盏灯;A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著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妇抱著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著摇头。那手只是指著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
上面一段文字出自古代讽刺小说《__________》,作者是____(朝代)的________。选文中的人物A的名字是__________。
28.(8分)根据《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
(1)下用呈现了《儒林外史》中的个经典情节。请你用句话概述这个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吴敬梓用饱蘸辛酸的笔触描绘了儒林众生相,他在书中塑造的—些人物可笑又可悲。请你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事件,简析其可笑可悲之处。
周进 匡超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8分)阅读《儒林外史》的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A)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旦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地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纪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B)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内中一个客人道:“周客人有甚心事,为甚到了这里这等大哭起来?”金有馀道:“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只因这一句话道著周进的真心事,于是不顾众人,又放声大哭起来。
(1)选文(A)(B)都和《范进中举》一样,主要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
(2)选文(A)的严监生临死时念念不忘的是什么?写前面好几个人猜测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的原因,这样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3)选文(B)中的周进为何“放声大哭”?他在后来的人生际遇中遇到了什么好事?
30.(18分)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严家家人掇了一个食盒来,又提了一瓶酒,桌上放下。揭开盒盖,九个盘子,都是鸡、鸭、糟鱼、火腿之类。严贡生请二位老先生上席,斟酒奉过来,说道……“汤父母为人廉静慈祥,真乃一县之福!”张静斋道:“是。敝世叔也还有些善政么?”严贡生道:“老先生,人生万事都是个缘法,真个勉强不来的。……次日,小弟到衙门去谒见,老父母方才下学回来,诸事忙作一团,却连忙丢了,叫请小弟进去,换了两遍茶,就像相与过几十年的一般。”张乡绅道:“总因你先生为人有品望,所以敝世叔相敬,近来自然时时请教。”严贡生道:“后来倒也不常进去。实不相瞒,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的父母官,都蒙相爱。汤父母容易不大喜会客,却也凡事心照。就如前月县考,把二小儿取在第十名,叫了进去,细细问他从的先生是那个,又问他可曾定过亲事,着实关切!”范举人道:“我这老师看文章是法眼。既然赏鉴令郎,一定是英才,可贺!”严贡生道:“岂敢,岂敢!”又道:“我这高要是广东出名县分,一岁之中,钱粮耗羡,花、布、牛、驴、渔、船、田、房税,不下万金。”又拿手在桌上画着,低声说道:“像汤父母这个做法,不过八千金。前任潘父母做的时节,实有万金。他还有些枝叶,还用着我们几个要紧的人。”说着,恐怕有人听见,把头别转来望着门外。一个蓬头赤足的小厮走了进来,望着他道:“老爷,家里请你回去。”严贡生道:“回去做什么?”小厮道:“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严贡生道:“他要猪,拿钱来!”小厮道:“他说猪是他的。”严贡生道:“我知道了。你先去罢,我就来。”那小厮又不肯去。张、范二位道:“既然府上有事,老先生竟请回罢!”严贡生道:“二位老先生有所不知,这口猪原是舍下的。”才说得一句,听见锣响,一齐立起身来说道:“回衙了。”
(摘自《儒林外史》)
(1)选段中小厮进来报告,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2)请根据画线的语句,谈谈你的阅读体会。
(3)请结合选文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31.(6分)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回答问题。
赵氏道:“你也莫要说大娘的银子没用处,我是看见的,想起一年到头,逢时遇节,庵里师姑送盒子,卖花婆换珠翠,弹三弦琵琶的女瞎子不离门,那一个不受他的恩惠?况他又心慈,见那些穷亲戚,自己吃不成,也要把人吃;穿不成的,也要把人穿。这些银子,彀做甚么!再有些也完了。倒是两位舅爷从来不沾他分毫。依我的意思,这银子也不费用掉了,到开年替奶奶大大的做几回好事,剩来的银子,料想也不多,明年是科举年,就是送与两位舅爷做盘程,也是该的。”D听着他说。桌子底下一个猫就扒在他腿上,D一靴头子踢开了,那猫吓的跑到里房内去,跑上床头,只听得一声大响,床头上掉下一个东西来,把地板上的酒坛子都打碎了,拿烛去看,原来那瘟猫把床顶上的板跳蹋一块,上面吊下一个大篾篓子来。近前看时,只见一地黑枣子拌在酒里,篾篓横睡着。两个人才扳过来,枣子底下,一封一封,桑皮纸包着。打开看时,共五百两银子。
文段中的“D”是______________,小说主要写了他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最著名的一件事。
32.(18分)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A
蒋刑房等他说完了,慢慢提起来,说:“潘三哥在监里,前日再三和我说,听见尊驾回来了,意思要会一会,叙叙苦情。不知先生你意下何如?”匡超人道:“潘三哥是个豪杰……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该进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蒋刑房道:“这本城的官并不是你先生做着,你只算去看看朋友,有甚么赏罚不明?”匡超人道:“二位先生,这话我不该说,因是知己面前不妨。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如今倒反走进监去看他,难道说朝廷处分的他不是?这就不是做臣子的道理了。况且我在这里取结,院里、司里都知道的,如今设若走一走,传的上边知道,就是小弟一生官场之玷。这个如何行得!可好费你蒋先生的心,多拜上潘三哥,凡事心照。若小弟侥幸,这回去就得个肥美地方,到任一年半载,那时带几百银子来帮衬他,倒不值甚么。”两人见他说得如此,大约没得辩他,吃完酒,各自散讫。蒋刑房自到监里回复潘三去了。
B
冯琢庵道:“先生是浙江选家(评批时文的人)。尊选有好几部弟都是见过的。”匡超人道:“我的文名也够了。……弟选的文章,每一回出,书店定要卖掉一万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北直的客人,都争着买,只愁买不到手;还有个拙稿是前年刻的,而今已经刻过三副板。不瞒二位先生说,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牛布衣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匡超人红着脸道:“不然!所谓‘先儒’,乃先生之谓也!”牛布衣见他加此说,也不和他辩。冯琢庵又问道:“操选政的还有一位马纯上,选手何如?”匡超人道:“这也是弟的好友。这马纯兄理法有馀,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选本总以行为主,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惟有小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
——以上文段均节选自《儒林外史》
(1)《儒林外史》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儒林群丑图,儒林众生丑相毕现。如:以掌舵人吃了自己昂贵的药(云片糕)为由,讹船家船钱的___________(人名);慕他人之功名,冒名顶替,招摇撞骗的___________(人名)等。A选文中蒋刑房努力劝说匡超人去监里探望潘三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婉而多讽”是鲁迅先生对《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评价,意为委婉的讽刺。选文中具体表现为,通过描述人物的行为,讥讽人物丑陋的灵魂。请简述B选文中的二个情节,并分别指出其讽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3)()结合原著说说匡超人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映射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解析】.“严监生临死前竖起两根手指头,是因为放心不下家人”表述错误。严监生竖起两个指头是因为他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因而放心不下。
2.D【解析】D.“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赞《儒林外史》‘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表述错误,“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是郭沫若对《聊斋志异》的评价;
3.B.庄征君:出身书香门第,为书中的正面人物,乃真儒也;虞育德:是书中贤人群体的领袖,善待他人,与世无争,谆谆教导,博爱乡邻,是一位中规中矩的哲人大儒。庄征君与虞博士都是《儒林外史》诸贤人中的至贤之人。而周进和范进,热衷于功名,执着于科举。因此他们不属于同一类型.
4.C【解析】《儒林外史》写完儒林士人的故事后,是以四位市井奇人压轴,市井四奇人(季遐年、王太、盖宽、荆元)作为压轴人物,出现在“虞博士那一辈人,也有老了的,也有死了的,也有四散去了的,也有闭门不间世事的”这样一个时刻。残酷地说,贤人们是全军覆没了。这四奇人是受命于危难之际的“中兴”大将了。作者公正地告诉世人一个怵目惊心又毫不奇怪的事实:那个社会烂掉了。然而作者的人文理想并没有泯灭,于一塌糊涂的沦陷之中,让四奇人与儒林形成鲜明对比,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这组人物与楔子中品行高洁的王冕呼应,更加突显了作者的这一追求。
5.C【解析】A萧云仙改为汤镇台,《儒林外史》中汤镇台彻底平息了镇远县的苗人叛乱,反被诬陷“率意轻进,靡费钱粮”,而萧云仙是戍边卫城,尽心尽力,在青枫边城得了一个“任意浮开”的罪名,A错误;B严贡生和严监生对调,《儒林外史》中严监生是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他生性胆小懦弱,却有些人情味,严贡生是乡绅地主,是个生性奸诈、强取豪夺,卑鄙无耻的人,B错误;D杜少卿是作者着意赞美的人物,不属于“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陋儒”类型,所以“其中有一类是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陋儒——匡超人、杜少卿、牛浦郎等形象”的表述错误。
6. C【解析】A《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是清朝人,不是明朝人。B王冕:懂事孝顺、勤奋好学、德行高尚、蔑视权贵,孤傲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是作者肯定的正面人物。杜慎卿看起来行事风雅,嗅梅赏月吟诗集会,实际上不过是虚张声势的落魄文人或是闲得无聊的纨绔子弟。作者对他褒中有贬,与范进、周进、匡超人等人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讽刺了王冕、范进、周进、匡超人、杜慎卿等等迂腐可笑的儒林群丑”表述有误,D跟潘三一起假刻公章,帮别人考试的是匡超人;
7.B【解析】祥子不符合“在逆境中奋起”的特点。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这个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
8.B【解析】题干中老师要求是“先上交小说整理”,《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提交“《朝花夕拾》关系图整理”不符合老师的要求。
9.A【解析】B《儒林外史》全书中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而成的小说。C “它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错误。《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D《儒林外史》中人物的描写是个性化的,不是脸谱化的,我们熟悉的因为考上举人发疯的范进,因为两根灯草而不肯闭眼的严监生,他们形象各有特点,故D错误。
10.C【解析】《儒林外史》中王冕是个有才华而厌恶官场的人,通过王冕的故事,反映了作者本人对于现实中那些通过读书科举当了官的老爷们的鄙视和排斥。
11.C【解析】(1)周进:腐儒的典型,晚年中了举人进士,成了人上之人,利用八股这块敲门砖敲开了仕途的大门,终于从社会的底层挤进了统治者的行列。故对应b;(2)杨执中:出现在《儒林外史》第九回至第十三回中,是小说中性格鲜明的人物之一。论者似乎从来都把他归入假名士权勿用及骗子张铁臂一流,看作作者否定批判的人物。故对应c;(3)虞育德:《儒林外史》中的经典人物之一。如果说杜少卿是贤人群体中的得力战将,那么虞育德就是这个贤人群体的领袖。故对应d;(4)王冕:王冕出身贫寒,七岁丧父,十岁便辍学给人放牛。王冕天性聪明,不满二十岁,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贯古今。但也性情孤傲,蔑视权贵,远离富贵功名。知县来请,王冕也不赴约;朝廷征聘王冕做官,他连夜逃到会稽山,在此隐居终老。王冕是作者在作品中树立的一个标杆,设置的一面镜子,与书中那些被科举制度引入歧途的追名逐利、迂腐固陋之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寄托了作者的理想。故对应a。
12.封建科举制度
13.指摘时弊 讽刺
14. 李遐年 王太 盖宽 荆元 写得一笔好字 下得一手好棋 画得一幅好画 弹得一手好琴【解析】(1)写字好的季遐年,无家无业,不修边幅,喜欢在寺院里安身,常去天界寺,随堂吃斋饭。一手好字,不囿法帖,格调自创,率性而为,使用别人用过的坏笔,饱蘸自磨墨汁,三四个人拂纸才写,稍不如意,非骂即打。请他写字,看他情不情愿,若不高兴,王侯将相大把银子,也不正看一眼。若有得罪,骂骂咧咧,扬长而去。(2)虎踞关卖火纸筒的王太,祖代是三牌楼卖菜的,自小喜欢下围棋,藏而不露。一日转悠到妙意庵,柳阴下三四个大老倌簇拥两个下棋的,衣衫褴褛的王太去凑热闹,被人嘲笑。姓卞的叫他下棋出丑,也不谦虚,居然赢了“天下大国手”马先生,众人大惊,拉着王太吃酒,王太撂下:“天下哪里还有个快活似杀屎棋的事!我杀过屎棋心里快活极了,哪里还吃得下酒!”哈哈大笑,头也不回就走了。(3)开茶馆的盖宽,喜欢作诗看书,画几笔画。本来是开当铺的,乐善好施,有求必应,人又有些呆气,下人作弊,当铺,田地,江中沙洲,房产,家里各样东西,都变卖尽了,日食艰难,妻子死了,穷困可怜,带着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僻静巷内开个小茶馆度日。还面不辞人,茶馆撂给小儿子看管,和邻居去报恩寺、泰伯祠闲逛。(4)三山街开裁缝铺的荆元,替人做衣之余,吃饱肚子,就弹琴写字作诗。不贪图富贵,不看别人脸色,诸事由得自我。朋友于老者在清凉山背后有田园二三百亩,带着5个儿子灌园。一日于老者焚香一炉,荆元抱琴和弦弹奏起来,铿铿锵锵,声振林木,鸟雀栖息枝间窃听。忽然高亢起来,凄清婉转,于老者听到深微之处,不觉凄然泪下。
15. 沈琼枝 不从盐商宋为富做小(做妾)
16. 吴敬梓 杜少卿
17. 范进 科举制 王冕 杜少卿
18. (1)王玉辉 (2)杜少卿
19. 讽刺 吴敬梓 文木老人 沈琼枝
20. 王冕 事亲至孝、才华卓越、性情孤傲、蔑视权贵、淡泊名利、远离富贵功名(说出一点即可)
21.周进
22.众多故事连缀 杜少卿
23. D B C A【解析】A.虞育德是《儒林外史》中的经典人物之一,书中提到纵观虞博士形象,在治国平天下方面无可道者,突出的是隐于朝市,以吸收容纳了庄禅的理学作心理调节,求得人格上的自我完善,精神上的相对超脱,心理上的平宁和谐,可见虞育德是作者歌颂的对象,属于正面人物,他也正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诠释着自己不平凡的观念,是位为人慷慨、品行高尚的贤人;B.杜慎卿是礼部尚书的孙子,曾考二十七州县诗赋首卷,孤芳自赏,顾影自怜,嫌一般文人太俗,别出心裁追求高雅,却趋于矫情。他一面说最讨厌人一开口就是纱帽,一面却准备下几千两现银为科举使用。对为他效力的鲍廷玺一毛不拔,却做空头人情。总的看,他比那些“雅的这么俗”的俗士来,要高雅一些,但终究还是寻花问柳、放荡无聊的纨绔公子;C.牛浦郎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他原为乡间的一位少年,识些字,也读些书,尤其爱读诗,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当时已经逝世的一位诗人牛布衣的诗集,就动了歪心思,冒充牛布衣,摇身-变成了著名诗人。他这种行为当然十分无耻,但他自己却洋洋自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是一步步堕落的年轻人是一步步堕落的年轻人;D.严贡生是书中作者着重刻画的一个反面典型,是灵魂扭曲、鱼肉乡里的乡绅,他哄喝诈骗,无恶不作。清朝的科举,纯为以文试士,惟有“优贡”这一个名目,是制度上唯一强调要凭所谓优良的品行来决定应举资格的,作者刻画这个人的丑恶,借他对科举制度的虚伪性给以深刻的揭发。
24.一方面讽刺了严监生生性吝啬,爱财如命。另一方面看似荒诞不经,讽刺的却是人间真实的世相。(答出一个要点即可)
25. 范进 范进的母亲去世,他为母守孝不能参加会试。 范进是一个心口不一、虚伪的人【解析】由材料中的“知县”“静斋”可推知,选文出自《范进中举》,《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情节。该作品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用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以及中举后邻居对他的前呼后拥和乡绅赠屋的等事例,重点刻画出了一个趋炎附势热衷仕途,好官名利禄且世态炎凉的可耻的社会风气,对当时社会及其阴暗的特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范进中举后搬进了张乡绅送的新宅,母亲因狂喜去世,范进按旧制为母亲守孝三年。该文段写的是范进假装为母亲守孝,实则与汤知县等人吃酒,尽失“孝道”。A指的是范进。文中的“遵制”是因为范进的母亲去世,他为母守孝不能参加会试。由材料“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和“后来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这一细节,通过描写范进的言行不一,揭露了范进虚伪做作的特点,极尽讽刺意味。
26. (1)①吴敬梓②科举制度 (2)不合理。周进“撞死在地下”并不是“中了恶”,而是因为他看到贡院触景生情,想到自己科举考试久不得志,醉心功名而功名无望,极度悲伤,所以觉得还不如“撞死在地下”。因为他深知除了科举,自己无法自食其力。由这一情节,更可见科举制度对士子灵魂的侵蚀之深。
27. 《儒林外史》 清代 吴敬梓 严监生
28.(1) 因为家里人多点了一根灯草,严监生觉得浪费,临死都不肯咽气。 (2)示例一:周进:六十多岁的周进在贡院撞号板痛哭,当那群商人答应替他捐监生,让他获得乡试资格时,他居然趴在地上向他们磕头,让人觉得可笑。这可笑行为的背后蕴含着他的可悲,他终身匍匐在科举脚下,耗尽毕生精力,直到六十多岁,还没获得乡试资格,且执迷不悟,让人觉得可悲。示例二:匡超人:匡超人进学之后,居然自命不凡,向别人吹嘘自己是读书人所供奉的“先儒”,让人觉得可笑。这一可笑行为说明他踏进儒林之后就受到了腐蚀,丧失了淳朴善良的本性,人格沦丧,因而也是可悲的。
29.(1)夸张、讽刺(2)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前边好几个人猜测错误,突出严监生的吝啬本性,为赵氏的话作铺垫,起到强烈的讽刺效果。(3)因为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连秀才也不曾做,现在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后来他受到众人资助,遇到宗师被录了个贡监首卷;中举后到京会试,又中了进士,殿试三甲,授了部属;三年后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
30.(1)严贡生先以高价强卖刚出生的小猪给王小二,后因猪错走到严家被关,王家讨要不得,反遭毒打。(2)画线句子表现出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阿谀奉承、虚伪贪婪、官官相护的本性。严贡生为讨好张静斋而刻意奉上九个盘子,赞扬汤知县“廉静慈祥”“凡事心照”;原本老实忠厚的范进也圆滑褒扬汤知县和严氏之子。整个士林考取功名是为聚敛钱财,飞黄腾达。这是道德沦丧、社会风气恶俗的真实写照。(3)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例如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言犹未了,一个小厮进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通过言行的不一,揭示严贡生欺诈无赖的行径。
【解析】(1)本文段选自《儒林外史》第四回《荐亡斋和尚吃官司 打秋风乡绅遭横事》;根据语段中“严贡生道:‘回去做什么?’小厮道:‘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严贡生道:‘他要猪,拿钱来!’小厮道:‘他说猪是他的。’”,联系第五回“一个叫做王小二,是贡生严大位的紧邻。去年三月内,严贡生家一口才过下来的小猪,走到他家去,他慌送回严家。严家说:猪到人家,再寻回来,最不利市,押着出了八钱银子,把小猪就卖与他。这一口猪在王家已养到一百多斤,不想错走到严家去,严家把猪关了。小二的哥子王大走到严家讨猪。严贡生说,猪本来是他的:‘你要讨猪,照时值估价,拿几两银子来,领了猪去。’王大是个穷人,那有银子,就同严家争吵了几句;被严贡生几个儿子,拿拴门的闩,赶面的杖,打了一个臭死,腿都打折了,睡在家里。所以小二来喊冤”可知,严贡生先以高价强卖刚出生的小猪给王小二,后因猪错走到严家被关,王家讨要不得,反遭毒打。
(2)根据画线语句中“汤父母为人廉静慈祥,真乃一县之福”“老先生,人生万事都是个缘法,真个勉强不来的”,联系前文“严家家人掇了一个食盒来,又提了一瓶酒,桌上放下。揭开盒盖,九个盘子,都是鸡、鸭、糟鱼、火腿之类。严贡生请二位老先生上席,斟酒奉过来”,后文“汤父母容易不大喜会客,却也凡事心照”可知,严贡生为了讨好张静斋特意献出九个食盘,极尽谄媚之能事,赞扬汤知县“廉静慈祥”“凡事心照”,是“一县之福”;联系后文“范举人道:‘我这老师看文章是法眼。既然赏鉴令郎,一定是英才,可贺!’”可知,原本忠厚老实的范进在官场都学会了溜须拍马;联系后文“就如前月县考,把二小儿取在第十名,叫了进去,细细问他从的先生是那个,又问他可曾定过亲事,着实关切”“像汤父母这个做法,不过八千金。前任潘父母做的时节,实有万金。他还有些枝叶,还用着我们几个要紧的人”可知,县考时将严贡生的二儿子取在第十名,士林考取功名的目的就是敛财,为了自身的利益;可见画线句通过对话的方式,运用语言描写展现了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阿谀奉承、虚伪贪婪、官官相护的本性,是社会风气的恶俗,道德逐渐沦丧的写照。(3)根据语段中“实不相瞒,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的父母官,都蒙相爱”“严贡生道:‘回去做什么?’小厮道:‘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严贡生道:‘他要猪,拿钱来!’小厮道:‘他说猪是他的。’严贡生道:‘我知道了。你先去罢,我就来。’”可知,严贡生自称是为人率真,不贪小便宜的人;后文却写严贡生将王家走失的猪,向王家讨要银两的事,表现了严贡生表里不一,虚伪无赖的本质;通过人物间简短对话,将人物的性格突现出来,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展现了人事的矛盾,体现社会风气的恶俗。
31.严监生;他临终前因点了两根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妻子挑灭了一根,才一命呜呼。【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及情节掌握。《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这个文段中的赵氏,是严监生的妾,D是严监生;文段讲的是赵氏同严监生商量去世的大娘留下的银子如何去用的问题。严监生最著名的一个故事是“两根灯草”;他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家人都来问原因,结果他一直摇头;赵氏明白他的心事,把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挑掉一茎,严监生点了点头,登时就没了气。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32.(1) 严贡生 牛浦郎 潘三有恩于匡超人,曾介绍他与郑老爹的女儿成亲,帮他安家置业,补贴亏空。
(2)①匡超人曾经受文瀚楼主人所托,批点了一部时文选,成为选家,却在这里大力吹嘘,吹牛撒谎,讽刺了他的虚荣自大,厚颜无耻的特点;
②匡超人意识到自己说的“先儒”丢人了,但他还是强词夺理,极力掩盖自己的窘迫,讽刺了他的死要面子,狂妄狡辩的特点;
③马纯上是匡超人的第一位恩人,匡超人却在这里为了抬高自己而贬低马纯上,讽刺了他的薄情寡义,自私虚伪的特点。
(3)匡超人:从心地善良、事亲孝顺、勤学上进转变为虚荣自大、厚颜无耻、狂妄狡辩、薄情寡义。映射了恶浊、势利、畸形的社会现实,揭露了科举制度毒害人心的罪恶本质。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和人物的掌握能力。第一空,人物是“严贡生”。《儒林外史》第六回中,严贡生坐船时取出一方云片糕来吃,剩下几片,“阁在后鹅板上,半日也不来查点”,而当掌舵驾手“左手扶舵,右手拈来,一片片的送到嘴里了”,严贡生先是“只作不看见”,直到“船拢了马头”,他便“转身走进舱来,眼张失落的,四周看了一遭”,还明知故问:“我的药往那里去了?”当他“得知”是掌舵的吃了,便发怒道:“这药是张老爷在上党做官带了来的人参,同周老爷在四川做官带了来的黄连!”“值几十两银子”,还要写帖子送到“汤老爷衙里,打他几十板子再讲”,最后赖了船钱才扬长而去了。
第二空,人物是“牛浦郎”。牛浦郎原为乡间的一位少年,识些字,也读些书,尤其爱读诗。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当时已经逝世的一位诗人牛布衣的诗集,就动了歪心思,自己冒充牛布衣,摇身一变成了著名诗人。他凭着一点小聪明,居然一度还混得如鱼得水,连堂堂县官都差一点为他丢官。在被牛布衣的老妻发现后,还胡诌抵赖。
第三空,要根据小说中相关情节概括作答。匡超人结识了恶霸潘三之后,开始帮着潘三作恶,如勾结差人黄球,拐卖乐清县大户人家逃出来的一个使女给姓胡的财主,伪造的朱签就是匡超人所拟。而潘三也很豪爽地给了他二十两银子。在潘三的安排下,他又顶替金跃上考场,并中了秀才,又赚了二百两银子。潘三确实没有亏待匡超人,不但帮他在城里买了房子,还给他取了亲。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写作特点的理解。做官之后的匡超人变得骄傲自大起来,他开始处处吹嘘自己的才华和能力。B文中,匡超人不等别人问他,就抢先说:“我的文名也是够了,……家家书案上供着的都是我的神位。”这说明他狂妄自大、厚颜无耻。说到曾经帮助过自己的马二先生,匡超人也是极尽奚落,说:“这也是弟的好友。这马纯兄理法有馀,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这说明他浅薄无知、忘恩负义。“只有我的书,不仅国内畅销,连外国都有的!”这又说明他狂妄自大、浅薄无知、厚颜无耻。
(3)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形象的掌握能力。结合作品可知,前期的匡超人是一个懂事又善良的孝子,内心真诚纯洁。家中贫寒,无法供其上学,于是他就跟随客人到省城卖柴,减轻家中负担,哪知折了本,只得流落他乡。房屋着火了,急忙背着父亲逃了出来,而他的哥哥却害怕得不知去了哪里。可是,在不断向上走的过程中,他在慢慢地改变,变得势利虚伪,奸诈欺人,无情无义。他和假名士同流合污,跟着潘三为非作歹,伪造朱签,替人考试,后来又赶妻子回家,停妻再娶。在当时的封建科举制度下,统治者采用八股取士来遏制人们的创造力、想象力,人们为了向上走,只有苦读诗书来换取功名,都把仕途看做自己的唯一出路,为了取得成就可以不顾家人、败坏道德。匡超人的改变就映射了这样的社会现实。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