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完全对应的是( )
A.氯化钠 食盐 NaCl2 B.碳酸氢钠 纯碱 NaHCO3
C.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 D.氢氧化钠 火碱 NaOH
2.将一定量的水加入下列物质中,充分振荡后,再滴入酚酞试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CaCO3 B.CO2 C.CaO D.Mg(OH)2
3.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H+、Cl﹣、OH﹣ B.Ag+、K+、Cl﹣、
C.Na+、H+、NO3﹣、 D.H+、Mg2+、、Cl﹣
4.下列各试剂中可用来鉴别Ca(OH)2和NaOH溶液的是( )
A.盐酸 B.酚酞试液 C.碳酸钠溶液 D.石蕊试液
5.下列各组离子可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Na+、CO32﹣ B.Fe3+、SO42﹣、Cl﹣
C.Mg2+、Cl﹣、OH﹣ D.Na+、Ba2+、SO42﹣
6.下列有关盐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 B.可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渍食品
C.小苏打可用于焙制糕点 D.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7.试管内壁附着的下列物质中,不能用稀盐酸浸泡而除去的是( )
A.盛放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B.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后的黑色固体
C.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后留下的红色固体
D.氯化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留下的蓝色固体
8.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时发生了置换反应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
C.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9.用一种试剂将、、三种无色溶液一次性区别开,这种试剂是
A.酚酞溶液 B.溶液 C. D.
10.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铁和稀硫酸 ②石灰石和盐酸
③氯化钠和水 ④氧化钙和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下列物质每组中有一种与其他物质的类别不同,请将该物质填写线上。
(1)Na2O、Al2O3、SO3、MgO: ;
(2)烧碱、纯碱、熟石灰、氢氧化钾: ;
(3)H3PO4、H2O2、H2SO4、HNO3: 。
12.在H、O、C、Cl、Na、Ca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1)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又常用于建筑工业的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用作糕点制作时的发酵粉,又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的盐:_______________;
(3)可用于造纸、玻璃、印染、洗涤剂的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工业的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常用于建筑材料,同时也可用于补钙剂的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个)。
13.化学课上,智老师展示两瓶无标签的溶液,说:“它们分别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请同学们设计不同的区别方案,并进行实验”.几分钟后,我们设计了多种方案.
(1)我设计出的二种不同的区别方法是(只写出试剂): 、 .
(2)交流实验方案时,罗宇同学设计的“用二氧化碳气体做试剂”引起了一场争论.
正方观点:可以区别;反方观点:无法区别.
我赞同 (填“正方”或“反方”)的观点,其理由是 .
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了反应,从生成物的角度去探究,可以这样验证(简要写出方法、现象、结论) .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因为 .
(4)小结时,思扬同学说:“碱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我能写出二氧化碳与另一种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解答题
14.请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北宋画家张择端用墨绘制的《清明上河图》能够保存至今,体现了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利用木炭和活性炭具有 性,可以除去水中的异味.
(3)Na2CO3和CaCO3在组成上都含有 (填离子符号),因此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4)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炼铁时高炉内发生如下反应:
15.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小丽同学取该样品23g全部溶解于150 g水中,再逐滴加入160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
(2)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