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盐训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的俗称和化学式一致的是( )
A.NaCl ——盐 B.NaHCO3——苏打
C.NaOH——纯碱、烧碱 D.Ca(OH)2——消石灰、熟石灰
2.下列物质性质和用途没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B.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可作食品干燥剂
C.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导线
D.小苏打可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3.下列物质间能够发生反应,但没有出现明显现象的是
A.将稀盐酸滴入盛石灰石的试管中
B.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
C.将碳酸钠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中
D.将稀硫酸滴入NaCl溶液中
4.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应选用的药品是
A.铁粉和稀盐酸液体中
B.硝酸钾晶体和水
C.碳酸钡粉末和稀硫酸
D.铜粉和硝酸银溶液
5.如图所示,U型管内a、b液面相平,当挤压滴管的胶头,使试剂X进入锥形瓶内,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a液面高于b液面。则试剂X、Y的组合可能是
A.水、硝酸铵
B.水、烧碱
C.稀硫酸、铁粉
D.稀盐酸、小苏打
6.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提倡农家肥与化肥综合使用
B.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其主要成分中含有钾元素
C.磷肥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D.常用作氮肥的化合物有尿素、碳酸氢铵等
7.下列各组物质用稀硫酸不能区分开的是( )
A.镁粉、氧化铜粉 B.NaOH溶液、KOH溶液
C.铁片、铜片 D.Na2CO3溶液、NaCl溶液
8.下列关于氯化钠的认识,正确的是
A.组成:含有钠和氯两种单质 B.性质:与盐酸类似,能与碳酸盐反应
C.用途:可用于生产金属钠 D.生产:常用钠与氯气通过化合反应获得
9.下列各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银和稀盐酸 B.铁和硫酸锌溶液
C.硝酸钾溶液和食盐水 D.硫酸和氯化钡溶液
10.下列做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洗涤剂去除油污 B.用白酒去除水垢
C.用小苏打发酵面粉 D.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11.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的主要流程如下:(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II中分离操作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和漏斗
B.溶液A中溶质是H2SO4、CuSO4
C.上述流程中物质B是锌,物质D是盐酸
D.A~E中都含有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A和C
12.向一定质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到是( )
A.0﹣a段发生了一个反应
B.c点沉淀的成分为一种
C.取d点对应的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加入的盐酸已过量
D.m=2.33
二、简答题
13.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的原理。
(1)铝比较活泼,但铝制品却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
(2)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是NaHCO3)受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14.怎样鉴别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15.做氢氧化钙溶于水及与盐酸反应的实验说明什么?
三、推断题
16.如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可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均已略去;所涉及的物质和反应在初中化学中均较常见,且A~E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D为黑色固体,F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17.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D是补钙剂的有效成分,E是常见的调味品,F、H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_____。
(2)C的一种用途是_____。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上述转化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四、实验题
18.某初级中学学生为了探究化学实验室的一种黑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可能是什么物质,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发现问题】当把黑色粉末与无色溶液混合时即产生气泡.
【查阅资料】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的黑色粉末: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炭粉.
【提出假设】黑色粉末是______________,无色溶液是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向盛有少许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无色溶液,用___________法收集一试管气体;检验该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此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假设成立.
19.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填写下列空格:在探究CO2和NaOH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时,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两套实验装置:
(1)装置二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另一位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装置一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一定发生了反应,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来证明装置一中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简述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_______。
20.在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之后,某实验小组选用稀盐酸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烧杯中,铜不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
(2)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3)写出C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D烧杯中,溶液由红色变为______色,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同学们进一步对D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探究,对其溶质的成分(除酚酞外)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一:只含有一种溶质;猜想二:含有两种溶质。为了验证上述猜想,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操作 测定结果 得出结论
用玻璃棒蘸取D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pH<7 猜想_____正确,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小组同学选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重复实验,证明了硫酸与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__。
五、计算题
21.某化学小组进行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相混合的实验实验过程及数据如下图所示:[反应原理为]。
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2.小红家从农贸市场买回一包化肥,化肥包装上的标签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化肥中N、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2)该化肥中氮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精确到0.1%),说明此标签 (填“正确”或“错误”)。
23.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称取该样品22.8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生成CO2的质量_____。
(2)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
(3)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写出解题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B
4.D
5.A
6.C
7.B
8.C
9.D
10.B
11.D
12.D
13.(1)
(2)
14.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则是氢氧化钠溶液。
15.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显碱性,能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氯化钙溶于水,显中性。
16. CO2
17. CaCO3 金属除锈(合理即可) (合理即可) 置换反应
18. MnO2 H2O2 排水集气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O2
19. 气球胀大 取少量装置一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是要合理即可)
20.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排在氢的后面 BE 无 二 NaCl、HCl(或氯化钠、氯化氢) H+(或氢离子)
21.解: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x。
x=4g
×100%=8%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22.(1)14:5;(2)17.7%,错误
23.(1)由图象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8.8g﹣170.0g=8.8g;
(2)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解得:x=21.2g,y=23.4g,
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2.8g﹣21.2g=1.6g
(3)完全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4.7%
故答为:(1)8.8;
(2)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6g;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7%。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